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相關單位於2018年4月17日起至5月5日,在廣播和新媒體端推出19集《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專題,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青年人收聽馬克思生平的熱潮。“《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網絡音頻掀起傳播熱潮”是如何入選網信創新工作50例的?傳播君來為你解析。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相關單位於2018年4月17日起至5月5日,在廣播和新媒體端推出19集《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專題,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青年人收聽馬克思生平的熱潮。“《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網絡音頻掀起傳播熱潮”是如何入選網信創新工作50例的?傳播君來為你解析。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案例簡介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通過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從全新角度闡釋馬克思的理論精髓。在《指點江山論中國》《唯物史觀講了啥》等內容中,結合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啟迪思想、指導實踐。

傳播數據

3億+:截至節目播出結束的2018年5月5日,全國累計收聽量超過3億+人次

報道經驗

資源整合,強強聯手,打造“不一樣的馬克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80後博士“天團”精心打造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由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團隊來主講。如何去符號化,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幾位80後教師思考的問題。他們將馬克思一生中重要節點裡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就是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一個有血有肉的馬克思。節目傳遞給大家的,是馬克思波瀾起伏的一生,又有精彩難忘的瞬間。

如今很多90後們面臨的生活小煩惱,原來當年的馬克思也經歷過,馬克思也曾經是“問題少年”,也有初入職場的苦惱。《給90後講講馬克思》正是以時尚而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述馬克思,從他1818年在德國西南部小鎮呱呱墜地到1883年在倫敦寓所與世長辭,通過介紹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幫助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馬克思這位偉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對於現當代中國的意義。

80後給90後講馬克思,除了讓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外,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跟現在的90後一樣大,而當他把這種理論發揮成熟時,又到了現在80後的年紀。

動足腦筋,為200年前的故事穿上“潮爆”新衣

有了厚重不失趣味的內容,更要襯以合適的包裝。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組織專業項目團隊,深入文稿寫作過程,和主講教師一對一探討以怎樣的形式來凸顯內容,同時又能吸引目標聽眾。

在內容上,項目組深入到中學校園,走進課堂,採訪年輕人,他們心中的馬克思到底是怎樣的?如何為他們呈現出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在走訪了學校,和年輕人反覆探討之後,項目組創新地使用了RAP製作片頭和宣傳片,進一步向年輕人的講述方式、聆聽方式靠近。項目組反覆聆聽講課內容,並不斷和主講人溝通,尋找合適的音樂和音效,以襯托氣氛。同時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為文稿配圖插畫,以更加生動又“萌”的方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現。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相關單位於2018年4月17日起至5月5日,在廣播和新媒體端推出19集《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專題,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青年人收聽馬克思生平的熱潮。“《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網絡音頻掀起傳播熱潮”是如何入選網信創新工作50例的?傳播君來為你解析。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案例簡介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通過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從全新角度闡釋馬克思的理論精髓。在《指點江山論中國》《唯物史觀講了啥》等內容中,結合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啟迪思想、指導實踐。

傳播數據

3億+:截至節目播出結束的2018年5月5日,全國累計收聽量超過3億+人次

報道經驗

資源整合,強強聯手,打造“不一樣的馬克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80後博士“天團”精心打造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由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團隊來主講。如何去符號化,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幾位80後教師思考的問題。他們將馬克思一生中重要節點裡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就是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一個有血有肉的馬克思。節目傳遞給大家的,是馬克思波瀾起伏的一生,又有精彩難忘的瞬間。

如今很多90後們面臨的生活小煩惱,原來當年的馬克思也經歷過,馬克思也曾經是“問題少年”,也有初入職場的苦惱。《給90後講講馬克思》正是以時尚而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述馬克思,從他1818年在德國西南部小鎮呱呱墜地到1883年在倫敦寓所與世長辭,通過介紹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幫助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馬克思這位偉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對於現當代中國的意義。

80後給90後講馬克思,除了讓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外,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跟現在的90後一樣大,而當他把這種理論發揮成熟時,又到了現在80後的年紀。

