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韓國 白洋澱 李虹 攝影 天津廣播 2017-04-06

4月1日,國家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迅速引爆朋友圈。對應“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被各種分析揣測包圍之外,還有與炒房有關的各種段子。三個默默無聞的河北縣城——雄縣、安新、容城瞬間走入國人和天津市民的視野。它們現在怎樣?今後會怎樣?當地人的反應和期待又是怎樣的?目前湧入的外地人最關注什麼?天津因為擁有國家級的新區--濱海新區,突然又出現一個高規格國家新區,市民對此有著更多的關注。天津廣播(ID:audiotj)特派記者帶您實地探訪雄安新區。請看第二篇《雄安“心情”》。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雄縣、安新、容城三縣的人們對於未來十分期待。他們已經意識到,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眼前熟悉的一切都會發生改變,更大的藍圖將把他們帶入前所未有、從未經歷過的變化發展中。他們的內心和情感正在參與到這場雄安新區的建設中來……

“100平方公里沒變化,200平方公里就會有變化”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4月4日,安新縣委、縣政府門前,在政府大院上班的王女士拍照留念,她說:“成立新區了,安新縣的牌子聽說很快就要換了,在這兒工作十年了,留個念想。”

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於4月1日發佈後,安新縣委、縣政府門前拍照留念的人絡繹不絕,不僅有外地人,更有本地人。有傳言說安新縣將改為“雁翎區”,雖然沒法確認消息的真偽,但當地人還是認定變化早晚會來臨。

“100平方公里沒變化,200平方公里就有變化了。”一位拍照的當地大姐說。

雄安新區的藍圖包括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起步區面積為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雄縣、安新、容城三縣的人們知道,在新區選址上,三縣能夠被選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而對於當地人來說,期待新建設帶來巨大發展的同時,他們也意識到自己過去的生活空間將面臨重構。

“我們這邊生活挺舒服,挺安逸的,我家到白洋澱碼頭就5分鐘,每天早上晨練都是走著上碼頭去啊,要是搬了,真捨不得啊。”拍照的大姐對未來既期待,又有點擔心:“將來我們的節奏跟大城市一樣了,會不會上班路上就得花一個小時?”

歷史的見證者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李老闆是容城縣奧威路上一家飯館的老闆。新設立的河北雄安新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及臨時黨委的辦公地點就在他的隔壁——位於奧威路100號的奧威國際大酒店(又稱奧威大廈)。

雄安新區籌備工作委員會及臨時黨委設在這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便利。奧威大廈距容城縣政府僅526米,距榮烏高速和235省道僅2、3公里。從奧威大廈出發,既可向東,通過榮烏高速到雄縣;也可向南,經235省道到安新,到雄、安兩縣車程僅為20多分鐘。且奧威大廈所在的容城在三縣中距保定最近,僅40多公里。

4月4日上午,這座外表並不起眼的灰色方形建築,門口停了很多輛保定車牌汽車,院內外還有三輛考斯特,身穿公務裝的人員在隔離門內走來走去,幾株紫色玉蘭花正在盛放,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李老闆說:“大廈外總是停著好多車,外人不讓進。今天車尤其多。”

晚上的新聞說,這兩天河北省的主要領導趙克志、許勤在雄安新區緊鑼密鼓地調研,目的自然是落實中央精神,怎麼開好局。

“這兩天店裡吃飯的外地人挺多,北京、天津、山東和南方口音都有,”李老闆笑著說:“飯館裡大家坐一塊都在議論這個事兒。這是國家大事。我們最關注怎麼讓經濟提升,讓生活質量提高,城市化如何向世界標準看齊。我們在這兒真是有福,孩子過去總想往外跑,現在都想回來。”

實現李老闆夢想的方案正在他隔壁的那座大廈裡展開。夢想變成現實,而他將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

“自古長安不易居”?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四川簡陽人李虹和丈夫三年前在安新縣開了一家韓國料理店。如今,他們的料理店在網上“安新超高人氣中餐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

安新縣製鞋業在北方小有名氣,號稱“北方鞋都”。早年李虹來到安新做鞋子的外貿生意,隨著白洋澱旅遊業日益發展,這對四川夫妻在安新開了一家餐館,辛苦經營至今雖然小有成績,但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李虹說:“現在兩夫妻在外面上班,一年就可以攢十幾萬,攢個兩三年就能做個小生意。現在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

李虹經營餐館最大的壓力是租金。減去每年12萬的租金,夫妻倆每年收入十幾萬元都很吃力。掙的錢跟上班差不多,辛苦卻是上班的好幾倍。夫妻倆到現在都還沒買房。她說:“因為錢都投到餐館裡了。建立新區前房價三四千,現在就不好說了。”

三年的租約今年到期,李虹打算先看看租金的情況。“設立雄安新區,做這麼大一個工程,得幾年時間,有一個發展的過程。我聽說房東其他的商鋪今年租金翻了一倍,要是這樣,我們就得回四川了。”

“我們聽國家安排”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51歲的史小素是白洋澱邊南六村的村民。一家十口人,每人一畝半地。“餓不著,就是現在兒子還顧不住自己,還得想辦法貼補他們。”史大姐說。

她兒子在縣城做木匠,媳婦給村裡製衣廠做衣服,有兩個孩子,孫子一年上幼兒園就得一萬多,單靠夫妻倆的收入還沒法支撐起這個小家。

史大姐和老伴在村裡開了一個小超市,賣零食日用品,兼賣早點。每天6點出包子,老兩口3點半就起床忙活,“每天用完一袋面,50斤。”勤勞辛苦地賺錢,錢還是不夠花,她說:“咱沒能耐,窮。”

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史大姐是從電視裡看到的:“電視上說了,這是好事。就是還沒建成,也不知道有多好。”她說著笑起來。

史小素希望新區建設對農民有利:“我是農民,就靠著這點地,不種地,吃什麼?光種地,又沒錢。我們聽國家安排,換一種活法也挺好。”

天津廣播特派記者直擊鉅變前的雄安新區,觸摸百姓的喜與憂

天津廣播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記者 | 賈毅君 郭曦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