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裡的清婉明秀山水田園

古詩 孟浩然 王維 詩歌 清風明月逍遙客 清風明月逍遙客 2017-08-26

唐代開元、天寶年間,經濟繁榮,國家強盛,湧現出大批天賦極高的詩人們,他們繼承了初唐以來的聲律及風骨,將韻律與抒情相結合,形成了“盛唐詩風”。武則天時期實行的“以詩賦取士”招攬了很多寒門子弟,他們爭先恐後的來到長安求取功名,開元十五年張說和張九齡先後為相,他們提攜後進,大量寫詩,開啟了一個美好時代的序幕。

張九齡是繼張說之後的文壇領袖,廣東韶關人,唐中宗初年中進士,唐玄宗時升至中書令,後因直言敢諫,成為開元時期的一名賢相,後被李林甫排擠出朝廷。他的詩歌分為前後兩個部分,在京為官時以應酬之作為主,綺麗有餘而情韻不足;後離開朝廷,詩風大變,形成了以託物興感和山水抒情的“曲江體”,具備了唐詩清婉明秀。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裡的清婉明秀山水田園

西江夜行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在外放途中,他將詠懷和山水描寫相結合,寓風骨於物色,含清拔於秀麗,如《西江夜行》“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而清。”他對旅途中所見所聞的景色進行描繪,感慨人生進退之不易,表現出了清雅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

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張九齡的山水詩裡比較著名的作品為《湖口望廬山瀑布泉》,描繪了廬山瀑布的天然壯麗和恢宏氣勢,他善於用自然的聲色表現深遠的情感,構成玲瓏明秀的詩境。

他的山水詩受“二謝”影響比較大的多帶有紀遊性質,敘述行程中的見聞和感悟,他能夠像大謝一樣細緻的描繪景物,也能像小謝一樣表現出清麗圓美的詩風。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望月懷遠》是其中的代表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意夕起相思。”此詩不描繪月景,而寫月色,月光使遠方的情人夜不能寐,相思之情溢於言表,像海水般沒有邊際,海上的月色與人迷濛的思念相結合,構成了韻味無窮的的清婉詩境。這種詩境對王維、孟浩然等傑出的盛唐山水田園詩人有直接的影響。

張九齡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詩歌和政治上,還表現為他對後進的提攜,開元二十二年他舉薦王維為右拾遺,又在荊州時闢孟浩然為從事,他們的交往在詩歌上多有反應,如王維的《獻始興公》對張九齡的提攜表示感激,孟浩然的《臨洞庭上張丞相》表現渴望汲引的心情和知遇之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裡的清婉明秀山水田園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家,山西人,生於武后長安元年。十五歲時,他遊學長安,後憑著演奏琵琶的才能獲得推薦為官,早年時他對功名充滿了嚮往,有一種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他的《少年行》中說“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但是他還是因事被貶,直到張九齡為相他才升遷為右拾遺,在此期間他曾奉命出塞涼州,大概《使至塞上》就是那個時候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是他第一次看到西部風光,感到無比的壯美,他將這種英豪之氣融入景色之中,形成了雄渾壯闊的詩境。王維當官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於是他在長安終南山山麓購買了一處別墅,相傳那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住所,那裡有竹有水,有溪谷也有深山,環境優美,此後他在這裡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無比愜意。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攻陷長安,安祿山知道王維是個大才子,於是想讓他在自己手下做官,王維不知道如何反抗,於是吃了瀉藥裝病,又假裝自己啞巴了,但是安祿山不管,依然強制性的給了他一個官職。後來唐肅宗反攻長安得勝,所有當過安祿山任命官的人都被下罪,王維赫然在列,但是由於王維一直不與安祿山合作,所以他被從輕發落,不久就官復原職,後來甚至升遷到右書丞。晚年的王維已經沒了進仕之意,退朝之後過起了焚香默坐,消遣世慮的生活,他愛上了佛教,愛上了閱讀經書,最終他老死在之前的別墅裡,終年六十一歲。

