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你一個人用的正常就代表大家都正常嗎?硬盤出問題也是講一個概率的,就像吸菸導致疾病的概率那樣。雖然便宜的固態硬盤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但是其消費者數量不大,就算出了問題,最終在網上暴漏的帖子也會比較少。

而這個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錯覺,覺得這個牌子僅僅那麼幾例翻車的,那其出問題的概率不會很大,實際上用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證明這個錯誤。假設某知名品牌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一年銷量一千萬,那麼出故障的硬盤數量就是1萬塊。

"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你一個人用的正常就代表大家都正常嗎?硬盤出問題也是講一個概率的,就像吸菸導致疾病的概率那樣。雖然便宜的固態硬盤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但是其消費者數量不大,就算出了問題,最終在網上暴漏的帖子也會比較少。

而這個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錯覺,覺得這個牌子僅僅那麼幾例翻車的,那其出問題的概率不會很大,實際上用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證明這個錯誤。假設某知名品牌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一年銷量一千萬,那麼出故障的硬盤數量就是1萬塊。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而另外一個品牌的故障率百分之一,而銷量僅僅10萬塊,那麼一年出故障的硬盤數量才1000塊,雖然後者的故障率是前者的10倍,但是後者故障硬盤的數量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然後二者進過網絡一宣傳,很多人就會得出大品牌質量差的結論,但是事實其實恰恰相反。

SSD的簡單原理

SSD相關原理網上資料很多,今天也不科普,簡單來說其部件主要就是主控、NAND閃存顆粒和固件。SSD主控本質是嵌入式微芯片,主要基於ARM架構,也有采用RISC架構的,而配套的固件就可以認為是這個微系統的操作系統。而閃存顆粒,就是真正存放數據的地方。

"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你一個人用的正常就代表大家都正常嗎?硬盤出問題也是講一個概率的,就像吸菸導致疾病的概率那樣。雖然便宜的固態硬盤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但是其消費者數量不大,就算出了問題,最終在網上暴漏的帖子也會比較少。

而這個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錯覺,覺得這個牌子僅僅那麼幾例翻車的,那其出問題的概率不會很大,實際上用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證明這個錯誤。假設某知名品牌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一年銷量一千萬,那麼出故障的硬盤數量就是1萬塊。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而另外一個品牌的故障率百分之一,而銷量僅僅10萬塊,那麼一年出故障的硬盤數量才1000塊,雖然後者的故障率是前者的10倍,但是後者故障硬盤的數量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然後二者進過網絡一宣傳,很多人就會得出大品牌質量差的結論,但是事實其實恰恰相反。

SSD的簡單原理

SSD相關原理網上資料很多,今天也不科普,簡單來說其部件主要就是主控、NAND閃存顆粒和固件。SSD主控本質是嵌入式微芯片,主要基於ARM架構,也有采用RISC架構的,而配套的固件就可以認為是這個微系統的操作系統。而閃存顆粒,就是真正存放數據的地方。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常見主控品牌:大陸外的主要品牌是Marvell、三星、慧榮、智微、瑞昱、群聯,而我國國內的主控品牌起碼有10家,數量上可以說超越了國外,當然性能方面美國和韓國三星的處於領先位置,臺灣的居中,國產的發展的也不錯,其實就主控而言,差別沒有那麼大。

真正影響性能的主要還是NAND閃存,起碼超過60%,而固件算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要量化的話大約20%吧,而真正有能力自己寫固件的都是那些大廠,譬如三星、Intel、閃迪、英睿達、浦科特、東芝等,至於那些便宜的品牌都是用的當然是主控廠送的方案了。

"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你一個人用的正常就代表大家都正常嗎?硬盤出問題也是講一個概率的,就像吸菸導致疾病的概率那樣。雖然便宜的固態硬盤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但是其消費者數量不大,就算出了問題,最終在網上暴漏的帖子也會比較少。

而這個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錯覺,覺得這個牌子僅僅那麼幾例翻車的,那其出問題的概率不會很大,實際上用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證明這個錯誤。假設某知名品牌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一年銷量一千萬,那麼出故障的硬盤數量就是1萬塊。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而另外一個品牌的故障率百分之一,而銷量僅僅10萬塊,那麼一年出故障的硬盤數量才1000塊,雖然後者的故障率是前者的10倍,但是後者故障硬盤的數量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然後二者進過網絡一宣傳,很多人就會得出大品牌質量差的結論,但是事實其實恰恰相反。

SSD的簡單原理

SSD相關原理網上資料很多,今天也不科普,簡單來說其部件主要就是主控、NAND閃存顆粒和固件。SSD主控本質是嵌入式微芯片,主要基於ARM架構,也有采用RISC架構的,而配套的固件就可以認為是這個微系統的操作系統。而閃存顆粒,就是真正存放數據的地方。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常見主控品牌:大陸外的主要品牌是Marvell、三星、慧榮、智微、瑞昱、群聯,而我國國內的主控品牌起碼有10家,數量上可以說超越了國外,當然性能方面美國和韓國三星的處於領先位置,臺灣的居中,國產的發展的也不錯,其實就主控而言,差別沒有那麼大。

