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鬥士韓愈: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到底有多酷

鋼鐵鬥士韓愈: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到底有多酷

Apr.

8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老韓,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

作者 | 周公子

來源 | 周公子愛讀書(yushanzhaji)

鋼鐵鬥士韓愈: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到底有多酷

1

唐,貞元十一年,28歲的韓愈很焦慮。

自己進士登科有三年了,卻仍無一官半職在身。長安米貴,居大不易,房租欠下幾個月了,信用卡也早已刷爆,今天又是這個月第三次被宰相家的門衛轟到大街上了。

看看身邊的同齡人,比自己小四歲的劉禹錫已是太子校書,小五歲的柳宗元也已入職祕書省。自己卻仍是窮愁潦倒的布衣一枚,怎不令人憂急如焚?

失魂落魄地走在帝都最為繁華的東市大街上,耳邊盡是騾馬鼎沸,老幼喧呶之聲,目及則一片市井縱橫,萬瓦鱗次之象。一瞬間,韓愈忽覺悽苦之感從未如此深重:

偌大一個長安城,千門萬戶,竟無我韓退之立錐之地……

正恍惚間,突聽一陣馬蹄聲響,幾名錦衣差人疾馳而來,為首者高聲喝道:

金吾衛奉命護送祥瑞之物入宮,閒雜人等且速避讓,如有衝撞,無可輕恕!

人群由是倉皇避讓,且個個低眉垂首,莫敢逼視,深恐得罪了官家,橫生枝節。唯韓愈在推搡擁擠中倔強挺立,橫眉冷目:

哈,所謂的祥瑞之物竟不過是兩隻白羽禽鳥而已,卻得如此聲勢!

心下忿然之際,手持金絲籠的差人正縱馬從其身旁掠過,籠中的兩隻白鳥神態倨傲地對著韓愈一陣嘰嘰喳喳,彷彿也在譏笑著他的落魄:

你個loser,不服憋著!

2

韓愈怒了。

回到城郊簡陋的出租屋,他大力擠出最後幾滴墨汁,執筆狂書,洋洋灑灑寫下一篇《感二鳥賦》。中心思想基本可以概括為“世道變壞,是從人不如鳥開始的”——

文中歷陳自己“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曾不得名薦書、齒下士於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的辛酸歷程,對比二鳥“惟以羽毛之異,非有道德智謀”卻得以“蒙恩而入幸”的鮮明反差,大洩胸中孤憤。

然而,短暫的創作快感褪去後,強烈的無力感卻潮水般湧來:是啊,文章固然寫得痛快,可又能改變什麼呢?自己明天依然要捲起鋪蓋滾出長安……

沒有誰,會在乎一個弱者的憤怒。

長安的最後一夜,韓愈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望著屋頂破洞外的點點星光,他不懂上天緣何要對自己涼薄至此:

28年來,自己有哪一天不是在艱難困苦,貧賤憂戚中苦苦煎熬?

自發蒙讀書以來,無日不兢兢業業,焚膏繼晷,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然旅食京師十載,卻依舊投靠無門,仕進無路!

自忖不曾行差踏錯,人生卻為何從無轉機?!

明日無功而返,將以何面目去見含辛茹苦的老嫂子?又該怎麼迎接一向對自己崇拜有加的侄兒韓老成的殷殷目光?

……

五內雜陳,紛亂思緒中,往事隨同夜色將韓愈緊緊包裹。

3

768年,韓愈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官宦世家。

遠祖雖也不乏封侯拜相之能人,但到了爺爺、爸比這兩輩,已然官小名微,家世衰落。

大家都知道,唐代門第觀念十分嚴重,比如姓李的無一例外都說自己是隴西李氏(李白、李賀、李商隱),姓杜的則一概講自己出自京兆杜氏(杜甫、杜牧,不過這兩位是名副其實)。

而中唐的一眾詩人,家世普遍都比較一般。

為了不給科舉考試以及婚姻仕途扯後腿,劉禹錫謊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白居易則認秦國大將白起做祖宗,紛紛往自己臉上貼金。

韓愈也沒能例外,說自己出身昌黎韓氏,所以人稱韓昌黎。

其實在我看來,比起這些虛無縹緲的郡望頭銜,韓愈家世中更值得驕傲和顯擺的顯然應該是以下信息——韓氏家族曾和李白有過密切交集。

是的,你沒看錯,我說的就是盛唐一哥:李-太-白!

