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原副部長何亞非做客揚州講壇:揚州應搶抓“一帶一路”機遇

何亞非 美國 經濟 世界歷史 揚州網 2017-04-07

原標題:何亞非:“一帶一路” 全球治理 中國思想 中國方案閃耀光芒

編者按

昨天下午,外交家何亞非登上“揚州講壇”,主講“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治理。

中國近年來深入參與並開始引領全球治理,以中國思想、中國方案為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貢獻力量。“一帶一路”倡議創新了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的思路和模式。

何亞非,浙江寧波人,曾任外交部副部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講座現場,何亞非結合親身歷程闡述了對“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治理的體悟。

本報今特輯錄現場錄音,以饗讀者。

今天很高興能夠參加“揚州講壇”,就大家關心的話題,和大家交換看法。我和大家分享對於“一帶一路”的倡議以及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看法。其實,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1

全球化的變與不變

最新一輪的全球化是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全球化的本意是生產要素、資本、勞動力等在全球範圍內能流動起來,形成一個世界性市場,的確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世界貿易翻了幾十倍,各個國家財富都在增長。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參與其中,取得了驚人的、舉世矚目的成就。現在作為中國人,非常自豪,前往國外,腰桿很硬。我第一次去美國,那時,中國人很少,看到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很親切。現在不一樣了,在外國的中國人很多。

這幾年,全球化出現了一些問題,確實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全球化還能不能繼續下去?中國已經給出了答案。

全球化也有變與不變兩個概念。先說不變,歷史不會終結,世界歷史發展不是直線,永遠會有曲折和反覆,總的潮流是向前走的。冷戰結束後,一位美國學者說,歷史已經終結。他的意思是,關於國家制度的爭論已經結束了。但是,後來他自己也承認,這個說法不對,因為他看到了中國的發展。世界的多極化還在發展,經濟全球化還在發展。世界歷史不會終結,經濟全球化也不會終結。

國際力量格局變化是朝著更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方向,這是中國以及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崛起,發展中國家的力量不斷崛起,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距離在不斷縮小。這個趨勢不會改變,由此產生的全球治理,也因此有所轉變。過去是西方國家說了算。現在則是東西方共同治理,西方必須聽取東方意見。中國的發言權和決策權越來越大。

還有的不變,是保障全球化的全球性制度、規則、機構還存在,以聯合國為首,衛生、勞工、經濟,這些國際性機構都存在。從而,我們可以肯定,現在還處於戰略機遇期,今後還要圍繞全球格局、全球治理,進行協商和談判。

當然也有變化,最大的變化是美國本身,美國是主導大國。全球化初期,美國人說,全球化就是美國化。全球化所涉及的國家越來越多,開始偏離了美國的軌道。美國就想改變,改變世界經濟規則。

第二條變化是指導思想的變化。過去指導全球發展是美國經濟新自由主義,徹底的自由化、市場化,這個指導思想,導致了嚴重的失敗。發展中國家按照這個思想,都遭遇經濟上的挫敗,幾乎沒有例外。美國在2008年,也遭遇了金融危機,這就是因為放鬆了經濟監管。

第三個變化,是中國的變化。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在短短几十年,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全球化的東風,實現經濟騰飛,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全球化最大的變量。而且理念和思想與西方是不同的。中國2020年實現小康,進入高收入國家。過去30年,中國實現了7億多人的脫貧,到了2020年,中國將消除絕對貧困。我們的發展模式、政治制度,的確有優越性,很多國家想來中國學習:為什麼中國能夠實現。中國也在開放,也願意幫助別的國家來實現。

2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經歷歷史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第一個歷史節點是在2003年,法國舉行G7會議,首次邀請五個發展中國家參加,中國、巴西、印度、南非、墨西哥。這是中國第一次參與了全球化的治理。雖然參與了,但是話語權很少。

