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特飲欲A股上市,能倒逼出更強大的東鵬嗎?

歷時多年,從“家族企業”走向“公眾企業”的轉型之路,東鵬飲料只差“最後一步”了。誠然,在“紅牛”商標引發的動盪下,東鵬飲料想要超越華彬紅牛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不過,在同一賽道上的對手,已被東鵬越甩越遠。


01

上市基因

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地,東鵬飲料要上市了。

食品君留意到,華泰聯合證券昨日發佈了關於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鵬飲料)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輔導備案信息公示的公告。公告顯示,東鵬飲料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境內證券交易所上市,現已接受華泰聯合證券輔導,並於2019年5月24日在深圳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

東鵬特飲欲A股上市,能倒逼出更強大的東鵬嗎?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雖然東鵬飲料已經開始接受上市輔導,但距正式IPO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上市輔導只是為了公司各種條件可以滿足申報IPO的基本要求,上市輔導的時間沒有固定要求,輔導後也存在不進行申報的可能。

不過,比起站在“資本”大門外而遲遲不入的農夫山泉,以及企業結構複雜轉型不易的娃哈哈而言,東鵬飲料此番上市之舉,似乎更為“堅定”。

“(上市)原因有二,一是資本驅動,二是創始人野心。”一業內人士告訴食品君。

“東鵬(飲料)從開始就是一個奔著上市去的企業,其在現在的基礎上要想做到更大,只能謀求上市……甚至,東鵬飲料內部已經開始股改進程。”一知情人士表示,公司建立之初,東鵬飲料在創始人林木勤、林木港兄弟的掌舵下,帶有濃重的“家族企業”色彩;但林氏兄弟很早就發現了外來資本的重要性。近幾年,屢有投資型企業入股以及投資資本入駐,甚至推動了企業內部諸多改革。

食品君查閱工商信息發現,排名前三的股東中,除創始人林木勤持有東鵬飲料56.85%的股份,天津君正投資管理合夥企業以及深圳市鯤鵬投資發展合夥企業分別持有10%以及7.36%的股份。

此外,2017年,國內知名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加華偉業向東鵬飲料注資3.5億元,該機構此前成功投資了洽洽食品、加加食品、來伊份、巴比饅頭、湖南茶葉、奧瑞金、大眾點評、滴滴出行等知名消費服務類企業。

可以說,東鵬特飲在傳統快消企業中,是一個資本基因較為凸顯的“特例”;雖然不像最近大熱的瑞幸咖啡等互聯網企業那般“來勢洶洶”,但相比起“家族企業”之風盛行的快消圈同行而言,步子已經邁得足夠大了。

當然,與當下的東鵬飲料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華彬集團和泰國天絲為“紅牛”打得不可開交的當下,積蓄力量,早日實現“彎道超車”。

事實上,近年來因為紅牛品牌續約的問題,國內覬覦功能飲料市場的品牌眾多,但影響力最大的還是東鵬特飲。數據顯示,2018年東鵬特飲業績呈兩位數增長,整體規模已經超過50億元,僅次於紅牛成功登上銷量第二的寶座。


東鵬特飲欲A股上市,能倒逼出更強大的東鵬嗎?



不過,50億元的銷售額,目前還不過是紅牛的一個“零頭”。東鵬飲料面臨的擴張困局,依舊不小。

2018年,因北方市場銷量不理想,以及罐裝飲料銷售不利,東鵬飲料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將原本每罐售價6元的東鵬特飲降至3.5元,卻導致經銷商承壓,叫苦不迭。這也從側面映證了東鵬特飲想要走出南方,實現全國化發展仍面臨很難突破的瓶頸。

倘若無法打開全國市場的版圖,東鵬特飲銷量突破百億的小目標或許難實現,想取代紅牛成為行業老大更是遙遙無期。

“目前,能讓資方最快賺到錢、最常用的方式就是IPO。東鵬特飲和華彬紅牛在體量上相差較遠,單純期望業績增長可能很難。即便要打價格戰,東鵬特飲也需要不斷、持續地投入。”沈萌表示。

此外,除了功能飲料,東鵬飲料還有許多其他品類產品,包括檸檬茶、陳皮茶等。雖然在東鵬特飲的光環下,這些小單品的體量都還顯得微不足道,甚至很多還停留在華南區域試點的推廣層面。但相比起華彬在紅牛商標出現糾紛才忙不迭得收購和推新品,東鵬飲料的這些自有產品在資本的助推下能發揮出多大能量,值得期待。