動足腦筋,為200年前的故事穿上“潮爆”新衣

有了厚重不失趣味的內容,更要襯以合適的包裝。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組織專業項目團隊,深入文稿寫作過程,和主講教師一對一探討以怎樣的形式來凸顯內容,同時又能吸引目標聽眾。

在內容上,項目組深入到中學校園,走進課堂,採訪年輕人,他們心中的馬克思到底是怎樣的?如何為他們呈現出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在走訪了學校,和年輕人反覆探討之後,項目組創新地使用了RAP製作片頭和宣傳片,進一步向年輕人的講述方式、聆聽方式靠近。項目組反覆聆聽講課內容,並不斷和主講人溝通,尋找合適的音樂和音效,以襯托氣氛。同時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為文稿配圖插畫,以更加生動又“萌”的方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現。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無論是從前期的宣傳片到節目本身的製作乃至微信平臺,項目組都仔細思量,從目標聽眾的角度來思考,用他們願意、喜歡的方式來包裝節目,最終呈現出了一個時尚的、“潮”的《給90後講講馬克思》。

渠道多元,線上線下聯動,講述“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4月16日,中共一大會址——上海興業路的石庫門小樓裡再次亮起了燈,一群80後、90後的青年們聚在一起,開始了一場關於“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的特殊對話。這場對話沙龍上,8位80後青年教師是絕對的主角,他們都來自於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他們以“給90後講講馬克思”主創人員的身份,與來自上海多家單位黨支部的90後年輕人們展開一場面對面交流,這就是《給90後講講馬克思》的首次線下沙龍。5月5日,主辦方又進行第二場線下沙龍直播,主持人採訪多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資深專家、學者,與現場聽眾共同探討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中國的意義以及中國青年人的擔當。

我們講馬克思,到底要講什麼?馬克思是我們中國人民最熟悉的陌生人。說他熟悉,因為我們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我們對馬克思不可謂不熟悉;說他陌生,因為馬克思對於我們,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來說,更像是一個書本中的符號。為年輕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偉人,這是本項目的策劃初衷。

為什麼選擇90後作為目標受眾?他們對於馬克思的理解,更具有時代特色。90後作為最新成長起來的一代,開始走入社會、瞭解社會,這些年輕的90後視野開闊,見廣識多,對於馬克思,他們通過網絡,可以瞭解到關於馬克思的故事細節,與此同時,也充滿好奇。比如採訪中發現,有高中生會好奇,“馬克思的大鬍子是什麼時候長成的?”,這種新奇又有趣的角度,很值得關注。和90後聊馬克思,有好玩的角度,有有趣的內容,也可以進行有深度的探討。

怎麼給90後講述馬克思?我們需要的不是深奧的理論,也不是引經據典刻板考證,我們需要的就是在這些深奧的理論當中,還原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馬克思,他年輕過,他退縮過,他輕狂過……那麼誰來講述這樣的馬克思?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熟讀、研究馬克思,懂得網絡語言,擁有能打動目標受眾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從全新角度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第一講標題叫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個節目要著手去做的事情。

此係列短音頻專題每講16分鐘,如何將這16分鐘的每一分鐘都變成精華,讓聽眾不願意走開?項目組為此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比如,對“馬克思”的演繹,青年時期無憂而驕傲的馬克思、作為記者時期睿智而犀利的馬克思、撰寫《共產黨宣言》時胸懷天下而又孤寂的馬克思。每一個時期,他的聲音和情緒都有所不同,項目組成員為此反覆揣摩,精心打造,最終節目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成長中的馬克思,包括其他角色,如恩格斯、燕妮乃至馬克思的女兒等等,項目組都根據內容打造出了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相關單位於2018年4月17日起至5月5日,在廣播和新媒體端推出19集《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專題,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青年人收聽馬克思生平的熱潮。“《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網絡音頻掀起傳播熱潮”是如何入選網信創新工作50例的?傳播君來為你解析。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案例簡介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通過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從全新角度闡釋馬克思的理論精髓。在《指點江山論中國》《唯物史觀講了啥》等內容中,結合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啟迪思想、指導實踐。

