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國芯合肥造 “IC之都”的創芯征途

​作者:DIGITIMES韓丁

【供應鏈】中國芯合肥造 “IC之都”的創芯征途

芯片行業裡有著這麼一個推論:芯片一元的產值可帶動相關電子信息產業鏈10元產值,進而帶來百元的GDP增長,如今生活中的萬物都不能“缺芯”,全球芯片版圖仍在延伸,國產芯片之戰的號角也越吹越響。

近年來,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快速實現“從無到有”、“由零到多”的嬗變僅用了5年時間,合肥也由此成為近兩年全國最受矚目的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區之一。

迅速崛起的“IC產業新星”

自“世界上第一臺VCD機”、“中國第一臺微型電子計算機”,到2010年有著以京東方為代表的平板顯示產業爆發式增長,合肥本地的家電、汽車、平板顯示、太陽能光伏,以及PC製造產業的發展,造就了對各類芯片的大量需求。

合肥對於擺脫“江淮小邑”,走上創“芯”之路的企圖變得越發強烈,而小小一枚芯片也承載著合肥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的星空夢想。

2013年10月,合肥市政府出臺《合肥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首次提出“合肥芯”的中國“硅谷”之夢,落下集成電路開局的重要一步,該規劃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路徑和目標。此時,合肥全市集成電路相關企業僅有13家,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為28億元。

有著“京東方模式”下的龍頭聚集案例,合肥也將其複製到了集成電路產業上。不僅先後吸引了聯發科技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存儲控制器大廠群聯電子、處理器芯片供應商君正科技等進駐,而且促成存儲大廠合肥長鑫自研DRAM芯片、通富微電與芯碁微電子的的項目落地,進一步為合肥IC列車再添引擎。

此外,IC製造領域,兩年前,合肥建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臺灣地區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牽手”,雙方合資成立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專注12吋晶圓代工。總投資128.1億元,這是合肥首個百億級的集成電路項目。

短短兩年後,2017年底,晶合正式量產;同時規劃2020年滿產,到時每月規模可以達到4萬片。而當4座晶圓廠皆建成時,總月產能將達16萬片12吋晶圓。其專職面板驅動 IC 的製造與生產,經過兩年的埋頭衝刺,晶合已搶下面板驅動 IC 龍頭聯詠大單,目前正採用 90 納米工藝生產。

IC封裝方面,龍頭通富微、以及國內首條晶圓級扇出型封裝華進半導體紛紛落戶在合肥。

上游關鍵材料之一光罩供應商Photronics集團也在合肥高新區投資1.6億美元的光罩廠,並以10.5代光罩的最高世代供應給當地客戶;光刻機巨頭ASML也開設合肥辦公室以就近服務當地客戶。

至此,曾經的“江淮小邑”儼然已擁有了從設計、製造、封測、設備和材料等全產業鏈。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與合肥市招商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合肥市共有集成電路企業144家,2017年合肥市實現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235.6億元、同比增長31.03%,複合增長率全國第一。

形成三大產業基地 產業鏈持續擴張

正如電影《流浪地球》裡的場景,推動像地球一樣的龐然大物,需要由點到面的諸多合力。合肥經過五年的發展歷程,也已形成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和新站高新區等多個產業集聚區,將合肥集成電路產業推向更遠的地方。

其中,合肥經開區分南北兩個園區,以合肥長鑫12 吋存儲器開發項目為核心,推進一批晶圓上下游配套項目落戶空港集成電路配套產業園,引進大硅片、內存封測、半導體制造設備及關鍵材料類項目。

合肥高新區是集成電路產業集聚發展基地落戶地——搭建包括總部經濟與研發區域、生產製造區域、配套設施區域三個區域的半導體配套產業園,目前集聚設計企業100多家。新站區則聚焦“芯屏器合”,圍繞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打造半導體材料產業園。

值得期待的是,合肥市“十三五”期間計劃進一步培育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完善“合肥芯”、“合肥產”、“合肥造”、“合肥用”全鏈條,全力發展存儲芯片、驅動芯片和特色芯片的設計和製造,到2020年力爭產值突破500億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