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漢朝的強大是公認的,“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一直到國家滅亡,漢朝對外仍然保持著強大的威懾力。以至於漢朝滅亡多年後,西域小國仍以“漢國”稱呼後來的王朝。在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封建王朝的強大與否,基本上取決於皇帝英明與否。若是皇帝英明神武,身邊必然有一群精明強幹的臣子,吏治清明瞭,國家就會強大。反之,皇帝若是昏庸無能,必然會小人得勢,排擠忠良,國家就會衰敗。在歷史上,一個王朝有出現一兩個明君是很正常的,但是連續七代都是明君,就非常難得了。

人們常說“奮六世之餘烈”,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基礎,來源於六位先王的勵精圖治。其實,漢朝的強大,也正是由於連續七代君王的辛勤治理。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他從小小的亭長做起,招攬四方豪傑,掃平六國餘孽,擊敗西楚霸王項羽,成就了一代帝王基業。他深謀遠慮,高瞻遠矚,所制定的政治制度使漢朝前後延續四百年之久,成為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大一統王朝。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劉邦死後,他的兒子劉盈即位。他在位期間實施仁政,減免賦稅,提拔曹參為相,垂拱而治,休養生息,因秦末亂世而導致的生產力倒退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劉盈孝順仁愛,無法與母親奪權對抗,最後憂鬱而死。劉盈死後,呂雉又立了兩個傀儡皇帝,延續道家黃老學說,實施無為而治,社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呂雉作為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把持朝政十五年,實行黃老之術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司馬遷把她列入帝王本紀,並給予極高的評價: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呂后死後,太尉周勃聯合丞相陳平鏟平諸呂,廢少帝劉弘,擁立代王劉恆為帝,還政與劉氏。漢文帝即位後,推行輕徭薄賦政策,勸課農桑,他本人生活節儉,不造宮室,不對外用兵,民生得到很好的恢復,社會出現了多年未有的富裕景象。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漢文帝在位23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漢景帝勤儉治國,繼續推行與民生息政策,發展生產,任用周亞夫,迅速平定“七國之亂”,削諸侯封地,消除了國家動亂的根源。他在位16年,與父親一統開創“文景之治”,為後來漢武帝掃平匈奴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漢武帝即位後,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儒學正式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他在位五十四年,是漢朝最鼎盛時期,對匈奴連年用兵,解除了北方的威脅,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巨大功業。漢朝在他的統治下更加強盛,遠遠超過當時的羅馬帝國,無可爭議地成為當時的世界中心。

漢武帝晚年不可避免地犯了很多錯誤,窮兵黷武,封禪求仙,揮霍無度,殘忍好殺,全國各地均爆發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巫蠱之禍”更是逼死了太子劉據。好在及時悔悟,下罪己詔,天下重歸於安定。

太子劉據死於“巫蠱之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漢武帝都沒有再立太子,在彌留之際立幼子劉弗陵為帝。漢武帝是有眼光的,漢昭帝雖然年幼,卻有其父之風,任用霍光輔政,將國家治理得有聲有色,君臣相得,成為老臣幼主成功合作的典範。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漢昭帝八歲即位,在位十三年,二十三歲病逝。漢昭帝沒有兒子,眾大臣擁立劉賀為帝。劉賀德行有虧,在位二十七天就做了一千多件荒唐事,被霍光貶為海昏侯。劉賀行事雖然荒唐,好在在位時間短,沒有對國家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


漢朝為什麼能夠強大?連續七代皇帝都是明君,不強大才怪


劉賀被廢后,霍光又擁立劉詢為帝。劉詢是劉據的孫子,幼時遭遇變故,尚在襁褓中就被“巫蠱之禍”牽連而下獄,成為歷史唯一一位在即位前坐牢的皇帝。劉詢出獄後流落民間,飽嘗百姓疾苦,因此對民生艱辛和治政得失有深刻的理解。他即位後勵精圖治,選賢用能,能臣幹吏輩出,著名的有“麒麟閣十一功臣”。他在位期間,西漢政治清明,四夷賓服,史稱“孝宣之治”,其繁榮程度超過了漢武帝時期。

漢宣帝死後,即位的“元平成哀”四帝一代不如一代,漢朝由盛轉衰,土地兼併嚴重,外戚干政亂國。公元八年,外戚王莽篡位稱帝,西漢就此滅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