02

轉型內核

東鵬飲料的上市之路,除了可以幫助自身實現業績上的突圍,還能為快消行業提供一個“家族企業”向“公眾企業”轉型的案例。

東鵬飲料成立於1987年,原本是深圳一家國有老字號飲料企業。彼時,東鵬飲料生產的產品有涼茶和水,但產品知名度不高,甚至諾大的深圳沒有幾個人記得住東鵬飲料旗下的品牌,業績更是一落千丈。

2003年,東鵬飲料連工資都發不出,工廠瀕臨倒閉。這時候,東鵬飲料通過“員工集資持股”的方式實現了“國有轉民營”。曾是華彬紅牛代工廠廠長的林木勤、林木港兩兄弟接手了工廠。

在接手東鵬飲料後,林氏兄弟通過嚴格的控制成本,將東鵬飲料的局勢穩定下來。之後,林木勤將自家產品和紅牛進行差異化經營,經過多年佈局,終於把東鵬特飲打造成國內僅次於華彬紅牛的第二大功能飲料。

可以說,曾經的東鵬飲料,是那個年代非常典型的家族式快消企業。不過,在近幾年瞬息萬變的快消“戰場”中,東鵬飲料卻是最早看清“讓利”和“協作”的企業。所謂“讓利”,是股東層向員工讓利;所謂“協作”,是創始人同職業經理人協作。

“東鵬飲料內部的股權激勵早已啟動,對於近幾年新來的職業經理人,老闆也毫不吝嗇地給與股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東鵬飲料內部核心負責人的平均年紀正逐漸升高。在公司創業階段,他們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在企業不斷髮展的現在,他們漸漸跟不上節奏,有心無力。

對此,東鵬飲料的股東層讓出了部分股權通過股權激勵給到了這一部分老員工。把這些老員工變成了企業的“老闆”。而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老員工和新員工的交替矛盾。其內在邏輯是:老闆從來不會怕職業經理人的水平超過自己,新進入的優秀人才越多,他們對企業發展的貢獻越大,創造的價值越高,老員工的收益也就越大,何樂不為。

另一方面,對於空降的職業經理人而言,股權激勵機制給到的不僅是物質財富的收入,更是將個人的發展與企業的未來緊密聯繫在一起,實現“共同創業”。


東鵬特飲欲A股上市,能倒逼出更強大的東鵬嗎?



一資深企業管理者表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競爭的加劇,家庭和家族觀念的轉變,以及經理階層的興起,家族企業要想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發展壯大,終將演化為公眾公司,這並不是由創業者或其繼承者的個人意志所決定的。

從主觀意願來講,創始人往往不願意企業成為公眾公司,因為他們不想喪失企業的控制權。不過,在日益開放的經濟形態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家族企業的內在缺陷逐步成為企業擴張的羈絆,制約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公眾公司則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典範,家族企業向公眾公司過渡能有效完善其治理結構,變家族管理為職業管理,加強制度建設和強化制度效用,有效克服家族企業的人才和文化瓶頸,適應經濟環境的變遷,避免被市場淘汰。

“一個例子是,去年加入東鵬的盧義富,就得到了足夠的股權激勵。考慮到即將到來的上市,這份原始股的分量不可小覷。”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2018年7月,東鵬特飲董事長林木勤邀請了香飄飄營銷中心原總經理盧義富出任副總裁,盧義富也曾為加多寶北方市場負責人。食品君曾報道,當初盧義富離職加多寶,被香飄飄老闆蔣建琪邀請負責新品MECO奶茶的市場;但因為與公司發展理念以及與老員工利益相沖突,最後闇然離職。

到任東鵬飲料不久,盧義富隨即帶領東鵬特飲團隊在2019年的春節大戰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成績是盧義富帶著大部分東鵬原團隊取得的。東鵬飲料的激勵措施,成效可見一斑。

而據上述人士透露,像盧義富這樣獲得東鵬飲料股權激勵的職業經理人,在東鵬並不少見。

誠然,國內的快消企業上市並不是啥稀罕事,但能做到真正對員工“讓利”和“協作”的企業並不多。甚至,很多快消企業上市多年,業內談起依舊是“某某企業始終姓×”。但當業內人士和食品君聊起東鵬飲料上市這個話題的時候,他們更多關注的並非東鵬特飲能夠在資本市場上套取多少現金,而是“上市最終能倒逼出一個多麼強大的東鵬。”

(李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