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
"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老屋的院牆終於倒了,唯有兩扇黑漆漆的大門和幾間殘破的土坯房還矗立在那裡,還有一些憔悴的記憶留在風中……

自從搬了新家,很多年沒回老屋了,再加上我又久在異地,所以住了幾十年的老屋的影像竟在我的腦海裡,變得模糊起來。

記憶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紀還大。聽奶奶說,老房子是民國時期建的,是祖爺爺建起來的,據說他是個大地主,這一代的房子,全部是他家的,後來二爺爺用賣花生賺的錢買了這所房子。再後來,二爺爺在城裡有了工作,自己又建了一所房子,這座老房子就歸了我家。老屋一共五間,中間是隔開的,奶奶一個人住東邊兩間。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磚壘成的,是那種古綠古綠的磚。因為久經風雨,紅色的瓦礫上稀稀疏疏地長了些茅草,微風一吹,草綠色的種子四處飄散,來年的時候,又會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門是暗綠色的,屋門上的幾塊玻璃,有的已經破了半邊。屋頂覆以葦子編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發亮,因為日久天長,煙燻繚繞,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來。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裡的光線也很暗,窗框是木頭做的,紙糊的窗櫺被風一吹沙沙作響。窗戶外面是一顆老棗樹,記不清它的年紀了,反正自打我記事起,這棵棗樹就年年結出累累碩果,一到秋天,紅紅的棗子青春便醉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想。白天的時候,碩大的樹冠便遮蔽了半個老屋。下午,當慵懶的陽光斜斜地射進來,透過密密的樹葉間隙碎碎點點的落在白色的窗櫺上,如星星,又如小花,空靈靜雅,如幻如夢。

小時候老屋是我快樂的源泉。那時候村裡很窮,家裡也很窮,電燈經常沒電,停電的時候就點上油燈或蠟燭,當然,蠟燭也是奢侈品,偶爾的時候也點上支。油燈的油是柴油,就是老人們說的“洋油”,燈芯是棉花做的。夜深人靜的夜晚,昏黃色的光暈頓時灑滿了小屋,細細的火苗伴著些許的黑煙,嫋嫋地飄向屋頂。每每這時,父親總是喜歡點上一支廉價的香菸,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後愜意地吐出繚繞的煙氣。橘紅色的燈光,照著他古銅色的臉頰,額頭上密密的皺紋一道一道的舒展開來,每每此時,我便覺得也許那時便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老屋的院牆終於倒了,唯有兩扇黑漆漆的大門和幾間殘破的土坯房還矗立在那裡,還有一些憔悴的記憶留在風中……

自從搬了新家,很多年沒回老屋了,再加上我又久在異地,所以住了幾十年的老屋的影像竟在我的腦海裡,變得模糊起來。

記憶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紀還大。聽奶奶說,老房子是民國時期建的,是祖爺爺建起來的,據說他是個大地主,這一代的房子,全部是他家的,後來二爺爺用賣花生賺的錢買了這所房子。再後來,二爺爺在城裡有了工作,自己又建了一所房子,這座老房子就歸了我家。老屋一共五間,中間是隔開的,奶奶一個人住東邊兩間。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磚壘成的,是那種古綠古綠的磚。因為久經風雨,紅色的瓦礫上稀稀疏疏地長了些茅草,微風一吹,草綠色的種子四處飄散,來年的時候,又會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門是暗綠色的,屋門上的幾塊玻璃,有的已經破了半邊。屋頂覆以葦子編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發亮,因為日久天長,煙燻繚繞,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來。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裡的光線也很暗,窗框是木頭做的,紙糊的窗櫺被風一吹沙沙作響。窗戶外面是一顆老棗樹,記不清它的年紀了,反正自打我記事起,這棵棗樹就年年結出累累碩果,一到秋天,紅紅的棗子青春便醉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想。白天的時候,碩大的樹冠便遮蔽了半個老屋。下午,當慵懶的陽光斜斜地射進來,透過密密的樹葉間隙碎碎點點的落在白色的窗櫺上,如星星,又如小花,空靈靜雅,如幻如夢。

