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智謀比肩張良,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

韓信,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也是秦漢之際唯一能打敗項羽的將領,他用兵如神,兩千多年來,被歷代將士推崇,其地位僅次於孫武和白起。假如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幾乎不可能是項羽的對手,也就不會有西漢王朝,韓信的功勞有目共睹,劉邦發自肺腑說道:“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不是劉邦太謙虛,而是韓信確實非常強大。

春秋時期政治家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復國之後,急流勇退隱姓埋名,他曾說過一句名言:“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語道破許多功臣的宿命,韓信也未能擺脫。公元前196年,呂后指使蕭何把韓信騙到皇宮,韓信不疑有他,隻身前往,結果被埋伏好的士兵殺死,一代名將落得如此結局,令人惋惜不已。其實,韓信身邊有一位比肩張良的謀士,曾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此人就是蒯通。

此人智謀比肩張良,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

蒯通名氣雖然遠遜於張良、蕭何,但他出道時間很早,謀略過人、口才了得,曾經只用幾句話,就幫助武臣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幾十座城池,才能讓人刮目相看。關於蒯通何時投奔到韓信麾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他再次出場的時候,已經是五年後。當時韓信正準備攻打齊國,得知齊國在酈食其的勸說下,已打算歸降於漢王劉邦。

既然如此,韓信猶豫不決,畢竟他和酈食是同僚,誰讓齊國投降都一樣,沒必要爭功。蒯通卻對韓信說:“酈食其只是個文臣,如果讓他辦成此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將歸漢王,將軍您自從征戰以來,費勁千辛萬苦才攻克五十座城。漢王就會認為,您的功勞還比不上一個儒生,您在漢王心中的地位必然降低,直接出兵把齊國滅掉才是上上策。”

此人智謀比肩張良,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

蒯通的建議雖然有些不厚道,卻對於韓信來說,這樣做的確利大於弊。於是,韓信命令將士全力攻城,齊王根本抵擋不住,齊國很快被韓信平定,而酈食其卻被殺掉,劉邦差點氣吐血,認為韓信太過分,但又不敢跟韓信翻臉,只好採納張良的勸誡,表面上不責怪韓信,並且封他為齊王。

楚漢之爭尚未分出勝負,手握重兵的韓信成為決定性因素,項羽和劉邦都想拉攏韓信,誰得到韓信,誰就能得到整個天下。就在此時,蒯通向韓信獻上三分天下之計,勸韓信儘早自立。首先,蒯通說自己學過相人之術,並說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貴乃不可言。”暗指韓信有帝王之相。

此人智謀比肩張良,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

韓信又不是三歲小孩,沒有被蒯通所謂的相術忽悠,蒯通沒有放棄,繼續說道:“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慮之。”韓信明白蒯通的意思,想讓他既不幫劉邦,也不選擇項羽,而是自立門戶,從而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可惜韓信念及漢王的恩德,不願背叛劉邦,婉拒了蒯通的計策。

不得不說,蒯通的眼光非常毒辣,看出只有三分天下才對韓信才最有利,跟著別人混早晚會出事。韓信錯過最佳自立時機,同時為自己被殺買下巨大隱患,他不願背叛劉邦,劉邦卻不念及韓信的功勞,先奪了韓信兵權,緊接著把他從楚王貶為淮陰侯,最後安排蕭何和呂后將韓信誘殺。

此人智謀比肩張良,提出三分天下之計,韓信若聽其言不會慘死

韓信臨死前懊悔不已,憤怒地喊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世上沒有後悔藥,等到韓信意識到應該聽從蒯通計策的時候已經晚了。假如再給韓信一次機會,他會毫不猶豫採納蒯通三分天下的建議,倘若如此,最終得到天下者未必是劉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韓信絕不會落得被誅滅三族的慘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