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實際上,韓信真正擊敗項羽的戰役,其實就只有垓下之戰。而在此之前,韓信基本上沒什麼機會和項羽以及他所率領的主力楚軍交鋒。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縱觀整個楚漢戰役,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劉邦率領本身的本部漢軍,在成皋滎陽一線死扛項羽的楚軍主力。而韓信則率領另一支漢軍,跑到北方去打野進級了。也恰是在這段時間裡,韓信創造了很多聞名的軍事勝利。也就是說,韓信前期的一次次軍事成功,其實都不是在和項羽的正面比武中獲得的。先說說韓信的成名之作“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韓信運用此計策,率領漢軍一舉擊敗章邯、董翳、司馬欣三人,使漢王得以還定三秦。一脫手就還定三秦,乍眼之下韓信還真是戰神下凡。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但其實,與韓信對決的章邯,早已不是往日的秦國上將軍章邯了。非論是章邯,還是董翳、司馬欣,他們過去都是秦將。而當年項羽坑殺秦軍二十餘萬降卒,唯獨只有他們苟活於世,還接收項羽的封賞。因此,秦地百姓早已對這三人恨之入骨,他們早已淪為喪家犬。反觀劉邦,他先入關中,按照懷王當初“先入關中者為王”的商定,漢王劉國本來就應該是關中王,是名正言順的。另外,當年劉邦率軍進入秦地後,肅清嚴格的秦法,與百姓約法三章,並且“婦女無所幸,府庫無所取”。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劉邦寬仁的舉措,讓其深得民心。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全國”,在還定三秦上面,韓信最大的功勳應該在決策上,而非軍事批示上。由於,以章邯等人的實力和聲威,他們本來就不是漢軍的敵手。即使軍事批示不是韓信,換成是劉邦,或是樊噲、灌嬰等人,漢軍還是可以取勝。再如聞名的井陘之戰,韓信的成功其實仍是得靠點小命運的;此戰中,韓信置之死地此後生,率領三萬漢軍背水一戰,終極一舉擊潰陳餘批示的二十萬趙軍,創造了一項以少勝多的軍事勝利。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可是,我們除了得服氣韓信超卓的戰術運用和軍事批示外,還不得不服氣他的命運。由於,此戰趙軍的主將陳餘,而不是李左車。陳餘志大才疏、自發得是,本來就不配做韓信的敵手。其實那時李左車早已看穿韓信的軍事意圖,並且提早向主將陳餘發出了預警。若是不是陳餘對本身實力的迷之自傲,那麼韓信在怎樣凶猛,也根柢贏不了井陘之戰。末了,我們再來看看項羽;正所謂“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項羽作為我國聞名的軍事家,更是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在鉅鹿之戰中,面臨頂峰時代的章邯以及其手下的三十萬秦軍,項羽率領幾萬楚軍就將其擊敗,一戰消滅秦國末了的有生力量,敲響了秦朝的喪鐘。楚漢戰役前期,面臨國都被破、雙線作戰、敵眾我寡以及孤立無援的絕境,項羽還是能以三萬精銳楚軍硬生生的擊潰劉邦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一戰報銷漢軍幾十萬兵力。而這些硬仗的成功,無不說明項羽逆天的戰役力。試想想,若是韓信一出山就直接面臨項羽主力的正面打擊,結果會是如何?他還能博得這麼輝煌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韓信沒領過軍隊打過仗,一出手連項羽都不是對手,這是為什麼?

再說,韓信真正意義上擊敗項羽的垓下之戰,那幾乎就是一次組團打大蛇啊!項羽就更像是滿級大蛇,而韓信頂多就是八級好漢,然後帶著英布、彭越、灌嬰等一堆的五六級、三四級好漢,以及六倍於楚軍的漢軍小兵,圍著項羽軍團輪流輸出,才最終幹掉項羽。但要是韓信在垓下之戰中的兵力和項羽的是一比一呢,結果又將會如何。怕是仍是會被項羽所擊敗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