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東市882個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自去年6月底全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實施以來,海東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將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作為抓基層打基礎、鞏固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的重要舉措,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積極推動村集體經濟“破零”發展。截至目前,全市882個村已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為年底全市90%的村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目標奠定了良好基礎,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2018年,海東市對945個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實施了村集體經濟項目,每村投入資金40萬元,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78億元。截至4月底,已啟動運行944個村。從項目類型看,入股分紅441個佔46.7%、發展物業類259個佔27.43%、興辦實體44個佔4.6%、服務創收類5個佔0.5%,其他類195個佔0.5%。其中,已產生效益的村460個,收益達1771萬元。今年,每村投入60萬元,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5.67億元,目前互助縣方案編制完成並下達了項目批覆;民和縣、平安區方案編制已完成等待政府批覆;循化縣、樂都區、化隆縣正在編制方案。

近年來,海東市鼓勵各村立足村情,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找準集體經濟的項目源和增長點,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著力打造出一批“實力強、特色明、管理好”的經濟強村。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建設,鼓勵探索建立各類生產要素入股、土地流轉、利益分成和風險共擔的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運行機制,通過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促進集體經濟組織與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聯合發展,共同發展了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互助縣威遠鎮卓扎灘村、樂都區高廟鎮卯寨作為海東兩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示範點,成了海東市農村基層黨組織發揮堡壘作用、帶領村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脫貧致富、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典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