至於具體是何交集,且讓我們一起回到公元757年。

話說這一年,咱們的愛豆李白同學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因報國心切加入永王幕府而不幸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慘遭牢獄之災。在流放夜郎前,他曾在武昌短暫逗留。

而當時的武昌縣令,正是韓愈的父親韓仲卿!

彼時韓愈爸比即將期滿卸任,因在職期間政績卓著,新上任的縣令及當地民眾便力邀李白為其作碑文一篇,以記功德。

嘖嘖,這咖位。(想當年,我們李大哥那可是專門為玄宗、貴妃寫詩填詞的頂級御用文人啊!)

在這篇《武昌宰韓君去思頌碑》中,李白描繪韓仲卿在任期間:

當地的民風是“惠如春風,三月大化”;治安方面則是“奸吏束手,豪宗側目”;經濟民生上更是“此邦晏如,襁負雲集”,以至於短短兩年間,當地人口激增三倍……

整體對韓愈老爸的功績贊(吹)揚(噓)的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不遺餘力了。

這已經足夠令人豔羨了對不對?

可人老韓家和李白的交集卻遠不止此!

韓愈的二叔韓雲卿和李大哥竟然還是一對喝酒擼串,親密無間的好基友!至今,《李太白文集》中還躺著三首李大哥寫給韓雲卿的詩。

三首啊!親們!

李大哥給愛他勝過愛自己的子美弟弟寫的詩也不過就三首而已啊!

我們再來看看詩的內容: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餘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你看看,李大哥筆下的韓愈叔父風流倜儻,雅好絲竹,與放浪形骸的李大仙十分登對。

(杜二甫:寫我是“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寫人家就是“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寶寶的心好痛……)

後來分別之際,李白還為韓愈叔父準備了最愛的月下飲酒趴:

《送韓侍御之廣德》

昔日繡衣何足榮,

今宵貰[shì]酒與君傾。

暫就東山賒月色,

酣歌一夜送泉明。

關係可以說是很鐵了。

想想吧,假設劉禹錫、白居易等中唐詩人能有機會見到李白,哪個不得恭恭敬敬地做個揖,然後無限仰慕地喊一句:前輩,久仰哇!

可我們韓愈同學不一樣,人家是可以撒嬌地搖著李白的手,親暱地來一句:李叔,倫家真的好喜歡你的詩哦!

嘖!嘖!嘖!

看到這,有沒有對韓愈油然生出一股羨慕嫉妒恨的情緒來?!

其實大可不必。因為老韓出生時,李白已抱月而終六年了,他根本沒機會一睹詩仙風采。

列位看官可能要問了:那想必韓愈應該經常會纏著家中長輩講述太白蜀黍的故事吧?

遺憾的是,就連這項福利,韓愈同學也沒享受到……

4

在唐宋八大家裡,說韓愈是才華最高的,可能有人會不服(眼瞅某個眉州人的粉絲要鬧事),但要說老韓的命是最苦的,卻絕對毫無爭議——

其出生不到兩個月母親就去世了,不及三歲,老爹也撒手西去。

此後,他由年長自己三十歲的兄嫂撫養。雖比爹媽是隔了一層,但畢竟是親哥親嫂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小韓愈就這樣在兄嫂的庇護下安然成人了嗎?

不存在的。命苦NO1你以為隨便說說的?!

十歲那年,厄運再次降臨。

哥哥韓會受被誅的宰相元載牽連,被遠貶韶州刺史(今廣東曲江,即盛唐宰相張九齡老家),結果抵任後不足兩年,便因憂憤過度而亡。

至此,韓愈骨肉至親凋喪殆盡(雙親及三個兄長全部隕歿)。唯一能相依為命的就剩嫂子鄭氏和侄子韓老成了。

與寡嫂孤侄萬里跋涉,歷盡劫難,好不容易扶柩返鄉後,本想依靠河南老家祖上的一點田產過活,偏逢中原戰火(藩鎮混戰),一家老小不得已又避走安徽宣城。

老韓的整個幼年就這樣不斷地在悲傷和輾轉奔波中循環度過。在後來為侄子寫的祭文中,我們尚可一窺其當年的孤苦境地: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

你看,父母兄長全掛了,子輩的就剩自己,孫輩的就剩侄子韓老成,兩世一身,形單影隻。其嫂經常摟著幼子,指著韓愈,不無悽楚地說:老韓家的香火,可就剩你倆了呀!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了,這是一篇……祭文。

