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學院白立強博士:優秀傳統文化的“佈道者”

國學 馬克思主義 論語 政治 衡水好人網 2017-06-07

優秀傳統文化的“佈道者”

——記衡水學院馬克思主義教學部白立強博士

衡水日報記者 賈冽 實習生 劉洋 段子娟 王會麗 劉夢幻

人物簡介:白力強,馬克思主義教學部原理教研室主任、衡水學院孔子學堂堂主。多年來,依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摯愛,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和踐行。除了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外,他還積極參與傳統文化公益活動,正己正人。

在衡水學院上過白力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學生,都會由衷地讚歎:“白老師講課深入淺出,引經據典,特別喜歡他用中國傳統文化知識來講解枯燥深奧的馬列理論。在他的課上除了能夠學到馬克思主義理論外,還能從中學到不少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而白力強在與社會人士溝通時往往也引用國學經典中的事例,讓對方信服。可以說,在日常教學生活中,白力強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用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行,並影響著他周邊的人,在這個意義上講,他就是傳統文化的“佈道者”。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政課

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是全校的公共必修課。按照教學計劃,衡水學院的大部分思想政治課程都安排在大一、大二兩年。其中,白力強分別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兩門課程。

在白力強看來,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就在身邊,並不遙遠。兩者也不是對立的。馬克思主義是人學,指明瞭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中國傳統文化所講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等更是對人的關懷,特別是其大同思想,也是闡明瞭人類對理想社會的期盼和追求。在這一點上來說,兩者是相通的。因此,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時,可以把傳統文化與之結合起來。

眾所周知,很多學生對純粹的政治理論興趣不濃。然而在白力強的理論課上,幾乎都是滿座的,更有不少學生是來蹭課的。2015級漢本專業的劉洋說,白老師是我的偶像。聽他的課,是一種享受。他能夠把理論和現實生活以及傳統文化結合起來。在他的課上,有著其他老師沒有的激情,讓你不由自主地跟著老師的節奏走。

劉洋的說法得到白力強的確認。他說,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非常多的感人事蹟和人物。不少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要想讓學生對理論感興趣,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怎麼抓?首先在形式上要有激情,在內容上要使抽象的形象化,就是說,闡釋好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就得把現實和傳統的故事與理論結合起來。就拿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說,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對所有問題的分析看待都是從現實的、物質生產的角度來理解的。以“重男輕女”這個觀念為例,對於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來說,這個觀念的產生就是基於現實的生活。因為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初,一定意義上,體力是第一生產力。就此而言,男女之間的差別就顯而易見了。為此,人類從自身生存延續的角度出發,自然將關注的重點放到了男子身上。這樣一來唯物論就不難懂了。

思政課上,白力強經常把一些最近發生的新聞事件和同學們一起分析。在對待某一個問題上,究竟是推波助瀾、隨波逐流,還是分析事件產生的原因,然後從自身做起,完善修養,氣定神閒地避免同類問題發生?相比較而言,後者更能體現儒者的風度。白力強往往用這種正面引導的方式,讓熱烈的課堂充實著滿滿的正能量。

白力強說,思政課的意義就在於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直白一點就是改造人的思想。所以,單純的講解理論,就侷限在了意識形態的簡單灌輸,學生接受起來也難,效果也不佳。如果換一種方式,讓馬克思主義結合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理論和學生的生命成長結合起來,無論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學生的健康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讓更多的人瞭解傳統文化

每天早上5時,白力強都會在一個名為“學習社”的微信群裡發送“明人倫,盡本分,悅樂君子”這樣一句話。當晚,23時,有人發送“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與之相和,提示和鼓舞群裡的朋友們不要忘記當天的學習。

這是白力強與友人一起努力推廣國學的一個平臺。目前,在白力強等人的帶動下,每天都會有人發送對《論語》中某一個篇章的解釋。他們的分享既有對義理的理解,又有自己的體會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情況。白力強說,我們對《論語》的解釋主要依據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錢穆的《論語新解》以及楊伯峻的《論語譯註》三個版本,依據名家的著作學習可以比較客觀正確地理解《論語》。