王維的山水詩多寫於隱居期間,他精通音樂,還會畫畫,他的描寫創造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靜逸明秀的詩境。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其中的代表“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是自然的美與心境美的融合。王維很早就歸心於佛法,他最愛讀的是《維摩詰經》,經書裡要求靜心的方法是坐禪,這樣能最大限度的平靜思想和情緒,讓心靈處於虛空狀態,達到“無我”的境界。六朝以來喜用玄言引入詩境去體會自然山水之美,到了唐代變成了禪趣,而這種境界需要用詩歌去闡述,王維是這方面的高手。

終南別業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終南別業》是詩人心態的寫照,他將禪趣描寫的具體可感,讓人們體味到佛理的美好。晚年的時候,王維選擇了歸隱,他將寂寞當做一種享受,因此寂寞也顯得很美,在這裡他作了《輞川集》二十首,這些詩表現了他自甘寂寞,隔絕塵世的寧靜之心。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裡的清婉明秀山水田園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些詩是王維人生最後的寫照,他已經明白了孤獨的意義,也能體會到此中的美好,於是他的心靈變得超凡脫俗,沒有了孤獨惆悵,也不受人干擾,只有一片空靈,而美的意向就來自這永恆的寂靜之中。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裡的清婉明秀山水田園


與王維同時期成名的詩人是孟浩然,他也以寫自然山水詩著稱,但他的一生並不像王維一樣仕途通達,寂寞半生。孟浩然早年做官不成,又覺仕途難為,於是四十歲之前都隱居在鹿門山,四十歲之後他來到長安,與眾多詩人唱和,一時之間名動京城,恰逢張九齡為相,授予了他一定的官職,後來他還是選擇了隱居。三十多歲時他曾與年輕的李白相遇在湖北武漢,因此兩人成了好朋友,孟浩然動身前往江陵時,李白寫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如此看來,兩人交情不淺。

當他與張丞相相遇時,他想毛遂自薦表明自己的為官意圖,於是有了“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他也希望有人引薦而青雲直上,卻總是應試不第,也許是他的秉性太過孤高狷介,雖然有濟世之心但卻不願意曲從別人,據說張說向皇帝舉薦他時,他躲在床下不敢出來,皇帝讓他起來賦詩,他卻來了一首“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他本來可以好好的抓住這次機遇,卻要用埋怨的語氣給皇帝說話,皇帝生氣了,他這一輩子都沒被重用過,所以他選擇了隱居。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他的隱居生活愜意而悠閒,他的田園詩更多貼近現實生活。如《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外合,青山郭外斜”,他的田園詩常常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即興發揮,不飾雕琢,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種自然的風格猶如陶淵明一樣活潑自在,自然純淨而又淳樸高遠。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唐詩裡的清婉明秀山水田園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一生曾多次出遊,他經常遇景即抒情,於寂寞外低迴,隨意佈景便能形成清遠而意味無窮的詩境,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如果說王維的山民歌詠給人一種寧靜之美,那麼孟浩然的乘舟行吟則把自然的山水之美透徹的表現了出來。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他的五言詩“天下稱其盡美矣”!

當時以王維、孟浩然為中心的一批同類詩風的詩人還有裴迪、儲光羲、常健等。裴迪曾與王維一起呀終南山隱居,在生活方式上多受王維影響,兩人經常唱和,《輞川集》二十首是他的代表作。儲光羲生活經歷比較坎坷,他也曾與王維隱居,但後來安史之亂接受偽職,卻不如王維那樣幸運,被貶南方,他的詩多表達返璞歸真,頤養性情的思想,有大量作品流傳,如《雜詠五首》裡的《釣魚灣》“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風格接近孟浩然,自然而淡遠。

與王、孟兩人風格相近的詩人中,常建的成就最高,他的《題破山寺後禪院》“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句表現了深山古寺的清幽和光線的柔和,通過微妙至深的禪境,表現心無纖塵的幽遠情思,靜中有動的描寫也傳達出飄渺的韻味。常建中進士後當過一段時間的縣尉,但大部分時間他都隱居在終南山和武昌,他的山水田園詩多孤高幽僻的隱逸風調,其中透露出的佛理與王維詩歌十分接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