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漢朝 周亞夫 漢景帝 中國古代史 中國歷史 千古名將英雄夢 2018-12-01

軍令如山安天下——名將周勃周亞夫父子(20)

主筆:江湖閒樂生

漢朝名將、太尉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立下赫赫功勳,被提拔為丞相,但周亞夫生性耿直倔強,不懂變通,屢屢在廢立太子與外戚封侯事件中與漢景帝劉啟作對,這也就罷了,不久後又發生了一件事,這最終葬送了周亞夫的政治生命。說起來這事兒還真不能怪人家景帝,周亞夫自己也有錯,而且因為這件事兒,周亞夫自責不已,至死不肯自寬。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對別人嚴格,對自己更嚴格,這樣的人其實很可憐,他活得太累了。

與文帝時代完全不同,在整個漢景帝時代,邊境上只有少數的匈奴人在小規模地騷擾邊境,沒發生過大規模的入侵。這個時候的匈奴單于是軍臣,但他在位三十五年,不僅在戰爭方面無任何建樹,甚至還出現了七個王(說是王,其實就是部族首領,當時的匈奴,大概還是部落聯盟的意思)率領部眾投降漢朝的事情。

這種情況很反常,匈奴人內部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但由於史書缺載,我們如今無從考察,但至少可說明匈奴內部上層貴族中有一部分人對軍臣單于不滿、乃至互相傾軋和征伐,導致了一部分貴族離開匈奴南下降漢。

聽說這等好事,劉啟恨開心,於是就想封這七人為侯,讓他們駐紮在邊郡一帶,替漢守邊,同時也是想給匈奴人點甜頭,放長線釣大魚,策反更多更大的匈奴貴族棄暗投明歸順大漢。有些史學家甚至說,此事為漢匈實力對比之一大轉折點,它讓漢朝人意識到,匈奴內部的統治其實是不穩固的,只要抓準這一點,政治軍事雙管齊下,匈奴遲早土崩瓦解。

但周亞夫竟然又跳出來反對了,理由是:“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則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

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圖:周亞夫

周亞夫這麼說,就有點為反對而反對了,完全是讓人哭笑不得的軍人邏輯。在軍人看來,氣節比什麼都重要,投降為最不齒之事。從這個角度來看,周亞夫的態度無可厚非。可劉啟卻不是軍人,怎麼可能理解周亞夫的軍人式思維,他封匈奴王為侯,明顯政治意味濃厚,說他鼓勵人臣變節這話有點過分了。何況人家在匈奴為王,怎麼說也是堂堂胡酋,大老遠跑來得個侯也在情理之中,否則誰還會跑來歸順你啊,吃飽了撐的還是犯賤!

所以劉啟認為,周亞夫這也真是吃飽了撐的,懶得花費脣舌跟他辯,竟直接一句話給頂了回去:“丞相議不可用。”(事後,景帝逐年分批次將七匈奴王封為列侯,食邑七百戶至千五百戶不等。)

周亞夫還在叫:“反對反對我反對!”

反對無效,景帝根本不理周亞夫,一個揮手一轉身,竟退朝了。

周亞夫回到府中,仔細的想了想,發現自己原來真的錯了,侯匈奴降王,對大漢有百利而無一害,他想擰了。

想擰了其實也沒什麼,誰能沒有犯錯的時候?跟皇帝道個歉不就得了。然而周亞夫是個實誠人,他有功必自矜,有過必自懲。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節,他第二天就上書告病,主動自責,並引咎辭職。劉啟當然開心批准。

於是周亞夫回到封地,過上了安靜閒適的退休生活,這一待,就是整整四年。

在這四年中,皇帝似乎把周亞夫完全給忘了,整個朝廷運轉良好,缺了周丞相似乎也沒差。而且少了周亞夫這個麻煩人物,劉啟的耳根更加是清靜,牙好胃口就好,心情好身體就好,這樣貌似還能多活幾年。