是的,你沒猜錯,後來就連相依為命的侄子也走在了老韓前頭,壯年而亡。而當時韓愈還尚未出人頭地,也就是所謂的沒讓侄子過上一天好日子……

哎,命苦到這份上,真的是黃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苦了。

5

寄居宣城後,韓愈終於過了四五年相對安定的生活。

期間他潛心古訓,精研經史百家,“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逐漸樹立了遠大的人生抱負。

(宣城恰好是李白的長眠之地,不知道勤學苦讀之餘,韓同學有沒有時常去太白蜀黍的墓前嘮會嗑兒……)

《贈族侄》

我年十八九,

壯氣起胸中。

作書獻雲闕,

辭家逐秋蓬。

十數年的學海遨遊,讓韓愈壯懷激烈,對自己的才學與前途充滿信心。懷著一戰即捷的必勝把握,19歲那年他辭別家人,開啟了長安逐夢之旅。

他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很快在長安站穩腳跟,把嫂嫂與侄兒接來照顧,為國效力兼再振家業。

然而,正如拳王泰森所說:“每個人都有一個計劃,直到被一拳打到臉上。”

韓愈很快被現實打得鼻青臉腫。

先是科舉應試,一試而敗,再試再敗,三試三敗……(同時代的白居易、劉禹錫、柳宗元可都是一擊即中哇!)直到第四次才終於轉運,碰上了同為古文愛好者的主考官,得以金榜題名,揚眉吐氣!

雖然過程十分曲折,但25歲中進士在唐代絕對可以說是很年輕,很值得驕傲了!

難道上天就此開始憐惜老韓同學了嗎?

天真了。在當時,進士通關後,還得跨過博學鴻詞科這道坎才能有官做。

結果——“嘭!嘭!嘭!”

生活又給了韓愈三記重拳——博學鴻詞科繼續三連敗……

6

此時老韓已經以布衣之身在長安逗留了八、九年,無官無職,舉目無親,連最低限度的生活都難以維持。

不論理想有多遠大,活下去永遠都是第一步。

逼不得已,韓愈開始直接給宰相寫自薦信,希冀可以用自己的滔滔文采逆天改命——第一封信,老韓著重講述了自己的坎坷遭遇:

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於吏部卒無成。九品之位其可望,一畝之宮其可懷。遑遑乎四海無所歸,恤恤乎飢不得食,寒不得衣,濱於死而益固,得其所者爭笑之,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求老農老圃而為師。悼本志之變化,中夜涕泗交頤……

就不逐句翻譯了,大致意思可以用趙本山老師的一句小品臺詞完美概括:“就是我家裡,怎麼怎麼困難,怎麼怎麼不容易”,即所謂的賣慘套路,博取一下同情分。

(千年之下,這一招依然是各大選秀節目中拉選票的固定殺手鐗,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是也~)

結果宰相們顯然比選秀評委鐵石心腸多了,零迴應。

韓愈不死心,又上一封,這次他開始講故事:

他說,如果聽到有人遭了水災火災,周圍的人,不管是不是他的親人,哪怕是他的仇人,也會不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啊!因為受災的人命在須臾,情勢實在太危急啦!

言下之意:我現在就是那個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啊!宰相大大們,趕緊救救我吧!

結果,再次零迴應。

這下韓愈徹底惱了:老子是特麼未來的百代文宗啊,你們是不是瞎!

於是劈哩叭啦又寫了第三封信,把宰相們劈頭蓋臉一頓罵: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於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發。

開篇一上來,韓愈就給宰相們搬出一個重量級的偶像人物:人家周公吃一頓飯會三次吐出嘴裡的飯菜,洗一次澡會三次擰著溼漉漉的頭髮竄出來,為啥呢?為的就是能及時見到賢能之士啊!