真正影響性能的主要還是NAND閃存,起碼超過60%,而固件算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要量化的話大約20%吧,而真正有能力自己寫固件的都是那些大廠,譬如三星、Intel、閃迪、英睿達、浦科特、東芝等,至於那些便宜的品牌都是用的當然是主控廠送的方案了。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所以大廠的SSD如果有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固件升級來修復,或者優化SSD的性能,而那些便宜的品牌SSD往往是聽天由命。而且隨著主控方案的成熟,如果你要做一塊固態硬盤,其實很簡單,有現成的方案給你,你只要購買相關的組件自己就可以焊接了。

SSD的成本

那麼一塊SSD的成本也就可以根據上面的部件來大致的計算一下,主控方面在2014年,SATA主控15美元,目前大約是3美元,PCIE主控曾經20-30美元,目前已經降至4-6美元,未來SATA主控會低於1美元,至於固件,買主控送。

其實NAND的成本才是大頭,最近的256Gb TLC報價是1.98美元,256GB容量的固態硬盤需要8顆256Gb(1Byte=8bit)的閃存芯片,不計封裝成本15.84美元。此外還有PCB、電容等小件成本、外殼及組裝成本、質檢及售後成本、物流成本和渠道成本。

"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你一個人用的正常就代表大家都正常嗎?硬盤出問題也是講一個概率的,就像吸菸導致疾病的概率那樣。雖然便宜的固態硬盤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但是其消費者數量不大,就算出了問題,最終在網上暴漏的帖子也會比較少。

而這個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錯覺,覺得這個牌子僅僅那麼幾例翻車的,那其出問題的概率不會很大,實際上用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證明這個錯誤。假設某知名品牌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一年銷量一千萬,那麼出故障的硬盤數量就是1萬塊。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而另外一個品牌的故障率百分之一,而銷量僅僅10萬塊,那麼一年出故障的硬盤數量才1000塊,雖然後者的故障率是前者的10倍,但是後者故障硬盤的數量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然後二者進過網絡一宣傳,很多人就會得出大品牌質量差的結論,但是事實其實恰恰相反。

SSD的簡單原理

SSD相關原理網上資料很多,今天也不科普,簡單來說其部件主要就是主控、NAND閃存顆粒和固件。SSD主控本質是嵌入式微芯片,主要基於ARM架構,也有采用RISC架構的,而配套的固件就可以認為是這個微系統的操作系統。而閃存顆粒,就是真正存放數據的地方。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常見主控品牌:大陸外的主要品牌是Marvell、三星、慧榮、智微、瑞昱、群聯,而我國國內的主控品牌起碼有10家,數量上可以說超越了國外,當然性能方面美國和韓國三星的處於領先位置,臺灣的居中,國產的發展的也不錯,其實就主控而言,差別沒有那麼大。

真正影響性能的主要還是NAND閃存,起碼超過60%,而固件算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要量化的話大約20%吧,而真正有能力自己寫固件的都是那些大廠,譬如三星、Intel、閃迪、英睿達、浦科特、東芝等,至於那些便宜的品牌都是用的當然是主控廠送的方案了。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所以大廠的SSD如果有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固件升級來修復,或者優化SSD的性能,而那些便宜的品牌SSD往往是聽天由命。而且隨著主控方案的成熟,如果你要做一塊固態硬盤,其實很簡單,有現成的方案給你,你只要購買相關的組件自己就可以焊接了。

SSD的成本

那麼一塊SSD的成本也就可以根據上面的部件來大致的計算一下,主控方面在2014年,SATA主控15美元,目前大約是3美元,PCIE主控曾經20-30美元,目前已經降至4-6美元,未來SATA主控會低於1美元,至於固件,買主控送。

其實NAND的成本才是大頭,最近的256Gb TLC報價是1.98美元,256GB容量的固態硬盤需要8顆256Gb(1Byte=8bit)的閃存芯片,不計封裝成本15.84美元。此外還有PCB、電容等小件成本、外殼及組裝成本、質檢及售後成本、物流成本和渠道成本。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極端情況下,256GB的SATA固態硬盤也要15.84+4=19.84美元,也就是大約137元人民幣,考慮到其他成本,那些256GB的SATA硬盤賣200以下的,豈不是在做慈善了?廠家肯定不會做慈善,只會去降低成本,那麼如何降低成本呢?

採用更便宜的主控,減少質檢和售後等環節,減少中間商渠道,不搞什麼固件研發等工作。此外就是在NAND芯片上找路子,當然國產固態硬盤都不會承認用了拆板回收閃存,因為這種閃存的質量很差,基本上就是拼人品。

"

SSD固態硬盤發展這麼多年了,可以說價格已經下降了很多了,但是和機械硬盤相比價格還是貴那麼一些,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價格比較便宜的固態硬盤,相比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產品要便宜一大截,因此很多消費者就想去購買這類產品,那麼這類產品值得買嗎?

