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是建立在戈壁荒灘上的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對你們的城市建設工作也給予充分肯定,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情況?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是建立在戈壁荒灘上的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對你們的城市建設工作也給予充分肯定,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情況?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

丁巨勝:感謝您對嘉峪關城市建設的關心。正如您所說,嘉峪關市地處荒漠戈壁,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嚴酷,“風吹石頭跑,遍地不見草”曾是建市之初的真實寫照。為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歷屆市委、市政府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斷優化空間佈局,完善服務功能,著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個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我們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高起點謀劃、高層次建設、超前性規劃”的原則,精心編制城市總規、控制性詳規等,開展“多規合一”,合理劃定“三區、四線”。同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力爭城市建設不留遺憾,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通過一代代建設者的努力,城市規劃面積由1985年首版《嘉峪關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60平方公里,擴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20平方公里,擴大到70.4平方公里。

我們注重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持續實施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設施等項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實現了城區電線電纜入地,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率、自來水普及率、燃氣入戶率就達到100%。一是注重基礎設施的統籌協調,將給排水、供電、供熱、通信等管線統一至地下管廊,按規劃爭取一次建設、分步實施,減少道路反覆開挖,避免形成“拉鍊馬路”,實現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精緻。二是抓舊城區提升改造,近三年投入89.9億元,實施了涉及4.2萬戶居民的棚戶區、老舊小區、老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三是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拉開城市框架,將火車南站、方特歡樂世界、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佈局在南市區,加大討賴河、南湖等生態整治建設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特別是今年我們將中核綜合服務保障區佈局在南市區,建設集科研、生活、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基地,預計新增職工和技術人員1.5萬人左右。

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自1995年起連續開展“綠化年”活動,堅持不懈在戈壁荒灘植樹種草、建湖蓄水,先後建成公共綠地110多處、2696公頃,城市公園14座、人工湖20餘座。目前,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2%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27平方米,城市居民“出門見綠、伸手觸水”。與此同時,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30多億元開展汙染防治,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到全年的83%以上。隨著生態小環境的逐步改善,年降水量由原來的不足86毫米,提升到150毫米左右,今年截止目前已達到140多毫米,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最大的民生福利。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是建立在戈壁荒灘上的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對你們的城市建設工作也給予充分肯定,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情況?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

丁巨勝:感謝您對嘉峪關城市建設的關心。正如您所說,嘉峪關市地處荒漠戈壁,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嚴酷,“風吹石頭跑,遍地不見草”曾是建市之初的真實寫照。為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歷屆市委、市政府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斷優化空間佈局,完善服務功能,著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個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我們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高起點謀劃、高層次建設、超前性規劃”的原則,精心編制城市總規、控制性詳規等,開展“多規合一”,合理劃定“三區、四線”。同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力爭城市建設不留遺憾,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通過一代代建設者的努力,城市規劃面積由1985年首版《嘉峪關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60平方公里,擴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20平方公里,擴大到70.4平方公里。

我們注重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持續實施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設施等項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實現了城區電線電纜入地,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率、自來水普及率、燃氣入戶率就達到100%。一是注重基礎設施的統籌協調,將給排水、供電、供熱、通信等管線統一至地下管廊,按規劃爭取一次建設、分步實施,減少道路反覆開挖,避免形成“拉鍊馬路”,實現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精緻。二是抓舊城區提升改造,近三年投入89.9億元,實施了涉及4.2萬戶居民的棚戶區、老舊小區、老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三是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拉開城市框架,將火車南站、方特歡樂世界、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佈局在南市區,加大討賴河、南湖等生態整治建設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特別是今年我們將中核綜合服務保障區佈局在南市區,建設集科研、生活、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基地,預計新增職工和技術人員1.5萬人左右。

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自1995年起連續開展“綠化年”活動,堅持不懈在戈壁荒灘植樹種草、建湖蓄水,先後建成公共綠地110多處、2696公頃,城市公園14座、人工湖20餘座。目前,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2%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27平方米,城市居民“出門見綠、伸手觸水”。與此同時,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30多億元開展汙染防治,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到全年的83%以上。隨著生態小環境的逐步改善,年降水量由原來的不足86毫米,提升到150毫米左右,今年截止目前已達到140多毫米,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最大的民生福利。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剛才您也講到了,嘉峪關是一座工業旅遊城市,尤其是嘉峪關在國際、國內都非常著名,方特也十分引人注目,請問嘉峪關在發展旅遊業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李忠科:謝謝你的提問。如果說,這些年來嘉峪關發展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我總結,就是“工業”“旅遊”兩條腿走路,只有這樣才能走得快、走得穩。而對於嘉峪關來說,做好“文化旅遊”這篇文章,關鍵就是用足、用好長城這個最為響亮的“名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峪關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市發展文化旅遊的關鍵所在,我將其總結為四句話。

