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上影節。

毒藥君除了關注備受矚目的戛納單元。

本土的新片同樣沒放過。

其中,有一部很難忽略。

它的主角是郝蕾,看到海報的第一眼我就知道:

有戲。

春潮

Spring Tide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第一眼看到這張海報,有沒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是不是感覺有點兒壓抑,有點兒……

令人不適

是的,《春潮》給人的感覺,差不多就是這樣。

但不舒服過後,如果你有過類似經歷,又會感到極度舒適。

總之,除了結尾相對樂觀的情緒,全片看下來還是比較喪的。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作為今年上海主競單元的參賽片。

《春潮》一舉獲得金爵獎最佳影片的提名。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此次參賽,是導演楊荔鈉自13年的《春夢後》,

花費5年時間精心打造的力作。

是的,說它是力作,不過分。

這部作品彙集的陣容很亮眼。

如果你沒聽說過導演的名字,

至少應該看過她拍攝的一部反映中國老年人題材的紀錄片,《老頭》。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如果沒看過。

賈樟柯的《站臺》,裡面有個名叫鍾萍的角色還記得吧?

嗯,導演本人。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不單能演,楊荔鈉導戲的水準,

通過此次的《春潮》,毒藥君發現——

相當紮實

映後和周圍影迷的交流過程中,大家都無一例外肯定了這一點。

隨後的網友評價也能佐證。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在現場Q&A環節中,導演楊荔鈉絲毫不見東北女人的霸氣。

她只是細聲細語分享著自己的拍攝點滴。

並表示,這是一部希望可以和“年輕人產生共振”的電影。

有關這個部分,後面再來講。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楊荔鈉和郝蕾在入圍影片見面會

除了導演外,其他的幕後成員也很亮眼。

剪輯師廖慶鬆,臺灣名導侯孝賢的御用搭檔。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侯孝賢、廖慶鬆

製片人市山尚三,北野武執導的《凶暴的男人》。

他有參與。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音樂指導半野喜弘

熟悉影視原聲的音樂發燒友應該有印象。

此次在上海重映的修復版《海上花》——同樣也是侯孝賢的導演作品,

正是出自他之手。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主演方面除了郝蕾,其實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實力派。

金燕玲

演技有多硬?

拍攝《一念無明》時只進組一天,

就拿下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兩項最佳女配角。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班底強悍,故事,同樣沒令人失望

說起這部《春潮》,無可避免讓我想起此次參賽的另一部國產片。

姚晨參與監製主演的新片,《送我上青雲》。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這兩部都是大女主的戲。

而女主的身份,也有著驚人的重疊。

都是記者。

這份職業的特殊性,之於女性而言,

在新時代下賦予了她們更多話語權和獨立的姿態。

諷刺的是,職場上的進取,並無法幫助她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如姚晨在幕後分享會所說的那樣,

片中的角色,是“失敗的理想主義者”。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無非,展示“失敗”的側重點不太一樣。

對《青雲》(簡稱)而言,女主身患絕症後,

渴望在身體惡化前找到一份真愛。

原以為找到了一個心意相通的靈魂伴侶。

最後,卻發現對方只是個會背圓周率的庸才。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情場失意,女主和家人的關係也不太和睦。

只不過這個主題在《青雲》中只是分支。

而到了《春潮》裡,卻成為表現的重點。

也就是說,楊荔鈉的新片探討的,就是如今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

代際關係

之於《春潮》,更具體點兒說,其實就是在講“母女關係”。

如果持續關注國產片的毒粉,

會注意到近幾年探討類似主題的影視作品並不少。

比如《再見,南屏晚鐘》,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比如《柔情史》。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又比如,《都挺好》。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他們或用喜劇消解現實,或用超現實手法表現無法言說的代際隔閡。

又或者,用套路式的快樂結局掩埋生活裡的無形障礙。

卻都沒有,像《春潮》這樣把兩代人的鬥爭講得如此冰冷透心涼。

在影片的海報中,引用了德國心理學家海靈格的名言:

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海靈格和妻子

根據海靈格的觀察,小孩成年後的行為模式,

很大程度上和父母在其幼年時期施加給TA的影響有關。

不幸的是,在《春潮》展現的原生家庭中,親子關係並不融洽。

而那,或許是大部分中國家庭的真實寫照。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主角郭建波,性格獨立成熟,是一個追求獨立自主的現代都市女性。

儘管人格獨立,但現實卻讓她沒辦法負擔高額的房價。

於是,她只能和自己的獨生女一起寄住在母親家中。

被迫成為“啃老一族”。

這,成為母親要挾的資本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在傳統的中式觀念中,家長對於兒女的未來,擁有不可置疑的處置權。

在什麼樣的時間點做什麼樣的事,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但女兒卻偏偏脫離了這種控制。

她和一個母親不認識的男人迅速有了個小孩。

被男人拋棄後,也繼續過著浪蕩自由的單身生活。

於是母親處處以此為由貶低女兒。

嘗試羞辱她的人格,藐視她的靈魂。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反觀母親這個角色。

她身上有著大多數60、70後父母的共同特徵:

受過集體主義教育的薰陶,思維古板守舊,不願意做出改變

並且喜歡利用長輩的身份,對別人的生活方式指指點點

從她的立場來看,凡降臨到自己身上的不幸,都是別人的錯。

而她自己,則宛如道德衛士一般,嘗試把女兒的生活“板上正軌”。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對於不熟悉內情的人而言,郭建波的母親是熱情而好客的。

但在女兒的眼中,這是一個充滿嚴重自戀且極具控制慾的人。

也因此,郭建波才在童年時期就悲觀地表示:

我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我出生於此,也將在此死亡

在家中,郭建波選擇用沉默消解母親咄咄逼人的數落和敵意。

但壓抑,最終還是讓她在母親昏迷住院後迎來爆發。

在一段長達近5分鐘的獨白中,觀眾聽到的,是對上一代有控制慾的人毫不留情的聲討:

“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親情發展至此,幾分悲涼,幾分唏噓。

郭建波的世界因為母親的過渡干擾一度殘破不堪,甚至被毀得一乾二淨。

母親短暫的消停,讓她找回了遺失已久的寧靜。

而結尾的那股極具隱喻性質的潮水特寫,

既有對現實的諷刺,也有對現實報以的希望。

就像郝蕾在幕後訪談所說:

“很多時候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將伴隨一個人的一生,對我來說,拍攝這部戲就好比一場自我療愈的過程,也讓我對母女關係有了新的認知。”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毫無疑問,《春潮》是一部極具女性氣質的的電影。

無論它選取的視角、講述的方式,都是非常女性化的。

但與此同時,其探討的主題又是跨性別的

郝蕾的提議,在《不管媽媽多麼討厭我》中得到了迴應。

這部根據真實經歷改編的日影,據導演御法川修介紹,

自己在現實中遭遇的虐待比片中還要惡劣。

可即便如此,他仍舊選擇了和解。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可這個世界,正如《春潮》中郭建波的那段控訴一般。

有人選擇和解,就一定有人選擇不原諒。

家庭不是戰場,不是論輸贏的地方。

但因為觀念衝突造成的傷害,卻是深刻而真實的。

大概,這就是很多人不滿《都挺好》中過於理想的結尾的原因。

而有幸,《春潮》告訴了我們代際矛盾中的另一種可能。

無論你如何去選,最終的結果,和旁人無關。

你選擇,你得到。

失去,也是收穫

郝蕾的新片,說出了年輕人不敢說的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