說真的,這類固態硬盤還是不要買了,現在那些知名品牌的固態硬盤也有做到低於1塊錢1GB的產品了,為了那麼百來塊的差價承擔數據丟失或者硬盤損壞的風險,真的沒有必要,當然很快就會有人現身說法,我購買的XX硬盤現在還好的狠啊,沒有問題啊,所以這些便宜硬盤是可以放心購買的。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你一個人用的正常就代表大家都正常嗎?硬盤出問題也是講一個概率的,就像吸菸導致疾病的概率那樣。雖然便宜的固態硬盤出問題的概率會更大,但是其消費者數量不大,就算出了問題,最終在網上暴漏的帖子也會比較少。

而這個也給很多人帶來了一種錯覺,覺得這個牌子僅僅那麼幾例翻車的,那其出問題的概率不會很大,實際上用過簡單的數學就可以證明這個錯誤。假設某知名品牌的故障率是千分之一,一年銷量一千萬,那麼出故障的硬盤數量就是1萬塊。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而另外一個品牌的故障率百分之一,而銷量僅僅10萬塊,那麼一年出故障的硬盤數量才1000塊,雖然後者的故障率是前者的10倍,但是後者故障硬盤的數量僅是前者的十分之一,然後二者進過網絡一宣傳,很多人就會得出大品牌質量差的結論,但是事實其實恰恰相反。

SSD的簡單原理

SSD相關原理網上資料很多,今天也不科普,簡單來說其部件主要就是主控、NAND閃存顆粒和固件。SSD主控本質是嵌入式微芯片,主要基於ARM架構,也有采用RISC架構的,而配套的固件就可以認為是這個微系統的操作系統。而閃存顆粒,就是真正存放數據的地方。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常見主控品牌:大陸外的主要品牌是Marvell、三星、慧榮、智微、瑞昱、群聯,而我國國內的主控品牌起碼有10家,數量上可以說超越了國外,當然性能方面美國和韓國三星的處於領先位置,臺灣的居中,國產的發展的也不錯,其實就主控而言,差別沒有那麼大。

真正影響性能的主要還是NAND閃存,起碼超過60%,而固件算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要量化的話大約20%吧,而真正有能力自己寫固件的都是那些大廠,譬如三星、Intel、閃迪、英睿達、浦科特、東芝等,至於那些便宜的品牌都是用的當然是主控廠送的方案了。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所以大廠的SSD如果有問題,往往可以通過固件升級來修復,或者優化SSD的性能,而那些便宜的品牌SSD往往是聽天由命。而且隨著主控方案的成熟,如果你要做一塊固態硬盤,其實很簡單,有現成的方案給你,你只要購買相關的組件自己就可以焊接了。

SSD的成本

那麼一塊SSD的成本也就可以根據上面的部件來大致的計算一下,主控方面在2014年,SATA主控15美元,目前大約是3美元,PCIE主控曾經20-30美元,目前已經降至4-6美元,未來SATA主控會低於1美元,至於固件,買主控送。

其實NAND的成本才是大頭,最近的256Gb TLC報價是1.98美元,256GB容量的固態硬盤需要8顆256Gb(1Byte=8bit)的閃存芯片,不計封裝成本15.84美元。此外還有PCB、電容等小件成本、外殼及組裝成本、質檢及售後成本、物流成本和渠道成本。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那麼極端情況下,256GB的SATA固態硬盤也要15.84+4=19.84美元,也就是大約137元人民幣,考慮到其他成本,那些256GB的SATA硬盤賣200以下的,豈不是在做慈善了?廠家肯定不會做慈善,只會去降低成本,那麼如何降低成本呢?

採用更便宜的主控,減少質檢和售後等環節,減少中間商渠道,不搞什麼固件研發等工作。此外就是在NAND芯片上找路子,當然國產固態硬盤都不會承認用了拆板回收閃存,因為這種閃存的質量很差,基本上就是拼人品。

便宜SSD值不值得購買?

小結

本文並不是什麼科普文,只是想告訴大家,如果一個品牌的SSD價格長期低於成本線,要麼最終這家公司倒閉,要麼就是這家公司對某些地方進行了成本的縮減,而國產低價SSD在NAND上面搞的那些小動作網上早就有曝光了,當然後續有沒有進行了改進就不知道了。

所以對於那些雜牌子的低價SSD大家還是少碰為妙,因為你無法確保你的運氣一直很好,而且翻車後你也找不到人給你售後,最後只能重新買一塊,其實一算賬你花的錢並不會比一開始選擇可靠品牌的花費少,而且中間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更多。

個人認為電腦上面有兩個地方是不能省的,一個是硬盤,一個是電源,而且二者都是可以使用較長時間的產品,可以說是電腦上的耐用品,不像CPU顯卡那樣頻繁更新換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