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葛大店'

合肥 安徽 安徽大學 麻將 不完美媽媽 印象安徽IMPAH 2019-08-08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在一個豬肉攤買的次數多了,便和豬肉攤上的小夥熟稔起來。小夥是個眉清目秀的青年,個子不高,一雙彎彎的眼睛,姑娘一樣秀氣。哪怕和客人爭執起來,吵架再凶,都不像生氣的樣子。臨近的豬肉攤主,誰都可以拿他來打趣,順便在他頭上敲一下,笑眯眯地看他跳腳。倘若惱了,他把刀往肉案上一扔,氣鼓鼓地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訕訕地出現在肉案前。我猜,不好好賣肉,回家,他的爹孃也饒不了他。

葛大店的上午是最熱鬧的,各色商品琳琅滿目,街上人聲鼎沸。一過午,行人散去,霎時空曠起來,商販們把賣剩的菜蔬用布隨便一蓋,然後邀個三五好友,隨便鑽進一家小酒館,粗聲大氣地喝起酒來。再往下,喝了酒的人們在路邊支起桌子,麻將一鋪,嘁哩喀喳打了起來,他們咋就不回家呢?也有神色詭異、擠眉弄眼地相邀,三拐兩拐,消失在誰家的院子裡。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在一個豬肉攤買的次數多了,便和豬肉攤上的小夥熟稔起來。小夥是個眉清目秀的青年,個子不高,一雙彎彎的眼睛,姑娘一樣秀氣。哪怕和客人爭執起來,吵架再凶,都不像生氣的樣子。臨近的豬肉攤主,誰都可以拿他來打趣,順便在他頭上敲一下,笑眯眯地看他跳腳。倘若惱了,他把刀往肉案上一扔,氣鼓鼓地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訕訕地出現在肉案前。我猜,不好好賣肉,回家,他的爹孃也饒不了他。

葛大店的上午是最熱鬧的,各色商品琳琅滿目,街上人聲鼎沸。一過午,行人散去,霎時空曠起來,商販們把賣剩的菜蔬用布隨便一蓋,然後邀個三五好友,隨便鑽進一家小酒館,粗聲大氣地喝起酒來。再往下,喝了酒的人們在路邊支起桌子,麻將一鋪,嘁哩喀喳打了起來,他們咋就不回家呢?也有神色詭異、擠眉弄眼地相邀,三拐兩拐,消失在誰家的院子裡。

再見,葛大店

那天,買肉的時候,小夥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轉身要走,小夥追了過來,“大哥,我知道你是老師,能否借我些錢?我的攤子就在這裡,跑不掉,肯定還你。”

這時,才知道小夥子被人帶著學會了推牌九。剛入行的雛兒,還不是餵了那些餓狼!

隔幾天去葛大店,老遠,小夥子墊著腳尖對我招手,不但還了錢,還多給了幾兩肉。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在一個豬肉攤買的次數多了,便和豬肉攤上的小夥熟稔起來。小夥是個眉清目秀的青年,個子不高,一雙彎彎的眼睛,姑娘一樣秀氣。哪怕和客人爭執起來,吵架再凶,都不像生氣的樣子。臨近的豬肉攤主,誰都可以拿他來打趣,順便在他頭上敲一下,笑眯眯地看他跳腳。倘若惱了,他把刀往肉案上一扔,氣鼓鼓地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訕訕地出現在肉案前。我猜,不好好賣肉,回家,他的爹孃也饒不了他。

葛大店的上午是最熱鬧的,各色商品琳琅滿目,街上人聲鼎沸。一過午,行人散去,霎時空曠起來,商販們把賣剩的菜蔬用布隨便一蓋,然後邀個三五好友,隨便鑽進一家小酒館,粗聲大氣地喝起酒來。再往下,喝了酒的人們在路邊支起桌子,麻將一鋪,嘁哩喀喳打了起來,他們咋就不回家呢?也有神色詭異、擠眉弄眼地相邀,三拐兩拐,消失在誰家的院子裡。

再見,葛大店

那天,買肉的時候,小夥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轉身要走,小夥追了過來,“大哥,我知道你是老師,能否借我些錢?我的攤子就在這裡,跑不掉,肯定還你。”

這時,才知道小夥子被人帶著學會了推牌九。剛入行的雛兒,還不是餵了那些餓狼!

