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國學 顏回 孔子 王守仁 黃庭禪 2017-05-09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有一種人,才思敏捷,見多識廣,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子貢就是這種類型裡拔尖的,他非常有才學,風度翩翩,是個外交官的人物。

可是在孔子眼中,他卻比不上顏回,這是為什麼呢?

《王陽明傳習錄》原文

黃誠甫問‘汝與回也,孰愈’章。

先生曰:“子貢多學而識,在聞見上用功,顏子在心地上用功。故聖人問以啟之。而子貢所對又只在知見上,故聖人嘆息之,非許之。顏子不遷怒,不貳過,亦是有‘未發之中’始能。”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跟著孔子到底是學什麼?

學生黃誠甫問陽明先生:孔子問子貢,你認為你跟顏回的學問道德誰比較好?

這句出自《論語》的公冶長章,當時子貢回答說:“我哪裡可以跟顏回比,顏回是舉一反十的人,我卻只能舉一反二。”孔子聽了,說:“確實,你的道德學問比不上顏回。”

這很有意思,孔子為什麼問子貢而不是問顏回呢?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來聽聽陽明先生怎麼回答。

陽明先生說,子貢多才多藝,學很多東西,懂很多東西,才思敏捷,非常聰明。在我們身邊也往往有這樣的人,不論談論什麼,多麼時髦的話題,他都能插上話題,好像專家一樣。子貢就是這類型人的佼佼者。可是子貢卻只是在見聞上用功啊。

而顏回卻不同,整天在心地上用功,觀照自己,省察自己,存心養性。就是因為孔子看到子貢這麼聰明的人,可他用功的方向卻向外,盡學些讓自己更出眾、更能高人一等的才學。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所以孔子就故意問子貢這個問題,希望藉此問來讓子貢好好反省。畢竟,跟著孔子學習,並不是學聰明啊,跟著孔子是“學道學,怎麼認識自己的心,光明自己的心地,怎麼了自己的性命”。

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陽明先生繼續說,顏回不遷怒,不貳過,是由於顏回掌握了心性的主軸。這很重要,陽明先生道出了關鍵的原因,一起來細細學習體會。

大家看看,“不遷怒”到底怒了沒,明明白白是動怒了啊。“遷怒”,我們常常在做,稀鬆平常。我們怒火攻心的時候,對誰都恨不得破口大罵。比如在公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回家跟太太講話都不太禮貌,小狗過來舔你,你還會踹牠一腳,這就是所謂的遷怒。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可顏回即使在生氣,他卻能夠不遷怒,這代表顏回有不被怒氣帶走的能力。連這個最難控制的氣血他都能夠跟它和平相處,不被它帶走,那其餘的氣血就不言可知了。也就是說七情裡面,最難於遏制的氣血顏回都可以不被帶走,他的怒已發,但是可以發而中節。

這也可以知道,顏回早就體會到什麼是“未發之中”了,這樣他才有辦法不遷怒,一般的人沒有辦法不遷怒的。

不遷怒的訣竅——未發之中是關鍵

喜怒哀樂愛惡欲,人皆有之。顏回能夠不遷怒的訣竅在哪兒呢?就是觀照氣血,氣血在動的時候也好,靜的時候也好,都能夠只是把它當作一個能量,不把它當作好惡分別來看它。

而我們一般的人,之所以被情緒所捆綁就是因為我們對引起情緒的氣血能量有分別好惡。情緒上來時,氣血越大,好惡越深,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被這個氣血能量的大小深深地給控制了。

但是對於聖哲而言,

所觀照的是氣血能量的實相,

沒有偏好,

沒有偏惡,

沒有偏貪,

沒有偏嗔,

這就叫做“中”。

“中”不表示都不動,

而是可以是靜態的氣血,

可以是奔騰的氣血。

可氣血不被判讀為好惡貪嗔的時候,

就是我們心裡的“中”的狀態。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也就是說,顏子是一個有觀照情緒氣血實相能力的人,要不然怎麼能夠在怒氣攻心的時候,既發了怒,卻又很輕鬆,不遷怒呢。

這段文章雖然很短,可是大家千萬不要小看了它,陽明先生指出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想要能不被氣血帶走,唯有認識“未發之中”。

“未發之中”是什麼呢?

用佛家的話就是無貪無嗔,

對情緒氣血沒有好惡分別。

有“未發之中”這個能耐,

在情緒發的時候,

一樣能夠秉持著對氣血實相的觀照,

這個叫做“發而中節”。

這樣我們就能夠在情緒裡面收放自如,不會被情緒捆綁束縛,心不會被拖累,也不會潰散了自己的精氣神,這個就是陽明先生要教導給我們的。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沒有對自己的天然心性有真正的體會,是絕對講不出這樣的話來的。陽明先生已經悟透了這個“未發之中、發而中節”的心法,後世若有人也能悟透,一樣會說同樣的話的。

聖人也偏心?弟子三千,孔子為何“偏愛”顏回?|陽明心學探祕

本文整理自“張慶祥講《傳習錄》”(愛奇藝 062)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