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 文丨單身狗1024 司南

內陸國家不靠海,但並不代表不能擁有海軍。

正所謂“跛者不忘其行,聾者偏欲聽聲”。

擁有一支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海軍,是所有內陸國家的金色之夢。

其中最馳名的要數有“王下七武海”之稱的蒙古海軍。

上世紀30年代,蘇聯看蒙古小老弟資源很豐富,於是甩給蒙古一艘半死不活的拖船,通過庫蘇古爾湖運石油。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庫蘇古爾湖

庫蘇古爾湖可不是村口的小池塘,5個北京朝陽區撲上去也遮不住它的形象。

對於沒有海岸線的內陸國來說,這老大的一片水域,和海應該是沒啥差距。

正巧三軍還差個水軍海軍,領導們一合計,乾脆就組建一支海軍。

而那艘破拖船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旗艦,並以開國元老“蘇赫巴托爾”命名。

自從蒙古海軍建立以來,近百年的時間裡,可謂是難逢敵手、未嘗敗績。

就連四處亂跑、吆五喝六號稱制霸全球的美國艦隊,至今都無法進入蒙古海軍駐紮範圍1000海里內。

連正面交鋒的資格都不具備。

所以,除了蒙古海軍自己,沒有誰能把它搞定。

的確,蒙古海軍遭遇的兩次重擊,無一例外都是在自己的原因。

第一次,“蘇赫巴托爾”號由於年老色衰,被報廢處理。

第二次,“蘇赫巴托爾”二世號由於胡亂漂移,沉入湖底。

或許是承受不起如此高昂的損失,亦或許是長時間的無敵令人乏味,1997年,蒙古國把這支不敗之師外包給了在此服役的7名海軍官兵。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你看到的不足總兵力的二分之一,像我們這麼屌的還有4個。

2001年,英國人拍攝的紀錄片《蒙古海軍;盡在海上》

儘管蒙古海軍被私有化,但建制仍在,軍銜與裝備樣樣齊全。

此時的他們已不似建軍時僅裝備一艘拖船時那般窘迫,除了旗艦“蘇赫巴托爾”三世號以外,還控制兩艘沒發動機的運輸船以及從報廢坦克上拆下來的大炮。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蒙古海軍全部家當盡收眼底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船配好帆,王八對綠豆,傻逼配腦癱。

與如此豪華的裝備為伍的,是擁有上將軍銜的蒙古海軍最高長官兼董事長巴特巴彥。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巴特巴彥

巴特巴彥的手下人均驍勇善戰,放眼望去全是軍官。

上尉、指揮官、中尉指揮官、中尉各一位,兩名少尉是最低軍銜。

在300萬人口的蒙古,這7人可以算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其中一位年輕的小夥子,連游泳這種高難度的運動都會。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左側的年輕人會游泳

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驕傲,即便是最簡單的任務,也要全力以赴——由旗艦拖著兩艘無動力小弟全軍出擊。

當然,對於掌握“制海權”的蒙古海軍來說,“軍事行動”這四個字不存在於他們的字典。

由於私有化的原因,“非軍事行動”才是他們每日生存與發展的能量來源。

巴特巴彥不僅具備軍事頭腦,還深諳商業手段,除了兼職貨運工人搞運輸以外,還依託當地旅遊業助力海軍發展。

有“東方的藍色珍珠”之稱的庫蘇古爾湖是蒙古國最重要的旅遊地之一,腰纏萬貫的遊客在這裡交織。

蒙古海軍依靠自己的官方背景,在閒暇時間屈尊陪遊客互動,燒燒烤、尬尬舞、蹦蹦迪。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可觀的收入以及聲色犬馬的生活並沒有消磨蒙古海軍的鬥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憧憬實現蒙古帝國海軍的偉大復興——那個700多年前擁有幾千艘艦艇,十幾萬官兵的世界最強海軍。

經過一個世紀的發展,蒙古海軍的實力正在突飛猛進,甚至創造出了人均艦艇擁有量高達中國三倍的奇蹟。

假以時日,當有一天他們真的見到大海的時候,惡魔果實能力就會覺醒,可以這麼說,誰也不好使。

“有一天我會看到真正的大海,在我的想象中它是溫暖和平靜的。不像這兒的湖水,又洶湧又寒冷。”巴特巴彥目光炯炯。

蒙古海軍固然強大,但與同為內陸國的烏茲別克斯坦海軍相比,可就落了下乘。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蘇聯解體後,烏茲別克斯坦的軍事實力在中亞可謂是首屈一指,甭管是陸軍還是空軍,都是指哪打哪的硬茬子。

1996年,烏茲別克斯坦想要利用鹹海水域,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部隊,充面子。

而作為世界四大湖之一的鹹海,放下多少戰艦都不會擠。

畢竟,它比庫蘇古爾湖大20倍。

烏茲別克斯坦一拍腦子,說幹就幹!

於是立即從德國和阿聯酋引進了一批戰艦,鹹海海軍轉瞬間成立。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士兵們還沒來得及熟悉,一場暴風雨襲來,艦艇紛紛沉底變“潛艇”。

烏茲別克斯坦花錢買了教訓,之後的幾年隔空苦練開船本領。

直到2003年,中亞各國圍繞著裡海的石油資源進行海軍博弈,雖然烏茲別克斯坦和裡海不挨著,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哪一天忽然就挨著了呢。

烏茲別克斯坦一拍腦子,說幹就幹!

又立即從韓國和阿聯酋購買了40多艘戰艦,還配備了2500名精銳士兵。

之前買完了教訓,這回士兵們駕駛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咔咔咔一頓駕駛,又沉底了。

幹啥玩意兒?鬧呢?!

當然,這次沉底不能怨士兵,畢竟戰艦也不能在沙子上跑不是?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動漫《海賊王》裡在沙漠馳騁的沙船

這次沉底的原因和技術沒關係,其實也不是啥大問題,就是鹹海找不著了。

從1918年蘇聯政府決定把注入鹹海的河水改道去種棉花開始,鹹海始終在縮水。

1960年還有6.8萬平方公里,1998年就只剩2.9萬了,到2004年軍艦到貨下水的時候,鹹海已經斷裂成了三部分。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鹹海變化圖

隨著鹹海的逐漸枯竭,水是越來越鹹,連魚都被鹹死了。

戰艦也一艘跟著一艘擱淺,“鹹海艦隊”徹底失去夢想,秒變“鹹魚艦隊”。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破舊的戰艦除了展示什麼叫滄海桑田和給駱駝乘涼外,賣鐵都嫌鏽多。

尷尬的“海軍陸戰隊”,船還在,水沒了

2500名海軍精銳也徹底變成了“真·海軍陸戰隊”。

這種“船還在、水沒了”的悲劇程度,不亞於“人還在、錢沒了”。

當然,烏茲別克斯坦海軍並不虧。

鹹海消失,國土面積增加的殊榮當屬他們一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