給宰相們示範完接待人才的正確打開方式後,緊接著老韓筆鋒一轉,祭出一通疾風驟雨式的狂轟亂炸:

今閣下為輔相亦近耳。天下之賢才豈盡舉用?奸邪讒佞欺負之徒豈盡除去?四海豈盡無虞?九夷、八蠻之在荒服之外者豈盡賓貢?天災時變、昆蟲草木之妖豈盡銷息?天下之所謂禮、樂、刑、政教化之具豈盡修理?風俗豈盡敦厚?……

可是諸位宰相,你們呢?做到野無遺賢了嗎?奸佞之臣都清除了嗎?四海平定了嗎?八國來朝了嗎?禮樂法制健全嗎?國泰民安嗎?風俗淳厚嗎?風調雨順嗎?!……

(百代文宗果然不是浪得虛名,這一通連珠炮,惹不起,惹不起…)

隨後老韓更直抒胸臆,將心中的不滿全盤傾瀉:

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握髮,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其實也不指望你們能像周公一樣吐哺握髮,但好歹也應該對人才援引盡到最起碼的責任吧!像這樣三封信炸不出一個水花來,算幾個意思?!

令人髮指的是,韓愈這封言辭激烈的信依然沒有換來三位宰相任何響應!

行,算你們狠。

寫信不管用,那我就登門自薦,看誰槓過誰!

事實證明,此時的憤青老韓還完全沒有跟當權者叫板的資本。懷著一腔憤懣走路帶風地來到宰相府門前,結果還沒踏上第一梯石階,就被門衛轟到了三千米開外。

連去三次直接被列入了黑名單。(此處建議大家全體起立,為老韓的百折不撓獻上我們最熱烈的掌聲!)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老韓最為人知的古文名篇《馬說》就是出於這個“‘喪’就一個字,卻在我身上重複了無數次”的至暗時期: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這篇文章可以說完全是老韓長安十年求仕之旅的真實寫照,通篇都閃爍著八個大字:懷才不遇,領導眼瞎!

就這樣,能努力的都努力了,該爭取的都爭取了,老韓的長安逐夢之旅終究還是以一無所得、黯然離京而告終。

哎,寫到這裡真的很想穿越回去,對著韓同學東出長安的落寞背影喊一句:

加油啊老韓,黑夜縱然漫長,但光明終究會來到。

你還會回來的!

7

有沒有發現,如果要對老韓時乖運蹇的前半生做個總結,再沒有比孟子那句鼎鼎大名的勵志雞湯更恰當的了——來吧,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朗讀出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嘖嘖,簡直是為我們老韓同學所量身定做啊!

那麼該吃的苦也吃的差不多了,敢問老天都降了哪些“大任”在老韓身上呢?

首先,當然是人盡皆知的“古文運動”——也就是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一種文化革新。

大家可能要問了,為啥要反對駢文?

駢文多美、多有氣勢啊!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比如駱賓王的《討武曌檄》……

不可否認,駢文因為講求聲律鏗鏘及對仗工整,讀起來的確琅琅上口,韻律諧美。然美則美矣,由於過於遷就句式,堆砌辭藻,也很容易產生形式僵化、內容空虛之弊病。

而散文就不一樣了,質樸自由,格式不限,可天馬行空,自由發揮,而且更方便反映現實,表達思想。

當然了,老韓之所以要扛起文學復古的大旗,更深一層的動機乃是為了文以載道,復興儒學!

看出來了沒?所有的中唐詩人都有一個“中興大唐,再現盛世”的夢啊!

所以元白搞新樂府,反應民生艱辛;劉柳搞永貞革新,革除弊政;而老韓則把目光瞄準了文化復興——人心變了,風氣好了,大唐才能從根上重新煥發生機啊!

瞅瞅,我們老韓看問題是多麼深刻,目光是多麼長遠。

但革新從來都是不容易的,不論政治還是文學。

8

離開長安後,為謀生計,韓愈曾兩入幕府為地方節度使擔任掌書記,做些捉刀代筆的文職工作。

直到六年後,才終於通過吏部篩選,得以重返長安,任職四門博士(類似大學講師),品級不高,亦無實權。

雖然素懷大志的韓愈對此並不甚滿意,但好在這份工作倒是利於自己傳播文學理念以及廣納門徒,擴大“古文運動”之聲勢。

然而很快,韓愈就遇到了強烈的輿論阻力。

原來,自六朝到唐時的高門子弟因為可以世襲官職,所以漸漸都不再尊師重道。久而久之,甚至形成了一種年輕人恥於求師、前輩也恥於為師的奇葩風氣。

而韓愈出身寒微,進士考了四次才中,吏部篩選三次都沒通過,給宰相寫那麼多自薦信也都石沉大海,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四門博士,竟敢學孔聖人為人師表,招納後生?!

