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絕嗣是個不太好的詞,尤其對皇帝而言,自打政權過渡到家天下時期,只要王朝還在,君主之位就必定只在君主家族內傳承,商朝還有比價多的兄終弟及,到周朝,已經形成了系統的嫡長子繼承製。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之後的王朝,也是子輩繼位多於兄弟,這也反映出了王朝的性質,即天下是君主一人的,江山是君主的財產,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主者,富有四海之人主也,試問有誰會願意把自己的財產傳給兄弟乃至外人而不是自己兒子的呢?

在這種情況下,絕嗣就成了所有皇帝都不想面臨的事情。絕嗣並不是指沒有孩子,而是指沒有能夠繼承財產的男性後代,無子無孫,後繼無人。

在皇帝生前,這事倒也好辦,收個養子不就成了?養子的選擇範圍一般侷限在宗室,尤以近支宗室為多,比如皇帝的侄子、堂侄子等,當然也有擴大到遠支宗室乃至選擇外姓的,都屬於特殊情況。

不管是養宗室還是養外姓,在皇帝本人在世的時候,這些養子都得乖乖叫爹,可皇帝去世後就不好說了,他們也是有生父的啊,是叫生父爹還是叫養父爹呢?由此,一場場皇帝該叫誰爹的大戲就徐徐開場了。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絕嗣問題其實在帝制時代的一開始就出現了,第二位皇帝秦二世就沒有兒子,當然這是人為導致,秦二世死於趙高政變,死的時候還很年輕,絕嗣問題根本不可能放到檯面上來講,誰講誰死,二十出頭的秦二世是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會絕嗣的。

與秦二世遭遇相同的還有漢二世,即漢惠帝,他有兒子,還是四個,其中兩個當了皇帝,可惜一個被呂后廢殺(前少帝),一個被大臣廢殺(後少帝),剩下的兩個也一併被殺,理由就是他們不是先帝之子,先帝絕嗣了,迎先帝之弟代王劉恆繼位。

代王乃謂太尉。太尉往諭,謁者十人皆掊兵而去。代王遂入而聽政。夜,有司分部誅滅樑、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邸。(《史記·呂太后本紀》)

這樣算下來,歷史上第一位有嗣子的絕嗣皇帝應該是漢昭帝,作為千古一帝的幼子,他八歲繼位,二十一歲去世,還沒來得及留下自己的子嗣就撒手人寰了,這一點,估計是限制昭帝性生活的權臣霍光所沒想到的。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昭帝的皇后上官氏是霍光的外孫女,為了讓外孫女早日誕下皇嗣,權傾朝野的霍光把手伸進了後宮,禁止宮女侍宿昭帝,上官皇后得以專寵後宮,可昭帝去世時上官皇后也才16歲,沒有懷孕產子實屬正常,霍光不得不面對皇帝無嗣、皇位空懸的難解局面。

跟剷除諸呂的功臣集團面對的情況不同,昭帝是無罪而有功的,惠帝釀成呂氏專權,險些造成江山易主,功臣們對他的印象也不好,再加上呂氏的原因,這才舍其親子改立其弟,而昭帝給予了霍光極度的信任,在治國理政上也沾有中興的光,於情於理,霍光都不應該讓他絕嗣。

既然如此,就只能給昭帝選一個嗣子了,首選當然是昭帝的侄子們,霍光放眼望去,選中了昌邑王劉賀。

漢昭帝的近支親屬其實不多,漢武帝攏共也就六個兒子,長子劉據一家在巫蠱之禍中幾乎團滅,只剩下一個孫子劉病已,因為這個汙點,劉病已被當作罪人,直接被篩子篩出去了;次子劉閎早夭無子;三子劉旦想造反奪弟弟的皇位,失敗自殺,他的兒子們沒被牽連誅殺已經算好了,繼位更是想都別想;四子劉胥有六子,但他孔武有力,立他的兒子為嗣是自找麻煩,霍光自然不會這麼傻;那就只剩下五子劉髆了,劉髆只有一個兒子,就是劉賀。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按理說,劉髆已經去世了,就指望著這一個兒子延續香火,霍光把他挪去當昭帝的兒子,劉髆不久絕嗣了嗎?這也太不合情理了,可霍光不管,就這麼辦了,而且還沒給劉髆找個嗣子頂上,劉髆就這麼絕後了。