傳播數據

3億+:截至節目播出結束的2018年5月5日,全國累計收聽量超過3億+人次

報道經驗

資源整合,強強聯手,打造“不一樣的馬克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80後博士“天團”精心打造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由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團隊來主講。如何去符號化,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幾位80後教師思考的問題。他們將馬克思一生中重要節點裡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就是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一個有血有肉的馬克思。節目傳遞給大家的,是馬克思波瀾起伏的一生,又有精彩難忘的瞬間。

如今很多90後們面臨的生活小煩惱,原來當年的馬克思也經歷過,馬克思也曾經是“問題少年”,也有初入職場的苦惱。《給90後講講馬克思》正是以時尚而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述馬克思,從他1818年在德國西南部小鎮呱呱墜地到1883年在倫敦寓所與世長辭,通過介紹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幫助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馬克思這位偉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對於現當代中國的意義。

80後給90後講馬克思,除了讓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外,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跟現在的90後一樣大,而當他把這種理論發揮成熟時,又到了現在80後的年紀。

動足腦筋,為200年前的故事穿上“潮爆”新衣

有了厚重不失趣味的內容,更要襯以合適的包裝。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組織專業項目團隊,深入文稿寫作過程,和主講教師一對一探討以怎樣的形式來凸顯內容,同時又能吸引目標聽眾。

在內容上,項目組深入到中學校園,走進課堂,採訪年輕人,他們心中的馬克思到底是怎樣的?如何為他們呈現出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在走訪了學校,和年輕人反覆探討之後,項目組創新地使用了RAP製作片頭和宣傳片,進一步向年輕人的講述方式、聆聽方式靠近。項目組反覆聆聽講課內容,並不斷和主講人溝通,尋找合適的音樂和音效,以襯托氣氛。同時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為文稿配圖插畫,以更加生動又“萌”的方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現。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無論是從前期的宣傳片到節目本身的製作乃至微信平臺,項目組都仔細思量,從目標聽眾的角度來思考,用他們願意、喜歡的方式來包裝節目,最終呈現出了一個時尚的、“潮”的《給90後講講馬克思》。

渠道多元,線上線下聯動,講述“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4月16日,中共一大會址——上海興業路的石庫門小樓裡再次亮起了燈,一群80後、90後的青年們聚在一起,開始了一場關於“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的特殊對話。這場對話沙龍上,8位80後青年教師是絕對的主角,他們都來自於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他們以“給90後講講馬克思”主創人員的身份,與來自上海多家單位黨支部的90後年輕人們展開一場面對面交流,這就是《給90後講講馬克思》的首次線下沙龍。5月5日,主辦方又進行第二場線下沙龍直播,主持人採訪多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資深專家、學者,與現場聽眾共同探討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中國的意義以及中國青年人的擔當。

我們講馬克思,到底要講什麼?馬克思是我們中國人民最熟悉的陌生人。說他熟悉,因為我們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我們對馬克思不可謂不熟悉;說他陌生,因為馬克思對於我們,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來說,更像是一個書本中的符號。為年輕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偉人,這是本項目的策劃初衷。

為什麼選擇90後作為目標受眾?他們對於馬克思的理解,更具有時代特色。90後作為最新成長起來的一代,開始走入社會、瞭解社會,這些年輕的90後視野開闊,見廣識多,對於馬克思,他們通過網絡,可以瞭解到關於馬克思的故事細節,與此同時,也充滿好奇。比如採訪中發現,有高中生會好奇,“馬克思的大鬍子是什麼時候長成的?”,這種新奇又有趣的角度,很值得關注。和90後聊馬克思,有好玩的角度,有有趣的內容,也可以進行有深度的探討。

怎麼給90後講述馬克思?我們需要的不是深奧的理論,也不是引經據典刻板考證,我們需要的就是在這些深奧的理論當中,還原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馬克思,他年輕過,他退縮過,他輕狂過……那麼誰來講述這樣的馬克思?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熟讀、研究馬克思,懂得網絡語言,擁有能打動目標受眾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從全新角度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第一講標題叫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個節目要著手去做的事情。