簡直“豈有此理”。

韓愈“狂妄”的舉動很快在京師引起極大震動,一些人先是驚訝不解,繼則群聚而罵。同為古文愛好者的柳宗元,曾在一篇文章中記述老韓當時被群起而攻之的“盛況”:

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處境可以說是很惡劣了,可我們老韓是誰啊:

老子什麼苦沒吃過,這點小風小浪,哥根本不Care!

不僅堅持古文運動的決心毫不動搖,老韓還大筆一揮,又譜寫出一篇氣勢充沛、鞭辟入裡的千古名作《師說》,無懼流俗譏笑,大膽公開自己的觀點。

在這篇雄文中,韓愈一上來就開宗明義,立論鮮明,強調從師的重要性:

古之學者必有師。

緊接著解釋了教師的職責所在以及人為什麼要求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嘖嘖,古往今來,對教師職責的描述多了去了,但有誰能做到像老韓一樣凝練精準:傳道、授業、解惑。

區區六字便囊括殆盡。

——一代文宗果然不是白叫的,放眼整個中唐文壇,筆力至此,就問你誰與爭鋒!

以極具洞察力的論點先聲奪人後,接下來老韓分三層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社會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層層頂接,邏輯嚴密。有力地批判了世人不懂尊師重道的愚蠢,論證了自己觀點的無比正確性。

篇幅有限,以上部分不再引述原文,咱們重點看一下其中閃爍著老韓無限智慧光芒和超前理念的教育觀、師生觀: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老韓說:一個人能不能做老師,跟年紀大小和地位高低沒關係,只要他有本領,有見識,就可以為人師。而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也是相對的,學生也可能某方面勝過老師:你教我畫畫,我教你下棋,大家教學相長,各展所長嘛。

看看人家老韓這覺悟,以上見解不要說在當年極其大膽前衛,就算放在今天,像“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種話,也可以說是相當先鋒了!

(老韓:呵呵,哥在唐代,是詩歌界裡散文寫得最好的;散文界裡思想最深邃的;思想家裡哥又是最懂教育的。就問你們服不服!)

9

明朝第一牛人王陽明有句名言叫做:知行合一。

既然老韓搞古文運動是為了復興儒學,那除了文章功夫,行動上自然也要以身作則,身先士卒。

大家都知道,儒家的理念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通俗來說也就是要積極用世,努力為國家和人民做貢獻。當然,關鍵時刻拋頭顱,灑熱血也是必要的。

咱們來看看老韓具體是怎麼實踐的。

任職四門博士兩年後,韓愈被晉升為監察御史,與劉禹錫、柳宗元成為部門同僚。

(不得不感慨:大唐真是文曲星遍地啊,一間辦公室裡就坐了三個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實在令人目瞪狗呆……)

此時老韓已三十六歲,深感時不我待,於是一上任就搞出了大動靜:上表彈劾權勢熏天、皇親國戚的京兆尹(首都市長)李實!

事情是這樣的:

李實,乃李淵十六子道王李元慶之四世孫。其人以寵臣自恃,剛愎自用,徇私枉法。貞元二十年,關中大旱,災民流離失所,連京城周圍都出現了饑荒。李實卻依然橫徵暴斂,還上報朝廷說,關中糧食豐收,百姓安居樂業。

親睹災民四處乞討,甚至賣房賣兒以納賦稅的韓愈痛心不已: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於是其奮筆疾書,在朝廷上下人人敢怒不敢言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個人英雄主義,向皇上遞交了一份《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飢狀》。將受災情況如實反應,併力請減免災區賦稅。

結果,不僅沒有引起皇帝重視,反被一紙謫令貶往廣東連州。

這是什麼神操作?!

一腔赤誠卻換來兜頭一盆冷水,韓愈瞬時心如冰霜:

《利劍》

我心如冰劍如雪,不能刺讒夫,

使我心腐劍鋒折。

決雲中斷開青天,

噫!劍與我俱變化歸黃泉。

再次被現實狠狠錘擊的韓愈,對復興儒學的荊棘之路,還有勇氣繼續走下去嗎?

必須的。我們老韓是誰。

時刻以“祖國虐我千百遍,我待祖國如初戀”的儒家思想武裝自己的韓退之同學非但沒有在後續的仕途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反而在身居高位,官運暢達之際又幹了一件逆龍顏、揭龍鱗的自殺式壯舉!

