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秀遠在洛陽指揮伐蜀之戰,卻每料必中

漢朝 漢光武帝 公孫述 馮異 東漢 千古名將英雄夢 2018-12-04

光榮與艱辛——努力中興漢光武(58)

主筆:江湖閒樂生

我們都知道,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不僅是位優秀的政治家,也是位天才軍事家,他早期在“昆陽之戰”中的表現已經證明了一切。當然,劉秀稱帝以後,已很少親臨一線指揮戰鬥,但他仍然很喜歡在後方遙控將帥,當然這很危險,所謂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大多數情況只適用於戰略層面,而像劉秀這樣連戰術層面都要插手,難免有瞎指揮之嫌,畢竟他沒前線將帥瞭解詳情,若是搞錯掉,一不小心恐怕害死三軍,這種悲劇史不絕書,所以兵法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除非“君”的軍事才能遠遠高於“將”,比如劉秀與他手下將帥,水平就遠不在一個檔次上。比如當年鄧禹平定關中,劉秀命他亟攻赤眉,趁其立足未穩拿下長安!可惜鄧禹不聽,而一味消極避戰,動搖軍心,坐失百姓支持,結果其數十萬大軍,轉眼離散殆盡,若不是劉秀及時換帥讓馮異出馬,東漢大業差點就要被毀掉。還有後來北方彭寵之亂,劉秀派遊擊將軍鄧隆援救薊縣的幽州牧朱浮。結果鄧隆卻將軍隊駐紮在潞城之南,與朱浮相距百里以上。他的設想是,與朱浮一南一北,伺機與彭寵決戰。即便不利,也可以相互倚為聲援。劉秀聽說後大怒:“兩營相去百里,其勢豈可得相救?鄧、朱二人必敗矣!”果然不出劉秀所料,彭寵先攻鄧隆,以主力正面迎戰,再以輕騎三千自後奇襲,前後夾擊,鄧隆大敗。朱浮相隔太遠,馳遠不及,只得退回薊城。

經過這兩個教訓之後,劉秀對前方戰報就更加上心了。除了馮異、耿弇、岑彭等幾位“優等生”,雲臺二十八將中其他二十幾位,劉秀對他們都不放心,總要求他們將前方戰況動向,主動準確詳盡及時上報;包括在漢軍中職務最高的大司馬吳漢在內。因為吳漢雖然是個作風硬朗頑強的威望重臣名將,但打仗一板一眼,劉秀對他的軍事天賦,只有四字評價——差強人意。而且吳漢性格也稍嫌凶暴,部隊紀律亦偏差,這讓劉秀用起來很不放心。

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秀遠在洛陽指揮伐蜀之戰,卻每料必中

所以,在東漢開國最後也是最大的一場戰爭伐蜀之戰中,劉秀先以岑彭為主帥,讓其放手指揮,並不怎麼過問,但岑彭被蜀帝公孫述派刺客刺殺後,劉秀無奈,也只能啟用吳漢了(馮異已病逝,耿弇父親病重,也抽不開身)。

好在,益州戰場上還有一個武威將軍劉尚,此人乃宗室子弟,又熟悉吏事,劉秀便讓他當吳漢的副將,並囑咐他在破城後要好好安撫成都軍民,更不要放任漢軍擄掠。

部署已定,建武十一年十二月,劉秀便詔令吳漢從夷陵出發,率三萬大軍溯江而上,繼續伐蜀大業。

建武十二年春,吳漢兵至魚涪津(今四川樂山市北),大破蜀將魏黨與公孫永,隨即北上接管岑彭舊部,進圍武陽縣(今四川彭山縣東,距成都僅六十公里)。公孫述忙派女婿史興率兵五千來援,又被吳漢全殲,史興也戰死沙場。吳漢趁勝進兵廣都(今四川雙流縣東南,距成都僅五十里),據其心腹,又派輕騎縱火燒燬了成都護城河上的便橋,以絕其外援。成都外圍諸小城蜀軍與成都失去了聯繫,皆大懼而降。