此係列短音頻專題每講16分鐘,如何將這16分鐘的每一分鐘都變成精華,讓聽眾不願意走開?項目組為此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比如,對“馬克思”的演繹,青年時期無憂而驕傲的馬克思、作為記者時期睿智而犀利的馬克思、撰寫《共產黨宣言》時胸懷天下而又孤寂的馬克思。每一個時期,他的聲音和情緒都有所不同,項目組成員為此反覆揣摩,精心打造,最終節目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成長中的馬克思,包括其他角色,如恩格斯、燕妮乃至馬克思的女兒等等,項目組都根據內容打造出了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節目播出之後,這些包裝上的“小心思”也得到了聽眾的認可。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年輕教師黨員康鴻軒坦言,“音頻開場以符合90後喜好的RAP與我們產生共鳴,使我很想進一步瞭解馬克思,主持人更是積極與聽眾互動引發了大家的討論”,節目中有聽眾說,“‘馬克思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回答使我不由自主地反思,我們對於馬克思的瞭解到底有多少?這更讓我對於後面的課程尤其期待”。

作為主題宣傳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在傳播方式上也動足了腦筋。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相關單位於2018年4月17日起至5月5日,在廣播和新媒體端推出19集《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專題,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青年人收聽馬克思生平的熱潮。“《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網絡音頻掀起傳播熱潮”是如何入選網信創新工作50例的?傳播君來為你解析。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案例簡介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通過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從全新角度闡釋馬克思的理論精髓。在《指點江山論中國》《唯物史觀講了啥》等內容中,結合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啟迪思想、指導實踐。

傳播數據

3億+:截至節目播出結束的2018年5月5日,全國累計收聽量超過3億+人次

報道經驗

資源整合,強強聯手,打造“不一樣的馬克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80後博士“天團”精心打造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由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團隊來主講。如何去符號化,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幾位80後教師思考的問題。他們將馬克思一生中重要節點裡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就是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一個有血有肉的馬克思。節目傳遞給大家的,是馬克思波瀾起伏的一生,又有精彩難忘的瞬間。

如今很多90後們面臨的生活小煩惱,原來當年的馬克思也經歷過,馬克思也曾經是“問題少年”,也有初入職場的苦惱。《給90後講講馬克思》正是以時尚而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述馬克思,從他1818年在德國西南部小鎮呱呱墜地到1883年在倫敦寓所與世長辭,通過介紹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幫助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馬克思這位偉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對於現當代中國的意義。

80後給90後講馬克思,除了讓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外,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跟現在的90後一樣大,而當他把這種理論發揮成熟時,又到了現在80後的年紀。

動足腦筋,為200年前的故事穿上“潮爆”新衣

有了厚重不失趣味的內容,更要襯以合適的包裝。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組織專業項目團隊,深入文稿寫作過程,和主講教師一對一探討以怎樣的形式來凸顯內容,同時又能吸引目標聽眾。

在內容上,項目組深入到中學校園,走進課堂,採訪年輕人,他們心中的馬克思到底是怎樣的?如何為他們呈現出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在走訪了學校,和年輕人反覆探討之後,項目組創新地使用了RAP製作片頭和宣傳片,進一步向年輕人的講述方式、聆聽方式靠近。項目組反覆聆聽講課內容,並不斷和主講人溝通,尋找合適的音樂和音效,以襯托氣氛。同時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為文稿配圖插畫,以更加生動又“萌”的方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現。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無論是從前期的宣傳片到節目本身的製作乃至微信平臺,項目組都仔細思量,從目標聽眾的角度來思考,用他們願意、喜歡的方式來包裝節目,最終呈現出了一個時尚的、“潮”的《給90後講講馬克思》。

渠道多元,線上線下聯動,講述“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4月16日,中共一大會址——上海興業路的石庫門小樓裡再次亮起了燈,一群80後、90後的青年們聚在一起,開始了一場關於“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的特殊對話。這場對話沙龍上,8位80後青年教師是絕對的主角,他們都來自於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他們以“給90後講講馬克思”主創人員的身份,與來自上海多家單位黨支部的90後年輕人們展開一場面對面交流,這就是《給90後講講馬克思》的首次線下沙龍。5月5日,主辦方又進行第二場線下沙龍直播,主持人採訪多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資深專家、學者,與現場聽眾共同探討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中國的意義以及中國青年人的擔當。