一是以深度研究挖掘長城文化旅遊新內涵。組建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建立了長城沿線第一座以長城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全面加強長城絲路文化弘揚和保護的專業研究。

二是以重大項目構建長城文化旅遊新格局。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投資新建了一批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旅遊新需求的重點項目,構建了“一古一今、一新一舊、一動一靜”兩大旅遊主體,形成了以關城為核心、多點多元佈局的長城文化大景區。

三是以精品節會引領長城文化旅遊新趨勢。圍繞“新奇特、遊展學”等內容,進一步引導文化旅遊資源向我市聚集,每年都舉辦一定的品牌節會賽事,有效提升了嘉峪關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以全新業態展示長城文化旅遊新形象。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圍繞關城景區打造了近10平方公里的九眼泉溼地與花卉博覽園生態旅遊項目,有效推進了全域全季全業旅遊建設。同時,不斷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積極拓展旅遊業態,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帶動了旅遊核心指標的高速增長。2018年,我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4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3億元。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是建立在戈壁荒灘上的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對你們的城市建設工作也給予充分肯定,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情況?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

丁巨勝:感謝您對嘉峪關城市建設的關心。正如您所說,嘉峪關市地處荒漠戈壁,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嚴酷,“風吹石頭跑,遍地不見草”曾是建市之初的真實寫照。為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歷屆市委、市政府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斷優化空間佈局,完善服務功能,著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個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我們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高起點謀劃、高層次建設、超前性規劃”的原則,精心編制城市總規、控制性詳規等,開展“多規合一”,合理劃定“三區、四線”。同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力爭城市建設不留遺憾,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通過一代代建設者的努力,城市規劃面積由1985年首版《嘉峪關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60平方公里,擴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20平方公里,擴大到70.4平方公里。

我們注重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持續實施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設施等項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實現了城區電線電纜入地,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率、自來水普及率、燃氣入戶率就達到100%。一是注重基礎設施的統籌協調,將給排水、供電、供熱、通信等管線統一至地下管廊,按規劃爭取一次建設、分步實施,減少道路反覆開挖,避免形成“拉鍊馬路”,實現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精緻。二是抓舊城區提升改造,近三年投入89.9億元,實施了涉及4.2萬戶居民的棚戶區、老舊小區、老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三是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拉開城市框架,將火車南站、方特歡樂世界、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佈局在南市區,加大討賴河、南湖等生態整治建設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特別是今年我們將中核綜合服務保障區佈局在南市區,建設集科研、生活、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基地,預計新增職工和技術人員1.5萬人左右。

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自1995年起連續開展“綠化年”活動,堅持不懈在戈壁荒灘植樹種草、建湖蓄水,先後建成公共綠地110多處、2696公頃,城市公園14座、人工湖20餘座。目前,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2%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27平方米,城市居民“出門見綠、伸手觸水”。與此同時,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30多億元開展汙染防治,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到全年的83%以上。隨著生態小環境的逐步改善,年降水量由原來的不足86毫米,提升到150毫米左右,今年截止目前已達到140多毫米,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最大的民生福利。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剛才您也講到了,嘉峪關是一座工業旅遊城市,尤其是嘉峪關在國際、國內都非常著名,方特也十分引人注目,請問嘉峪關在發展旅遊業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李忠科:謝謝你的提問。如果說,這些年來嘉峪關發展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我總結,就是“工業”“旅遊”兩條腿走路,只有這樣才能走得快、走得穩。而對於嘉峪關來說,做好“文化旅遊”這篇文章,關鍵就是用足、用好長城這個最為響亮的“名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峪關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市發展文化旅遊的關鍵所在,我將其總結為四句話。

一是以深度研究挖掘長城文化旅遊新內涵。組建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建立了長城沿線第一座以長城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全面加強長城絲路文化弘揚和保護的專業研究。

二是以重大項目構建長城文化旅遊新格局。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投資新建了一批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旅遊新需求的重點項目,構建了“一古一今、一新一舊、一動一靜”兩大旅遊主體,形成了以關城為核心、多點多元佈局的長城文化大景區。

三是以精品節會引領長城文化旅遊新趨勢。圍繞“新奇特、遊展學”等內容,進一步引導文化旅遊資源向我市聚集,每年都舉辦一定的品牌節會賽事,有效提升了嘉峪關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以全新業態展示長城文化旅遊新形象。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圍繞關城景區打造了近10平方公里的九眼泉溼地與花卉博覽園生態旅遊項目,有效推進了全域全季全業旅遊建設。同時,不斷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積極拓展旅遊業態,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帶動了旅遊核心指標的高速增長。2018年,我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4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3億元。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國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丁市長,您好!在這次新聞發佈會前,有幸瞭解到嘉峪關城鎮化率高達93.65%,遠遠高於全國59.6%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這說明嘉峪關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能否介紹相關情況?

