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並聯水庫讓生活更美好“採風淠史杭”採訪見聞

淮河 淠河 農村 新能源 六安新聞網 2017-05-27

六安新聞網訊 5月25日,“採風淠史杭”大型採訪採風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淠史杭灌區境內的白蓮崖水庫和佛子嶺水庫,進行採風採訪。群山環抱的兩大水庫大壩,宛如蛟龍橫亙在上下游間,發揮著它巨大的作用。

白蓮崖水庫位於霍山縣境內東淠河佛子嶺水庫上游西支漫水河上,距下游的佛子嶺水庫26km,距霍山縣城約30km,流域面積745平方公里。白蓮崖水庫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供水和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工程,水庫現代化設施齊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水壩建築的先進水平。水庫大壩高百餘米,為安徽省第一高壩。水庫總庫容4.60億立方米,工程於2006開工,2009年下閘蓄水,壩高104.6米,是安徽省第一座百米高壩,也是省內第一座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與佛子嶺水庫、磨子潭水庫形成串並聯水庫,三大水庫進行聯調。

白蓮崖水庫的主要防洪任務是提高下游佛子嶺水庫的防洪標準,使佛子嶺水庫的校核洪水標準達到5000年一遇,從根本上解決佛子嶺水庫防洪標準不足的問題;水庫年有效供水量2.7億立方米;電站多年平均發電量10552萬千瓦時。

“我見證了白蓮崖水庫的建設和使用,對水庫的感情猶如自己的孩子一樣。雖然這裡的環境非常艱苦,但我依然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採訪中,白蓮崖水庫管理所所長郭鍵告訴記者,水庫的上游是淠河的主源頭,從漫水河流淌而下,經過白蓮崖水庫大壩,為下游的佛子嶺水庫提供安全保障。是提高佛子嶺水庫防洪能力不可替代的工程措施,是保證淠史杭灌區正常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措施一,是國務院治淮19項重點工程之一。

佛子嶺水庫位於淮河支流淠河上游東源霍山縣境內,距霍山縣城17公里,是一個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等多目標開發、綜合利用的樞紐工程,國家4A級旅遊景區。水庫出水流至兩河口與響洪甸水庫洩水會合,經橫排頭、六安至正陽關匯入淮河,庫區流域面積1840平方公里,總庫容4.91億立方米。是建國後為根治淮河水患而修建的第一項重點骨幹工程,也是我國第一座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連拱壩水庫,大大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標準,使淠河流域的灌溉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是中國淮河流域的大型山谷水庫,是淠史杭灌區主要水源之一,其灌區稱淠河灌區。總控制面積6000 平方千米,主要有三座大型水庫(佛子嶺、磨子潭、響洪甸)提供灌溉用水。其中佛子嶺水庫承擔的灌溉面積超過220萬畝(14.6萬公頃)。下游受益範圍包括霍山縣、六安市、壽縣、肥西縣、長豐縣、合肥市等。建庫迄今,累計灌溉良田300多萬畝(20多萬公頃),耕地15967畝(1064.5公頃)。年均提供灌溉用水11億立方米。為淠河灌區農田的穩產高產發揮了巨大作用。特別是乾旱之年,更顯示出水庫抗旱保豐收的巨大潛力。

1978年出現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幹旱,本地區總降水量比常年減少六成以上,7月只有常年同月降水的十分之一,致使山澗河溪斷流,千年古泉枯竭,人畜飲水困難,受災田地近11萬畝(7.33萬公頃)。是年,佛子嶺水庫屬特枯水年,全年來水量只有4.24億立方米,在庫水位極低的情況下,仍為下游提供抗旱灌溉用水2.21億立方米(含1976年、1979年),下游4萬多畝(0.26萬公頃)農田得到灌溉,喜獲豐收。

佛子嶺水庫工程是建國初期中國自行設計具有當時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連拱壩水庫,佛子嶺水電站是淮河流域第一座水電站。這項工程也是當年為響應當時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航運,系治淮委員會佛子嶺水庫工程指揮部設計。1952年1月動工,1954年11月建成,歷時2年又10個月。佛子嶺水庫作為淮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攔蓄了淠河大量的洪水,不僅大大提高了淠河中下游的防洪標準,而且還起到了輔助淮河干流蓄洪的作用。隨著淠河上游大中型水庫工程的建成,淠河流域的灌溉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建成了小淠河灌區、淠河灌區、淠源渠灌區等一批灌溉工程。

“水庫建設期間,雲集國內最優秀的水利人才。從這項工程中,走出4位工程院院士和科學院院士。串並連水庫的設計,對防洪調度和效益的發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子嶺水庫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恆超這樣說到。(記者 王元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