可是周亞夫卻過不慣這種安靜閒適的生活,他天生勞碌命,一閒下來就受不了,整天神神叨叨的,還老是怔怔的看著長安方向發呆,他多想皇帝再召他回去重新啟用他,不當丞相也行,隨便當什麼都可以,只要能為國效力就行。

但是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足足四年,還是什麼消息都沒有,看來皇帝真的把他給忘了。周亞夫痴痴望著西北方向,痴痴的想。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君知否?世上最苦是閒愁。周亞夫望的不是長安,是寂寞啊。

天可憐見,終於,在周亞夫退休後第四個年頭的秋天,皇帝的詔書到了,說是要賜宴給周亞夫,讓他速速入宮,不得有誤。

周亞夫很是開心,看來皇帝還是念著他這個老臣哪,賜宴之後說不定就要重用自己了。所以趕緊去趕緊去,吃飯不積極,腦袋有問題。

周亞夫並不知道,等待他並不是一頓普通的晚餐,而是一個巨大的侮辱,和一次可怕的殺身大禍。

終於,君臣二人又在未央宮重會了,多年未見,劉啟發現周亞夫更老了,說話也比從前溫和很多,不像從前那麼衝了。然而,劉啟還是想按原計劃耍一下他,看他是不是真的在這四年裡被磨平了稜角。這也是他棄用周亞夫整整四年的其中一大原因。

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圖:漢景帝

說實話,劉啟還是很感激很敬重周亞夫的,畢竟人家是個大功臣。可他就是受不了周亞夫那滿身的倒刺,看到就討厭。

於是劉啟想了鬼主意,讓人故意在周亞夫的席上放一大塊肉,整盤菜就這麼一整塊沒有切碎的肉,而且沒有刀,也沒有筷子。就這樣。

這可叫人怎麼吃?

嘿嘿,考驗周亞夫的時候到了!

四年的閒居時光究竟有沒有把他變得謙恭謹慎,或者還是死性不改的硬骨頭,就看他怎麼吃這塊肉了。

結果周亞夫剛跟人聊完天,低頭正準備要吃肉,忽然愣住,然後就開始嚷了——噎?我筷子吶?不是誰給我拿走了吧?誰手那麼賤吶?一雙筷子還不夠用?——見沒人理他,又轉頭去罵旁邊主管宴席的宮吏——小子你還愣著幹嘛,還不趕快去給老夫拿雙筷子來!

失望,劉啟太失望了。看來周亞夫還是從前的周亞夫,他難道就搞不明白——就算他有再大的嘴巴,朕不給他筷子,他也永遠只能跟狗一樣抓肉吃,否則就得捱餓嗎?

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圖:芒碭山文物旅遊區西漢帝王殿漢景帝

周亞夫這個暴脾氣啊,他也不想想:皇家請客,那可是國宴,如此重大的場合,待客禮數竟然不周,這可能嗎?這明顯是故意的,故意給他難堪的。

這時,看到“服務員”遲遲不肯給他筷子,甚至連理都不理他,周亞夫也忽然醒悟了——原來這是一個圈套,皇帝在羞辱我!他這麼做,就是想要我服軟,乖乖做他的狗。

周亞夫當然不可能服軟,士可殺不可辱,皇帝也不行!

氣氛變得尷尬了。劉啟冷眼看著周亞夫,看他如何吃肉。而周亞夫卻始終沒有動彈,他也只是靜靜的看著劉啟,滿臉倔強之色。

劉啟心中怒火已經沖天,但仍強忍下來,擠出一絲冷笑:“此非不足君所乎?”

意思是:你有啥不滿意的!你難道不知道你所擁有的一切包括這塊肉都是朕給你的嗎?想要筷子吃肉,可以,求我!