丁巨勝:好的,謝謝你的提問。

嘉峪關作為典型的資源工礦型城市,在建市之初就是城市大、農村小,工業強、農村弱,但“三農”問題始終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關心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這裡,我先簡要給大家回顧一下嘉峪關的城鄉一體化歷程:早在2003年,嘉峪關就開展城鎮化試點工作;2006年,被確定為甘肅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市;2009年,成為甘肅省首批城鄉一體化試點市;2012年,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通過省級驗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公共服務對農村的覆蓋率、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等7項指標達到全省第一,成為甘肅城鄉一體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速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在城鄉規劃一體化方面,堅持將城鄉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在編制《城鎮化建設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形成了覆蓋3鎮、17個行政村的專項規劃,做到了城市和農村在發展空間上同構劃、要素資源上同配置。在產業發展一體化方面,發揮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推進農村與園區、農民與產業工人的融合對接,每年在企業和園區務工的農民佔農村總人口的4分之一,工資性收入佔到了51%。我們鼓勵農民融入旅遊創業、圍繞旅遊增收,扶持發展鄉村民宿和農家樂,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經營性收入佔到43%左右。在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統籌推進交通、能源、生態、水利等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實現了三鎮城市公交全覆蓋。自去年來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圍繞打造“美麗庭院、美麗村莊、美麗田園”,投入3億多元實施農村汙水處理、改廚改廁、垃圾清運、後牆後路改造等12項重點工程,真正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低保、醫保標準城鄉並軌,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居家養老服務農村全覆蓋,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實現了同城均等化待遇。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城鎮化率達到93.65%,縮小了城鄉差距,實現了城鄉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是建立在戈壁荒灘上的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對你們的城市建設工作也給予充分肯定,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情況?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

丁巨勝:感謝您對嘉峪關城市建設的關心。正如您所說,嘉峪關市地處荒漠戈壁,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嚴酷,“風吹石頭跑,遍地不見草”曾是建市之初的真實寫照。為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歷屆市委、市政府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斷優化空間佈局,完善服務功能,著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個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我們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高起點謀劃、高層次建設、超前性規劃”的原則,精心編制城市總規、控制性詳規等,開展“多規合一”,合理劃定“三區、四線”。同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力爭城市建設不留遺憾,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通過一代代建設者的努力,城市規劃面積由1985年首版《嘉峪關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60平方公里,擴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20平方公里,擴大到70.4平方公里。

我們注重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持續實施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設施等項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實現了城區電線電纜入地,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率、自來水普及率、燃氣入戶率就達到100%。一是注重基礎設施的統籌協調,將給排水、供電、供熱、通信等管線統一至地下管廊,按規劃爭取一次建設、分步實施,減少道路反覆開挖,避免形成“拉鍊馬路”,實現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精緻。二是抓舊城區提升改造,近三年投入89.9億元,實施了涉及4.2萬戶居民的棚戶區、老舊小區、老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三是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拉開城市框架,將火車南站、方特歡樂世界、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佈局在南市區,加大討賴河、南湖等生態整治建設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特別是今年我們將中核綜合服務保障區佈局在南市區,建設集科研、生活、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基地,預計新增職工和技術人員1.5萬人左右。

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自1995年起連續開展“綠化年”活動,堅持不懈在戈壁荒灘植樹種草、建湖蓄水,先後建成公共綠地110多處、2696公頃,城市公園14座、人工湖20餘座。目前,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2%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27平方米,城市居民“出門見綠、伸手觸水”。與此同時,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30多億元開展汙染防治,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到全年的83%以上。隨著生態小環境的逐步改善,年降水量由原來的不足86毫米,提升到150毫米左右,今年截止目前已達到140多毫米,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最大的民生福利。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剛才您也講到了,嘉峪關是一座工業旅遊城市,尤其是嘉峪關在國際、國內都非常著名,方特也十分引人注目,請問嘉峪關在發展旅遊業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李忠科:謝謝你的提問。如果說,這些年來嘉峪關發展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我總結,就是“工業”“旅遊”兩條腿走路,只有這樣才能走得快、走得穩。而對於嘉峪關來說,做好“文化旅遊”這篇文章,關鍵就是用足、用好長城這個最為響亮的“名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峪關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市發展文化旅遊的關鍵所在,我將其總結為四句話。

一是以深度研究挖掘長城文化旅遊新內涵。組建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建立了長城沿線第一座以長城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全面加強長城絲路文化弘揚和保護的專業研究。

二是以重大項目構建長城文化旅遊新格局。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投資新建了一批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旅遊新需求的重點項目,構建了“一古一今、一新一舊、一動一靜”兩大旅遊主體,形成了以關城為核心、多點多元佈局的長城文化大景區。

三是以精品節會引領長城文化旅遊新趨勢。圍繞“新奇特、遊展學”等內容,進一步引導文化旅遊資源向我市聚集,每年都舉辦一定的品牌節會賽事,有效提升了嘉峪關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以全新業態展示長城文化旅遊新形象。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圍繞關城景區打造了近10平方公里的九眼泉溼地與花卉博覽園生態旅遊項目,有效推進了全域全季全業旅遊建設。同時,不斷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積極拓展旅遊業態,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帶動了旅遊核心指標的高速增長。2018年,我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4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3億元。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國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丁市長,您好!在這次新聞發佈會前,有幸瞭解到嘉峪關城鎮化率高達93.65%,遠遠高於全國59.6%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這說明嘉峪關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能否介紹相關情況?

