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級軍官留學幾年不帶家屬,俄軍教員為啥覺得不可思議?

韓國 蒙古 大學 戰爭學院 海軍 軍中三劍客 2018-12-16

解密俄羅斯戰鬥民族的軍事傳統、戰略思維和民族性格。

探討一流軍隊建設之道!

“軍中三劍客”將陸續刊發《我在伏龍芝學軍事》一書中的精彩章節,敬請關注與留言討論!

第二十六節:畢業典禮隆重而熱烈

中國校級軍官留學幾年不帶家屬,俄軍教員為啥覺得不可思議?

在中國,不帶家屬上學進修、讀研讀博或異地工作,是再常見不過的現象,彷彿是天經地義之事。在國人看來,這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別說我們這些營團級軍事留學生,就是師以上軍官出國深造,將軍們在國內異地上學進修,無論時間長短,都不帶家屬。這是國情、傳統,好像家庭與事業、家人與工作兩者不能兼得,歷來都是矛盾的,只有捨棄前者才是一個“有覺悟”的人,才會在事業、學業上取得成就!這與外軍在華學習和工作人員情況形成很大反差,且不說美、英、法、日和俄羅斯等大國,就是蒙古、韓國等國駐外大使館都開設有自己的幼兒園、小學或中學。

與我們不同的是,俄軍、獨聯體國家的軍官學員只要是結了婚的,都是攜帶家眷一起到學院報到,孩子就近入托或上學。每當學院新生入學、老生畢業之時,學員宿舍樓周邊的集裝箱車都是一輛挨著一輛,頗為壯觀。與我們同時入學的韓國少校軍官李淳熹及第二年入學的金少校,都是遠渡重洋,舉家來到學院,他們的孩子到韓國駐俄大使館開辦的學校上學。不僅如此,帶不帶家屬上學還直接關係到學員的住房問題。學院有明文規定,給本國和獨聯體、韓國等國帶家眷學員提供兩居室或三居室套房。在外國學員中,韓國軍官最富足,一名少校軍官的國內月薪和留學補助每月總共4000 美元,阿爾及利亞的少校軍官每月1000 餘美元,獨聯體國家軍官最少,有的學員是邊上學邊打工。而我們不帶配偶和孩子,學費、房費和水電費等又不直接交給學院,而是按學年由國內部門統一匯給俄國防部國際合作總局,所以伏龍芝軍事學院只給我們多數人每人安排 10 平方米左右一衛一室單間(комната),五六人共用一個廚房。

中國校級軍官留學幾年不帶家屬,俄軍教員為啥覺得不可思議?

莫斯科勝利廣場和偉大衛國戰爭紀念館

不帶家屬留學 3 年,對我們個人來說也許不算什麼,時間一長就習以為常了,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時常給我們帶來許多尷尬、窘境和更多的思考。韓國軍官,與我們同時入學的李少校和後來的金少校,到學院報到後的一件重要事情是買車,因為他們每天接送孩子和採購食品。而我們到學院後的一項主要任務則是尋找菜市場,民以食為天。俄軍教員、學員和在俄羅斯認識的外國朋友,對我們中國校級軍官幾年不帶家屬學習、生活又嚴格遵守清規戒律,很是不理解,甚至覺得不可思議。

畢業典禮在國內外都是隆重熱烈的,但國外與國內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外軍畢業學員的家人和親朋好友也參加畢業典禮,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極大重視。我 1986 年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1992 年畢業於軍事科學院時,畢業典禮都是僅限於畢業學員本身,沒有一個畢業生的親友團參加。在美國,總統每年參加西點軍校或海軍戰爭學院或空軍戰爭學院等軍事院校畢業典禮已是家常便飯。在俄羅斯,總統每年在克林姆裡宮接見所有軍事院校全優畢業生也是鐵板釘釘之事。國外每逢畢業典禮,所有參與者不但分享畢業軍官的人生成長喜悅、感受熱情的美好氣氛,同時又是一次生動深刻的軍人責任、軍隊使命的國防教育活動。每年 6 月,俄羅斯舉行畢業典禮的高峰時期,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無論地方院校還是軍事院校舉行畢業典禮,一個突出特色就是畢業生家屬、朋友都一同出席這一既莊重又喜悅的盛會。

中國校級軍官留學幾年不帶家屬,俄軍教員為啥覺得不可思議?

1999 年 6 月 25 日,伏龍芝軍事學院在莫斯科勝利廣場上的偉大衛國戰爭紀念館舉行畢業典禮。我們中國軍官與俄軍和獨聯體、蒙古、波蘭、安哥拉等國畢業學員齊聚紀念館中央大廳,整個大廳燈火輝煌,儘管沒有主席臺、桌椅板凳和橫幅標語,照樣顯得格外莊嚴神聖。進門處為院領導和總統辦公廳、國防部、議會、教會及畢業學員所在國駐俄大使館武官等代表的貴賓區,各國數百名畢業學員按方陣分列兩側。典禮議程與國內沒有多大區別,迎軍旗,奏國歌,院長佐羅托夫上將代表學院、前總參謀長米哈伊爾•莫伊謝耶夫大將代表國防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馮武官代表留學生派遣國、俄軍畢業學員代表所有應屆畢業軍官等先後致辭或講話,院領導或貴賓向畢業學員代表頒發集體畢業證書,然後再由各個系領導逐一發給畢業學員。與其他國家畢業軍官相比,我們除了沒有禮服可以穿戴之外,就是沒有親友團參加。僅有一位正在俄探親的中國軍事留學生妻子有幸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還有《莫斯科華人報》陸總編輯、見習記者盧宇光(現為香港鳳凰衛視駐莫斯科記者站負責人)等人前來為我們助興喝彩、拍照留念。俄軍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畢業軍官的親朋好友陣勢強大,他們都把參加畢業典禮當成盛大節日一樣對待,男士西裝革履,女士爭妍鬥美,孩子們更是穿戴一新。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郝智慧,祖籍內蒙古赤峰、出生於遼寧大連。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居住於北京海淀。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工作。主要研究國家安全戰略、軍事戰略、世界智庫和俄羅斯軍隊等問題。

《我在伏龍芝學軍事》由現代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文經作者授權轉發自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