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婦女隨軍助戰的記錄 貫穿整個先秦時期



然而,有女性明確參戰記錄的卻是趙國和齊國。前者在抗擊秦國入侵邯鄲的守城戰中,讓婦女是負責縫製軍服和收集糧草。後來,由於妻妾作為非戰鬥人員大量消耗物資和絹帛。所以在李同的建議下,平原君將女子和女眷混編於行陣之中,得到了幾千敢死之兵。

在田單抗擊燕國的復國戰爭中,也有將壯年女子編入軍隊的做法。此外,為了麻痺圍困即墨城的燕軍,田單下令女性代替男性登上城樓防禦。再讓富豪出資賄賂燕軍將領,讓他們放鬆警惕,製造齊國沒有男丁的假象。在差不多時代的《尉繚子》中,則要求男女壯丁應當各自依託地形來圍困要塞。可見女子在必要的時刻也會參與到攻城戰中。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婦女隨軍助戰的記錄 貫穿整個先秦時期



然而,有女性明確參戰記錄的卻是趙國和齊國。前者在抗擊秦國入侵邯鄲的守城戰中,讓婦女是負責縫製軍服和收集糧草。後來,由於妻妾作為非戰鬥人員大量消耗物資和絹帛。所以在李同的建議下,平原君將女子和女眷混編於行陣之中,得到了幾千敢死之兵。

在田單抗擊燕國的復國戰爭中,也有將壯年女子編入軍隊的做法。此外,為了麻痺圍困即墨城的燕軍,田單下令女性代替男性登上城樓防禦。再讓富豪出資賄賂燕軍將領,讓他們放鬆警惕,製造齊國沒有男丁的假象。在差不多時代的《尉繚子》中,則要求男女壯丁應當各自依託地形來圍困要塞。可見女子在必要的時刻也會參與到攻城戰中。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田單在反擊前也利用婦女假扮士兵迷惑對手



除了直接作戰,婦女在大部分時候還是承擔縫補軍服和轉運軍糧的任務。比如魯穆公時代,魯國同時遭到齊國和楚國的入侵。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男子戰於前線,女子在道路上轉運軍糧。在雲夢睡虎地的出土秦簡中,則明確地說出瞭如果男子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可以贖走對象不包括軍中的女工縫製者。可見,當時的軍隊之中,有專門從事紡織的織女。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當時的戰國時代,不是孤例。

到了楚漢爭霸時代,為了掩護劉邦出逃,大將紀信在滎陽城即將淪陷的時假裝成前者。不僅攜帶漢王的服裝和乘輿,還有2000女兵假扮成漢軍主力,向項羽投降。可見在秦末混戰中,隨著之前戰國格局的復現和各個後戰國諸侯的出現,使用女性參戰的風俗也原地復活。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婦女隨軍助戰的記錄 貫穿整個先秦時期



然而,有女性明確參戰記錄的卻是趙國和齊國。前者在抗擊秦國入侵邯鄲的守城戰中,讓婦女是負責縫製軍服和收集糧草。後來,由於妻妾作為非戰鬥人員大量消耗物資和絹帛。所以在李同的建議下,平原君將女子和女眷混編於行陣之中,得到了幾千敢死之兵。

在田單抗擊燕國的復國戰爭中,也有將壯年女子編入軍隊的做法。此外,為了麻痺圍困即墨城的燕軍,田單下令女性代替男性登上城樓防禦。再讓富豪出資賄賂燕軍將領,讓他們放鬆警惕,製造齊國沒有男丁的假象。在差不多時代的《尉繚子》中,則要求男女壯丁應當各自依託地形來圍困要塞。可見女子在必要的時刻也會參與到攻城戰中。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田單在反擊前也利用婦女假扮士兵迷惑對手



除了直接作戰,婦女在大部分時候還是承擔縫補軍服和轉運軍糧的任務。比如魯穆公時代,魯國同時遭到齊國和楚國的入侵。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男子戰於前線,女子在道路上轉運軍糧。在雲夢睡虎地的出土秦簡中,則明確地說出瞭如果男子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可以贖走對象不包括軍中的女工縫製者。可見,當時的軍隊之中,有專門從事紡織的織女。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當時的戰國時代,不是孤例。

