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到此一遊”到“第二故鄉”一張中山橋老照片讓趙德仁有了蘭州情結'

""從“到此一遊”到“第二故鄉”一張中山橋老照片讓趙德仁有了蘭州情結

趙德仁(中)1980年與戰友們合影

"從“到此一遊”到“第二故鄉”一張中山橋老照片讓趙德仁有了蘭州情結

趙德仁(中)1980年與戰友們合影

從“到此一遊”到“第二故鄉”一張中山橋老照片讓趙德仁有了蘭州情結

趙德仁先生2019年與中山橋合影

甘肅文縣的趙德仁1974年冬應徵入伍,參軍後被分配到酒泉某部隊汽車連。1980年秋,他和戰友柏愛民、賴波浪一起來蘭州參加培訓,三人留下了和中山橋的合影。“那個時候,照相機沒幾個人有,大家要拍照都是去照相館。幸好,當時黃河橋頭有專門拍照的人,我們就拍了這張照片,中間的這個就是我,當時,我才25歲,戰友們也都是風華正茂的年紀,現在大家都已經退休了。說起來,這張照片都有近40年曆史了!”指著照片,趙德仁先生激動地回憶起當時戰友們一起來蘭州的情景,並感慨當時條件有限,幾人在蘭州培訓了一段時間,只留下了這一張照片。

趙德仁紮根在了蘭州

“中山橋,當時名氣就很大的,幾乎所有外地遊客來到蘭州都會拍照留念,我們也跟風拍了一張,這是我們三個戰友第一次和中山橋的合影,原以為我們拍這張照片就是一個紀念,沒想到我從此與中山橋有了不解之緣。1980年底,我從酒泉調到了蘭州某師部後勤部工作。後來從部隊轉業也是在蘭州,直到現在退休。近40年來,我就紮根在了蘭州,中山橋也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每年都會有和中山橋合影的機會,現在我更是住在中山橋附近,幾乎每天傍晚都會沿著濱河路到中山橋轉一轉!”說起蘭州從“到此一遊”變成“第二故鄉”這種變化,趙先生也連連感慨。“看似中山橋沒啥大變化,其實這些年,中山橋和中山橋周邊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百年中山橋默默在改變

照片中的中山橋建於公元1907年(清光緒33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樑,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百年以來,中山橋,經歷了無數次冰凌衝擊、洪水沖刷、地震搖撼、風雨剝蝕、車船碰撞,以及兩次大規模戰爭的洗禮。歷經滄桑之後,他依然如一名堅強的戰士,用自己鋼鐵的脊樑,擔負起通達黃河兩岸的重任。

1992年,在首屆絲綢之路藝術節期間,蘭州市政府在橋頭豎碑,第一次將鐵橋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象徵”。為了保障行人、遊客通行的安全,保護國家重點文物,該橋從2013年3月30日起禁止機動車輛通行。

黃河風情線風景如畫

“我們拍照的背景是中山橋,對面是一條本不寬的馬路,馬路邊多數都是低矮的平房,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馬路的路面也是坑坑窪窪的。黃河上的橋樑挺少的,印象中,城區只有七里河黃河大橋、城關黃河大橋和中山橋。可是現在黃河上新建了好多漂亮的橋樑,中山橋以前允許通行車輛,現在其他橋樑分解壓力後,中山橋已經禁止機動車輛通行,遊人可以在橋上漫步,真真切切地感受中山橋之美。”看著照片,趙先生的目光彷彿穿越到了40年前的蘭州。

“看,照片兩側就是現在很著名的濱河路黃河風情線,當時根本稱不上風景如畫。河邊垂柳遠沒有現在多、這麼整齊,更沒有現在的景觀樹,也沒有沿河景觀步道。誰能想到,蘭州現在這麼美!”指著照片,趙先生說。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沿黃河兩岸開通了南北兩條濱河路,並打造了全國唯一的城市內黃河風情線,被稱為蘭州的“外灘”。隨後,黃河兩岸相繼建成觀光長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寓言城雕、黃河母親雕塑、綠色希望雕塑、西遊記雕塑、平沙落雁雕塑、近水廣場、親水平臺、人與自然廣場,以及龍源園、體育公園、綠色公園和其他沿河景觀。

四十公里黃河風情線現在已經成了人們休閒娛樂的首選之地,夜晚,霓虹燈輝映著河水,這裡更是精緻唯美!

■記者後記

似水流年40載,一張照片定格了趙德仁先生和戰友們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定格了當時蘭州市城市風貌,定格了百年中山橋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刻。

相信每個蘭州人的影集裡都會有不少和中山橋的合影,有單人照,有全家福。現在,隨著手機的普及,中山橋的身影更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大家的照片、視頻中。未來,中山橋依然守候在蘭州,等著記錄蘭州市民或者外地遊客的更多美好時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