我們講馬克思,到底要講什麼?馬克思是我們中國人民最熟悉的陌生人。說他熟悉,因為我們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我們對馬克思不可謂不熟悉;說他陌生,因為馬克思對於我們,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來說,更像是一個書本中的符號。為年輕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偉人,這是本項目的策劃初衷。

為什麼選擇90後作為目標受眾?他們對於馬克思的理解,更具有時代特色。90後作為最新成長起來的一代,開始走入社會、瞭解社會,這些年輕的90後視野開闊,見廣識多,對於馬克思,他們通過網絡,可以瞭解到關於馬克思的故事細節,與此同時,也充滿好奇。比如採訪中發現,有高中生會好奇,“馬克思的大鬍子是什麼時候長成的?”,這種新奇又有趣的角度,很值得關注。和90後聊馬克思,有好玩的角度,有有趣的內容,也可以進行有深度的探討。

怎麼給90後講述馬克思?我們需要的不是深奧的理論,也不是引經據典刻板考證,我們需要的就是在這些深奧的理論當中,還原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馬克思,他年輕過,他退縮過,他輕狂過……那麼誰來講述這樣的馬克思?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熟讀、研究馬克思,懂得網絡語言,擁有能打動目標受眾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從全新角度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第一講標題叫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個節目要著手去做的事情。

此係列短音頻專題每講16分鐘,如何將這16分鐘的每一分鐘都變成精華,讓聽眾不願意走開?項目組為此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比如,對“馬克思”的演繹,青年時期無憂而驕傲的馬克思、作為記者時期睿智而犀利的馬克思、撰寫《共產黨宣言》時胸懷天下而又孤寂的馬克思。每一個時期,他的聲音和情緒都有所不同,項目組成員為此反覆揣摩,精心打造,最終節目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成長中的馬克思,包括其他角色,如恩格斯、燕妮乃至馬克思的女兒等等,項目組都根據內容打造出了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節目播出之後,這些包裝上的“小心思”也得到了聽眾的認可。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年輕教師黨員康鴻軒坦言,“音頻開場以符合90後喜好的RAP與我們產生共鳴,使我很想進一步瞭解馬克思,主持人更是積極與聽眾互動引發了大家的討論”,節目中有聽眾說,“‘馬克思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回答使我不由自主地反思,我們對於馬克思的瞭解到底有多少?這更讓我對於後面的課程尤其期待”。

作為主題宣傳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在傳播方式上也動足了腦筋。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線下沙龍。舉辦兩次沙龍,讓今天的“90後”與相隔200年的馬克思“相遇”。節目播出前一天,於2018年4月17日的中共一大會址,舉辦了一場對話“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的特殊沙龍, 8位80後黨校青年教師“天團”與“90後”們面對面,為次日正式推出系列專題造勢“吸粉”。節目收官的當晚(5月5日),在復旦大學舉辦主題為“90後的擔當”沙龍,三位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與復旦大學近400名學子圍繞主題進行現場交流對話。

線上覆蓋。在上海市委網信辦的積極推薦下,《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黨課得到了中央網信辦傳播局的支持,各個主流新聞網站在雙首頁顯著位置、視頻頻道首頁首屏、客戶端予以推送,其影響隨著一系列的播出而迅速擴展。

形成矩陣。《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黨課在全國共26家電臺進行了播出,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騰訊、新浪等72家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商業網站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轉載,有效整合,打造新媒體矩陣,實現了FM穿透式的傳播,這個力量非常大,數據顯示覆蓋近2.7億人群。

《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黨課是廣播在新時代裡進行媒體融合、跨界拓展的一次勇敢嘗試,走出了一條讓主旋律內容直抵年輕人內心的新路。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上海市委網信辦指導相關單位於2018年4月17日起至5月5日,在廣播和新媒體端推出19集《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專題,在互聯網上掀起一股青年人收聽馬克思生平的熱潮。“《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網絡音頻掀起傳播熱潮”是如何入選網信創新工作50例的?傳播君來為你解析。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案例簡介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通過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從全新角度闡釋馬克思的理論精髓。在《指點江山論中國》《唯物史觀講了啥》等內容中,結合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啟迪思想、指導實踐。