小時候老屋是我快樂的源泉。那時候村裡很窮,家裡也很窮,電燈經常沒電,停電的時候就點上油燈或蠟燭,當然,蠟燭也是奢侈品,偶爾的時候也點上支。油燈的油是柴油,就是老人們說的“洋油”,燈芯是棉花做的。夜深人靜的夜晚,昏黃色的光暈頓時灑滿了小屋,細細的火苗伴著些許的黑煙,嫋嫋地飄向屋頂。每每這時,父親總是喜歡點上一支廉價的香菸,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後愜意地吐出繚繞的煙氣。橘紅色的燈光,照著他古銅色的臉頰,額頭上密密的皺紋一道一道的舒展開來,每每此時,我便覺得也許那時便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屋裡的擺設極其簡單,外屋中央擺著一張八仙桌和兩張老式的藤椅,因為有些年頭了,上面的漆掉了許多,斑駁陸離的表面上有些細碎的小坑,上面沾滿了油漬和灰塵。裡屋擺著一張桌子和一個長方形大櫃子,據說是母親的隨嫁品,木質很好,用了這麼多年還完好無損。櫃子裡除了放衣服,還有一些好吃的東西,小時候因為饞,常常偷偷地掀開櫃子拿東西吃。西面是一個土炕,和東北的大炕差不多,冬天冷的時候,燒火做飯,灶臺的熱氣就會順著通道湧進土炕裡,睡在上面十分舒適和暖和。

春天的時候,院子裡的那棵老棗樹,結出嫩嫩的細芽,一場春雨過後,便長出橢圓形的葉子;夏天的時候,白色的小花簇滿了枝頭,濃郁的芳香引來成群的蜜蜂,嗡嗡地穿梭於細密的小花間。花謝後,便結出青綠的小棗子,起初還不如綠豆大,後來竟長成如大拇指肚大小的橢圓形棗子;秋天,棗子漸漸地由青變白,由白再變紅,到了金秋八九月間,紅彤彤的棗子便掛滿了樹梢間,猶如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紅寶石鑲嵌在碩大的樹冠上。每年這個季節,便是我們兄妹三個最快樂的日子。每天放學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樹,站在樹杈上,抓一把紅棗塞進嘴裡,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從嘴裡甜到心裡,繼而傳遍整個神經末梢。妹妹夠不著,便仰著脖子在樹底下等我晃一下枝頭,然後噼裡啪啦的下起棗子雨,妹妹提著小竹籃,一邊吃,一邊撿,那種情形至今回想起來,心裡還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感動。

"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老屋的院牆終於倒了,唯有兩扇黑漆漆的大門和幾間殘破的土坯房還矗立在那裡,還有一些憔悴的記憶留在風中……

自從搬了新家,很多年沒回老屋了,再加上我又久在異地,所以住了幾十年的老屋的影像竟在我的腦海裡,變得模糊起來。

記憶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紀還大。聽奶奶說,老房子是民國時期建的,是祖爺爺建起來的,據說他是個大地主,這一代的房子,全部是他家的,後來二爺爺用賣花生賺的錢買了這所房子。再後來,二爺爺在城裡有了工作,自己又建了一所房子,這座老房子就歸了我家。老屋一共五間,中間是隔開的,奶奶一個人住東邊兩間。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磚壘成的,是那種古綠古綠的磚。因為久經風雨,紅色的瓦礫上稀稀疏疏地長了些茅草,微風一吹,草綠色的種子四處飄散,來年的時候,又會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門是暗綠色的,屋門上的幾塊玻璃,有的已經破了半邊。屋頂覆以葦子編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發亮,因為日久天長,煙燻繚繞,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來。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裡的光線也很暗,窗框是木頭做的,紙糊的窗櫺被風一吹沙沙作響。窗戶外面是一顆老棗樹,記不清它的年紀了,反正自打我記事起,這棵棗樹就年年結出累累碩果,一到秋天,紅紅的棗子青春便醉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想。白天的時候,碩大的樹冠便遮蔽了半個老屋。下午,當慵懶的陽光斜斜地射進來,透過密密的樹葉間隙碎碎點點的落在白色的窗櫺上,如星星,又如小花,空靈靜雅,如幻如夢。