到了楚漢爭霸時代,為了掩護劉邦出逃,大將紀信在滎陽城即將淪陷的時假裝成前者。不僅攜帶漢王的服裝和乘輿,還有2000女兵假扮成漢軍主力,向項羽投降。可見在秦末混戰中,隨著之前戰國格局的復現和各個後戰國諸侯的出現,使用女性參戰的風俗也原地復活。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堂堂漢高祖 也要借婦女同胞們掩護自己逃跑



在漢朝時期,軍中有女性的情況繼續存在。只是不像戰國那樣被編為城防部隊,而是作為守城部隊和邊疆防禦部隊的家屬出。在漢代早期的徵兵制模式下,男子服兵役就需要前往邊疆擔任一年戍卒,然後才能返回內地。對於沒期滿就回家的逃兵,會按照逃兵的懲罰加以處理。如果家人知情不報,也會受到懲戒。

到了武帝時代,隨著邊境戰爭的擴大和服役時間的延長,服役地點距離中原越來越遠。於是在河西和西域的屯田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漢軍攜帶家屬的記載。比如在著名的浚稽山之戰中,李陵在運輸的輜車裡發現了軍人私藏的罪犯之女。這些人就是秦漢軍中提供後勤服務的女性。在當時人的觀念中,女性從事軍事活動是不吉利的,被視為不祥之兆。為了避免士氣受影響,所以全部被李陵斬殺。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婦女隨軍助戰的記錄 貫穿整個先秦時期



然而,有女性明確參戰記錄的卻是趙國和齊國。前者在抗擊秦國入侵邯鄲的守城戰中,讓婦女是負責縫製軍服和收集糧草。後來,由於妻妾作為非戰鬥人員大量消耗物資和絹帛。所以在李同的建議下,平原君將女子和女眷混編於行陣之中,得到了幾千敢死之兵。

在田單抗擊燕國的復國戰爭中,也有將壯年女子編入軍隊的做法。此外,為了麻痺圍困即墨城的燕軍,田單下令女性代替男性登上城樓防禦。再讓富豪出資賄賂燕軍將領,讓他們放鬆警惕,製造齊國沒有男丁的假象。在差不多時代的《尉繚子》中,則要求男女壯丁應當各自依託地形來圍困要塞。可見女子在必要的時刻也會參與到攻城戰中。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田單在反擊前也利用婦女假扮士兵迷惑對手



除了直接作戰,婦女在大部分時候還是承擔縫補軍服和轉運軍糧的任務。比如魯穆公時代,魯國同時遭到齊國和楚國的入侵。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男子戰於前線,女子在道路上轉運軍糧。在雲夢睡虎地的出土秦簡中,則明確地說出瞭如果男子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可以贖走對象不包括軍中的女工縫製者。可見,當時的軍隊之中,有專門從事紡織的織女。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當時的戰國時代,不是孤例。

到了楚漢爭霸時代,為了掩護劉邦出逃,大將紀信在滎陽城即將淪陷的時假裝成前者。不僅攜帶漢王的服裝和乘輿,還有2000女兵假扮成漢軍主力,向項羽投降。可見在秦末混戰中,隨著之前戰國格局的復現和各個後戰國諸侯的出現,使用女性參戰的風俗也原地復活。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堂堂漢高祖 也要借婦女同胞們掩護自己逃跑



在漢朝時期,軍中有女性的情況繼續存在。只是不像戰國那樣被編為城防部隊,而是作為守城部隊和邊疆防禦部隊的家屬出。在漢代早期的徵兵制模式下,男子服兵役就需要前往邊疆擔任一年戍卒,然後才能返回內地。對於沒期滿就回家的逃兵,會按照逃兵的懲罰加以處理。如果家人知情不報,也會受到懲戒。

到了武帝時代,隨著邊境戰爭的擴大和服役時間的延長,服役地點距離中原越來越遠。於是在河西和西域的屯田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漢軍攜帶家屬的記載。比如在著名的浚稽山之戰中,李陵在運輸的輜車裡發現了軍人私藏的罪犯之女。這些人就是秦漢軍中提供後勤服務的女性。在當時人的觀念中,女性從事軍事活動是不吉利的,被視為不祥之兆。為了避免士氣受影響,所以全部被李陵斬殺。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西域的漢軍也經常攜帶女性家屬駐屯



除此之外,西域都護府的屯兵和都護都是攜帶者家屬赴任。比如出現在漢匈戰爭中的重要地名範夫人城,根據顏師古的註釋本來是一位漢將築造。在本人陣亡後, 他的妻子率餘眾固守,最終擊敗進犯之敵。這個雖然是後人補充的註釋,但在漢代的語境下確是合乎邏輯的。