傳播數據

3億+:截至節目播出結束的2018年5月5日,全國累計收聽量超過3億+人次

報道經驗

資源整合,強強聯手,打造“不一樣的馬克思”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80後博士“天團”精心打造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由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團隊來主講。如何去符號化,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幾位80後教師思考的問題。他們將馬克思一生中重要節點裡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就是為了還原一個真實的馬克思,一個有血有肉的馬克思。節目傳遞給大家的,是馬克思波瀾起伏的一生,又有精彩難忘的瞬間。

如今很多90後們面臨的生活小煩惱,原來當年的馬克思也經歷過,馬克思也曾經是“問題少年”,也有初入職場的苦惱。《給90後講講馬克思》正是以時尚而接地氣的方式來講述馬克思,從他1818年在德國西南部小鎮呱呱墜地到1883年在倫敦寓所與世長辭,通過介紹貫穿馬克思一生的19個小故事,幫助現在的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馬克思這位偉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的重要思想成果對於現當代中國的意義。

80後給90後講馬克思,除了讓年輕人更好地瞭解這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之外,另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馬克思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跟現在的90後一樣大,而當他把這種理論發揮成熟時,又到了現在80後的年紀。

動足腦筋,為200年前的故事穿上“潮爆”新衣

有了厚重不失趣味的內容,更要襯以合適的包裝。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廣播中心組織專業項目團隊,深入文稿寫作過程,和主講教師一對一探討以怎樣的形式來凸顯內容,同時又能吸引目標聽眾。

在內容上,項目組深入到中學校園,走進課堂,採訪年輕人,他們心中的馬克思到底是怎樣的?如何為他們呈現出一個真實的馬克思?在走訪了學校,和年輕人反覆探討之後,項目組創新地使用了RAP製作片頭和宣傳片,進一步向年輕人的講述方式、聆聽方式靠近。項目組反覆聆聽講課內容,並不斷和主講人溝通,尋找合適的音樂和音效,以襯托氣氛。同時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為文稿配圖插畫,以更加生動又“萌”的方式在新媒體平臺進行展現。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無論是從前期的宣傳片到節目本身的製作乃至微信平臺,項目組都仔細思量,從目標聽眾的角度來思考,用他們願意、喜歡的方式來包裝節目,最終呈現出了一個時尚的、“潮”的《給90後講講馬克思》。

渠道多元,線上線下聯動,講述“最熟悉的陌生人”

2018年4月16日,中共一大會址——上海興業路的石庫門小樓裡再次亮起了燈,一群80後、90後的青年們聚在一起,開始了一場關於“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的特殊對話。這場對話沙龍上,8位80後青年教師是絕對的主角,他們都來自於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他們以“給90後講講馬克思”主創人員的身份,與來自上海多家單位黨支部的90後年輕人們展開一場面對面交流,這就是《給90後講講馬克思》的首次線下沙龍。5月5日,主辦方又進行第二場線下沙龍直播,主持人採訪多位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資深專家、學者,與現場聽眾共同探討馬克思主義思想對中國的意義以及中國青年人的擔當。

我們講馬克思,到底要講什麼?馬克思是我們中國人民最熟悉的陌生人。說他熟悉,因為我們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我們對馬克思不可謂不熟悉;說他陌生,因為馬克思對於我們,尤其是年輕的朋友來說,更像是一個書本中的符號。為年輕人還原一個真實的偉人,這是本項目的策劃初衷。

為什麼選擇90後作為目標受眾?他們對於馬克思的理解,更具有時代特色。90後作為最新成長起來的一代,開始走入社會、瞭解社會,這些年輕的90後視野開闊,見廣識多,對於馬克思,他們通過網絡,可以瞭解到關於馬克思的故事細節,與此同時,也充滿好奇。比如採訪中發現,有高中生會好奇,“馬克思的大鬍子是什麼時候長成的?”,這種新奇又有趣的角度,很值得關注。和90後聊馬克思,有好玩的角度,有有趣的內容,也可以進行有深度的探討。

