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對於一國之君而言,其性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決定著國家興衰與否。歷史容不得假設,不過人類充滿豐富想象力的大腦,總會時不時地對古往今來之事進行“假設性”架構。

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作為華夏史中最為熱血的時期之一,漢武帝執政時的漢朝總是備受後世之人津津樂道。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其也有不少敗筆之處,例如令人惋惜的太子劉據之死。

如果沒有發生巫蠱之亂,如果太子劉據沒有亡於父親之怒,那麼大漢帝國的新一代接班人會不會比他老爹武帝還要英明呢?

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漢武帝

1、劉據是個老實人!

如果武帝是虎,劉據則是一隻溫順的綿羊。史料記載劉據“仁恕溫謹”,也就是說劉據是個溫文爾雅,謹小慎微的人。英國著名作家斯邁爾斯曾說:“就像從很小的孔穴能窺見陽光一樣,細小的事情刻畫出人的性格”。武帝晚年寵幸的宦官蘇文屢次給劉據穿小鞋,皇后衛子夫規勸兒子趁早將蘇文小人之事稟知武帝,除掉這個禍害,然而劉據則說:“我只要不犯什麼錯誤,難道還怕他蘇文不成?再說父皇英明,不會聽信流言蜚語的,放心吧!”(“第勿為過,何畏文等!上聰明,不信邪佞,不足憂也!”)從這個細小之事,可以看出劉據性格非常老實,甚至柔弱,跟其老爹漢武帝強勢霸氣的性格形成鮮明對比。事實上,漢武帝對兒子多有看法,認為兒子性格不像自己,沒啥出息(“嫌其材能少”)。

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劉據

2、漢朝需要這個老實人!

漢武帝是西漢最為幸福的皇帝,經過爺爺和父親打造下的“文景之治”後,漢朝前所未有的富實和繁榮,這為漢武帝揮斥方遒、進擊匈奴提供了最堅實的物質基礎。然而武帝是個不安分的人,他好像天生就喜歡過折騰的人生。雖然漠北之役後,匈奴徹底失去對漢朝的致命威脅,但是武帝要的是對匈奴革命到底,最好是徹底誅滅匈奴,不留一個活口!

我們都說“打架就是打錢”,國家間的戰爭更是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損耗。連年征戰加上自然災害,大漢王朝愈發心力不足,此時已經長大成人的太子劉據多次向武帝表達發展生產,關注民生和結束戰爭的緊迫性(這正是父子最後相殘的源頭之一),然而武帝非常氣惱,不僅不聽,反而狡稱自己這麼“操心”都是為了以後讓你(太子)舒舒服服地坐天下。史料記載,武帝晚年,西南地區曾爆發過多起因不堪苛捐雜稅而導致的農名起義,此外一些地區還出現了因雹災導致的“人相食”事件(即人吃人),一度“關東郡國十餘飢”,而武帝對匈戰爭嚴重依賴的國庫也早已入不敷出···強盛的漢帝國,開始失去了驕傲和神氣。此時,如果武帝多聽太子之言,或許大漢帝國不會如此被動和鬧心。

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劉據

“嚴刑酷法”好的一面是加強了對官員的管理,而另一面則是肆無忌憚的“殘忍”。“酷吏政治”不僅為秦始皇所用,漢武帝也用的是淋漓盡致。所謂酷吏,往小的說,本就是一幫慣於欺壓百姓的地痞流氓和市井無賴;往大的說,看似“行法不避貴戚”,其實是殘酷無情、黑白不辯、冤屈案件多不可數。武帝的招式過於直接和狠絕,誅族之事不勝枚舉,例如李陵事件。 太子劉據曾多次在朝堂上,向自己的父親建言刑法“寬鬆化”的好處和必要性(這是父子最後相殘的源頭之二),然而太子是孤獨的,皇帝和眾酷吏齊齊否決,太子的悲慘人生開始了。司馬光《資治通鑑》有記載:“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衛青薨後,臣下無復外家為據,競欲構太子。”在失去舅舅衛青這個靠山後,太子成為了奸邪小人的頭號目標。如果武帝聽從劉據建議,糾正甚至終止“嚴刑峻法”,或許就不會出現那麼多冤假錯案(例如司馬遷之案),也不會讓江充、蘇文等野心之人扶搖而上,漢朝的繁榮和強盛定會走的更穩和更遠。

如果劉據成了皇帝,會比漢武帝更加優秀嗎?

非常經典的電視劇《漢武大帝》

個人看法:通過劉據在世時的性格和觀點,以及漢朝當時的境況,劉據會是一代有為之主,類似於他的祖上漢文帝(其實性格上真挺像的)。可能他無法在開疆擴土上去比肩自己父親,但是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豐實國庫上絕對超過自己的父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