10

讓我們把時光推進到元和十四年。

彼時韓愈52歲,早已從廣東旅遊歸來,並因淮西平叛之功(這光輝的一頁稍後再講),升任刑部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長,正四品)。

而當時的憲宗皇帝因為實現了“元和中興”的小目標,心態空前膨脹。於是為了挑戰自我,他一咬牙,一跺腳,確立了一個無數帝王都追求過,成功率卻始終為零的終極目標:

朕要長生不老,千秋萬代!

為了促進理想早日達成,憲宗計劃將法門寺的釋迦牟尼佛骨迎至宮中供奉,以求佛祖顯靈,奇蹟降臨。

那麼大家要問了:佛教在唐代本就極為盛行,這次活動又是皇帝帶頭髮起,陣仗一定很大吧?

呵呵,那怎麼能說是很大呢,那是相當大啊!那真是鑼鼓煊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趨之若鶩,爭相頂禮膜拜!

有人為了給佛寺施捨錢財,不惜傾家蕩產;更有信徒為表達對佛祖之虔誠,將蠟燭放在頭頂和手臂點燃,燒傷也在所不惜……

實在是——太太太狂熱了!

可奇怪的是,在這股人人我為佛狂的巨大浪潮中,有一個人卻不僅不為所動,反而目眥欲裂、怒不可遏:

人人都去信佛供佛了,誰來建設有大唐特色的封建主義社會!

個個都追求來世不管今生了,還怎麼開展經濟、增強國力,再現盛世風采!

不能忍。

誰敢阻礙我韓愈復興儒學、重振大唐,老子的炮口就對準誰:神擋殺神,佛當滅佛!

於是,千古奇文《論佛骨表》就這樣誕生了。

(高能預警:以下內容不代表個人觀點,請宗教人士及信仰者保持客觀冷靜)

在這封上呈皇帝的奏章中,韓愈簡直“膽大包天、自尋死路”到了極點,不信我們來看: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者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

文章一上來就歷數佛教未入中國時,上古君主長命百歲的美好案例以及中華大地國泰民安的祥樂之狀。接下來開始反向對比:

漢明帝時,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宋、齊、樑、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後三度捨身施佛……其後競為侯景所逼,餓死臺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到漢明帝時,佛法才入中國,而漢明帝在位才十八年!明帝之後,更是天下大亂。後面那些朝代越是迷信佛法的,越是短命鬼!只有梁武帝那傢伙在位時間還長點,期間更傾全國之力以侍佛祖,結果呢,還不一樣是國破身亡,而且死得特別慘!

這說明什麼呢?

說明越想通過討好佛祖來求得福報,反而越會招致災禍啊!由此可見,求神拜佛根本卵用沒有!老闆,你趕緊醒醒吧!

接下來,還有好幾段類似“佛不足事,事佛有害”的慨然之論,篇幅關係,不再引述。我們直接拉到結尾看一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聖人之所作為,出於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鑑臨,臣不怨悔……

意思是說:佛骨百無一用,還禍國殃民,我鄭重請求將此穢物水煮火燒,永絕後患!如果真有所謂的佛祖,能作祟降禍,那就讓一切報應都降到我一個人身上好了,老子絕不在怕的!

——你說這篇奏章,要不要命!!!

皇帝奉迎佛骨是為了長生不老,老韓偏說越信佛的國君死得越早越慘!(事佛求福,乃更得禍)

皇帝追求長生不老,自然也是為了帝國基業長青,老韓偏說對越是恭敬侍佛的朝代,越是光速滅國!(事佛漸謹,年代尤促)

皇帝把佛骨奉若神明、頂禮膜拜,老韓偏說佛骨是該水煮火燒的汙穢之物!

……

嘖嘖,這力度已經完全不是常規的打臉模式了,而是直接把皇帝摁在地上可勁摩擦啊!一邊摩擦還一邊喊:

你四不四撒,還指望一塊破骨頭能保你長生不老?腦子不是一般的進水!!

——媽呀,厲害了老韓,你這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這是吃了原子彈啊!

都說唐朝詩人言論大膽,比如經常暗戳戳地諷刺一下皇帝啦,或者組團八卦人家祖宗的狗血愛情啦,但還真沒人敢越界犯上到老韓這個程度!

