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河北是黃河,山東山西是太行山,廣西廣東的廣到底是什麼呢?

漢朝 太行山 趙佗 黃河 歷史陳老師 歷史陳老師 2017-09-29

文 | 陳飛

提要: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得最早的國家,但論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有四千多年。在這數千年間,每一個地區或多或少都經歷了一些“改名換姓”。如今的中國擁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每一個省份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它們是怎麼得來的嗎?這可不是學者心血來潮取的,而是千百年一直流傳下來的!比如說湖南湖北是因洞庭湖得名;山東山西以太行山區分;河南河北以黃河為界。我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廣東廣西的“廣”,究竟是什麼來頭。

河南河北是黃河,山東山西是太行山,廣西廣東的廣到底是什麼呢?

按照慣例,廣東廣西之間是否有一座“廣山”,亦或是“廣河”還是“廣湖”。大家都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因為這個說法是漢武帝提出來,沒有根據地理位置來區分。兩廣地區最早的開發可以追溯到秦朝,趙佗被秦始皇任命為攻打百越的副指揮官,勝利後便留守當地,成為嶺南地區皇權的代表人。為了更好地治理嶺南,秦始皇下令在這裡沿襲郡縣制的做法,建立了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龍川作為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極為重要的縣,由趙佗直接出任縣令管理。趙佗為了防止越人反抗,採取了溫和的治理政策,極力促進民族融合,消磨越人的反抗心。他勸導士兵在當地養兒育女,促進中原人與嶺南人同化;又上書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遷居南越以傳播中原文化。

河南河北是黃河,山東山西是太行山,廣西廣東的廣到底是什麼呢?

可以說,越人的生活過的好了起來,自然而然將趙佗當做是恩人了,趙佗的聲望在嶺南地區也變得無可比擬。有道是樹大招風,這樣的趙佗是沒辦法讓中央政府喜愛的,可沒等到秦朝中央對他下手,各地起義就爆發了。最後,秦王朝還被消滅,進入了楚漢爭霸的時期。趙佗便順勢建立屬於自己的南越國,自立為王。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的劉徹可不喜歡有這麼一個“法外之地”,秦始皇當年擁有的,他全部都要。於是,南越國就被漢軍攻佔,再度迴歸中央政府的統治。

河南河北是黃河,山東山西是太行山,廣西廣東的廣到底是什麼呢?

劉徹很明白漢王朝因什麼而強大,先祖劉邦當年的分封不過是權宜之計,現在劉徹還要搞推恩令來削藩,忙的真是要死。所以,嶺南地區的治理必須用秦朝的郡縣制。於是,他統一嶺南後,在嶺南設立了一個縣,作為這塊新領土的治所。這個縣城的名字也是漢武帝起的,就叫“廣信”。名字的靈感,來源於漢武帝聖旨裡的一句話“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既然皇帝這麼說了,那就建立一個這樣的縣吧!廣信縣到了今天就是廣西的梧州,是粵語的發源地之一,嶺南文化(廣府文化)發源地之一。

河南河北是黃河,山東山西是太行山,廣西廣東的廣到底是什麼呢?

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省份的名稱可能改變了,但“廣”這個字一直保留下來,主要也是因為歷朝歷代統治者嫌棄這裡遠離中央罷了。三國時期,孫權為了便與治理,直接給兩廣地區取了個“廣州”的名字,大家要知道,廣州最開始可不是單指今天這個富饒的城市,而是說兩廣地區這一塊大地盤。這些封建皇帝們大概怎麼也想不到,今天的兩廣地區可不能與昔日相比了,整個中國的經濟都要靠他們來牽頭前進呢!

創作不易,請支持作者文章的原創性,切勿抄襲。課堂內淺談歷史,課堂外趣說歷史。請關注“陳老師工作室”唯一微信公眾平臺:lishichenlaoshi,我們期待與您的第一次溝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