隔幾天去葛大店,老遠,小夥子墊著腳尖對我招手,不但還了錢,還多給了幾兩肉。

再見,葛大店

那時,葛大店一帶聚集了好幾所中專學校,因為常去代課,和幾所學校的教師相熟起來。每天往返於此,那些髒兮兮的飯館、人聲嘈雜的集市、汙水橫流的街道、胡亂扯在頭頂的電線,不覺得葛大店簡陋;那些滿口髒話的商販,也不覺得粗鄙,反而像鄰居一樣,多了些親切。趕巧了,遇到有人打架、夫妻拌嘴,也不再繞著走,而是停下腳步,興趣盎然地看。大家都明白,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搞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一天晚上,從建材學校一個好友家喝過酒出來,騎車經過一個路燈,路燈下蹲著的人突然抬起頭來,是那小夥。賣了一天的肉錢,在牌桌上不到一個小時,輸個精光,不敢回家。我把口袋裡的錢全部掏給他,自然少不了“教育”他一番,無非是勸他少和那幫人瞎混。

小夥子接了錢,謝了,便把眼睛瞪著暗夜裡的肉攤,恨恨地說:“早晚有一天,我會讓他們不敢惹我。”

3

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沒辦法再去學校上課,葛大店,也就去的少了。

一次打車,駕駛員使勁地看我,是那種彎彎的眉眼,是那個久違的小夥。他說,葛大店正在整治,豬肉必須從集中屠宰點進貨,賺頭少了,家裡湊錢給他買了輛車,跑出租比賣肉掙錢多。“馬上那一片要拆遷,家裡的房子聽說能換三套樓房。”他一臉羞澀地說,“等房子拿到手,就娶媳婦,過安定的日子。”

他過沒過上安定的日子,我不得而知。以我對他的瞭解,那樣一個心地純淨的孩子,只要不被煙火迷了心竅,總不會過得太壞

那一日,從高架橋上看到葛大店,忽然念起舊來,於是就近下橋,驅車來到葛大店。全然不是以前的樣子,牆上到處寫著碩大的紅色“拆”字,一道道藍色鋼瓦把整個葛大店圍了起來,圍牆裡,機器轟鳴,塔吊的剪影格外醒目。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在一個豬肉攤買的次數多了,便和豬肉攤上的小夥熟稔起來。小夥是個眉清目秀的青年,個子不高,一雙彎彎的眼睛,姑娘一樣秀氣。哪怕和客人爭執起來,吵架再凶,都不像生氣的樣子。臨近的豬肉攤主,誰都可以拿他來打趣,順便在他頭上敲一下,笑眯眯地看他跳腳。倘若惱了,他把刀往肉案上一扔,氣鼓鼓地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訕訕地出現在肉案前。我猜,不好好賣肉,回家,他的爹孃也饒不了他。

葛大店的上午是最熱鬧的,各色商品琳琅滿目,街上人聲鼎沸。一過午,行人散去,霎時空曠起來,商販們把賣剩的菜蔬用布隨便一蓋,然後邀個三五好友,隨便鑽進一家小酒館,粗聲大氣地喝起酒來。再往下,喝了酒的人們在路邊支起桌子,麻將一鋪,嘁哩喀喳打了起來,他們咋就不回家呢?也有神色詭異、擠眉弄眼地相邀,三拐兩拐,消失在誰家的院子裡。

再見,葛大店

那天,買肉的時候,小夥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轉身要走,小夥追了過來,“大哥,我知道你是老師,能否借我些錢?我的攤子就在這裡,跑不掉,肯定還你。”

這時,才知道小夥子被人帶著學會了推牌九。剛入行的雛兒,還不是餵了那些餓狼!

隔幾天去葛大店,老遠,小夥子墊著腳尖對我招手,不但還了錢,還多給了幾兩肉。

再見,葛大店

那時,葛大店一帶聚集了好幾所中專學校,因為常去代課,和幾所學校的教師相熟起來。每天往返於此,那些髒兮兮的飯館、人聲嘈雜的集市、汙水橫流的街道、胡亂扯在頭頂的電線,不覺得葛大店簡陋;那些滿口髒話的商販,也不覺得粗鄙,反而像鄰居一樣,多了些親切。趕巧了,遇到有人打架、夫妻拌嘴,也不再繞著走,而是停下腳步,興趣盎然地看。大家都明白,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搞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一天晚上,從建材學校一個好友家喝過酒出來,騎車經過一個路燈,路燈下蹲著的人突然抬起頭來,是那小夥。賣了一天的肉錢,在牌桌上不到一個小時,輸個精光,不敢回家。我把口袋裡的錢全部掏給他,自然少不了“教育”他一番,無非是勸他少和那幫人瞎混。