有唐一代300年,可能也就駱賓王罵武則天的那篇《討武曌檄》可堪一比,不過人家老駱那是明晃晃地公開造反,性質壓根就不一樣呀……

古語曰“一人立志,萬夫莫敵”,說的老韓沒錯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篇奏章寫得確實太犀利、太不留情面了,但凡是個要點臉有點自尊心的人看完都得翻臉沒商量,何況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唐憲宗當時得氣哆嗦到什麼程度:好你個韓大炮!咒老子早死,還祝老子滅國,不砍了你,我這個皇帝還做個屁呀!!

唐憲宗可不是說著玩玩,如果不是宰相裴度等一干大臣硬攔著,韓愈是絕對死翹翹了。

憲宗未能殺其洩憤,這口氣怎麼咽得下去?於是奮起一腳,把老韓踢到了廣東潮州。(是的,第三次廣東深度遊了)

那首大氣磅礴、可直追老杜的著名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就是韓愈在被貶的路上立馬藍關,大雪寒天中寫給前來送行的侄孫的: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前兩聯交代自己因言獲罪,貶官千里;第三聯即景抒情,而景闊情悲,蘊涵深廣,遂成千古佳句;尾聯則表骨肉之情,悲痛悽楚,溢於言表。

全詩熔敘事、寫景、抒情為一爐,筆勢縱橫,境界雄闊。是老韓七律中的絕佳上品。

誠如後人俞陛雲所評:昌黎文章氣節震鑠有唐,即以此詩論,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詩境淺說》)

11

所謂“文死諫,武死戰”。

畢生以復興儒學,重振大唐為己任的韓愈,付出的努力遠不止以上。

看似一介文人的他,還曾在平定藩鎮叛軍方面,立下赫赫戰功!

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反叛。

次年,宰相裴度以相位出征討伐,韓愈任行軍司馬,相當於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可以說是很拉風了,那麼天天以筆為槍、各種打文字仗的老韓到了真正的戰場上,還能一展從前的銳利風采嗎?

最終結果是:這次出征平叛表現最勁的乃是裴度帳下的一員武將,名為李愬。他雪夜奇襲,攻敵不備,一舉生擒吳元濟,淮西之亂就此平定!

但是,重點來了。

在李愬向宰相報備此作戰計劃前,我們老韓也曾向裴度提出請求,希望能親率精兵奇襲蔡州!

看出來了沒,人家老韓也完全洞察到了這個出奇制勝的機遇。只可惜過往無帶兵經驗,故裴度權衡之下,最終將此任務交給了後來提出相同戰術的武將李愬。

雖未能親自帶兵擒賊,但由此側面,老韓的勇氣與韜略已可見一斑。

如果你覺得以上還不足夠有說服力,那我們接著再來看看老韓人生的最後一次壯舉:奉詔宣撫鎮州。

那絕對是實打實的獨闖虎穴!

事情是這樣的,淮西之戰五年後,又有藩鎮發生兵變。而當時朝廷力有不逮,討伐並無勝算。便委派已從潮州下放歸來、正任兵部侍郎的韓愈前去安撫,類似所謂的“招安”。

當時局勢異常複雜,兵變成功的藩鎮將領氣焰囂張到了極點,老韓此行的危險係數相當高。在其出發後,白居易的好哥們元稹曾搓著手,賤兮兮地在皇帝跟前說:

哎呀呀,派韓愈去好可惜哦!

意思是老韓此去大概率得掛。唐穆宗聽了也有些後悔,於是便派人追上韓愈說:在邊境轉悠一圈意思下得了,不用真的進去,太危險啦!

結果老韓霸氣回曰:

止,君之仁;死,臣之義,安有受君命而滯留自顧?

於是,噌噌噌,策馬而入。憑著自己的滔滔辯才與強大氣場,最終老韓居然兵不血刃,圓滿完成任務!既照顧了朝廷的面子,又使萬千民眾免於戰火塗炭。

可記一大功矣。

12

當然,除了在政治舞臺一往無前、為人生理想各種火力全開外,文學創作上,人家老韓也是遍地開花,妥妥的宗師級人物。

有道是“韓柳文章李杜詩”。

散文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馬說》、《師說》,其筆下還有序文、碑誌、祭文、狀、表、雜文等各類體裁,且均有佳作。

至於其散文水平到底達到了何等高度,我們來看看後世幾個同組合成員的評價,即可瞭然於胸——

蘇洵有評:

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遑惑,而抑絕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見其淵然之光,蒼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視

