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還是“雒陽”?這事要問一下劉秀和曹丕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墨說三國》,本期我們來聊聊著名古城“洛陽”的一些趣事。

大家知道,古代有通假字,而“雒”=“洛”兩字許多人都認為是通假字,二者是相通的,但是其實“洛”和“雒”在古代完全是兩個意思,只不過隨著時代的演變,才逐漸成為所謂的通假字,接下來請跟隨以史為鑑,我們大家一起聊聊這兩個字的演化。

一、先秦時期


“洛陽”還是“雒陽”?這事要問一下劉秀和曹丕

今河南洛河


“洛”字早在西周、殷商時期就有了,這個“洛”字,指的就是洛水、洛河。

而“雒”字,在《說文解字》中被描述為鳥的一種,這種名叫“鵋鶀(jiqi)”的鳥是殷商時期玄鳥圖騰的一種。

因為殷商時代的大本營就是如今黃河兩岸地區,和“洛水”流域大致重合,因此許多信仰“雒”鳥的人,以“雒”為姓,生活在“洛”水地區,加上古代文字差異不小,六國時期每一個國家的文字都不同,差不多這個時候“洛”和“雒”就開始混著使用了。

雒,鵋鶀也。怪鴟。——《說文》。浮於雒,達於河。——《史記·夏本紀》


“洛陽”還是“雒陽”?這事要問一下劉秀和曹丕

鴟鵂(chixiu)卣(you)-商代


等到劉邦擊敗項羽,一度建都洛陽,後來也遷到長安去了。

二、改“洛”為“雒”

那麼“洛陽”是什麼時候改成“雒陽”的呢?

王莽篡漢後,大改天下各州名稱,洛陽也沒能跑掉,被王莽改為“宜陽”。當時這個名字沒能存在很久,就被劉秀改回來了。

東漢著名的定鼎和中興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之後,五德學說為了說明劉秀建立東漢的正確性,開始解釋五德輪換。

他們解釋道東漢光武帝建立的東漢是火德,首都是洛陽,國號是漢。但是“漢”和“洛”這倆字都是三點水,水汽太旺,對火德為主的東漢很不利。

但是“漢”這個國號肯定改不了的,於是大家就從首都入手,把“洛陽”的水給去掉,加上“佳”字,這就是雒字。雒字右邊是佳。佳字裡面有兩個土字,可以壓一下“水”。

於是劉秀成功的把洛陽改成為雒陽

“洛陽”還是“雒陽”?這事要問一下劉秀和曹丕

劉秀


三、改“雒”為“洛”

東漢延續了幾代之後,從桓靈二帝時期開始胡搞,東漢的天下搖搖欲墜。

在經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後,整個東漢的天下分崩離析,陷入了諸侯亂戰的局面之中。這一段歷史就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國”時期了。

然後魏武帝曹操平定北方,孫權佔據江東,劉備佔據西蜀,三分天下。

等到曹操死後,曹丕決定不再當魏王了,要對漢朝取而代之,於是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了魏國。這個時候五德學說又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東漢是火德,那麼滅亡了東漢的魏朝根據五行學說中的“土火相乘”就是土德了。五行中,水土則是互補狀態,就是所謂的“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

於是魏文帝曹丕就下命令把東漢的“雒陽”重新改成帶水字旁的“洛陽”。

“洛陽”還是“雒陽”?這事要問一下劉秀和曹丕

曹丕


魏略曰:詔以漢火行也,火忌水,故“洛”去“水”而加“佳”。魏於行次為土,土,水之牡也,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故除“佳”加“水”,變“雒”為“洛”。

也正是由於魏國是土德的原因,魏國皇室高官的服飾顏色都是以黃色為主。在如今關於魏晉時期的影視劇中,把魏朝服飾描述為黑色為主,其實這些都是有誤的。

魏書曰:以夏數為得天,故即用夏正,而服色尚黃。



可以說洛水、洛陽在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在幾千年的歷史上也多次改變過名稱,但是最後能得以保留下最古老的稱呼,也是很傳奇了。

在洛陽的歷史上,“洛”和“雒”雖然讀音相同,但是考證這兩個字的變遷是一項非常大的工程,今天本文裡面只是帶出來東漢至魏晉時期的兩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如果您還知道更多的內容,也請留言分享。

我是以史為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