小夥子接了錢,謝了,便把眼睛瞪著暗夜裡的肉攤,恨恨地說:“早晚有一天,我會讓他們不敢惹我。”

3

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沒辦法再去學校上課,葛大店,也就去的少了。

一次打車,駕駛員使勁地看我,是那種彎彎的眉眼,是那個久違的小夥。他說,葛大店正在整治,豬肉必須從集中屠宰點進貨,賺頭少了,家裡湊錢給他買了輛車,跑出租比賣肉掙錢多。“馬上那一片要拆遷,家裡的房子聽說能換三套樓房。”他一臉羞澀地說,“等房子拿到手,就娶媳婦,過安定的日子。”

他過沒過上安定的日子,我不得而知。以我對他的瞭解,那樣一個心地純淨的孩子,只要不被煙火迷了心竅,總不會過得太壞

那一日,從高架橋上看到葛大店,忽然念起舊來,於是就近下橋,驅車來到葛大店。全然不是以前的樣子,牆上到處寫著碩大的紅色“拆”字,一道道藍色鋼瓦把整個葛大店圍了起來,圍牆裡,機器轟鳴,塔吊的剪影格外醒目。

再見,葛大店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在一個豬肉攤買的次數多了,便和豬肉攤上的小夥熟稔起來。小夥是個眉清目秀的青年,個子不高,一雙彎彎的眼睛,姑娘一樣秀氣。哪怕和客人爭執起來,吵架再凶,都不像生氣的樣子。臨近的豬肉攤主,誰都可以拿他來打趣,順便在他頭上敲一下,笑眯眯地看他跳腳。倘若惱了,他把刀往肉案上一扔,氣鼓鼓地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訕訕地出現在肉案前。我猜,不好好賣肉,回家,他的爹孃也饒不了他。

葛大店的上午是最熱鬧的,各色商品琳琅滿目,街上人聲鼎沸。一過午,行人散去,霎時空曠起來,商販們把賣剩的菜蔬用布隨便一蓋,然後邀個三五好友,隨便鑽進一家小酒館,粗聲大氣地喝起酒來。再往下,喝了酒的人們在路邊支起桌子,麻將一鋪,嘁哩喀喳打了起來,他們咋就不回家呢?也有神色詭異、擠眉弄眼地相邀,三拐兩拐,消失在誰家的院子裡。

再見,葛大店

那天,買肉的時候,小夥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轉身要走,小夥追了過來,“大哥,我知道你是老師,能否借我些錢?我的攤子就在這裡,跑不掉,肯定還你。”

這時,才知道小夥子被人帶著學會了推牌九。剛入行的雛兒,還不是餵了那些餓狼!

隔幾天去葛大店,老遠,小夥子墊著腳尖對我招手,不但還了錢,還多給了幾兩肉。

再見,葛大店

那時,葛大店一帶聚集了好幾所中專學校,因為常去代課,和幾所學校的教師相熟起來。每天往返於此,那些髒兮兮的飯館、人聲嘈雜的集市、汙水橫流的街道、胡亂扯在頭頂的電線,不覺得葛大店簡陋;那些滿口髒話的商販,也不覺得粗鄙,反而像鄰居一樣,多了些親切。趕巧了,遇到有人打架、夫妻拌嘴,也不再繞著走,而是停下腳步,興趣盎然地看。大家都明白,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搞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一天晚上,從建材學校一個好友家喝過酒出來,騎車經過一個路燈,路燈下蹲著的人突然抬起頭來,是那小夥。賣了一天的肉錢,在牌桌上不到一個小時,輸個精光,不敢回家。我把口袋裡的錢全部掏給他,自然少不了“教育”他一番,無非是勸他少和那幫人瞎混。

小夥子接了錢,謝了,便把眼睛瞪著暗夜裡的肉攤,恨恨地說:“早晚有一天,我會讓他們不敢惹我。”

3

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沒辦法再去學校上課,葛大店,也就去的少了。

一次打車,駕駛員使勁地看我,是那種彎彎的眉眼,是那個久違的小夥。他說,葛大店正在整治,豬肉必須從集中屠宰點進貨,賺頭少了,家裡湊錢給他買了輛車,跑出租比賣肉掙錢多。“馬上那一片要拆遷,家裡的房子聽說能換三套樓房。”他一臉羞澀地說,“等房子拿到手,就娶媳婦,過安定的日子。”