怎麼給90後講述馬克思?我們需要的不是深奧的理論,也不是引經據典刻板考證,我們需要的就是在這些深奧的理論當中,還原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馬克思,他年輕過,他退縮過,他輕狂過……那麼誰來講述這樣的馬克思?來自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的8位80後青年教師,熟讀、研究馬克思,懂得網絡語言,擁有能打動目標受眾的話語體系和表達方式。

《給90後講講馬克思》摒棄空洞說教,從全新角度闡述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第一講標題叫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如何讓這位偉人更加真實、更加具象地展現在年輕觀眾面前,是這個節目要著手去做的事情。

此係列短音頻專題每講16分鐘,如何將這16分鐘的每一分鐘都變成精華,讓聽眾不願意走開?項目組為此邀請專業人士來進行角色演繹。比如,對“馬克思”的演繹,青年時期無憂而驕傲的馬克思、作為記者時期睿智而犀利的馬克思、撰寫《共產黨宣言》時胸懷天下而又孤寂的馬克思。每一個時期,他的聲音和情緒都有所不同,項目組成員為此反覆揣摩,精心打造,最終節目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成長中的馬克思,包括其他角色,如恩格斯、燕妮乃至馬克思的女兒等等,項目組都根據內容打造出了不同的聲音表現形式。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節目播出之後,這些包裝上的“小心思”也得到了聽眾的認可。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年輕教師黨員康鴻軒坦言,“音頻開場以符合90後喜好的RAP與我們產生共鳴,使我很想進一步瞭解馬克思,主持人更是積極與聽眾互動引發了大家的討論”,節目中有聽眾說,“‘馬克思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回答使我不由自主地反思,我們對於馬克思的瞭解到底有多少?這更讓我對於後面的課程尤其期待”。

作為主題宣傳內容,《給90後講講馬克思》在傳播方式上也動足了腦筋。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線下沙龍。舉辦兩次沙龍,讓今天的“90後”與相隔200年的馬克思“相遇”。節目播出前一天,於2018年4月17日的中共一大會址,舉辦了一場對話“最熟悉的陌生人”——馬克思的特殊沙龍, 8位80後黨校青年教師“天團”與“90後”們面對面,為次日正式推出系列專題造勢“吸粉”。節目收官的當晚(5月5日),在復旦大學舉辦主題為“90後的擔當”沙龍,三位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與復旦大學近400名學子圍繞主題進行現場交流對話。

線上覆蓋。在上海市委網信辦的積極推薦下,《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黨課得到了中央網信辦傳播局的支持,各個主流新聞網站在雙首頁顯著位置、視頻頻道首頁首屏、客戶端予以推送,其影響隨著一系列的播出而迅速擴展。

形成矩陣。《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黨課在全國共26家電臺進行了播出,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騰訊、新浪等72家主流媒體新媒體和商業網站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轉載,有效整合,打造新媒體矩陣,實現了FM穿透式的傳播,這個力量非常大,數據顯示覆蓋近2.7億人群。

《給90後講講馬克思》系列音頻黨課是廣播在新時代裡進行媒體融合、跨界拓展的一次勇敢嘗試,走出了一條讓主旋律內容直抵年輕人內心的新路。

3億+收聽量!“黨課音頻”如何圈粉90後?

形式新穎活潑、內容深入淺出的講解,迅速吸引來大批的粉絲聽眾——4月16日晚舉辦的“給90後講講馬克思”主創人員見面會僅僅一小時,在新媒體平臺阿基米德上,就有13萬臺手機設備上線,平均收聽時長達41分鐘,《學習同心圓》社區直播間內有1542人蔘與留言互動。

重大主題報道,能不能被網友,尤其是年輕網友接受、理解、歡迎,關鍵在講述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要做好重大主題宣傳,讓主旋律故事被接受、被傳播,就必須貼時代、強創新、接地氣、通民心,才能出成績、見實效。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