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快線 3號線……下半年杭州有八大方面事情要做'

"

2019年時間已經過半,年初定下的目標,杭州完成得怎麼樣?昨天,在杭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這份“成績單”出來了。

根據會上審議的《關於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年初明確的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進展較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49億元,增長6.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61億元,增長16.8%,高於全國、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9.1%。

具體成績體現在七個方面

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

1-6月,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實現1756億元,增長15.5%。

規上工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7%和6.5%,均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3.9%的增速。

文創、健康、旅遊和金融等重點產業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內外需求保持穩定

1-6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9%,位居全省首位。全市發展平臺、基礎設施、產業轉型、城鄉統籌、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六大領域56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39.24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49.2%。

其中地鐵5號線一期完工,西湖大學、亞運村項目主體施工,之江實驗室一期開建,亞運場館建設進展順利。綜合交通“5433”工程7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37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56.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9億元,增長9.6%。其中網絡零售額2612.7億元,增長18%。

全市貨物進出口2540.7億元,增長3.4%。跨境電商實現進出口63.2億美元,增長16.2%。

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激發

1-6月,杭州新設企業6.17萬戶。新引進各類人才13.5萬餘名,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兩院院士等頂尖人才30名,領軍人才91名。

累計完成5G基站建設2562個,開通站點1893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創新成果逐步顯現。

新增上市公司11家,累計達到183家。杭可科技、虹軟科技科創板上市,安恆信息已通過科創板審核。

改革攻堅向縱深推進

1-6月,全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311.94億元。

在全省率先上線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3.0平臺,率先實現全市域企業開辦全流程“一件事”一日辦結。一般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最多60天”實現率達100%。

523項公民個人事項僅憑身份證“一證通辦”,60%以上公民個人事項就近可辦。“杭州辦事服務”APP上線255項即辦事項和276個預約事項。

生態環境更加優化

上半年,我市水環境質量向好。地表水市控以上斷面優於Ⅲ類水質斷面佔90.4%,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100%。

全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140天,優良率77.3%,同比提高1.6個百分點,市區PM2.5平均濃度42.4g/m3,同比下降4.9%。

城市建設穩步推進

地鐵三期建設規劃所有項目全面開工,地鐵5號線首通段通車,全市地鐵運營線路增至4條、里程增至135公里。西站樞紐、湖杭鐵路可研、初步設計獲批。

千島湖供水“二廠四線”工程建設加快推進,九溪線全線貫通已具備通水能力。

小城鎮三年整治任務提前完成,明確梅城、義橋、昌化、分水、於潛等27個美麗城鎮示範創建試點。

徑山鄉村休閒旅遊示範園入選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4.14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3.11萬人。

城市大腦“531”體系對外發布,停車“先離場後付費”、看病“最多付一次”、旅遊“多遊一小時”等九大新場景上線。

全市共掛牌建立25個醫共體,實現縣域醫共體建設全覆蓋。新增53家鎮街級示範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施困難老年人適老化改造、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和康養體系建設三個試點工作。

除了總結上半年的工作成效,《報告》還明確了下半年的工作目標和舉措,重點將在八個方面下功夫、求實效。

落實“新制造業計劃”

制定規上工業企業、十百千億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工業投資、工業技改總量、新引進項目投資額“六倍增”工作方案。

組織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航空製造、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招商,全年引進產業鏈個性化項目不少於200個,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項目不少於100個。

加快推進之江實驗室一期、西湖大學、浙大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室裝置等基礎研究項目。

高質量建設萬向創新聚能城、紫金港數字信息、大江東航空航天等3個“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

挖掘消費潛力

加快湖濱步行街改造提升,引導新零售業態、老字號、國際知名品牌向湖濱和延安路集聚,探索用互聯網思維來擴內需促消費。

發揮杭州世界文化遺產集群優勢,推出更多文旅融合應用場景。

聚焦信息消費、綠色家電、全域旅遊、健康養生等領域,提出實質性的促進消費舉措。

保障進出口穩定

爭取建設eWTP全球採購中心,謀劃數字自由貿易區試點。

引導和幫助外貿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研發。

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

激發創業創新活力

創建生物經濟國家產業創新中心、數字經濟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培育形成若干產業創新中心集群,為創建“綜合性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做好準備。

推進“5G+四基”產業發展,強化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等產業配套和創新能力。

打好國高企培育攻堅戰,確保全年新增國高企1000家、力爭1100家。

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跨區域廊帶建設、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社會治理協同。

推動“張江研究+錢塘新區智造”,形成“上海科研溢出+杭州智造落地”產業轉化模式,加速集聚高端科創資源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實與嘉興、湖州、紹興達成的合作協議,建設杭嘉、杭湖、杭紹三大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優化營商環境

繼續優化審批流程,確保10月後,新賦碼項目“最多90天”、小型項目“最多60天”兩個實現率100%。

優化“杭州辦事服務”APP功能,拓寬綜合自助機覆蓋範圍,打造15分鐘辦事圈,實現公民90%以上個人事項“一證通辦”。

聚焦企業反映的融資難融資貴,用工難用工貴,用地難,稅費補貼政策不合理、難落實等共性問題,加大攻堅力度,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建設美麗中國“大花園”

加快錢塘新區、大城北、城西科創大走廊、湘湖和三江匯流等重點區域的規劃建設。

確保鐵路西站樞紐9月底開工,推動建衢鐵路開工建設,加快杭臨績鐵路前期工作。地鐵5號線全線、杭臨線在年底前通車試運營,機場軌道快線、3號線北延、5號線西延在年內開工建設。

全力推進千島湖供水“二廠四線”建設,確保國慶節主城區居民喝上千島湖水。

力爭70餘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試點項目年底前全部開工。

加快推進梅城等27個試點鎮建設,確保年底推出10個市級“美麗城鎮”建設示範鎮。

增進民生福祉

落實企業穩崗補貼、階段性降低工傷、失業保險費率等政策舉措。

抓好高水平醫聯體、城企聯動普惠養老服務、社會化普惠性托育服務、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體育健身設施建設、長三角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等工程。

確保年底10項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持續推進“美好教育”、“健康杭州”建設,全力抓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垃圾分類等“關鍵小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