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黃河 蘭州黃河 三農 長江 莊園牧場 莊園牧場 2017-10-05

當全世聽見中國人旅遊的腳步時

長假將至

忠於旅遊、熱愛出行的中國人

在長假還未到來前一個

就已經開始謀劃

時間、地點、禮品、幾人

出行的目的往往很簡單

“世界那麼大,我想看一看”

相比乘飛機十幾小時

做火車動輒幾天才能達到的地方

位於中國版圖中心、絲路旅行出發點的蘭州

它卻以一種質樸到骨子裡氣質

看盡黃河之水奔湧東至

經歷千年造就不少自然、人文奇觀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或許正因為黃河不像長江洶湧

才滋養出蘭州人豪邁不失溫婉的氣概

一河穿城而過

見證了蘭州古往今來

訴說著蘭州人生活百味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百年前的蘭州黃河岸邊

停靠了數百羊皮筏子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在交通不發達的曾經

羊皮筏子為蘭州人最基本的渡河工具

直到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中山橋的修建

正式結束了黃河蘭州段沒有橋樑的歷史

當年中山橋全部建橋材料

全部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

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

數千裡地,先是火車

再是馬拉驢拖

光鐵橋零件運費就用了12萬多兩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修建鐵橋時的合同)

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

施工負責人為天津人劉永起

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

歷時3年建成,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

被譽為"天下黃河第一橋"

從竣工至今107年了

它仍在黃河上屹立著

(1983年的中山橋邊)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與中山橋正對的白塔山

是蘭州人週末節假日的記憶

這個登山可以眺望金城的地方

巍巍而立千年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白塔寺始建於元代

現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間

(公元1450-1456年)

為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

巡撫綽奇補救增新,擴大寺址

寺名為慈恩寺

寺內白塔身為七級八面

上有綠頂,下築圓基,高約十七米

塔的外層通抹白灰,刷白漿

故俗稱白塔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改革開放後

中山橋、白塔山

一帶人流聚集

逐漸成為旅遊景點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雖然不再見曾經河上羊皮筏子

亦不見當年出行馬、驢、騾子脖上鈴鐺叮噹

這裡卻蜿蜒數十里,繁華綿延、不曾磨滅

每逢節假日

萬千遊客聚集於此爬山賞河

金城人則閒時坐在山下打牌閒談

圍觀者眾多,時喜時怒

其間熙熙攘攘穿插著一些

地攤、拍照者

聲音絡繹不絕

……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白塔山腳下舊照)

如今,中山橋一帶舊時景

也只能在老人口中

泛黃舊照片中追憶

這條橋、那座山

記載著是羊皮筏子的興與衰

是文明發展的舊照片

在歲月疾馳的馬蹄下

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羊皮筏子

談笑風生、互幫互助的老街坊

都消散在雲煙裡

不知何時才能再見

有人說

每一個蘭州人心中都有

一方屬於自己的故土

它是穿城而過的黃河

跨河而建的中山橋

面河而依的白塔山

……

這份百轉千回的故土記憶

亦是莊園牧場傳承蘭州千年文化

立足金城初心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不管時光如何流轉

莊園牧場17年品質始終如一

為蘭州黃河之都帶來全新新鮮模式典範

為城市家庭生活帶來了活力、健康

以真誠的姿態與城市對話

用十七年締造經典品質

鮮活一座城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莊園牧場在青海、寧夏、甘肅經營有8個現代化奶牛養殖牧場。高原四季分明、通透潔淨的獨特環境,更適合奶牛養殖;乾燥獨特的氣候環境、每日高達15小時的陽光沐浴,使牧場常有的伴生菌難以滋生;地處高原,遠離工業化學汙染,從源頭把控奶源,保證每一滴牛奶純淨、香醇。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生產過程中採用超高溫瞬間滅菌 ,無菌灌裝,不添加任何防腐劑,保證高質安全、口感更香濃!

白塔山下中山橋 寫滿了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