丁巨勝:好的,謝謝你的提問。

嘉峪關作為典型的資源工礦型城市,在建市之初就是城市大、農村小,工業強、農村弱,但“三農”問題始終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關心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這裡,我先簡要給大家回顧一下嘉峪關的城鄉一體化歷程:早在2003年,嘉峪關就開展城鎮化試點工作;2006年,被確定為甘肅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市;2009年,成為甘肅省首批城鄉一體化試點市;2012年,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通過省級驗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公共服務對農村的覆蓋率、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等7項指標達到全省第一,成為甘肅城鄉一體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速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在城鄉規劃一體化方面,堅持將城鄉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在編制《城鎮化建設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形成了覆蓋3鎮、17個行政村的專項規劃,做到了城市和農村在發展空間上同構劃、要素資源上同配置。在產業發展一體化方面,發揮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推進農村與園區、農民與產業工人的融合對接,每年在企業和園區務工的農民佔農村總人口的4分之一,工資性收入佔到了51%。我們鼓勵農民融入旅遊創業、圍繞旅遊增收,扶持發展鄉村民宿和農家樂,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經營性收入佔到43%左右。在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統籌推進交通、能源、生態、水利等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實現了三鎮城市公交全覆蓋。自去年來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圍繞打造“美麗庭院、美麗村莊、美麗田園”,投入3億多元實施農村汙水處理、改廚改廁、垃圾清運、後牆後路改造等12項重點工程,真正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低保、醫保標準城鄉並軌,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居家養老服務農村全覆蓋,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實現了同城均等化待遇。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城鎮化率達到93.65%,縮小了城鄉差距,實現了城鄉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廣電總檯電視新聞中心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是我國內地通往新疆和中亞的必經之地,這些年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嘉峪關發展通道物流經濟的地緣優勢越來越明顯,請您介紹主要有哪些戰略佈局和總體考慮?

丁巨勝: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看來你對嘉峪關的地理區位非常瞭解。

嘉峪關作為河西第一隘口,自古就有“邊陲鎖鑰”之稱。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了我國重要的運輸、軍事、能源戰略通道,被形象地稱為中國的“陸上馬六甲海峽”。我們立足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形成了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化交通網絡。一是公路交通網絡發達。G30連霍高速、國道312線縱貫全境,省道、城際路、戰備公路等四通八達,S06嘉酒繞城高速正在建設,去年公路客運量達到9255萬人次。二是鐵路樞紐作用突出。嘉峪關火車站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鐵路樞紐編組站,每日發行客車38對、貨車106對;嘉峪關南站是蘭新高鐵重要節點之一,每天始發、通過動車25列。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將所有客運列車轉移至南站,實現客運與貨運分離,方案已通過國家鐵路總公司評審。三是航空運輸發展迅速。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甘肅第二大機場,開通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14個城市航線,去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6萬人次。我市作為蘭州以西、烏魯木齊以東最大的交通支點,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確定為陸橋通道西段節點城市,《“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確定為全國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城市。

優越的地理區位、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嘉峪關面向國際可對接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和中巴經濟走廊,面向國內可對接青藏鐵路、京新高速、中新南向通道,是甘肅除蘭州之外樞紐作用最突出的地域,決定了嘉峪關市在發展通道物流方面大有可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西進”、“南向”、“北拓”並重,全面推進物流通道、節點、網絡建設,著力打造綜合物流樞紐城市、區域性陸港經濟區和現代物流集散中心。在陸港經濟上,謀劃佈局大型煤炭、大宗礦產品倉儲集散中心,建設多式聯運物流園、鐵路物流基地,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讓西出、東進、南下的貨物更多在我市停留儲存、分裝起運。在空港建設上,按照今年省政府批覆的《嘉峪關國際空港總體規劃》和《機場總體規劃》,加快國際港務區建設,實施嘉峪關機場改擴建、航空口岸、空港物流園等項目,著力打造甘肅“三大國際空港”。在物流集散上,吸引國內外知名現代物流企業落戶,發展第三方物流,不斷拓展物流產業鏈。依託鋼、鋁等優勢產業,打造面向中亞、西亞的輕工製品基地,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建設的融入度。

"

8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年甘肅省發展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佈會(嘉峪關專場)。嘉峪關市委書記李忠科,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圍繞“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主題介紹情況,並回答相關問題。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發佈會現場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 郭錦詩

發言人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 丁巨勝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書記 李忠科

