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不定時分享,希望各位朋友及時閱讀、收藏、轉發,評論交流心得。

韓信作為西漢王朝當仁不讓的開國功臣,號稱“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虜魏破趙,平代滅齊,兵指垓下,所向披靡,為漢王朝打了半壁江山。

然而聲名顯赫的他最後卻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

韓信在臨死前為自己沒有造反大呼後悔,那麼如果歷史可以重來,韓信真的讓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麼?

故事要從楚漢相爭時劉邦實行兩線戰術說起,即自己在滎陽、成皋與項羽主力爭鋒,而韓信則是北上與各諸侯國作戰。

自奉命出兵以來,韓信一路凱歌,平定五國,在齊地坐擁30萬大軍,實力強大。

"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不定時分享,希望各位朋友及時閱讀、收藏、轉發,評論交流心得。

韓信作為西漢王朝當仁不讓的開國功臣,號稱“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虜魏破趙,平代滅齊,兵指垓下,所向披靡,為漢王朝打了半壁江山。

然而聲名顯赫的他最後卻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

韓信在臨死前為自己沒有造反大呼後悔,那麼如果歷史可以重來,韓信真的讓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麼?

故事要從楚漢相爭時劉邦實行兩線戰術說起,即自己在滎陽、成皋與項羽主力爭鋒,而韓信則是北上與各諸侯國作戰。

自奉命出兵以來,韓信一路凱歌,平定五國,在齊地坐擁30萬大軍,實力強大。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而反觀劉邦則並不順利:先是在彭城遭受大敗,漢軍56萬大軍主力盡失,不得以驅趕關中老弱前往從軍;緊接著又在滎陽與項羽形成對峙局面,部隊糧食匱乏,士氣底下,隨時面臨著潰滅的危險。

在劉邦窘迫之際,韓信不單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反而上書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意圖進一步提高其在齊統帥的話語權,這無疑讓劉邦大為惱火,心生猜忌。

韓信的謀士蒯通審視天下大局,認為楚漢相爭,韓信才是天下勝負的關鍵。針對韓信正處功高蓋主的危險局面,蒯通向其提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之策:

蒯通認為雖然以韓信的實力可以左右天下格局,即幫助漢則漢勝,幫助楚則楚勝,但是無論幫誰最後都是不賞蓋主之功,惹來殺身之禍。

既然如此,那麼還不如為自己奮鬥一把:起兵自立。況且目前楚漢相爭已久,長期征戰使雙方實力損耗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韓信正佔據齊國有利地形,擁有精兵強將,無疑是起兵的最佳時機。

"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不定時分享,希望各位朋友及時閱讀、收藏、轉發,評論交流心得。

韓信作為西漢王朝當仁不讓的開國功臣,號稱“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虜魏破趙,平代滅齊,兵指垓下,所向披靡,為漢王朝打了半壁江山。

然而聲名顯赫的他最後卻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

韓信在臨死前為自己沒有造反大呼後悔,那麼如果歷史可以重來,韓信真的讓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麼?

故事要從楚漢相爭時劉邦實行兩線戰術說起,即自己在滎陽、成皋與項羽主力爭鋒,而韓信則是北上與各諸侯國作戰。

自奉命出兵以來,韓信一路凱歌,平定五國,在齊地坐擁30萬大軍,實力強大。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而反觀劉邦則並不順利:先是在彭城遭受大敗,漢軍56萬大軍主力盡失,不得以驅趕關中老弱前往從軍;緊接著又在滎陽與項羽形成對峙局面,部隊糧食匱乏,士氣底下,隨時面臨著潰滅的危險。

在劉邦窘迫之際,韓信不單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反而上書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意圖進一步提高其在齊統帥的話語權,這無疑讓劉邦大為惱火,心生猜忌。

韓信的謀士蒯通審視天下大局,認為楚漢相爭,韓信才是天下勝負的關鍵。針對韓信正處功高蓋主的危險局面,蒯通向其提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之策:

蒯通認為雖然以韓信的實力可以左右天下格局,即幫助漢則漢勝,幫助楚則楚勝,但是無論幫誰最後都是不賞蓋主之功,惹來殺身之禍。

既然如此,那麼還不如為自己奮鬥一把:起兵自立。況且目前楚漢相爭已久,長期征戰使雙方實力損耗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韓信正佔據齊國有利地形,擁有精兵強將,無疑是起兵的最佳時機。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蒯通認為韓信可以舉齊國之力出兵脅迫趙、燕兩國,攻擊劉、項兩軍後方對其牽制,打著拯救天下蒼生的政治旗號,天下人自然就會將功德歸功到齊國,這樣可以順民心而統天下,退又可以據齊地而定三分。

那麼,蒯通的計策到底有沒有可行性麼?

1.個人素質

首先從韓信、劉邦兩人個人素質開始分析。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論軍事才能肯定是舉世無雙的,然而其政治才能以及人格魅力上與劉邦還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從雙方的出身來看,在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韓信一直以“千里馬”的姿態積極尋找“伯樂”,直到遇到了蕭何,才受引薦得到劉邦的重用。

反觀劉邦,他以亭長起家,收羅流亡之徒,自沛縣起兵就有數百亡命之徒誓死追隨他,可以講,出場就是領導的配置,其後與項羽爭鋒,天下智勇之士願意為其效勞的不盡其數。

"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不定時分享,希望各位朋友及時閱讀、收藏、轉發,評論交流心得。

韓信作為西漢王朝當仁不讓的開國功臣,號稱“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虜魏破趙,平代滅齊,兵指垓下,所向披靡,為漢王朝打了半壁江山。

然而聲名顯赫的他最後卻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

韓信在臨死前為自己沒有造反大呼後悔,那麼如果歷史可以重來,韓信真的讓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麼?

故事要從楚漢相爭時劉邦實行兩線戰術說起,即自己在滎陽、成皋與項羽主力爭鋒,而韓信則是北上與各諸侯國作戰。

自奉命出兵以來,韓信一路凱歌,平定五國,在齊地坐擁30萬大軍,實力強大。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而反觀劉邦則並不順利:先是在彭城遭受大敗,漢軍56萬大軍主力盡失,不得以驅趕關中老弱前往從軍;緊接著又在滎陽與項羽形成對峙局面,部隊糧食匱乏,士氣底下,隨時面臨著潰滅的危險。

在劉邦窘迫之際,韓信不單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反而上書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意圖進一步提高其在齊統帥的話語權,這無疑讓劉邦大為惱火,心生猜忌。

韓信的謀士蒯通審視天下大局,認為楚漢相爭,韓信才是天下勝負的關鍵。針對韓信正處功高蓋主的危險局面,蒯通向其提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之策:

蒯通認為雖然以韓信的實力可以左右天下格局,即幫助漢則漢勝,幫助楚則楚勝,但是無論幫誰最後都是不賞蓋主之功,惹來殺身之禍。

既然如此,那麼還不如為自己奮鬥一把:起兵自立。況且目前楚漢相爭已久,長期征戰使雙方實力損耗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韓信正佔據齊國有利地形,擁有精兵強將,無疑是起兵的最佳時機。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蒯通認為韓信可以舉齊國之力出兵脅迫趙、燕兩國,攻擊劉、項兩軍後方對其牽制,打著拯救天下蒼生的政治旗號,天下人自然就會將功德歸功到齊國,這樣可以順民心而統天下,退又可以據齊地而定三分。

那麼,蒯通的計策到底有沒有可行性麼?

