武昌起義後,黃興是如何領導陽夏保衛戰的

武昌起義後,黃興是如何領導陽夏保衛戰的

武昌起義後,黃興是如何領導陽夏保衛戰的

中國近代歷史上,黃興曾與孫中山先生並稱於世,被尊為革命黨“兩大偉人”,是一位深受革命黨人崇敬的卓越的軍事指揮家。武昌首義後,黃興抵達武漢,領導了著名的陽夏保衛戰,足跡踏遍武漢大江南北。

公元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讓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驚恐萬狀,立即把清廷最精銳的北洋陸軍主力調遣至湖北,又派全部海軍戰艦溯江而上直逼武漢,對武漢三鎮形成水陸合圍之勢,企圖一舉撲滅武昌起義的熊熊烈火。由於整個戰役在漢口(原稱夏口)與漢陽展開,故當年起義軍的這場武漢保衛戰也稱為“陽夏之戰”。

10月18凌晨3時,起義民軍一千三百多人向盤踞在漢口劉家屆一帶的二千名清軍發動猛烈攻擊,揭開了陽夏之戰序幕。起義民軍在部分百姓的支援下,力殲清軍數百人,攻下劉家廟火車站,首戰告捷。

清軍為了奪回失地,不斷增兵湖北。他們以劉家廟為主攻目標,兵分三路進逼武漢,在劉家廟一帶與起義民軍形成激烈的拉鋸戰。清王朝見漢口屢攻不下,不得已,滿足袁世凱的企望,讓他以欽差大臣兼湖廣總督的名義南下,親自指揮由他一手扶植起來的北洋軍。此後,北洋軍展開水陸兩路夾擊攻勢。10月26日,清軍在四艘巡洋艦的重炮掩護下,大舉進攻劉家廟。起義民軍在裝備精良的北洋軍的猛攻下,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守漢口大智門一帶。

緊要關頭,又遇民軍漢口總指揮張景良畏敵叛逃,使清軍進攻得逞,劉家廟失守。在強大的敵軍面前,民軍戰鬥十分艱苦,敵軍雖遭重創,但民軍也傷亡慘重,只得被迫退入市區防守。

正當漢口戰局十分危急的關頭,同盟會領導人黃興由香港取道上海,於10月28日急匆匆地趕達武昌。湖北軍政府即舉行隆重的歡迎儀式,還特地做了兩面“黃興到”的大旗,派人舉著旗、騎著馬在武昌城內和漢口民軍佔領的地方跑了一圈,公告義軍革命將領黃興已到,使武漢軍民受到極大鼓舞。

黃興乍到武昌,便知曉漢口戰事吃緊。他不顧個人安危,立即趕到漢口指揮作戰。民軍聽說黃興親臨前線,士氣大振。在黃興的指揮下,民軍主動反攻,奪回了幾處失守陣地。清軍見漢口久攻難下,出動約一萬餘名清軍精銳,放火焚燒市區民房,頓時漢口一帶火光沖天,晝夜難辨。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由四官殿至礄口一線的繁華鬧市旋成一片廢墟。11月2日,民軍被迫撤離漢口,退守漢陽。

在民軍退守漢陽的同時,湖北軍政府舉行緊急軍事會議,會上公推黃興出任湖北民軍戰時總司令。11月3日,在武昌閱馬場湖北軍政府對面(今閱馬場小學大門前)高築“拜將臺”,效仿歷史上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之法,舉行了隆重的拜將儀式。由黎元洪授予黃興戰時總司令印信、委任狀與令箭,這就是近代歷史上著名的黃興武昌“拜將”。黃興正式就任湖北民軍戰時總司令,並即刻投入保衛漢陽的浴血戰鬥。

當天晚上,黃興設總司令部於漢陽古琴臺(後移昭忠祠),指揮民軍利用漢陽兵工廠的鐵板、木材日夜構築工事,堅守漢陽。11月中旬,呼應起義的湖南援軍陸續抵達武漢,使起義民軍實力大增。16日下午,黃興親臨前線,指揮工程營在漢水架設三座浮橋,揮師出擊漢口。晚十時半,民軍強渡漢水,向漢口清軍發起猛烈反攻。由於戰前民軍將領意見不一,戰鬥中協作出現偏差,加上隊伍尚缺乏訓練,故民軍雖作戰勇敢,但在武器與數量都佔有極大優勢的清軍面前,反攻漢口的戰鬥終功敗垂成。

18日起,清軍憑藉優勢兵力和精良武器,兵分多股進攻漢陽,漢陽保衛戰空前激烈。由於清軍不斷增兵,民軍又得不到更強大的後援,戰鬥中儘管黃興率部浴血奮戰,殊死搏鬥,終因兵力單薄,武器低劣,節節退守。27日上午,清軍攻佔漢陽龜山,黃興不得已退回武昌。

陽夏之戰雖以失敗告終,但卻意義深遠。從10月28日到11月27日,黃興在武漢前線指揮作戰整整一個月,在敵強我弱、兵力懸殊、戰事危急的緊要關頭,臨危受命,親臨前線指揮民軍英勇殺敵,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的氣焰,顯示出革命軍的聲威,有效地捍衛了首義之區,牽制了清軍的主力,為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贏得了寶貴時間,推動了各省的紛紛獨立與反清鬥爭的最終勝利。

(本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