前不久,也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過程中親臨嘉峪關市,就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這不僅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也使嘉峪關市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和激勵、倍感振奮和溫暖、倍增信心和決心,極大提振了全市上下砥礪前行、幹事創業的鬥志和幹勁。

嘉峪關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祁連山北麓、討賴河畔,歷來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多元文化的薈萃之區、聯通東西的交通樞紐。嘉峪關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新石器時代的黑山岩畫、到漢魏之際的新城地下磚畫群、再到明代萬里長城西端起點—嘉峪關,構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歷史畫卷。同時,嘉峪關地形多樣、風光壯美,祁連雪山高峻巍峨,討賴河大峽谷激流奔湧,戈壁原野雄渾壯麗,草湖溼地水草豐美,是彙集西部風光、濃縮西部人文、展現西部精神的大美之地。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嘉峪關市的建立與發展,先後經歷了3個重要的歷史節點。一是1958年國家“一五”期間重點佈局項目酒鋼公司上馬;二是1965年設市;三是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省轄市。我們將這一歷程,形象的概括為“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因關得名”。可以說,嘉峪關是一座因國家使命、國家戰略、國家需要應運而生的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嘉峪關市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歷屆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艱苦奮鬥、共同努力下,逐步發展成為一座新興的現代化工業旅遊生態城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全市人民團結一致、開拓創新,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圍繞“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目標,負重自強,接力奮鬥,全市發展站上了新的臺階、進入了新的階段。

回顧嘉峪關建市以來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成就,可以用四個“歷史性”來概括。

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數十年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嘉峪關市根據形勢和任務的不斷髮展變化,既堅持守好“老攤子”,又注重注入“新血液”,持之以恆地抓經濟、謀發展,不斷夯實長遠發展、永續發展的深厚基業。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並舉,形成了鋼鐵、電解鋁、鋁製品深加工、新能源、文化旅遊、通道物流、特色農業等產業集群。初步實現了從“一鋼獨大”、“一業獨大”到多點支撐、多元發展的華麗轉身,“老家底”持續發力,“新動能”扛起大梁,經濟戰略縱深、抗風險能力、發展韌勁和迴旋餘地得到有效拓展。201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99.62億元,是建市之初的667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近12萬元,位居全省第一,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城市建設實現歷史性進步

毫不誇張地說,解放前的嘉峪關,是一塊“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不毛之地,人煙稀少、荒涼蕭條。建市以來,我們依靠科學、超前的規劃理念,依靠“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不懈堅持,在昔日荒涼的戈壁灘上,一座跨河而建、南北並重、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興城市已經拔地而起。一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高品質教育和醫療機構、體育場、博物館、圖書館、城市綜合體等民生和商業設施林立其中,飛機航線通達14座城市,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全市城鎮化率已經達到93.65%,在全國也位居前列。2017年11月,我市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這是對嘉峪關最好的褒獎和最佳的寫照。

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變化

嘉峪關地處祖國西部內陸,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年均降雨量85.6毫米,年均蒸發量2149毫米。因此,加強生態建設對於嘉峪關來說具有十分特殊的意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最大福祉,也是我們這座城市永續發展的最大依託。自1965年建市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一代接著一代幹,一件接著一件辦,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不懈奮鬥的恆心,使全市生態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我市綠化覆蓋率達到了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了36.5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達到了27.7平方米。今天的嘉峪關,雪山映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空氣潔淨,贏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譽,榮獲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桂冠。這些成績,不要說在60年前,就是在30年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十分難能可貴,也需要倍加珍惜。

人民生活有了歷史性跨越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視察調研中指出,“讓老百姓生活更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幹部群眾的不懈奮鬥下,我市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1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了39629元、19291元,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從改革開放初期的超過50%,下降至2018年的31-32%;城鄉家庭轎車保有量分別為每百戶60輛、68輛,城鄉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38.2平方米、39.4平方米,這兩項數字在全省是比較高的。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多項指標位居全省前列。住得寬敞、吃得健康、通行便捷、幸福安居,是今天嘉峪關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我們感到最踏實、最欣慰、最高興的地方。

回顧嘉峪關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感到,70年來經濟實力和生產力水平的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顯著變化,都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全市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砥礪前行的決心和信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不忘初心、感恩奮進,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統攬,用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紮紮實實抓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貫徹落實。

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把經濟發展主攻點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上,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著力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長城傳承保護作為戰略任務和基礎工程,積極配合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實現更高層次上的文旅融合發展。我們將持之以恆地提升城市品質品味,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加強精細化管理,把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我們將堅持不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著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和諧美麗鄉村。我們將一以貫之地加強生態建設,抓好環境保護治理,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我們將矢志不渝地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讓群眾在嘉峪關生活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真正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囑託轉化為造福群眾的務實舉措,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中創造輝煌,為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1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記者提問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我們都知道,嘉峪關是一座圍繞酒鋼公司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旅遊城市。我的問題是,70年來,嘉峪關的工業發展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謝謝。