眾所周知,《論語》在國學中的重要地位。而怎麼把《論語》學好,並且帶領周邊的朋友一起學好,尤其是成年人怎麼學習等,白力強等人做了不同的嘗試。事實上,對於成年人來說,思維已經相對固化,所以,要想改變必須每天努力學習。正如白力強說的那樣“明人倫,盡本分。”白力強說,每個人都應該考慮自己在家庭、社會、單位中的角色定位是什麼。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在家庭中是丈夫、父親、兒子,在單位是職工、領導,在社會是普通公民。每個角色有著不同的定位,只有自己明白了角色定位,才能盡力做好每一個角色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也正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的具體要求。

在談到為什麼要帶領大家一起學習時,還得從白力強的經歷說起。2013年6月,白力強自費每月去四川的傳薪書院學習國學。傳薪書院是青年國學學者、“長衫先生”李裡創辦的一所公益書院,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播國學知識。在書院學習期間,白力強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不僅自己要學,更要帶動周邊的朋友學。此時,遇到了有著類似經歷的“學習社”創辦人、微信群群主劉四順。劉四順則是在北京的葦杭書院跟隨楊汝清先生學習。偶然的機遇,兩個有著相同經歷和使命的人決定要帶動周邊的朋友一起學習國學。於是,學習社成立,除了線上學習外,他們固定在每週六上午集中到一起,分享自己對《論語》某一個章節的理解和體會。由於每個人對《論語》的理解程度不一樣,為了更深層次的探討,白力強又跟幾個朋友約定週五、週六晚上繼續切磋。如今,衡水學院的不少老師都加入了這個學習小組。

而在衡水學院校內,白力強參加了教育學院組建的“繼往聖絕學,育時代新人”專題宣講隊。講座內容為《弟子規》、《孝經》、《論語》、《中庸》、《大學》、《孟子》、《道德經》等,講座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相應的優秀傳統經典常年開設;講座利用班會時間開展,講座內容設計要與學生身心特點及社會現實相結合,選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對學生進行講解,每個內容每學期講四次。每次講座,都會引發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思考。

此外,白力強還經常到我市各單位舉行黨課、進行群眾路線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講。在為衡水市地稅局進行宣講時,他便以《朱子家訓》為切入點,結果得到了熱烈的反響。在為衡水市檢察院、市電力局、市民政局、市衛生監督所、棗強縣宣傳文化系統以及武強縣旅遊局等單位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解讀等活動中,白力強都將其與傳統文化聯繫起來。“我希望能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切入,用具象去充實理論,宣講理論、服務社會。”白力強說。

發掘生活中的正能量

學習傳統文化的目的在於提高內外的修養氣質,並把內在的思維化為外在的行為,即把學、知、行、做結合起來。作為一名集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思想於一身的老師,白力強在對傳統文化系統學習,加大推廣的同時,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身體力行,並自覺把中國傳統文化貫穿始終。

衡水好人網是我市民間致力於宣傳好人、推廣好人,讓更多好人事蹟得以傳播的網絡平臺。正是由於白力強認可這一點,他參與了衡水好人網、衡水好人志願者協會發起的“尋找身邊的好人,傳遞衡水正能量”大愛公益活動的採訪與編寫。這些感人的事蹟被白力強寫成文章通過衡水好人網、搜狐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網易等媒體發佈。到目前為止,白力強及他的同事已經走訪了17個人。白力強說,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些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正是這些普通人的普通事才折射出人間最美好的真情,傳遞了最純粹的正能量。我就是想通過尋找好人、宣傳好人、爭做好人來改變提升社會風氣,為“善行河北,厚德衡水”盡一份力量。

峻德學堂是一個針對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的公益國學文化組織,每週組織青少年學生及家長誦讀國學經典。該組織負責人在得知白力強對國學情有獨鍾後,力邀他為峻德學堂講授公開課。到目前,白力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依舊在為青少年普及國學知識。

白力強表示,要想影響別人,首先要做好自己,從“正己”達到“正人”,從影響身邊到影響社會。只要每一個人都充滿正能量,整個社會就會充滿正能量。來源:衡水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