第二個歷史節點是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美國和歐洲都覺得,再讓七國集團組織協調面對金融危機,結果沒有什麼辦法,必須要和中國商量對策。既要有效,又要範圍小,於是想到了20國集團。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佔一半。2008年11月中旬在美國召開,凝聚各國信心。大國說採取財政刺激措施,中國投入四萬億,美國是七千多億,打了強心針,穩定了情況。但到了2009年,再次召開G20,在英國開會,英國首相發現世界上不少國家要破產,這樣會拖垮世界金融體系;雖然可以向國際貨幣組織求救,但是錢不夠。英國只能求助於中國,希望中國能夠帶頭。中國有一種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救人其實就是救自己,中國可以出錢。結果在中國的帶領下,全球經濟得到了穩定。市場建立在預期上,預期能夠穩定,市場就好了。

信心就是黃金,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中國在此刻,已經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2009年第二次峰會,回到美國匹茲堡,這次解決的重大問題,是對國際體系的調整,有兩個方面的調整,第一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貨幣比例做出調整。美國人同意調整,從歐洲調整了5%給發展中國家,中國現在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第二個調整,過去處理全球會議是西方國家,現在則是G20是今後處理全球經濟事務的首要平臺,今後將由中西方共同商量。

到了2016年,中國杭州開峰會時,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決定。中國不負眾望,在2016年取得了39項成果。其一,中國把發展放入了議事日程,重視發展問題,就要下決心解決世界發展不平衡的根源。其二,宏觀政策的協調,世界是整體的,而各國的宏觀政策並不協調。這就需要協調,事先要和大家打個招呼。

2017年初,中國提出一個思想: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各國拋棄各種障礙和偏見,大家都是人類,大家的命運,其實是連在一起的,只有在這個層面上,思想統一了,其他方面才能統一。

3

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在思想和方案上的貢獻

中國在思想上的貢獻。中國對現有國際體系的態度,中國是這個體系的維護者、建設者,也是改革者。中國對經濟體系進行了補充,比如“一帶一路”,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吸引了100多個國家,絕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參與其中。新的開發銀行、新的絲路經濟,去年亞投行投入了17億美元,都是給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項目。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這是國際合作的新的模式,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文明與文明之間的合作。

人類共同體的建設,是人類向同一個方向發展的思路。過去把人類分割成各種陣營,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現在都是人類共同體。第二個思想,是全球主義思想,全球公民的概念,美國人、中國人、法國人……每個人,都是全球公民,這樣可以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網絡。

揚州辦的世界運河城市組織就是全球合作組織關係。夥伴關係一定是互利開放的。“一帶一路”出自天下大同的思想,最後進化到命運共同體。中國在思想上的貢獻很大。全球治理,是提出中國思想和方案的時候。我們再強大,也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充分說明源於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觀的思想。

“一帶一路”體現了四個重要意義。一是體現了中國新的大國觀念,我們不侵略,走共同發展的道路。二是體現了新的發展觀念,全球化的時代,各國緊密聯繫,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三是體現了新的國際合作觀念,中國構建新的開放格局,全面開放,與發展中國家進行更多合作。四是體現了新的秩序觀。世界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不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大國小國一律平等。有的小的島國只有幾千人,但是訪問中國,享受同樣的禮遇,中國領導人與他們面對面平等對話。

4

“一帶一路”的核心要素,要處理好哪些關係

“一帶一路”有五個核心要素,分別是發展戰略的對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貿易的暢通、貨幣的流通、民心的相通。

發展戰略的對接,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尋找到發展戰略的結合點。我在馬來西亞訪問的時候,對方就提出了新的合作課題,這些就需要進行研究。各國情況不一,沒有文明的對話,“一帶一路”是很難落地的。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而具備了這一條件,就可以實現貿易暢通,貨幣也能夠進行流通,跟中國貨幣互換的國家也越來越多。最後是在民心相通上。我們的企業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重視民心。中國從2015年開始變成了資本輸出的國家,去年非金融類投資超過了1700億美元。如果只是為了利潤,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企業家。中國企業家應該有胸懷,對於當地的環保標準、宗教習俗等都要充分考慮,否則是不會成功的。

記者 桂國 王鑫

(根據現場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