李忠科:感謝您的提問。正如之前發佈中我提到的,嘉峪關“因礦建企、因企設市”。可以說,酒鋼公司就是工業發展歷程的縮影。作為省屬國有大型企業,酒鋼公司的建設經歷了“三上兩下”的曲折歷程,55年鏡鐵山發現鐵礦,隨之酒鋼上馬,58年建廠,70年出鐵,85年出鋼,2000年集團公司完成上市,這其中的困難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體會。2015年,我到酒鋼任職,在參觀建廠歷史時,有一句話深深打動了我,“艱難困苦千秋業,頂天立地酒鋼人”,這“艱難困苦”四個字,十分準確的概括了其中的艱辛與不易。

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一個重要觀點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對於嘉峪關工業的發展來說,正是因為過程的極度艱難,也鑄就了我們堅韌不拔、勇於獻身、開拓前進的不屈精神。在經歷了生產粗放、產品單一的初期階段後,隨著鋁業板塊的引入以及煤化工項目的建成,如今的酒鋼公司已經擁有了年產1100萬噸鋼(包括120萬噸不鏽鋼)、175萬噸電解鋁和3365兆瓦自備火電裝機容量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伴隨著金屬複合板、鋅鋁鎂板、超級雙相不鏽鋼等高端產品的成功研發,酒鋼公司鋼鐵產品已經成功打入了手機、家電、汽車、核電等先進製造領域,成為了一家技術先進、實力雄厚、多元化、國際化的大型企業集團。2018年公司完成營業收入960億元,位居中國企業500強第189位。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博鰲論壇主旨演講中曾經引用一句古詩——“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對於嘉峪關來說,酒鋼公司的輝煌與繁榮,既是我們的“先天優勢”,但同時也是我市產業結構的短板所在。為徹底改變“一企獨大”、“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有效解決抗風險能力低、經濟韌勁差的“先天不足”。近年來,我市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狠抓工業產業體系的完善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工業為主體,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電力、裝配式建築、食品釀造等全面發力的現代工業體系。尤其是這幾年,我們大力發展十大生態產業,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總裝機容量779兆瓦,年發電量8.47億千瓦時的嘉西光伏產業園的順利建成,以及鑫海成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成功引進,使我市實現了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智能工業、信息工業的轉變。可以說,工業這一嘉峪關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正在變得日益強壯和健康。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新社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是建立在戈壁荒灘上的城市。素有“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稱。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嘉峪關考察時,對你們的城市建設工作也給予充分肯定,能否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和生態建設方面的情況?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嘉峪關市委副書記、市長丁巨勝

丁巨勝:感謝您對嘉峪關城市建設的關心。正如您所說,嘉峪關市地處荒漠戈壁,生態環境脆弱,自然條件嚴酷,“風吹石頭跑,遍地不見草”曾是建市之初的真實寫照。為建設幸福美好家園,歷屆市委、市政府秉持“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不斷優化空間佈局,完善服務功能,著力建設和諧宜居、富有個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城市。

我們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按照“高起點謀劃、高層次建設、超前性規劃”的原則,精心編制城市總規、控制性詳規等,開展“多規合一”,合理劃定“三區、四線”。同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強化規劃的剛性約束,力爭城市建設不留遺憾,經得起歷史的檢驗。通過一代代建設者的努力,城市規劃面積由1985年首版《嘉峪關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60平方公里,擴大到26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由20平方公里,擴大到70.4平方公里。

我們注重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持續實施交通、能源、通信、公用設施等項目,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實現了城區電線電纜入地,到2010年城市集中供熱率、自來水普及率、燃氣入戶率就達到100%。一是注重基礎設施的統籌協調,將給排水、供電、供熱、通信等管線統一至地下管廊,按規劃爭取一次建設、分步實施,減少道路反覆開挖,避免形成“拉鍊馬路”,實現城市建設管理的精細精緻。二是抓舊城區提升改造,近三年投入89.9億元,實施了涉及4.2萬戶居民的棚戶區、老舊小區、老街區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三是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拉開城市框架,將火車南站、方特歡樂世界、新建的學校醫院等佈局在南市區,加大討賴河、南湖等生態整治建設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特別是今年我們將中核綜合服務保障區佈局在南市區,建設集科研、生活、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基地,預計新增職工和技術人員1.5萬人左右。