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圖:漢景帝陽陵“海內皆臣”16字方磚

其實說來說去,劉啟還是在學他爺爺劉邦和老爸劉恆的那點兒帝王權術,只可惜學的實在蹩腳,只讓人看出一小肚子雞腸,半點兒城府和心胸都沒有。

不過這也沒啥好大驚小怪,專制制度嘛,就是專門制你的。此中妙處被制者永遠無法體會,他們只能乖乖被制。眼一閉,牙一咬,忍一忍,挨挨也就捱過去了,多挨幾次也就習慣了。

有些恬不知恥的奴才,說不定還能從中找到快感來。

然而,面對劉啟這赤裸裸的耍弄,周亞夫仍沒有絲毫退讓,他可是個鐵血直男,寧折不彎,因而只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躬身行禮稱謝。這等舉動,就像我們小時候被老師罰站的差生,雖然低頭認錯,但眼神執拗,憤恨不平。

劉啟心中也清楚周亞夫其實一點兒都不服氣,於是長嘆一聲,揮揮手讓周亞夫起來。

接著,劉啟也從座位上站起來,正準備再好好教育周亞夫一下為臣之道。周亞夫卻忽然做了個讓全體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只聽他冷哼一聲“臣告退”,說完就轉身快步走出大殿,走的那麼決絕,旁若無人,連頭都不回一下。

——得,爺不陪你吃這丟人飯了,爺回家自己吃方便麵去!

真是太拽了,一個無權無職的退休老幹部,竟敢對皇帝拂袖而去,真千古未有之硬骨頭也!

一旁年方十四歲的太子劉徹忍不住譏道:“此人面目可畏,必能作賊。”(此句出自野史《漢武故事》,正史並未記載)

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景帝聽說,不覺冷笑,於是靜靜的目送著周亞夫的背影直到離去,然後環顧四周噤若寒蟬的幾位朝廷重臣,沉聲道:“此怏怏非少主臣也!”

意思是:這傢伙態度如此囂張,將來朕千秋之後,誰還能製得了他!朕決不能把他留給年輕的太子!

景帝這一句話,等於已給周亞夫判了死刑。

身為名將功臣,卻因不懂與領導吃飯的技巧,竟被一代明君殺掉

寫到這裡,小生我忍不住又要穿越一次,去詰問一下劉啟先生了。

您要覺得周亞夫用不了就別用,自己不用,也別留給兒子用,直接把周亞夫打發回封地永不敘用不就得了,幹嘛要殺呢?

劉啟大笑,反問:“你說呢?”

我不明白。據小生所知,你雖未為仁君,卻也不是個暴君,更不是殺人狂,史書記載,你還在此前一年下詔大大減輕了百姓的刑罰。所以我更不明白,周亞夫為何一定要死。

劉啟長嘆:唉,其實朕又何嘗想落下個妄殺功臣的惡名,但他自己要找死,我有什麼辦法!

找死?

是啊,誰叫他處處不給朕留面子。

不給面子就得死嗎?周亞夫這只是想在人主面前堅持政見並保持自己人格的尊嚴,這又有什麼不對嗎?

當然不對。

為什麼?

因為朕是皇帝,不給皇帝面子的人就得死!而且,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功高蓋主,在軍中威望巨大,便無權柄,也能生亂!

周亞夫是朝野公認的忠臣,一生軍令如山安天下,他又怎會生亂?

他是忠臣,但他忠的是國家社稷,不是皇帝本人。

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這不是邏輯,是皇權。皇權為天,生死萬物,凜然不可稍侵!所以,為了確保皇權繼承的順利穩定,為了維護大漢王朝的萬世皇統,為了消滅潛在的威脅,也為了震懾那些朕百年之後要留給太子的朝臣,朕可以犧牲任何人,包括朕的親兒子劉榮在內,何況他周亞夫?

你只講皇權,那人權呢?

人權?此乃何物,朕從未聽說過……

我真想給他一巴掌,但還是算了。畢竟,我不能用我們現代的觀點去強加給古人,所以,我只能慨嘆,我只能悲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