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思所想所經歷,必存陰陽之道!

國學 易經 文章 占卜 周易書院玄靈智 周易書院玄靈智 2017-08-28

今天的文章,繼續寫寫易經的陰陽之道,談談易經陰陽的理論意義。

昨天的文章中,我們是從陰陽的符號意象出發,相當於從微觀的層面去闡釋陰陽之理。今天的文章當中,我們我們就不拘泥於陽爻、陰爻的橫線之細微處,我們從從宏觀的角度著手,去思考易經的陰陽觀。

凡所思所想所經歷,必存陰陽之道!

在講解易經的陰陽觀之前,我們先看下面這樣一段話:

《繫辭》上開篇即講:天尊地卑,乾坤定;卑高以陳,貴賤位矣。

這是什麼意思呢?要了解這句話,我們要知道這個“尊卑”,不是尊貴和低賤的意思,它的意思是天在上所以說“尊”,地在下所以說“卑”。 其中的“定”,意為排列成形,陳列有序。

所以前面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的位置各在其位,陰陽之道就會就自然瀰漫在天地之中,所以說是“乾坤定矣”。後面“卑高以陳,貴賤位矣”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和下的位置按照天理排出來了,那麼萬事萬物的分工都明確出來了,各安其類,順從天理。

總的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誡要遵循天道,陰陽推而萬物生,天地秩序井然有序,天地萬物和諧氣象便會應運而生。因此,要遵從天地自然的秩序,必先認識陰陽之道。

凡所思所想所經歷,必存陰陽之道!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了解陰陽之道呢?

其實,陰陽之道就在我們身邊,我們所經歷過的事情、思考過的問題,無不貫穿著陰陽之道。

首先,最基礎的陰陽觀即為事物對立統一的哲學觀點。這也就是說,萬事萬物內部都有著相反的兩種屬性,也就是陰陽屬性。按照現在的哲學語境,可以用“矛盾”這個詞來形容。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都處於矛盾之中,任何事物內部都存在矛盾,都處於與周圍事物的矛盾之中。 正是因為事物內部存在這陰陽屬性,存在著矛盾,存在著又統一又鬥爭的屬性,所以事物便會得到推動而不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

凡所思所想所經歷,必存陰陽之道!

第二點,易經中的陰陽觀,是相互依存,互為其根的規律。我們可以發揮想象力,聯想到陰陽太極圖。從太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陰陽兩方面的對立,都是把對方當作自己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說,當作自己存在的前提,沒有了對方也就沒了自己。相互對立的二個方面,既存在著相互對立,又有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

第三點,我們講講陰陽觀中的陰陽轉化規律。我們講: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這個意思是說,陰陽消長變化由數量的變化發展到一定限度時,會發生質量的變化過程。這個思想在哲學著作《矛盾論》中也有具體的描述——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

凡所思所想所經歷,必存陰陽之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