小時候老屋是我快樂的源泉。那時候村裡很窮,家裡也很窮,電燈經常沒電,停電的時候就點上油燈或蠟燭,當然,蠟燭也是奢侈品,偶爾的時候也點上支。油燈的油是柴油,就是老人們說的“洋油”,燈芯是棉花做的。夜深人靜的夜晚,昏黃色的光暈頓時灑滿了小屋,細細的火苗伴著些許的黑煙,嫋嫋地飄向屋頂。每每這時,父親總是喜歡點上一支廉價的香菸,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後愜意地吐出繚繞的煙氣。橘紅色的燈光,照著他古銅色的臉頰,額頭上密密的皺紋一道一道的舒展開來,每每此時,我便覺得也許那時便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屋裡的擺設極其簡單,外屋中央擺著一張八仙桌和兩張老式的藤椅,因為有些年頭了,上面的漆掉了許多,斑駁陸離的表面上有些細碎的小坑,上面沾滿了油漬和灰塵。裡屋擺著一張桌子和一個長方形大櫃子,據說是母親的隨嫁品,木質很好,用了這麼多年還完好無損。櫃子裡除了放衣服,還有一些好吃的東西,小時候因為饞,常常偷偷地掀開櫃子拿東西吃。西面是一個土炕,和東北的大炕差不多,冬天冷的時候,燒火做飯,灶臺的熱氣就會順著通道湧進土炕裡,睡在上面十分舒適和暖和。

春天的時候,院子裡的那棵老棗樹,結出嫩嫩的細芽,一場春雨過後,便長出橢圓形的葉子;夏天的時候,白色的小花簇滿了枝頭,濃郁的芳香引來成群的蜜蜂,嗡嗡地穿梭於細密的小花間。花謝後,便結出青綠的小棗子,起初還不如綠豆大,後來竟長成如大拇指肚大小的橢圓形棗子;秋天,棗子漸漸地由青變白,由白再變紅,到了金秋八九月間,紅彤彤的棗子便掛滿了樹梢間,猶如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紅寶石鑲嵌在碩大的樹冠上。每年這個季節,便是我們兄妹三個最快樂的日子。每天放學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樹,站在樹杈上,抓一把紅棗塞進嘴裡,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從嘴裡甜到心裡,繼而傳遍整個神經末梢。妹妹夠不著,便仰著脖子在樹底下等我晃一下枝頭,然後噼裡啪啦的下起棗子雨,妹妹提著小竹籃,一邊吃,一邊撿,那種情形至今回想起來,心裡還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感動。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老屋院子很小,小的養上牛、豬、狗、雞等家禽、家畜以後就擠得滿滿的。來人的時候,雞犬相鳴,其樂融融。東邊的院牆很矮,隔壁院子里長著一棵老槐樹,夏天的時候,槐花穿過矮矮的院牆,小小的院落裡便飄滿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裡,又香又甜,回味無窮,直到現在還一直陶醉童年時代的槐花香裡。

然而,就像歌裡唱得那樣,歲月就像一把無情刻刀,不知不覺改變了我們的模樣,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最初的夢想。父親早早地蓋上了新房,原本想我學業上沒有成就的話,就給我娶上一個媳婦,做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可是我上了大學,在另一個城市找了工作,買了房子,於是父親就搬離了老房子,住進了新家。然而,人一上了年紀,心裡就越放不下東西,就越捨不得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一有空的時候,父親就常回老房子轉悠。還經常拾掇拾掇這裡,再拾掇拾掇那裡,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頂蓋蓋塑料布,土牆掉皮了就再泥泥。我說過父親很多次了,“房子既然沒人住了,倒了就倒了吧,反正早晚要倒,就讓它倒了吧。”可父親依然倔強地多次回到老房子裡修修補補。過年的時候,我回了趟老家,到承載著我兒時的夢想的老房子裡轉了轉,看了看。因為很久沒有住人了,院子里長滿了荒草,門前的那棵老棗樹已經沒有了蹤影,地上依稀還能看見幾片枯萎凌亂的棗樹葉。土坯壘成的院牆終於倒了,只留下南面一段孤零零的門樓,還有那扇寫著“忠”字的黑漆漆的大門……如今,成群的雞鵝不見了,成片成片的白楊樹栽滿了小小的院落,錯落有致。房屋白色的牆皮已經脫落的傷痕累累,房頂的茅草長得一尺多高,有的地方已經塌陷了一個窟窿,露出了一角蒼白的天空。棗樹已然沒有了,可屋子依然很黑,很靜,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唯有起風的時候,幾篇殘留的白色窗櫺發出沙沙的響聲,像是在訴說著久遠的故事……