他過沒過上安定的日子,我不得而知。以我對他的瞭解,那樣一個心地純淨的孩子,只要不被煙火迷了心竅,總不會過得太壞

那一日,從高架橋上看到葛大店,忽然念起舊來,於是就近下橋,驅車來到葛大店。全然不是以前的樣子,牆上到處寫著碩大的紅色“拆”字,一道道藍色鋼瓦把整個葛大店圍了起來,圍牆裡,機器轟鳴,塔吊的剪影格外醒目。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邊上一個巨大的牌子繪著未來葛大店的藍圖,按照這個藍圖,不久之後,這裡將成為合肥一個新的商圈,原來低矮破敗的小樓將被商場和寫字樓取代,曾經破敗不堪的道路也將變身為公園綠道。那些曾經熟悉的人、飯館、商鋪、寄過信的郵局,也肯定要不在了吧。

"

常 河

光明日報安徽記者站站長,高級編輯,安徽大學兼職教授、安徽師範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導師,作家,電臺電視臺時事評論員。曾出版《四十一陣瘋》、《最美的傳奇》、《現代大學校長蔣夢麟卷》、《一腳鄉村一腳城》等多部著作。

1

一個人和一個地方的緣分,和人與人之間的際遇一樣,一切都無法預知。剛認識時渾然不覺,繞了一圈重新回來過,才知道原來緣分早已註定。出走是暫時的別離,迴歸是命運的必然。“人生若只如初見”並非美好的願望,不過是失去後無奈的獨白。花開花謝,紅豆生南國,橘過淮而為枳,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那年,從市區搬到濱湖,我原以為和葛大店就此別過。哪知道兜兜轉轉,居住的濱湖新區依然和葛大店相距甚近,只不過從北邊搬到南邊而已,行政區劃上仍然屬於包河區。

如果說濱湖新區是合肥老舊版圖上翩然走來的時尚女子,那麼,葛大店就是即將華麗變身的粗壯漢子。

雖然八竿子打不著,但真放在一起,還挺搭。

再見,葛大店

老合肥人固執地把市中心的四牌樓叫做範巷口。四牌樓古樸莊嚴,範巷口充滿著煙火氣,聽上去像都市裡的村莊,兩者都好。

從江南來的火車把我丟在這個省會城市,憑著一張合肥地圖,坐車到了四牌樓,再轉車,向著城市的南郊出發,時間似乎很漫長,漫長得像那輛大通道公交車,歪歪扭扭,晃晃悠悠。城市越來越遠,車廂裡的人聲越來越高,每上來一個人,對方言的解讀就多了一分難度。

到了三十二中站,下車。一個停留,就是8年。

很多時候,我會再坐兩站,到達四路車的終點站——葛大店。這是個奇妙的旅程:

從市區,到學校,經過工廠,就到了鄉村。這和我的人生旅程完全相反,誰能想到,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來到省城,又回到了農村。

為什麼這樣說?從地名上看,葛大店和我們皖北大平原上的徐樓、張莊、郭店子沒啥區別。我沒有查閱資料,但我堅信,合肥的地方誌上應該不會有太多對於葛大店地名由來的解釋。

再見,葛大店

詩人陳先發說,合肥人懶,懶到取名字都不太用心。三裡庵、四牌樓、五里井,腳步一量,隨口叫個地名,有一個土包就取名某某堆,有兩個土包就叫雙堆。如同我們鄉下,養的孩子多,隨口一叫,哪個村莊都有“二狗子”“三剩子”。

皖南山水俊美,所以地名清秀,梅隴、版書、南屏、碧山、祖源……真好聽。去皖南遊玩,別說山水,光是地名就讓人心旌搖盪。倘若這樣的地名出現在合肥,怎麼看都有些突兀。

還是葛大店好,有一份真實的煙火氣。不消說,這裡曾經住過一幫姓葛的人,或者某個姓葛的人在這開了個店鋪,偏巧這店鋪成了這一帶的標誌,於是就叫了葛大店。

2

去葛大店當然沒有什麼好山水可逛,一個集市而已。在那裡可以買到最新鮮的時蔬和瓜果。一個個婦女蹲在路邊,面前的地攤上擺放著菱角、雞頭米、甜瓜、菜薹,看那品相,就知道是自家種的,混亂捆著,長短不一,卻有著讓人愛不釋手的生機。婦人說的是地道的合肥話,嗓門一貫地高,但這並不妨礙交流,問了價格,加一句“可能巧些”,能“巧”,婦人自然降價,不能“巧”,婦人眼眉一瞪,你就知道。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在一個豬肉攤買的次數多了,便和豬肉攤上的小夥熟稔起來。小夥是個眉清目秀的青年,個子不高,一雙彎彎的眼睛,姑娘一樣秀氣。哪怕和客人爭執起來,吵架再凶,都不像生氣的樣子。臨近的豬肉攤主,誰都可以拿他來打趣,順便在他頭上敲一下,笑眯眯地看他跳腳。倘若惱了,他把刀往肉案上一扔,氣鼓鼓地走了,但不一會兒,又訕訕地出現在肉案前。我猜,不好好賣肉,回家,他的爹孃也饒不了他。