1.個人素質

首先從韓信、劉邦兩人個人素質開始分析。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論軍事才能肯定是舉世無雙的,然而其政治才能以及人格魅力上與劉邦還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從雙方的出身來看,在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韓信一直以“千里馬”的姿態積極尋找“伯樂”,直到遇到了蕭何,才受引薦得到劉邦的重用。

反觀劉邦,他以亭長起家,收羅流亡之徒,自沛縣起兵就有數百亡命之徒誓死追隨他,可以講,出場就是領導的配置,其後與項羽爭鋒,天下智勇之士願意為其效勞的不盡其數。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自詡為“千里馬”的韓信,實際上並不具備作為一方君主的人格光環,只能到處投靠別人從而施展自己的抱負,而劉邦則與之不同,走到哪裡,總能拉攏到一批優秀人才入夥,為帝國不斷注入新活力。

劉邦自身強大的凝聚力和馭人本領,就連後世梟雄石勒都佩服不已,自稱願意北面而稱臣。簡爾言之,韓信善於帶兵,而劉邦善於將“帥”。

常言道“奴見大家心死”,面對幾乎憑一己之力拉攏出帝國人才隊伍的“劉邦”主子,韓信想要造反,自然是很心虛。更何況,劉邦對韓信是有知遇之恩的,韓信一旦造反,便要揹負背信棄義的罵名,對於這種人品有問題的主帥,手下究竟會有多少人願意頂著被誅滅九族的危險追隨他造反呢?

無疑,韓信的造反行為是風險極大的賭博行為。

2.部隊構成

其實識人之術火純青的劉邦,對於韓信的“小心思”早就有所察覺。

為了防止韓信傭兵自立 ,劉邦一直牢牢掌握部隊的人事任免權,通過“攙沙子”的方式不斷安排曹參、灌嬰、傅寬等重要親信控制韓信部隊的高層,這些親信自起兵就追隨劉邦打天下,對其有不二忠心。

"

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不定時分享,希望各位朋友及時閱讀、收藏、轉發,評論交流心得。

韓信作為西漢王朝當仁不讓的開國功臣,號稱“兵仙”的他用兵如神,一路虜魏破趙,平代滅齊,兵指垓下,所向披靡,為漢王朝打了半壁江山。

然而聲名顯赫的他最後卻落了個“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慘遭呂后、蕭何設計殺害。

韓信在臨死前為自己沒有造反大呼後悔,那麼如果歷史可以重來,韓信真的讓天下三分的局面提前上演麼?

故事要從楚漢相爭時劉邦實行兩線戰術說起,即自己在滎陽、成皋與項羽主力爭鋒,而韓信則是北上與各諸侯國作戰。

自奉命出兵以來,韓信一路凱歌,平定五國,在齊地坐擁30萬大軍,實力強大。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而反觀劉邦則並不順利:先是在彭城遭受大敗,漢軍56萬大軍主力盡失,不得以驅趕關中老弱前往從軍;緊接著又在滎陽與項羽形成對峙局面,部隊糧食匱乏,士氣底下,隨時面臨著潰滅的危險。

在劉邦窘迫之際,韓信不單沒有主動出兵援助反而上書要求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意圖進一步提高其在齊統帥的話語權,這無疑讓劉邦大為惱火,心生猜忌。

韓信的謀士蒯通審視天下大局,認為楚漢相爭,韓信才是天下勝負的關鍵。針對韓信正處功高蓋主的危險局面,蒯通向其提出了著名的天下三分之策:

蒯通認為雖然以韓信的實力可以左右天下格局,即幫助漢則漢勝,幫助楚則楚勝,但是無論幫誰最後都是不賞蓋主之功,惹來殺身之禍。

既然如此,那麼還不如為自己奮鬥一把:起兵自立。況且目前楚漢相爭已久,長期征戰使雙方實力損耗嚴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韓信正佔據齊國有利地形,擁有精兵強將,無疑是起兵的最佳時機。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蒯通認為韓信可以舉齊國之力出兵脅迫趙、燕兩國,攻擊劉、項兩軍後方對其牽制,打著拯救天下蒼生的政治旗號,天下人自然就會將功德歸功到齊國,這樣可以順民心而統天下,退又可以據齊地而定三分。

那麼,蒯通的計策到底有沒有可行性麼?