在王莽引發中原和周邊外族的全面戰爭後,西域校尉被叛軍殺害。叛軍裹挾著千餘名西域守軍和他們的妻女子嗣前往匈奴。剩下的人後來則受到了希望依託漢朝在西域做大的莎車國的庇護。這樣的記載也得到了居延塞、肩水塞的出土簡牘的記載。這些邊塞遺址裡出土了很多軍士妻子領取口糧補貼、出關入關,乃至於和丈夫孩子一起叛逃到西域和匈奴的記載。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婦女隨軍助戰的記錄 貫穿整個先秦時期



然而,有女性明確參戰記錄的卻是趙國和齊國。前者在抗擊秦國入侵邯鄲的守城戰中,讓婦女是負責縫製軍服和收集糧草。後來,由於妻妾作為非戰鬥人員大量消耗物資和絹帛。所以在李同的建議下,平原君將女子和女眷混編於行陣之中,得到了幾千敢死之兵。

在田單抗擊燕國的復國戰爭中,也有將壯年女子編入軍隊的做法。此外,為了麻痺圍困即墨城的燕軍,田單下令女性代替男性登上城樓防禦。再讓富豪出資賄賂燕軍將領,讓他們放鬆警惕,製造齊國沒有男丁的假象。在差不多時代的《尉繚子》中,則要求男女壯丁應當各自依託地形來圍困要塞。可見女子在必要的時刻也會參與到攻城戰中。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田單在反擊前也利用婦女假扮士兵迷惑對手



除了直接作戰,婦女在大部分時候還是承擔縫補軍服和轉運軍糧的任務。比如魯穆公時代,魯國同時遭到齊國和楚國的入侵。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男子戰於前線,女子在道路上轉運軍糧。在雲夢睡虎地的出土秦簡中,則明確地說出瞭如果男子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可以贖走對象不包括軍中的女工縫製者。可見,當時的軍隊之中,有專門從事紡織的織女。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當時的戰國時代,不是孤例。

到了楚漢爭霸時代,為了掩護劉邦出逃,大將紀信在滎陽城即將淪陷的時假裝成前者。不僅攜帶漢王的服裝和乘輿,還有2000女兵假扮成漢軍主力,向項羽投降。可見在秦末混戰中,隨著之前戰國格局的復現和各個後戰國諸侯的出現,使用女性參戰的風俗也原地復活。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堂堂漢高祖 也要借婦女同胞們掩護自己逃跑



在漢朝時期,軍中有女性的情況繼續存在。只是不像戰國那樣被編為城防部隊,而是作為守城部隊和邊疆防禦部隊的家屬出。在漢代早期的徵兵制模式下,男子服兵役就需要前往邊疆擔任一年戍卒,然後才能返回內地。對於沒期滿就回家的逃兵,會按照逃兵的懲罰加以處理。如果家人知情不報,也會受到懲戒。

到了武帝時代,隨著邊境戰爭的擴大和服役時間的延長,服役地點距離中原越來越遠。於是在河西和西域的屯田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漢軍攜帶家屬的記載。比如在著名的浚稽山之戰中,李陵在運輸的輜車裡發現了軍人私藏的罪犯之女。這些人就是秦漢軍中提供後勤服務的女性。在當時人的觀念中,女性從事軍事活動是不吉利的,被視為不祥之兆。為了避免士氣受影響,所以全部被李陵斬殺。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西域的漢軍也經常攜帶女性家屬駐屯



除此之外,西域都護府的屯兵和都護都是攜帶者家屬赴任。比如出現在漢匈戰爭中的重要地名範夫人城,根據顏師古的註釋本來是一位漢將築造。在本人陣亡後, 他的妻子率餘眾固守,最終擊敗進犯之敵。這個雖然是後人補充的註釋,但在漢代的語境下確是合乎邏輯的。

在王莽引發中原和周邊外族的全面戰爭後,西域校尉被叛軍殺害。叛軍裹挾著千餘名西域守軍和他們的妻女子嗣前往匈奴。剩下的人後來則受到了希望依託漢朝在西域做大的莎車國的庇護。這樣的記載也得到了居延塞、肩水塞的出土簡牘的記載。這些邊塞遺址裡出土了很多軍士妻子領取口糧補貼、出關入關,乃至於和丈夫孩子一起叛逃到西域和匈奴的記載。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女性也始終活躍在漢匈戰爭的前線