曾鞏《雜詩》曰:

韓公綴文辭,筆力天乃授,並驅六經中,獨立千載後。

最後我們再來看看某個重量級真愛粉是怎麼說的:

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餘亦以謂唐無文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谷》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蘇軾《跋退之送李願序》

把五千年第一全才蘇東坡都嚇到不敢動筆PK,老韓的散文到底有多牛,大家完全可以自行想象了。

(話說老蘇也是很自戀了,明明沒把握贏過人家,還非得傲嬌地說:算了,我也不寫了,就叫你做第一吧……您說您這是誇別人呢,還是誇自己呢……)

散文牛到“文起八代之衰”,詩歌自然也不落人後,比如以下兩首清新可人的小詩,平淡雅麗,不輸盛唐風致: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首絕句構思新穎,聯想奇妙,明明是詩人在翹首盼春,卻以“卻嫌”、“故穿”兩句將白雪擬人化,亦莊亦諧,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另一首則以細膩筆觸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早春麗景圖: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全詩明白如話,平淡卻不簡單,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堪稱絕妙,對早春時節的特點觀察之細緻,描摹之精準,實令人拍案叫絕。

此詩寫於鎮州宣撫之後,此時韓愈正站在個人仕途頂峰,文學方面早已堪稱一代文宗,復興儒學之大業亦卓有建樹。故雖年近花甲,卻不因歲月如流而悲傷,而是興致盎然地感受春之欣悅。

次年,57歲的韓愈在長安辭世,最高官至吏部侍郎,光輝一生落下帷幕。

13

例行的最後評價。

坦誠講,從前我並不太喜歡韓愈,總覺得他一副正襟危坐的道統先生面孔:古板又說教,無趣的很。

還有他開拓的“以文為詩”和“奇崛險怪”的詩風,我也不是很喜歡。感覺都是想找新路子,但明顯李賀更成功。

而如今經過兩個月的深入磨合,我發現老韓已完全成為我的新晉人生偶像!其身上那份永不言棄,一往直前的巨大生命能量實在太打動人了:

比如出身孤寒,卻不墜青雲之志;一生屢遭磨難,亦始終以愈挫愈勇、敢為人先的超凡膽氣劈波斬浪,銳意進取。最後終成大器——

不僅成為中唐文壇上繼往開來、獨樹高峰的偉大文學家,更是從司馬遷到魯迅兩千年散文史上的第一人!

也是有唐一代詩人中,絕無僅有的將文學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四種身份集於一身,且每一項都達到了相當高度的全能式人物。

鋼鐵鬥士韓愈: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到底有多酷

其倡導的古文運動,扭六朝之纖糜,開百代之新風,波瀾壯闊,意義深遠。誠如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所述:

古文直接產生小說傳奇,即短篇小說,又迫使佛教徒進行俗講活動,產生俗講變文。短篇小說與俗講變文開出宋以後文學的新境界,諸如諸宮調、寶卷、彈詞、說話,戲曲,演義(章回小說)等等,追溯遠源,無不與唐古文密切關係。

除卻文學層面的巨大貢獻,論人格魅力,韓愈亦足堪輝映千古:

其一生禮賢下士,提攜人才,大力興辦教育;彈劾權貴、反對君主佞佛不惜以身家性命相搏;更曾臨危受命,孤身入虎穴……始終擎舉著道義的大旗,為自己、為百姓、為國家而戰,一路高歌,無所畏懼!

試問,如此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

最後謹借同組合成員兼韓愈全球粉絲後援團團長蘇軾之語,致敬其忠勇雙全、剛毅榮耀的一生: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參考書目:

鋼鐵鬥士韓愈: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到底有多酷

— THE END —

者,周公子:唐詩宋詞發燒友,故事講述愛好者,一個堅信歷史其實很有趣的山東女青年。個人公眾號:周公子愛讀書(ID: yushanzhaji)。灼見經授權發佈。

MORE

灼見熱文

◐◑深度:從賣血男孩到6000億商業帝國,他卻只想扳倒特朗普?

◐◑假如有部電話可以打到「天堂」

◐◑一篇非常有見地的演講文章:深度分析國有企業!

◐◑為什麼清明要祭祖?這是我想到的最好答案

◐◑中國最近為什麼多火災?

鋼鐵鬥士韓愈:火力全開,永不退縮的人生到底有多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