我們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市戰略。自1995年起連續開展“綠化年”活動,堅持不懈在戈壁荒灘植樹種草、建湖蓄水,先後建成公共綠地110多處、2696公頃,城市公園14座、人工湖20餘座。目前,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9.2%和40.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積27平方米,城市居民“出門見綠、伸手觸水”。與此同時,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十三五”以來累計投入30多億元開展汙染防治,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到全年的83%以上。隨著生態小環境的逐步改善,年降水量由原來的不足86毫米,提升到150毫米左右,今年截止目前已達到140多毫米,良好生態環境已成為最大的民生福利。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剛才您也講到了,嘉峪關是一座工業旅遊城市,尤其是嘉峪關在國際、國內都非常著名,方特也十分引人注目,請問嘉峪關在發展旅遊業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李忠科:謝謝你的提問。如果說,這些年來嘉峪關發展的最大特點是什麼,我總結,就是“工業”“旅遊”兩條腿走路,只有這樣才能走得快、走得穩。而對於嘉峪關來說,做好“文化旅遊”這篇文章,關鍵就是用足、用好長城這個最為響亮的“名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嘉峪關長城文化傳承和保護利用工作時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市發展文化旅遊的關鍵所在,我將其總結為四句話。

一是以深度研究挖掘長城文化旅遊新內涵。組建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建立了長城沿線第一座以長城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全面加強長城絲路文化弘揚和保護的專業研究。

二是以重大項目構建長城文化旅遊新格局。積極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投資新建了一批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旅遊新需求的重點項目,構建了“一古一今、一新一舊、一動一靜”兩大旅遊主體,形成了以關城為核心、多點多元佈局的長城文化大景區。

三是以精品節會引領長城文化旅遊新趨勢。圍繞“新奇特、遊展學”等內容,進一步引導文化旅遊資源向我市聚集,每年都舉辦一定的品牌節會賽事,有效提升了嘉峪關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是以全新業態展示長城文化旅遊新形象。我們把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相結合,圍繞關城景區打造了近10平方公里的九眼泉溼地與花卉博覽園生態旅遊項目,有效推進了全域全季全業旅遊建設。同時,不斷豐富文化旅遊產品供給,積極拓展旅遊業態,大力開發文創產品,帶動了旅遊核心指標的高速增長。2018年,我市旅遊接待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4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3億元。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中國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丁市長,您好!在這次新聞發佈會前,有幸瞭解到嘉峪關城鎮化率高達93.65%,遠遠高於全國59.6%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這說明嘉峪關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能否介紹相關情況?

丁巨勝:好的,謝謝你的提問。

嘉峪關作為典型的資源工礦型城市,在建市之初就是城市大、農村小,工業強、農村弱,但“三農”問題始終是歷屆市委、市政府關心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這裡,我先簡要給大家回顧一下嘉峪關的城鄉一體化歷程:早在2003年,嘉峪關就開展城鎮化試點工作;2006年,被確定為甘肅省新農村建設試點市;2009年,成為甘肅省首批城鄉一體化試點市;2012年,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通過省級驗收,農民人均純收入、公共服務對農村的覆蓋率、社會保障一體化水平等7項指標達到全省第一,成為甘肅城鄉一體化水平最高的城市。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速城鄉融合發展進程。在城鄉規劃一體化方面,堅持將城鄉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規劃,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在編制《城鎮化建設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形成了覆蓋3鎮、17個行政村的專項規劃,做到了城市和農村在發展空間上同構劃、要素資源上同配置。在產業發展一體化方面,發揮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推進農村與園區、農民與產業工人的融合對接,每年在企業和園區務工的農民佔農村總人口的4分之一,工資性收入佔到了51%。我們鼓勵農民融入旅遊創業、圍繞旅遊增收,扶持發展鄉村民宿和農家樂,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示範村,經營性收入佔到43%左右。在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統籌推進交通、能源、生態、水利等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實現了三鎮城市公交全覆蓋。自去年來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圍繞打造“美麗庭院、美麗村莊、美麗田園”,投入3億多元實施農村汙水處理、改廚改廁、垃圾清運、後牆後路改造等12項重點工程,真正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低保、醫保標準城鄉並軌,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居家養老服務農村全覆蓋,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實現了同城均等化待遇。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城鎮化率達到93.65%,縮小了城鄉差距,實現了城鄉人口、資源、環境的良性循環,真正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省廣電總檯電視新聞中心記者現場提問

嘉峪關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衝,是我國內地通往新疆和中亞的必經之地,這些年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同時在國家“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嘉峪關發展通道物流經濟的地緣優勢越來越明顯,請您介紹主要有哪些戰略佈局和總體考慮?

丁巨勝: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看來你對嘉峪關的地理區位非常瞭解。

嘉峪關作為河西第一隘口,自古就有“邊陲鎖鑰”之稱。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了我國重要的運輸、軍事、能源戰略通道,被形象地稱為中國的“陸上馬六甲海峽”。我們立足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形成了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的立體化交通網絡。一是公路交通網絡發達。G30連霍高速、國道312線縱貫全境,省道、城際路、戰備公路等四通八達,S06嘉酒繞城高速正在建設,去年公路客運量達到9255萬人次。二是鐵路樞紐作用突出。嘉峪關火車站是河西走廊最大的鐵路樞紐編組站,每日發行客車38對、貨車106對;嘉峪關南站是蘭新高鐵重要節點之一,每天始發、通過動車25列。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將所有客運列車轉移至南站,實現客運與貨運分離,方案已通過國家鐵路總公司評審。三是航空運輸發展迅速。嘉峪關機場是4E級國際備降機場、甘肅第二大機場,開通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成都、廣州等14個城市航線,去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6萬人次。我市作為蘭州以西、烏魯木齊以東最大的交通支點,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確定為陸橋通道西段節點城市,《“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確定為全國性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城市。