"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老屋的院牆終於倒了,唯有兩扇黑漆漆的大門和幾間殘破的土坯房還矗立在那裡,還有一些憔悴的記憶留在風中……

自從搬了新家,很多年沒回老屋了,再加上我又久在異地,所以住了幾十年的老屋的影像竟在我的腦海裡,變得模糊起來。

記憶里老房子比我的年紀還大。聽奶奶說,老房子是民國時期建的,是祖爺爺建起來的,據說他是個大地主,這一代的房子,全部是他家的,後來二爺爺用賣花生賺的錢買了這所房子。再後來,二爺爺在城裡有了工作,自己又建了一所房子,這座老房子就歸了我家。老屋一共五間,中間是隔開的,奶奶一個人住東邊兩間。房子是土坯的,只有房子的地基是磚壘成的,是那種古綠古綠的磚。因為久經風雨,紅色的瓦礫上稀稀疏疏地長了些茅草,微風一吹,草綠色的種子四處飄散,來年的時候,又會是芳草萋萋。

老屋的門是暗綠色的,屋門上的幾塊玻璃,有的已經破了半邊。屋頂覆以葦子編成的席子,椽子很黑,黑的油光發亮,因為日久天長,煙燻繚繞,有的地方甚至能滴下油來。屋子很小,即使是白天屋裡的光線也很暗,窗框是木頭做的,紙糊的窗櫺被風一吹沙沙作響。窗戶外面是一顆老棗樹,記不清它的年紀了,反正自打我記事起,這棵棗樹就年年結出累累碩果,一到秋天,紅紅的棗子青春便醉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想。白天的時候,碩大的樹冠便遮蔽了半個老屋。下午,當慵懶的陽光斜斜地射進來,透過密密的樹葉間隙碎碎點點的落在白色的窗櫺上,如星星,又如小花,空靈靜雅,如幻如夢。

小時候老屋是我快樂的源泉。那時候村裡很窮,家裡也很窮,電燈經常沒電,停電的時候就點上油燈或蠟燭,當然,蠟燭也是奢侈品,偶爾的時候也點上支。油燈的油是柴油,就是老人們說的“洋油”,燈芯是棉花做的。夜深人靜的夜晚,昏黃色的光暈頓時灑滿了小屋,細細的火苗伴著些許的黑煙,嫋嫋地飄向屋頂。每每這時,父親總是喜歡點上一支廉價的香菸,坐在小桌旁,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後愜意地吐出繚繞的煙氣。橘紅色的燈光,照著他古銅色的臉頰,額頭上密密的皺紋一道一道的舒展開來,每每此時,我便覺得也許那時便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屋裡的擺設極其簡單,外屋中央擺著一張八仙桌和兩張老式的藤椅,因為有些年頭了,上面的漆掉了許多,斑駁陸離的表面上有些細碎的小坑,上面沾滿了油漬和灰塵。裡屋擺著一張桌子和一個長方形大櫃子,據說是母親的隨嫁品,木質很好,用了這麼多年還完好無損。櫃子裡除了放衣服,還有一些好吃的東西,小時候因為饞,常常偷偷地掀開櫃子拿東西吃。西面是一個土炕,和東北的大炕差不多,冬天冷的時候,燒火做飯,灶臺的熱氣就會順著通道湧進土炕裡,睡在上面十分舒適和暖和。

