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故事 淨物 2018-12-15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1


昨天,我在家煲劇,突然被劇中的一幕嚇到了!

一個男子親手把自己的爸媽殺了。

他之所以會想要殺自己的爸媽,是因為覺得自己的人生被他們毀了。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他是在父母的重大壓力下長大的,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彈鋼琴,每天沒有彈夠五個小時就不準停,那時的他拼盡全力才換得父母的滿意。

可是等他自己真正喜歡上音樂了,他的父母卻又以學音樂沒前途而逼著他放棄。

備受父母壓迫的他覺得活著太累了,曾想過要自殺,可是最後他想:為什麼傷害自己的人不去死,而要自己死呢。於是他把自己的爸媽碎屍處理了。

在他眼裡自己殺的不是爸媽,而是毀了自己一生的仇人。

或許你會說,這是電視劇誇大了演。

2


可是事實上,現實比電視劇演的還恐怖!

不久前,有一則新聞報道,一個12歲的少年因不滿母親對自己的管教太嚴,竟拿菜刀把自己母親活活砍死了。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事後,他還佯裝母親的口氣,給班主任發信息請假,並接聽了母親多個電話和微信。

第二天,鄰居發現凶案報了警,他被抓了。

可是他一直表現得很淡定,就連警察帶他去指認案發現場都能面帶微笑。

最讓人毛骨悚然的是,他因為“不滿14週歲不追究刑事責任”,被放出來後跟親人的對話:

“為什麼要抽菸?”“我們班幾個同學也抽。”“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那以後怎麼辦?”“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不敢想象一個12歲的孩子,竟然說出了這樣的話,明白殺人是錯的,卻覺得殺自己媽沒問題。

讓人細思極恐,忍不住拉緊衣領……

本該像白紙那樣純潔的孩子,卻變成了殺人的惡魔,造成此等悲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從新聞披露的細節中,不難看出這起極端的弒母案,具備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共同要素:人到中年,疲憊不堪的二胎媽媽、忙工作整天不顧家的爸爸、青春期叛逆不懂事的少年。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丈夫不懂妻子的累,媽媽不懂孩子的壓抑、孩子不懂媽媽的愛……看似和諧的家庭,其實早已危機四伏,出現問題也只是早晚的事。

3


詹姆斯·多伯森說:

“尊重他人、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

反之,愛和管教不成正比,則可能會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枷鎖。

綜藝《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媽媽用盡了自己整個生命去愛孩子,就算現在已經70歲了,仍然為了孩子吃喝住行忙東忙西。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可是這種愛並沒有讓朱雨辰感到幸福,反而覺得自己被囚禁在“愛的溫室”中,以至於朱雨辰跟朋友聚會結束後,孤獨一人在家痛哭流涕,“怎麼就沒一個,願意在我身邊的”。

媽媽的愛本身沒有錯,可是過了合適的度就成了束縛。

正常人被束縛久了都會想要掙扎,更何況是無法反抗的母愛緊緊包裹,喘不過氣卻無法掙扎,暴力掙扎的後果傷己又傷人,便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事實上,近年來頻發的弒母案件的背後,均隱藏著這樣的真相:無私的母愛下被束縛的孩子,怨念的堆積導致悲劇的發生。

或許在我們的認知裡,孩子最大的叛逆也不過是離家出走,卻不曾想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弒母,由此可見對孩子“管太多”未必是好事,容易把他們逼到誤區。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雖然我們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如果這些好不是他們想要的,做再多也是白費勁,倒不如像放風箏那樣鬆緊有度,讓孩子們飛得更高更遠。

否則,可能你付出全部真心,卻成了孩子最恨的人。

中國媽媽的悲哀,莫過於如此。

4


可是,這一切真的都是媽媽的錯嗎?

那些生活在最底層的媽媽為了生活忙碌,無法給予孩子有效的陪伴,以致於在孩子長大後出現諸多問題時,想去引導卻發現為時已晚。

而有些媽媽作為全職家庭主婦,一直陪在孩子身邊,卻因為過度擔心孩子犯錯受傷,對他的人生過多幹預,一次又一次地挑戰孩子的底線,最後把他們逼到了對立面。

媽媽承擔起全部重擔,“逼”著孩子成才,爸爸卻在一旁不知所措,甚至從未參與。

真正的家庭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造成失衡,以愛為名的望子成龍可能會弄巧成拙,反而把孩子逼“瘋”了。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我有個朋友,大學畢業就結婚了。

她跟她老公很恩愛,結婚七八年了,相處起來還像新婚那樣。

據說,兩人曾在結婚前就約法三章,無論是做家務還是照顧孩子都得一起做,誰都不能仗著工作太忙逃脫該承擔的責任。

當年他們倆剛有孩子時,因為不懂怎麼照顧,每天都抱著育兒書學習,還鬧過不少笑話。

但是,都沒有互相抱怨,互相推卸,反而是因為一起照顧孩子,所以更能體諒對方的辛苦,就算偶爾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吵了起來,也總能快速冷靜下來,一起找到解決的方法。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活潑可愛,機靈得讓人心生喜歡。

每次看到她家孩子為了跟爸爸“搶”媽媽而說的話,我就忍不住羨慕,這一家子真的太幸福了。

好的教育不該只有媽媽,還需要爸爸的陪伴。

夫妻恩愛的家庭,才能培養出懂得如何去愛的孩子。

都是第一次當父母,誰也沒比誰強到哪裡去,千萬別把責任推給一方去做。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不要等悲劇發生後再說如果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時間教育兒子,就意味著沒時間做人。”

賺錢固然重要,可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更重要。

父親的存在,對於孩子而言,就像是陽光。

試想光有土壤和水,卻沒有陽光,植物都會越長越扭曲,更何況是人。

要知道被喪偶式婚姻和詐屍式育兒傷害的,不止是媽媽,還有孩子。

或許他小時候不懂,還能體諒你的缺席,但慢慢地就會怨恨,覺得寧願沒有父親的存在,也不要一個掛名的爸爸。

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媽媽的陪伴,也需要爸爸的身影,一剛一柔互相配合才能恰到好處。

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學會如何當“稱職”的父母,讓弒母殺父的人間悲劇,不再重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幸福的家庭。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今 / 日 / 話 / 題

你最近有陪孩子玩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