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能夠搭載飛機的軍艦,可能除了航空母艦以外,還有兩棲登陸艦。如果非要增加新成員的話,那麼還有現代可以搭載直升機的新型驅逐艦。可是蘇聯時代偏偏搞出了一級可以搭載飛機的巡洋艦,而且現在好幾艘還在我們中國,她究竟是誰呢?

一、不是航母的航母

蘇聯時期曾經建造了一級搭載飛機的巡洋艦,名為“基輔”。看到這句話可能很多人要噴了,“基輔”級不是航母嗎?!

其實“基輔”級巡洋艦是當時的蘇聯海軍高層命名的。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高層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他們都非常討厭航母,是沒有任何緣由的討厭。而當時戈爾什科夫作為蘇聯海軍司令,又十分迫切需要發展本國航母,於是只好採取了迂迴的戰略。

戈爾什科夫元帥向上級保證:我們不造航母,我們是巡洋艦的搬運工。如果巡洋艦太大,甲板上總可以放上幾架飛機吧?

這種糊弄人的方法反而奏效了,經過批准,從1970年開始,首艦“基輔”號開工。1975年初,“基輔”正式進入蘇聯海軍服役。

從1975年-1987年,蘇聯海軍相繼裝備了4艘“基輔”級搭載飛機的巡洋艦。

二、蘇聯海軍的苦衷

與陸軍和空軍不同,蘇聯海軍與西方相比就如同小毛孩和博士生論學問。美國已經有能力集結數十艘航母,同時將艦載機向噴氣式過渡了,蘇聯還靠著“無畏”艦撐場面。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斯大林也曾想改變這種局面,給出的策略是:別人怎麼造,我們就怎麼造,光航空母艦就要同時建造4艘。

但這種計劃很難完成,一則因為如此龐大的艦隊規模是蘇聯的國力所無法承擔的,二則由於斯大林的去世而中止。繼任者是相當仇視他的赫魯曉夫,很多斯大林制定的政策都因個人喜惡而被停掉了。

連同一起被停掉的還有當時的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接替他的人就是後來被稱為“蘇聯遠洋海軍之父”的戈爾什科夫。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戈爾什科夫上任後不久,就對蘇聯海軍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做出瞭如下判斷:第一和美國相比,蘇聯海軍是一支趕超型的海上力量,力量對比懸殊,如果亦步亦趨的複製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第二,蘇聯海軍如果想和對方抗衡,就必須集中力量發展自己的局部優勢,去攻擊美國的關鍵節點,這也被稱為“不對稱對抗”。

他的思路獲得了蘇聯高層的一致認可。

三、反航母能力

蘇聯所能想到的“不對稱對抗”方式就是集中力量建立反航母體系。因為美國的海軍作戰體系都是圍繞著大型航空母艦建立起來的,打掉了核心就等於摧毀了整個體系。

蘇聯選擇了“反艦導彈+核潛艇”的組合。航母最大的優勢在於其艦載航空兵所擁有的超常作戰半徑,而蘇聯需要一個在對方攻擊範圍內發射反艦導彈的隱蔽平臺,因此核潛艇再合適不過了。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可是在蘇聯大張旗鼓件建造可以發射巡航導彈的核潛艇時,爆發了著名的“古巴導彈危機”。這次危機不僅是美、蘇之間的外交利益交換,更要命的是充分暴露了一個致命問題。

在美國反潛體系下,再多的潛艇都是個笑話。蘇聯人本來以為自己的核潛艇可以隱蔽地執行任務,卻沒有想到被美國的反潛機一路伴飛。

這次教訓讓戈爾什科夫清醒地認識到:海軍必須裝備可以發射反艦導彈的飛機,如果單純依仗水下力量無異於痴人說夢。

而且他的前任庫茲涅佐夫也曾規劃出建造蘇聯航母的計劃。因為二戰期間,航空兵的表現證明了未來的海戰不再是“鉅艦大炮”式的對決。當時德國被蘇聯摧毀的將近70%的海軍力量都是由潛艇和航空兵完成的。而美國這一比例更高,所以在他的遊說下,斯大林同意了4艘航母的建造計劃。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可是赫魯曉夫上任後,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在戈爾什科夫的曲線迂迴的策略下,蘇聯高層同意搞一搞可以攜帶飛機的大型巡洋艦。於是有了後來的“基輔”級。

四、蘇聯的航母體系

如果用現在的觀點來看,“基輔”級真的是個平庸的傢伙。因為她集巡洋艦和航母技術於一身,導致兩種能力都被削弱了,成為不倫不類、非驢非馬的裝備。

可是如果要客觀評判“基輔”級,就必須把其放到當時的蘇聯海軍體系中去。

沒有“基輔”之前,蘇聯幾乎沒有航母建設經驗。而“基輔”的服役讓蘇聯海軍終於有了搭載航空兵的地方,這是“從無到有”的意義。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與此同時,蘇聯並沒有想著一直進行復制之路,而是不斷地進行升級改版。這點從那奇怪的編號中也可以看出究竟。“基輔”號的編號是1143,她的2號艦和3號艦則是“1143.2”和“1143.3”,後兩者都進行了局部改進。

而進行了大規模電子設備、艦載武器換裝的4號艦,則是編號為“1143.4”的“巴庫”號。

“基輔”級非常著名的可能是5號艦了,她雖然是現在俄羅斯唯一服役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但她的曾用名是“第比利斯”。因為蘇聯規定,航母的名稱使用加盟共和國的首都命名,第比利斯是格魯吉亞的首都。

而“庫茲涅佐夫”號正是通過“巴庫”號等比例放大船體,原裝備的SS-N-19反艦導彈替換成了SS-N-12“玄武岩”反艦導彈。同時,甲板更換為全通、滑躍式甲板。看上去“庫茲涅佐夫”號與前面的4艘航母外形差距很大,其實只是做了很大的修改而已。並且當時她也叫做“載機巡洋艦”。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與1143.5“庫茲涅佐夫”號相近的姊妹艦便是編號為1143.6的“瓦良格”了,由於我們對6號艦太熟悉了,就不做過多的描述。

通過5、6號艦積累的經驗,蘇聯海軍做出了最後的衝刺——7號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這艘核動力的超級航母大量繼承了“基輔”級的技術和設備。也越來越符合西方武器專家們的“審美”。

誠然,“基輔”級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甚至蘇聯人自己都不認為她們是真正的航母,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蘇聯遠洋體系建設中,“基輔”級是個無法替代的角色。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五、時至今日

如今,“基輔”級的7艘載機巡洋艦都有了自己的歸宿。“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在中國成為了主題娛樂設施。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被賣到韓國拆成了廢鐵。

4號艦“巴庫”號因為服役年限短,被俄羅斯海軍幾經挽救然後轉手送給了印度,成為著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這艘航母真真正正變成了“笑話”的代名詞。

5號和6號艦分別被俄羅斯和中國海軍所裝備,註定成為海軍史上不可忽略的裝備。

昔日海軍大國實力僅次於美國,曾建造7艘航母,有一艘是核航母

​7號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由於蘇聯解體時只造了45%,繼承者烏克蘭又沒有能力繼續建造,所以只能停工。最後在美國人的心機下,被拆成了廢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