葛大店的上午是最熱鬧的,各色商品琳琅滿目,街上人聲鼎沸。一過午,行人散去,霎時空曠起來,商販們把賣剩的菜蔬用布隨便一蓋,然後邀個三五好友,隨便鑽進一家小酒館,粗聲大氣地喝起酒來。再往下,喝了酒的人們在路邊支起桌子,麻將一鋪,嘁哩喀喳打了起來,他們咋就不回家呢?也有神色詭異、擠眉弄眼地相邀,三拐兩拐,消失在誰家的院子裡。

再見,葛大店

那天,買肉的時候,小夥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轉身要走,小夥追了過來,“大哥,我知道你是老師,能否借我些錢?我的攤子就在這裡,跑不掉,肯定還你。”

這時,才知道小夥子被人帶著學會了推牌九。剛入行的雛兒,還不是餵了那些餓狼!

隔幾天去葛大店,老遠,小夥子墊著腳尖對我招手,不但還了錢,還多給了幾兩肉。

再見,葛大店

那時,葛大店一帶聚集了好幾所中專學校,因為常去代課,和幾所學校的教師相熟起來。每天往返於此,那些髒兮兮的飯館、人聲嘈雜的集市、汙水橫流的街道、胡亂扯在頭頂的電線,不覺得葛大店簡陋;那些滿口髒話的商販,也不覺得粗鄙,反而像鄰居一樣,多了些親切。趕巧了,遇到有人打架、夫妻拌嘴,也不再繞著走,而是停下腳步,興趣盎然地看。大家都明白,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搞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一天晚上,從建材學校一個好友家喝過酒出來,騎車經過一個路燈,路燈下蹲著的人突然抬起頭來,是那小夥。賣了一天的肉錢,在牌桌上不到一個小時,輸個精光,不敢回家。我把口袋裡的錢全部掏給他,自然少不了“教育”他一番,無非是勸他少和那幫人瞎混。

小夥子接了錢,謝了,便把眼睛瞪著暗夜裡的肉攤,恨恨地說:“早晚有一天,我會讓他們不敢惹我。”

3

後來,因為工作調動,沒辦法再去學校上課,葛大店,也就去的少了。

一次打車,駕駛員使勁地看我,是那種彎彎的眉眼,是那個久違的小夥。他說,葛大店正在整治,豬肉必須從集中屠宰點進貨,賺頭少了,家裡湊錢給他買了輛車,跑出租比賣肉掙錢多。“馬上那一片要拆遷,家裡的房子聽說能換三套樓房。”他一臉羞澀地說,“等房子拿到手,就娶媳婦,過安定的日子。”

他過沒過上安定的日子,我不得而知。以我對他的瞭解,那樣一個心地純淨的孩子,只要不被煙火迷了心竅,總不會過得太壞

那一日,從高架橋上看到葛大店,忽然念起舊來,於是就近下橋,驅車來到葛大店。全然不是以前的樣子,牆上到處寫著碩大的紅色“拆”字,一道道藍色鋼瓦把整個葛大店圍了起來,圍牆裡,機器轟鳴,塔吊的剪影格外醒目。

再見,葛大店

再見,葛大店

邊上一個巨大的牌子繪著未來葛大店的藍圖,按照這個藍圖,不久之後,這裡將成為合肥一個新的商圈,原來低矮破敗的小樓將被商場和寫字樓取代,曾經破敗不堪的道路也將變身為公園綠道。那些曾經熟悉的人、飯館、商鋪、寄過信的郵局,也肯定要不在了吧。

再見,葛大店

那個眉清目秀的小夥,註定安好。

只是,當商場和寫字樓成了那一帶的地標之後,葛大店這個名字是否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慢慢淡去?沒有了煙火氣,葛大店還有什麼意義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印象安徽IMPAH(ID:yxanhui),一起分享交流安徽的歷史與人文,發現大美安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