優越的地理區位、便利的交通條件,使得嘉峪關面向國際可對接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和中巴經濟走廊,面向國內可對接青藏鐵路、京新高速、中新南向通道,是甘肅除蘭州之外樞紐作用最突出的地域,決定了嘉峪關市在發展通道物流方面大有可為。下一步,我們將堅持“西進”、“南向”、“北拓”並重,全面推進物流通道、節點、網絡建設,著力打造綜合物流樞紐城市、區域性陸港經濟區和現代物流集散中心。在陸港經濟上,謀劃佈局大型煤炭、大宗礦產品倉儲集散中心,建設多式聯運物流園、鐵路物流基地,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讓西出、東進、南下的貨物更多在我市停留儲存、分裝起運。在空港建設上,按照今年省政府批覆的《嘉峪關國際空港總體規劃》和《機場總體規劃》,加快國際港務區建設,實施嘉峪關機場改擴建、航空口岸、空港物流園等項目,著力打造甘肅“三大國際空港”。在物流集散上,吸引國內外知名現代物流企業落戶,發展第三方物流,不斷拓展物流產業鏈。依託鋼、鋁等優勢產業,打造面向中亞、西亞的輕工製品基地,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建設的融入度。

青關注||嘉峪關:搶抓一帶一路最大機遇,譜寫戈壁明珠時代華章

香港商報記者現場提問

李書記您好。通過剛才的介紹和回答,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嘉峪關70年發生的巨大變化。我的問題是,嘉峪關在下一步發展上有哪些重點思路和工作,謝謝。

李忠科:謝謝你的提問。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綜合來看,我市當前正處於推進高質量轉型的關鍵期、加快發展的戰略期,在這種形勢下確立新的思路、打開新的局面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於今後的工作,我將其總結為“一個統攬,兩個機遇,六項並舉”。一個統攬,就是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統攬,始終牢記總書記五個方面的教導與囑託,方向不變,鬥志不減,用最強烈的擔當、最務實的舉措,將總書記的各項指示和要求不折不扣的加以貫徹落實。

兩個機遇,就是積極搶抓“一帶一路”這個最大機遇和新時代構建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指明的發展方向,只要牢牢把握,我們全市各項工作就一定會取得更加矚目的成果。

六個並舉,就是始終堅持多元產業共建、大小旅遊共抓、陸海開放共濟、教育醫養共重、城鄉發展共融、區域協同共贏。

所謂“多元產業共建”,就是在毫不動搖地支持酒鋼改革發展的同時,牢牢抓住我省構建十大生態產業體系、打造“五個制高點”的發展機遇。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大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積極推進軍民融合、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數據信息、先進製造等產業發展,努力構建多元產業格局,使城市永續發展底氣更足。

所謂“大小旅遊共抓”,就是加速融入大敦煌文化旅遊經濟圈,繼續放大文化旅遊集聚輻射效應。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方特絲綢之路文化博覽園、峪泉古街古鎮等項目支撐作用,不斷推出更多旅遊產品供給,進一步打造以關城為核心、多點佈局、文旅商體深度融合的國際旅遊目的地城市。

所謂“陸海開放共濟”,就是立足全國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城市定位,發揮區位通道優勢,推動國際港務區落地見效,加快完善嘉峪關空港、物流集散中心、多式物流園等陸海、陸空聯運基礎設施及產業配套,有效融入中新南向國際貿易物流通道建設,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匯聚。

所謂“教育醫養共重”,就是按照總書記“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教育、醫療這兩個民生重點領域為突破口,積極引入優質教學資源,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打造河西教育高地。加強醫療人才引進和培養,大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利用我市氣候、環境、基礎設施等有利條件,不斷完善醫養合作服務機制,建設西北獨具特色的康養勝地,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所謂“城鄉發展共融”,就是按照精品城市、精細管理、精緻生活的理念,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質。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構建現代農業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努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進而推動城鄉一體發展、融合發展。

所謂“區域協同共贏”,就是繼續鞏固嘉酒協同發展基礎,不斷完善常態化工作機制,努力推進規劃層面、產業項目、民生領域合作,拓展兩地協同發展的戰略縱深和空間。同時,以點帶面,不斷加強與河西走廊其他市州的交往交流,努力探索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產業項目等方面協作發展路徑。

源:甘肅發佈(gansufabu)

END

觀看更多...

編輯 | 盧銀娜

校對 | 趙麗蓉

審核 | 羅宏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