春天的時候,院子裡的那棵老棗樹,結出嫩嫩的細芽,一場春雨過後,便長出橢圓形的葉子;夏天的時候,白色的小花簇滿了枝頭,濃郁的芳香引來成群的蜜蜂,嗡嗡地穿梭於細密的小花間。花謝後,便結出青綠的小棗子,起初還不如綠豆大,後來竟長成如大拇指肚大小的橢圓形棗子;秋天,棗子漸漸地由青變白,由白再變紅,到了金秋八九月間,紅彤彤的棗子便掛滿了樹梢間,猶如一顆顆光彩奪目的紅寶石鑲嵌在碩大的樹冠上。每年這個季節,便是我們兄妹三個最快樂的日子。每天放學回家,我就蹭蹭地爬上樹,站在樹杈上,抓一把紅棗塞進嘴裡,醉人的香甜嗖的一下從嘴裡甜到心裡,繼而傳遍整個神經末梢。妹妹夠不著,便仰著脖子在樹底下等我晃一下枝頭,然後噼裡啪啦的下起棗子雨,妹妹提著小竹籃,一邊吃,一邊撿,那種情形至今回想起來,心裡還有說不出的興奮和感動。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老屋院子很小,小的養上牛、豬、狗、雞等家禽、家畜以後就擠得滿滿的。來人的時候,雞犬相鳴,其樂融融。東邊的院牆很矮,隔壁院子里長著一棵老槐樹,夏天的時候,槐花穿過矮矮的院牆,小小的院落裡便飄滿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花放在嘴裡,又香又甜,回味無窮,直到現在還一直陶醉童年時代的槐花香裡。

然而,就像歌裡唱得那樣,歲月就像一把無情刻刀,不知不覺改變了我們的模樣,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最初的夢想。父親早早地蓋上了新房,原本想我學業上沒有成就的話,就給我娶上一個媳婦,做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可是我上了大學,在另一個城市找了工作,買了房子,於是父親就搬離了老房子,住進了新家。然而,人一上了年紀,心裡就越放不下東西,就越捨不得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一有空的時候,父親就常回老房子轉悠。還經常拾掇拾掇這裡,再拾掇拾掇那裡,房子漏雨了他就爬上房頂蓋蓋塑料布,土牆掉皮了就再泥泥。我說過父親很多次了,“房子既然沒人住了,倒了就倒了吧,反正早晚要倒,就讓它倒了吧。”可父親依然倔強地多次回到老房子裡修修補補。過年的時候,我回了趟老家,到承載著我兒時的夢想的老房子裡轉了轉,看了看。因為很久沒有住人了,院子里長滿了荒草,門前的那棵老棗樹已經沒有了蹤影,地上依稀還能看見幾片枯萎凌亂的棗樹葉。土坯壘成的院牆終於倒了,只留下南面一段孤零零的門樓,還有那扇寫著“忠”字的黑漆漆的大門……如今,成群的雞鵝不見了,成片成片的白楊樹栽滿了小小的院落,錯落有致。房屋白色的牆皮已經脫落的傷痕累累,房頂的茅草長得一尺多高,有的地方已經塌陷了一個窟窿,露出了一角蒼白的天空。棗樹已然沒有了,可屋子依然很黑,很靜,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心跳,唯有起風的時候,幾篇殘留的白色窗櫺發出沙沙的響聲,像是在訴說著久遠的故事……

當代作家李漢榮經典散文《老屋祭》,值得欣賞

我給父親說,老屋的院牆倒了,父親聽了嘴角動了動,沒有說話。但是,久久的沉默和那一聲重重的嘆息,讓我的心酸酸的。我知道父親捨不得老屋,捨不得幾十年的眷戀。可是有些東西,隨著歲月的流逝,終究會被風化的。父輩們總喜歡回憶過去,年輕人喜歡暢想未來,這也許就是我和父親的觀念不同的原因之一吧。也許,老屋在我的眼裡,只是一件過了時的藝術品,我們只能在遠遠地駐足凝望,卻永遠走不進它,而在父親的心裡,卻是一種厚重情感的積澱,只有他能走近它,讀懂它,欣賞它,感受它無與倫比的震撼。

老屋的院牆終於倒了,唯有兩扇黑漆漆的大門和幾間殘破的土坯房還矗立在那裡,還有一些憔悴的記憶留在風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