在長城另一邊,匈奴人也有女性在關鍵時刻參戰作戰的記錄。漢軍圍困郅支單于在康居境內的城寨時,素來有騎射傳統的匈奴-斯基泰女性也披掛上陣,加入了保衛城寨的戰鬥中。單于的妻妾們也拿起武器,和前來圍攻的漢軍對射。在這樣的胡風影響下,函谷關以西郡縣的女子都變得民風彪悍,多有披掛上陣、保衛城池的舉動。可見無論是本地女性還是隨著丈夫赴任的漢軍將士妻子,都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養成了尚武好戰的性格。

漢朝的民間自我組織的力量中,也不乏女性起義者和女性參戰者的影子。琅邪女子呂母散家財購買弩機,帶著貧窮少年百餘人起義,並攻佔了海曲縣。後來她的部眾一度發展到了數萬人之多。此外在公元 21 年,平原女子遲昭平也曾經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在漢末的各個民間組織勢力中,無論是山越還是黃巾,以及五斗米道,都有大量的婦女隨軍作戰或者屯駐


"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在戰火紛飛的先秦時代,女性一直都沒有遠離戰爭。從王后婦好到昌平浮白西周墓中的燕國女將,再到創作了抒發鄉國之思的許穆夫人。女性都在以各種形式參與那個時代的戰爭。

尤其是兵源嚴重匱乏的戰國時代,出現了女子從軍或被軍隊強制徵發的情況。這一點可以從戰國時代秦國的相關文獻中找到記載,也能從《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等出土文獻中發現。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秦國對使用女性參與戰爭也有詳細規定


以動員程度最狠的秦國為例,本身就因為具有戎狄文化而不排斥女性戰士,還專門以法令化形式認可了女子參與軍事行動。在《商君書-去強》和《商君書-兵守》都有說明:強國的政府 ,必須要掌握13種數據統計資料。其中,成年男女就是需要被嚴格登錄在籍,作為備選的作戰和徭役兵源。

在守城戰中,防禦者的三軍指的不是野戰時的左-中-右,而是按照城市人口的體格強弱劃分的三類群體。通常是壯年男子為一軍,壯年女子為一軍,老弱病殘再為一軍。壯年男子負責守城與接戰。女子要攜帶充足的軍糧,並揹負防衛用具待命。等敵軍來臨 ,立即在城外修築工事、設置陷阱。老弱之軍則負責收集糧草和牲畜,基本上是籌備後勤。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先秦時期的婦女 幾乎毫無保留的參與到戰爭中



無獨有偶,在《墨子》中也有類似記載。在秦國墨者的設計中,城防時每五十步中要配備丁男10人、丁女20人和老小老弱10人。到每500步的距離上,也要按照這個比例來設置防禦。一旦取勝,不論是男女都是有一定的賞格的。

《墨子-號令》記載:男子在守城中建立軍功的可以升級二等爵位,而女子可以賜錢五千,剩下的老弱等人應該每人賜予1000錢,並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不徵收賦稅。這樣就可以激勵城市軍民在緊急情況中堅守到最後一刻。對於上造、關內侯等高級爵位的持有者,一旦他們立功,妻子甚至也可以獲得上造寡、關內侯寡等和女性掛鉤的封號。正因為如此,所以秦國才被六國視為急功近利的尚首功之國,受到了山東列國的恐懼和厭惡。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婦女隨軍助戰的記錄 貫穿整個先秦時期



然而,有女性明確參戰記錄的卻是趙國和齊國。前者在抗擊秦國入侵邯鄲的守城戰中,讓婦女是負責縫製軍服和收集糧草。後來,由於妻妾作為非戰鬥人員大量消耗物資和絹帛。所以在李同的建議下,平原君將女子和女眷混編於行陣之中,得到了幾千敢死之兵。

在田單抗擊燕國的復國戰爭中,也有將壯年女子編入軍隊的做法。此外,為了麻痺圍困即墨城的燕軍,田單下令女性代替男性登上城樓防禦。再讓富豪出資賄賂燕軍將領,讓他們放鬆警惕,製造齊國沒有男丁的假象。在差不多時代的《尉繚子》中,則要求男女壯丁應當各自依託地形來圍困要塞。可見女子在必要的時刻也會參與到攻城戰中。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田單在反擊前也利用婦女假扮士兵迷惑對手