至此,成都徹底成為一座孤城,守城將帥人心惶惶,日夜離叛,公孫述強行彈壓,一經發現,立即殺其全家,但還是無法阻止情況不斷惡化。可就算到了這種時候,劉秀還是不想多動刀兵,希望能和平解放成都,於是苦口婆心,作最後通牒:“往年朕一再下詔,開示恩信,望公來降,則家族完全;若執迷不悟,委肉虎口,痛哉奈何!今實言以告,我漢軍將帥疲倦,吏士思歸,不樂久屯蜀地。此等詔書,不可再得,望公珍惜機會,朕不食言。”

可公孫述還是不肯投降,成都尚有守軍十餘萬,且糧草充足,堅持個一年半載不成問題,大家就耗吧,耗死做數!

耗,就耗唄,劉秀也不怕,他舉國之力,困一成都孤城,又所懼何來?

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秀遠在洛陽指揮伐蜀之戰,卻每料必中

結果,吳漢大軍圍困成都近半年,公孫述龜縮堅守,就是不降,誓死不降。倒是巴郡那邊終於結束了戰鬥,七月,馮駿攻陷江州,生擒翼江王田戎,全定巴郡。

就這樣一直到了九月份,吳漢不想耗了,他想要冒險強攻成都。知臣莫若君,劉秀就怕吳漢心思浮動,所以特意下了一封詔書勸誡他:“成都十餘萬眾,不可輕也。但堅據廣都,去之五十里,待其來攻,勿與爭鋒。若不敢來,公可步步為營,逼近成都,迫其來戰。總之須其力疲,乃可擊之也,切記切記。”

吳漢這個人,從來貪功好利,此番伐蜀花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早超出了他的忍耐極限,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管了,打!於是自領步騎兩萬餘人進逼成都,距城十餘里,在岷江之北紮營,又令副將劉尚領兵萬餘在岷江南岸屯駐,兩營以浮橋相連,相去二十餘里,以相呼應。

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秀遠在洛陽指揮伐蜀之戰,卻每料必中

兵法曰:“我專而敵分則勝,而力少分軍必敗。”吳漢以三萬孤旅迫近成都,竟然還要分兵,這不是找死麼?當然,兵法又云:“兵有分有聚,各貴適宜。”當初岑彭也是分兵而孤軍深入,但劉秀未有半句異議,為何?因為當時公孫述的主力尚在廣漢、資中一帶佈防,成都兵少空虛,正可一趁下之;而今各郡縣蜀軍皆已敗走,全都龜縮在成都城中,兵力已然超過漢軍。所以漢軍必須與成都保持一定距離,反客為主,堅壁挫銳,步步為營,疲敵再打,這也是當年劉秀掃定銅馬之策,也是後世三國時定軍山法正破夏侯淵之策;誰知吳漢不聽老人言,竟主動分兵湊上去捱打,你說劉秀能不跟他急嗎?於是趕緊下詔怒斥吳漢:“朕此前指示你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既輕敵深入,又與劉尚分兵別營,若有緩急,何以相救?賊若出兵牽制於公,而以大眾攻尚,尚破,公即敗矣。幸尚未出事,必急引兵還廣都。”

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秀遠在洛陽指揮伐蜀之戰,卻每料必中

然而,一切都晚了,公孫述一代梟雄,豈是坐以待斃之輩?他與吳漢高手對決,卻遲遲不肯出招,就是在等對方受不了而先露出破綻,現在機會來了,他當然要讓給吳漢點顏色看看!

