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懺悔 不要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

紅酒 啤酒 美文 伊洛行者 2019-03-06

今天聽戴爾卡耐基《人性弱點》待人處事的第一大原則:不要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這本書十幾年前就讀過,那時候技校沒畢業,記得讀這類書如獲至寶,看到重要的段落還用筆圈起來,可是進入社會後,再也沒有摸過一次書本,直到今天聽到這個片段感觸頗深,忍不住眼含熱淚。

同一本書,同一個人,不同年齡、經歷、閱歷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年輕的時候更多的是新奇,成年後更多的是感同身受,讀的過程中能把自己更深的帶入情節中。

因為我們相處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並不是絕對理性的人,而是充滿了情緒變化、自負、虛榮、的一些東西,所以只有不夠聰明的人,才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但有些事情確實讓我們很生氣啊,但實際上確實需要我們培養一種共情的能力,所謂共情的能力就是就體驗別人的感受就跟體驗自己的感受一樣,就是一一種設身處地想到對方立場的人,有共情能力的人,他就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有的人為什麼喜歡指責別人?因為他從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只認為,我是對她好,實際上當我們反過來,當我們受到批評指責的時候,我們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講下我的真實經歷,上週我去參加公司年會,晚上在宴席上,一桌十人,其中有我們地區經理,菜不是一次上齊,而是過一會上一個,當進行到一半,服務員上了一條魚,桌子轉了一圈,大家都在看文藝表演,我看沒人動,開始拿筷子,這時旁邊的同事,用胳膊肘捅我,提示我,領導還沒動,我一心火偏要動,因為之前上紅酒,桌上放了五六瓶 紅酒和KTV裡邊的啤酒大小一樣,200毫升那種,我不喜歡白酒啤酒,就打開一瓶 自己到了一點 把瓶子放杯子邊,當然旁邊其他的同事也有這麼做的,我覺得屬於正常,那個提醒我的同事,一把把我打開的酒拿起來放到轉盤上,我又拿下來,他就拿上去,幾個回合下來,我最後還是放拿下來。

有了這個指責,就出現後邊魚的事情,我明明知道 他的提醒是對的 ,但我偏不,我就要錯下去。

很明顯批評指責激怒了我,我因此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所以沒有共情能力的人就會我行我素,目中無人,缺少共情的人應該是從小成長的過程中,他的情緒感受缺乏表達,或者情緒感受缺乏有效的迴應,實際上孩子的情緒表達和父母是有關係的。

我小時候記憶中,父親常年在外務工,母親一個人在家 農活、養的豬牛、學校教學、小商店,她根本忙不過來,所以印象中她從來沒有認真的和我溝通過,更沒有時間聽我表達什麼,有的就是批評、呵責、打罵 ,當我和弟弟打架的時候,她是沒有時間來聽我們解釋的,她解決衝突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把我一頓捶打,而我經常就是永不妥協倔強的站在那,任憑你打罵,鄰居都勸我快跑,我偏不,我不服氣,媽媽最後沒辦法就會一把拎起我丟到院外的土坡上,因為這樣我的哭聲就打擾不到她了。

所以這也造就了我成年以後,甚至結婚後,老婆責怪我不跟她講話,也不會跟孩子好好溝通,對孩子除了批評就是呵責。

前天晚上孩子貪玩,尿到褲子上,我生氣的嘲諷他,你怎麼不尿到自己臉上、你怎麼不尿到自己的書包上,長這麼大還看不住自己,呵責後,孩子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足足哭了五分鐘,而我冷眼旁觀自顧自玩起手機,這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輸入決定輸出,我對他輸入呵責、批評、他長大後他輸出的也會是呵責、批評,孩子才五歲,我卻用成人的標準去衡量他所做的一切,回想我小時候從小學尿床尿到到初一才消停,一週總要有一次,再對比一下兒子比我強多了他四歲就不再尿床了,五歲這年也就兩三次而已。

孩子很少主動求助我,更別提說話,今天早上他怯怯的看著我說爸爸能不能送我去等校車,我趕緊放下手機,一把拉起他的小手,到小區門口還捨不得放開,我心裡對孩子有太多愧疚,連我一個飽經風霜的成年人都討厭別人批評指責,更何況孩子呢?

我慶幸自己能夠通過讀書和寫作發現自己的不足,今天寫下這段懺悔,是對自己過去錯誤的銘記。牢記凡事先“共情”不要批評、指責抱怨別人!(包括家人)

今天是晨練寫作第13天。

父親的懺悔 不要批評指責和抱怨別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