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若得歸來後,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早在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首元曲將女人的美貌比作牡丹般嬌豔。

自古以來,那些誘惑的容貌、婀娜的身姿下,從來不缺少精彩的故事。索菲亞·科波拉的戛納最佳導演之作《牡丹花下》,就描繪了這樣幾朵頗具姿色的“牡丹花”與一個意外的採花者的故事。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影片是對原版小說《A Painted Devil》和原版同名電影的一次改編與翻拍,它保留了原版的故事架構和劇作脈絡,試圖在敘事層面做一回刪繁就簡,挪移騰轉的再創作。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南北戰爭時期,在弗吉尼亞的森林中,一位北方受傷的士兵被一個採蘑菇的小女孩意外發現,並且帶回了女子學校治傷。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在這所學校裡,只有一位40來歲的女校長(妮可·基德曼飾),一位30歲左右的女教師(克斯汀·鄧斯特飾),和5位情竇初開的少女們。

這個陌生男人的闖入,逐漸開始打破了原本生活的平靜。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他本身只是一個瀕臨在生死線上的傷員,卻日漸散發出了雄性特殊的魅力,讓學校裡的女人和女孩們都想盡辦法吸引著他。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士兵為了逃避戰場上的生活,對眼前發展的一切心照不宣。他成功地遊走在各個女性周圍,用曖昧不清的話語挑逗著一顆顆蠢蠢欲動的心。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然而,他錯就錯在:這裡不是軍營,不是靠油嘴滑舌和系阿諛奉承就可以上位的。或許與男性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女人更加感性,很容易將恭維的話與愛聯繫在一起。

但凡女人動了情,結局要麼皆大歡喜,要麼你死我亡。

他一開始裝受傷的小白兔,痊癒後卻變成了四處覓食的狼。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先挑撥採蘑菇的小女孩,又撩逗保守的女教師,接著還勾搭假正經的校長,最終爬上了另外一個早熟的未成年少女的床。

士兵希望藉助自己獨有的男性魅力,當成可以繼續留在舒服區的籌碼。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萬萬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一場突入襲來的報復:特有的男性閹割術-----女校長踞掉了他那條壞死的腿!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醒來後,喪失了一條腿的士兵開始撕心裂肺地發瘋,他無法接受自己殘缺的身體。

昨天還是一枚身高1.8的精壯撩妹高手,以後卻永遠離不開柺杖了。畢竟一條健壯的大腿也是一個漢子的象徵,就這樣讓你不明不白地給鋸了?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於是,士兵開始拿著手槍,試圖在一屋子女人面前挽回自己最後的尊嚴。但總歸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俗話說的好: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Hello Kitty?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女校長帶領著女孩子們給士兵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餐,也是最後一頓。或許是因為傷心被一個男人欺騙,採蘑菇的小女孩最終用毒蘑菇結束了男人的性命。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女人和女孩們將士兵的屍體用白布包好,靜靜地放在學校的鐵門外,7個人就那樣靜靜地凝視著,跟絲毫沒有發生過什麼一般。

全片結束,好笑又諷刺。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憑藉該片,索菲亞·科波拉意外斬獲今年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成為歷史上第二位獲此榮譽的女性,但也受到了很多爭議。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對於科波拉來說,她比一般導演或許更受眾人的期待。

不僅因為她曾經驚豔影壇的亮相——《處女之死》《迷失東京》,也因為她是“教父之女”。《教父》的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是她的父親。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同時她的母親、哥哥、爺爺、表哥都是電影圈赫赫有名的人物,科波拉家族可謂現代美國電影業中的傳奇家族。

在這樣的光環下,索菲婭·科波拉從“金酸梅十年最爛新星”到“史上百位偉大導演之一”,可謂經受了不少曲折和質疑。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就算此次拿下世界頂級電影節的最佳導演,作品依然受到不少詬病,豆瓣的評分也才5.9分。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人們對這位名導之女才華的要求似乎更加苛刻,期待她能像其他有野心的女性導演那樣挑戰一下沉重題材,表現一下戰爭的殘酷,或者至少挖掘一下人性的暗面什麼的。(沒錯,我想說的就是安吉麗娜·朱莉的新片《他們先殺了我父親:一個柬埔寨女兒的回憶錄》)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但她似乎向來志不在此,她仍在不斷重複使用少女視角來敘事。而這樣的淺薄,使這部電影的水準停留在一部中等層次的美劇層面。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較之於1971年版本,索菲婭·科波拉的這個版本在很多細節的處理上都有所改變。如果說老版本伴隨年代感,給人更為厚重的歷史感,那麼科波拉的版本則更賦現代性視覺。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老版本的學校中,有一個頗具象徵意味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作為寄宿學校的女僕出現,確切說是典型的南方黑人奴隸,所以她的存在是對電影背景歷史的捕捉,她回憶中的場面作為第三種視覺刻畫了歷史當中的黑人的命運;而在整個環境內部的關係中,她又作為區別於白人女性與北方軍人的第三類人,臨界於自由與束縛之間,使得這個莊園最終形成的格局更為複雜。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而新版本中,黑人女奴的角色被刪掉了,科波拉將主要矛盾全部集中於作為北方軍人的男性與南方莊園的女性身上。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基於實際意義,也許這是一種規避現實種族問題的考慮,但從電影本身來說,1971年版里人性的寬度無形間被拉到了一個狹窄的層面上,只是單純地從性與信仰兩個角度來解釋人物之間的關係。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每個人都少了人性的寬度,看不到利用、爭鬥,於是歷史背景也不再重要,純粹當成一個獵奇的愛情抓馬電影看看倒是湊合。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在這一層面上來說,對兩性情感的處理,她也是簡單化了,電影裡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面對這個男性所展現出了不同的訴求,比如:

妮可基德曼飾演的院長,明顯喜歡男主角,但在這份“兩性關係”中,她代表了剋制與控制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鄧斯特飾演的老師與男主是婚姻的需求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而範寧飾演的女學生則是單純的性衝動,發現男主的少女簡,與男主更像父女的關係。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作為女性導演,這部電影裡女性之間亦敵亦友,相互扶持的關係,完全是一個可以發揮的地方。但科波拉並沒有選擇展現出來,反而女性角色之間的性格,都被年齡、職位角色所限定,導致人物性格被功能化和符號化,完全不立體。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並且,男女關係在本片中被刻畫的方式,就像鞋和鞋店的關係一樣——鞋店裡有鞋,有點過於單一了。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總而言之,可以肯定的是《牡丹之死》達到了科波拉長期對準的主題——對女性慾望的大量描寫,只是磨去了原版的銳利,且從導演角度出發,沒能拍出新意。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但對於沒看過前作,且不在乎導演經歷的電影小白來說,這樣一部愛慾糾葛的禁忌之片絕對值得一看。

西方韋小寶完美詮釋“牡丹花下死”

另外,本片一流的形式感,攝影、構圖、服裝、道具、布光都是教科書級別,美到恍惚,如十八、十九世紀歐洲的油畫一般,再加上妮可·基德曼等三位女星的盛世美顏,絕對是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