果然,沒等劉秀詔書到達,公孫述已命其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領兵十餘萬,向吳漢大營猛撲而來!同時遣一萬多蜀軍牽制劉尚部,令不得相救。

這下糟了,公孫述傾城而出,吳漢漢軍遭遇近十倍蜀軍截殺,即便幽州突騎再精銳,卻也寡不敵眾。雙方一日大戰,吳漢損失慘重,無奈退回營中死守。蜀軍將漢營團團包圍,日夜攻打不止。

本是佔盡上風的圍城,如今卻被人家給包了餃子,吳漢悔的腸子都青了!好在他這人有個最大優點,那就是作風頑強,絕不輕易認輸!

於是,在此絕境之中,吳漢從容召集諸將,激勵大家道:“吾共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尚二處受圍,互不得救,後果不堪設想。今欲潛師至江南,與劉將軍合兵禦敵。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其不然,必敗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諸將聞言,大為感奮,皆道:“諾!願以死出力。”

兵法曰:“凡與敵戰,若陷於危亡之地,當激勵將士決死而戰,不可懷生,則勝。”又曰:“兵士甚陷,則不懼。”吳漢並不太懂兵法,他之所以還不失為一員名將,正因為他弄明白了戰爭的本質。戰爭,就是拼命。

就這樣,漢軍饗士秣馬,堅守不出,擋住了蜀軍一波波的猛攻。然後在第三天夜裡,吳漢大軍忽然銜枚潛出營壁,一夜南奔二十餘里,與劉尚軍會和。做為掩護,吳漢留人在營中多樹旌旗,又命士卒放火燃燒雜物,使營中煙火不絕。

而謝豐等人看著漢軍滿營的煙火與旗幟,居然就不知道自己圍的是一座空營,而真正的漢軍早已繞到了他們的側背。真是一群酒囊飯袋,公孫述的將帥們都如此無能,焉能不敗?

結果,傻乎乎的謝豐做出了一個讓人笑掉大牙的決定,竟留兵數萬繼續在江北圍營,而自領數萬兵馬去攻打江南漢營,以為可以一舉吃掉更弱的劉尚所部,如此各個擊破,豈不妙哉!

吳漢、劉尚見謝豐分兵,不僅笑掉大牙,笑得鼻子都歪了,乃引全軍迎戰。蜀軍皆以為吳漢漢軍還在江北,突然見其神兵天降,不由大驚慌亂,加之兵力此消彼長,漢軍乃盡佔優勢,結果雙方從早晨激戰至下午,蜀軍大敗,謝豐、袁吉戰死,餘軍皆潰散。

吳漢戰勝回營,正值劉秀使者來到,交付詔書。吳漢接詔閱罷,不禁伸舌,直呼皇帝坐知千里,幸虧自己轉敗為勝,否則真要找個地洞鑽進去了!於是吸取教訓,見好就收,引大軍返回廣都,接著又老老實實上了一封奏書,深刻檢討,承認錯誤,陛下聖明,微臣愚蠢。

真正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劉秀遠在洛陽指揮伐蜀之戰,卻每料必中

劉秀看完奏書,心頭大石終於落地。吳漢這人雖然有點亂來,好在運氣不錯,贏得僥倖,又肯及時改錯,孺子可教也!遂回詔道:“公引兵還廣都,甚是妥當,公孫述必不敢越過劉尚而擊公也。若先攻劉尚,公從廣都悉步騎赴之,不過五十里,適當值彼等危困,破之必矣。”

就這樣,吳漢謹遵劉秀教誨,與劉尚互為犄角,以相呼應,公孫述多次攻打劉尚,正在膠著之際,吳漢便遣廣都之突騎忽然插上,往往收得奇效,兩個月內八戰八捷,漢軍又趁勝攻破了成都的外城,進入內郭紮營。(城郭者,外城內郭也)

其實,劉秀能料敵於廟堂之遠而屢試不爽,卻不是演義小說裡講的神機妙算,而是他深通人性,知道公孫述於窘迫之際,必然困獸猶鬥,兔急咬人,所以與其打狗入窮巷,不如守洞引蛇出。所幸吳漢這根打蛇棒,劉秀尚能舞的風生水起,如公孫述之流,絕非其對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