刺激的是,僅僅二十七天,霍光就以劉賀淫亂荒唐為由給廢了,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廢帝。這件事對劉賀來講是非常不開心的,但對劉髆就未必,因為他又有兒子了,若是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廢掉皇帝后,霍光也不敢自己坐,那就只好再選,候選人就是上面那些,霍光琢磨了好幾天,最終選定了昭帝的侄孫劉病已。

劉病已繼位後,更名劉洵,是為漢宣帝,他跟昭帝的關係是有點亂的。從血緣上說,兩人是祖孫輩的,可從宗法上說,兩人是父子輩的,這一點雖然在迎立詔書上沒有指明,但從上官皇后的身份可以倒推,因為宣帝是尊上官皇后為皇太后而不是太皇太后的,也就是說他以叔公為父,可以說亂了禮法,也難怪班固在《漢書》中評價霍光“不學無術”了。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亂不亂先扔一邊,反正昭帝有兒子了,漢朝的帝系可以穩定在武帝——昭帝——宣帝了吧,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宣帝真的不想叫自己的生父一聲爹嗎?

顯然是想的,在繼位的第一年,漢宣帝就開始提尊崇父祖的事。

帝初即位,下詔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有司奏請:“《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陛下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禮不逾閒。謹行視孝昭帝所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親史皇孫位在廣明郭北。諡法曰‘諡者,行之跡也’,愚以為親諡宜曰悼,母曰悼後,比諸侯王國,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諡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園置長丞,周衛奉守如法。”(《漢書·武五子傳》)

有關部門的報告說得很清楚,一切按照《禮》來,陛下從昭帝那裡繼承了皇位,總不能還尊自己的父母為帝而把昭帝丟到一邊吧?經過商量,有關部門報出了他們定的諡號——劉據諡號“戾”,加上他生前的尊位是皇太子,稱戾太子,漢宣帝的祖母史良娣稱戾夫人;漢宣帝生父劉進諡號悼,漢宣帝生母稱悼後。

為了能“有後”,歷代絕嗣皇帝都付出了哪些努力?佛系的漢昭帝

在禮法的壓制下,漢宣帝同意了這個報告,不過在給祖母墓園取名的時候,他稱之為戾後園,而不是夫人,算是留了一手。

宣帝這麼迫切地提尊崇祖父的事,並非是出於親情,他出生沒多久父祖就相繼離世,面都沒見過談何感情,他要的是讓大臣們回憶起,在二十年前,他的祖父才是大漢的太子、皇位繼承人,他這一脈才是正統,儘管他的皇位從漢昭帝手中來,但那不過是意外罷了。

除此之外,宣帝連曾祖武帝也利用上了,在繼位兩年後,他還提議給曾祖上廟號,並且強力壓下所有反對聲音,給武帝上廟號曰世宗,宣帝以宗子的身份主持了立廟事宜,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繼位八年後,霍光已經去世,霍氏家族也已經被處理,漢宣帝正式尊祖母為戾後,同時有關部門還在《禮》裡邊挖出一條:“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的記載,於是劉進夫婦可以名正言順地享受天子待遇了。

漢朝的禮制可以說是比較強大的,強大到皇帝也無法推翻,宣帝一直還是以昭帝為父,只是他心有不甘,在乾綱獨斷的皇帝面前,大臣們做出了讓步,重新解釋了一下禮制,讓皇帝的父親享受天子待遇,皇帝可以稱之為皇考(對逝去父親的稱呼,嚴格來說,宣帝只能叫昭帝皇考)。

宣帝的這種做法,一直被儒生批評不合禮制,可有些事情只有一次和無數次的分別,有了這個先例,類似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多,甚至越來越過分,比如接下來的漢哀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