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首先是M.2 2230或M.2 2242規格的迷你M.2固態硬盤,RC100單芯片NVMe SS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將PCIe主控與BiCS閃存融合封裝後,RC100能夠以更小的體積提供與M.2 2280固態硬盤相當的性能。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首先是M.2 2230或M.2 2242規格的迷你M.2固態硬盤,RC100單芯片NVMe SS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將PCIe主控與BiCS閃存融合封裝後,RC100能夠以更小的體積提供與M.2 2280固態硬盤相當的性能。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今年的FMS閃存峰會上東芝還提出了比M.2 2230更小的XFMEXPRESS,以內存卡的大小提供NVMe固態硬盤的效能,未來可被應用在超極本或二合一筆記本電腦當中。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首先是M.2 2230或M.2 2242規格的迷你M.2固態硬盤,RC100單芯片NVMe SS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將PCIe主控與BiCS閃存融合封裝後,RC100能夠以更小的體積提供與M.2 2280固態硬盤相當的性能。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今年的FMS閃存峰會上東芝還提出了比M.2 2230更小的XFMEXPRESS,以內存卡的大小提供NVMe固態硬盤的效能,未來可被應用在超極本或二合一筆記本電腦當中。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高性能存儲方面,東芝預計PCIe 4.0將會在2020年進入到服務器主流應用,家用PCIe 4.0固態硬盤的普及大約需要等到2年後。差不多也就是英特爾平臺開始支持PCIe 4.0的時候。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首先是M.2 2230或M.2 2242規格的迷你M.2固態硬盤,RC100單芯片NVMe SS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將PCIe主控與BiCS閃存融合封裝後,RC100能夠以更小的體積提供與M.2 2280固態硬盤相當的性能。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今年的FMS閃存峰會上東芝還提出了比M.2 2230更小的XFMEXPRESS,以內存卡的大小提供NVMe固態硬盤的效能,未來可被應用在超極本或二合一筆記本電腦當中。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高性能存儲方面,東芝預計PCIe 4.0將會在2020年進入到服務器主流應用,家用PCIe 4.0固態硬盤的普及大約需要等到2年後。差不多也就是英特爾平臺開始支持PCIe 4.0的時候。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不過這倒不是說東芝沒有PCIe 4.0固態硬盤,今年的企業級CM6、數據中心級CD6固態硬盤已經能夠發揮出PCIe 4.0的威力,它們的順序讀取速度都達到了6400MB/s。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首先是M.2 2230或M.2 2242規格的迷你M.2固態硬盤,RC100單芯片NVMe SS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將PCIe主控與BiCS閃存融合封裝後,RC100能夠以更小的體積提供與M.2 2280固態硬盤相當的性能。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今年的FMS閃存峰會上東芝還提出了比M.2 2230更小的XFMEXPRESS,以內存卡的大小提供NVMe固態硬盤的效能,未來可被應用在超極本或二合一筆記本電腦當中。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高性能存儲方面,東芝預計PCIe 4.0將會在2020年進入到服務器主流應用,家用PCIe 4.0固態硬盤的普及大約需要等到2年後。差不多也就是英特爾平臺開始支持PCIe 4.0的時候。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不過這倒不是說東芝沒有PCIe 4.0固態硬盤,今年的企業級CM6、數據中心級CD6固態硬盤已經能夠發揮出PCIe 4.0的威力,它們的順序讀取速度都達到了6400MB/s。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CM6和CD6都是2.5寸規格,不過與普通SATA固態硬盤不同的是它們更厚(15mm)以支持企業級所需的超大存儲容量,同時採用更先進、更適合企業級環境的U.3接口。U.3接口是在U.2接口基礎上改進而來,能夠同時兼容NVMe、SAS和SATA設備。

"

63年前,IBM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硬盤:IBM350使用了50個24英寸直徑的圓盤,在主軸帶動下以1200轉/分的速度旋轉,當時這個龐然大物僅有3.75兆字節。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東芝在1987年發明NAND閃存,隨著閃存技術的發展,2010年左右我們開始進入固態硬盤時代。固態硬盤主流容量從32GB一路增長到如今的TB級,提升了32倍。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筆記本硬盤規格的2.5寸SATA接口依然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硬盤形態。下圖是2.5寸SATA接口的東芝TR200,在3D閃存的幫助下原廠960GB固態只要700多元就能買到。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淘汰mSATA之後,M.2成為緊湊型固態硬盤的主流標準。下圖是東芝今年推出的RD500/RC500固態硬盤,使用東芝自有主控搭配96層堆疊的BiCS4閃存,標準M.2 2280規格。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比普通M.2 2280規格更小的固態硬盤形態已經出現。下圖是東芝發佈的2021-2025 PCIe固態硬盤形態發展趨勢。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首先是M.2 2230或M.2 2242規格的迷你M.2固態硬盤,RC100單芯片NVMe SSD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將PCIe主控與BiCS閃存融合封裝後,RC100能夠以更小的體積提供與M.2 2280固態硬盤相當的性能。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今年的FMS閃存峰會上東芝還提出了比M.2 2230更小的XFMEXPRESS,以內存卡的大小提供NVMe固態硬盤的效能,未來可被應用在超極本或二合一筆記本電腦當中。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在高性能存儲方面,東芝預計PCIe 4.0將會在2020年進入到服務器主流應用,家用PCIe 4.0固態硬盤的普及大約需要等到2年後。差不多也就是英特爾平臺開始支持PCIe 4.0的時候。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不過這倒不是說東芝沒有PCIe 4.0固態硬盤,今年的企業級CM6、數據中心級CD6固態硬盤已經能夠發揮出PCIe 4.0的威力,它們的順序讀取速度都達到了6400MB/s。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CM6和CD6都是2.5寸規格,不過與普通SATA固態硬盤不同的是它們更厚(15mm)以支持企業級所需的超大存儲容量,同時採用更先進、更適合企業級環境的U.3接口。U.3接口是在U.2接口基礎上改進而來,能夠同時兼容NVMe、SAS和SATA設備。

固態硬盤形態發展方向:未來的SSD長這個樣子

由此可見,固態硬盤的形態發展是隨著不同應用需求而改變的。在臺式機和體型較大的遊戲筆記本上,2.5寸SATA固態硬盤能提供出色性價比。在ITX小鋼炮或超極本當中,M.2 NVMe固態硬盤可以提供緊湊的空間適應性以及更強的效能。在企業級服務器當中,U.2/U.3接口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間利用率以及靈活性。帶有未來科技屬性的XFMEXPRESS則有望讓二合一筆記本電腦享用到同更大體型筆記本相同的高性能存儲體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