除了直接作戰,婦女在大部分時候還是承擔縫補軍服和轉運軍糧的任務。比如魯穆公時代,魯國同時遭到齊國和楚國的入侵。在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男子戰於前線,女子在道路上轉運軍糧。在雲夢睡虎地的出土秦簡中,則明確地說出瞭如果男子在戰場上立下軍功,可以贖走對象不包括軍中的女工縫製者。可見,當時的軍隊之中,有專門從事紡織的織女。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於當時的戰國時代,不是孤例。

到了楚漢爭霸時代,為了掩護劉邦出逃,大將紀信在滎陽城即將淪陷的時假裝成前者。不僅攜帶漢王的服裝和乘輿,還有2000女兵假扮成漢軍主力,向項羽投降。可見在秦末混戰中,隨著之前戰國格局的復現和各個後戰國諸侯的出現,使用女性參戰的風俗也原地復活。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堂堂漢高祖 也要借婦女同胞們掩護自己逃跑



在漢朝時期,軍中有女性的情況繼續存在。只是不像戰國那樣被編為城防部隊,而是作為守城部隊和邊疆防禦部隊的家屬出。在漢代早期的徵兵制模式下,男子服兵役就需要前往邊疆擔任一年戍卒,然後才能返回內地。對於沒期滿就回家的逃兵,會按照逃兵的懲罰加以處理。如果家人知情不報,也會受到懲戒。

到了武帝時代,隨著邊境戰爭的擴大和服役時間的延長,服役地點距離中原越來越遠。於是在河西和西域的屯田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漢軍攜帶家屬的記載。比如在著名的浚稽山之戰中,李陵在運輸的輜車裡發現了軍人私藏的罪犯之女。這些人就是秦漢軍中提供後勤服務的女性。在當時人的觀念中,女性從事軍事活動是不吉利的,被視為不祥之兆。為了避免士氣受影響,所以全部被李陵斬殺。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西域的漢軍也經常攜帶女性家屬駐屯



除此之外,西域都護府的屯兵和都護都是攜帶者家屬赴任。比如出現在漢匈戰爭中的重要地名範夫人城,根據顏師古的註釋本來是一位漢將築造。在本人陣亡後, 他的妻子率餘眾固守,最終擊敗進犯之敵。這個雖然是後人補充的註釋,但在漢代的語境下確是合乎邏輯的。

在王莽引發中原和周邊外族的全面戰爭後,西域校尉被叛軍殺害。叛軍裹挾著千餘名西域守軍和他們的妻女子嗣前往匈奴。剩下的人後來則受到了希望依託漢朝在西域做大的莎車國的庇護。這樣的記載也得到了居延塞、肩水塞的出土簡牘的記載。這些邊塞遺址裡出土了很多軍士妻子領取口糧補貼、出關入關,乃至於和丈夫孩子一起叛逃到西域和匈奴的記載。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女性也始終活躍在漢匈戰爭的前線



在長城另一邊,匈奴人也有女性在關鍵時刻參戰作戰的記錄。漢軍圍困郅支單于在康居境內的城寨時,素來有騎射傳統的匈奴-斯基泰女性也披掛上陣,加入了保衛城寨的戰鬥中。單于的妻妾們也拿起武器,和前來圍攻的漢軍對射。在這樣的胡風影響下,函谷關以西郡縣的女子都變得民風彪悍,多有披掛上陣、保衛城池的舉動。可見無論是本地女性還是隨著丈夫赴任的漢軍將士妻子,都在嚴酷的生存環境中養成了尚武好戰的性格。

漢朝的民間自我組織的力量中,也不乏女性起義者和女性參戰者的影子。琅邪女子呂母散家財購買弩機,帶著貧窮少年百餘人起義,並攻佔了海曲縣。後來她的部眾一度發展到了數萬人之多。此外在公元 21 年,平原女子遲昭平也曾經聚眾數千人在河阻中。在漢末的各個民間組織勢力中,無論是山越還是黃巾,以及五斗米道,都有大量的婦女隨軍作戰或者屯駐


女性與戰爭:先秦到兩漢之間的隨軍婦女往事

古代的女性 遠不止有陰柔的一面



在這些現象的背後,是秦漢時代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和秦制對於民力的原子化拆分。以至於對民力做到最大限度的壓榨。秦漢戰爭中的女性英勇行為,一方面得益於胡漢的相互影響,也有世家大族傳統依舊。因此到三國時代,孫夫人在與劉備聯姻之後,依舊帶著100個持刀婢女,令皇叔等人心存芥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