1.個人素質

首先從韓信、劉邦兩人個人素質開始分析。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論軍事才能肯定是舉世無雙的,然而其政治才能以及人格魅力上與劉邦還是不具備可比性的。

從雙方的出身來看,在秦末天下大亂的時候,韓信一直以“千里馬”的姿態積極尋找“伯樂”,直到遇到了蕭何,才受引薦得到劉邦的重用。

反觀劉邦,他以亭長起家,收羅流亡之徒,自沛縣起兵就有數百亡命之徒誓死追隨他,可以講,出場就是領導的配置,其後與項羽爭鋒,天下智勇之士願意為其效勞的不盡其數。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自詡為“千里馬”的韓信,實際上並不具備作為一方君主的人格光環,只能到處投靠別人從而施展自己的抱負,而劉邦則與之不同,走到哪裡,總能拉攏到一批優秀人才入夥,為帝國不斷注入新活力。

劉邦自身強大的凝聚力和馭人本領,就連後世梟雄石勒都佩服不已,自稱願意北面而稱臣。簡爾言之,韓信善於帶兵,而劉邦善於將“帥”。

常言道“奴見大家心死”,面對幾乎憑一己之力拉攏出帝國人才隊伍的“劉邦”主子,韓信想要造反,自然是很心虛。更何況,劉邦對韓信是有知遇之恩的,韓信一旦造反,便要揹負背信棄義的罵名,對於這種人品有問題的主帥,手下究竟會有多少人願意頂著被誅滅九族的危險追隨他造反呢?

無疑,韓信的造反行為是風險極大的賭博行為。

2.部隊構成

其實識人之術火純青的劉邦,對於韓信的“小心思”早就有所察覺。

為了防止韓信傭兵自立 ,劉邦一直牢牢掌握部隊的人事任免權,通過“攙沙子”的方式不斷安排曹參、灌嬰、傅寬等重要親信控制韓信部隊的高層,這些親信自起兵就追隨劉邦打天下,對其有不二忠心。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真的能和蒯通預測的那樣三分天下嗎?

而韓信由於是半路獨身投靠劉邦,個人並不具備獨立的武裝力量家底,部隊中下層軍官基本也都是對劉邦效忠。

也正是因為能夠牢牢的掌握部隊,劉邦才能趁韓信睡覺之際,自由出入軍營,收繳其軍符,改易其主將。除此之外,劉邦還在韓信接連勝利,部隊實力增加的時候,以各種理由不斷抽調韓信手裡的精兵強將,通過“蠶食”的方法不斷抽調部隊加強滎陽力量,不斷削弱韓信的軍事實力。

3.局勢分析

最後我們再從全局視野分析韓信起兵將面對的周邊局勢。

蒯通作為一名縱橫家,為韓信描繪了一幅起義後,天下“贏糧而景從”的景象,而實際上會是這樣麼?

劉邦前線雖在與項羽相持,然而後方在蕭何的打理下還是極為穩定的。一旦韓信造反,劉邦很有可能放棄滎陽抽調部隊直接攻打齊國,同時張耳和彭越又會分別調轉軍隊對齊國形成兩面夾擊之勢。

而曹參、灌嬰等人則會從韓信軍隊內部反戈,韓信很自然會會陷入內憂外患的局面。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韓信起兵無疑會對劉邦經營佈局造成衝擊,但是卻難以動搖劉邦的關中根本。

這樣說來,不反就意味著當前穩如泰山的富貴,而造反就要面臨誅滅九族的危險,縱觀時局,權衡之下韓信不敢貿然起兵也是情理之中。

縱上所述,漢高祖劉邦超常提拔韓信的同時,也在牢牢控制著他。韓信是名副其實的“千里馬”,而劉邦則是功力深厚的御馬人,從提拔到貶謫再到猜忌被殺,劉邦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的老辣和過人手腕。

已經功高蓋主的韓信既沒有察覺到劉邦的殺意和猜疑,又不懂得水滿則溢,急流勇退的處世道理,反而空在死前大呼悔之不反,豈不是空給後人留下笑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