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作霖和愛將楊宇霆

事後,姜登選除了電告上司張作霖外,還讓韓麟春就此事親至奉天打郭鬆齡的“小報告”,稱其跋扈難制,並向張學良建議以軍法嚴懲。郭鬆齡獲知此事後,與姜、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筆賬也自然的被算在了士官派頭上。

除了此次因派系傾軋而“負氣出走”,在奠定奉軍霸業的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可謂居功至偉。在山海關正面戰場,郭鬆齡冒著槍林彈雨率部截斷了直軍的退路,這一妙招使得山海關、秦皇島一帶直軍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作霖和愛將楊宇霆

事後,姜登選除了電告上司張作霖外,還讓韓麟春就此事親至奉天打郭鬆齡的“小報告”,稱其跋扈難制,並向張學良建議以軍法嚴懲。郭鬆齡獲知此事後,與姜、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筆賬也自然的被算在了士官派頭上。

除了此次因派系傾軋而“負氣出走”,在奠定奉軍霸業的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可謂居功至偉。在山海關正面戰場,郭鬆齡冒著槍林彈雨率部截斷了直軍的退路,這一妙招使得山海關、秦皇島一帶直軍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士官派代表人物 姜登選

經此一役,奉軍得以順利入關,半年內連下京津及直隸、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但是得勝回朝論功行賞之時,有功之人各得其所,唯獨功勳卓著的郭鬆齡卻被晾在了一邊。特別是士官派的楊宇霆、姜登選分別被任命為江蘇和安徽的督辦,宿敵的封賞極大地刺激了郭鬆齡。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作霖和愛將楊宇霆

事後,姜登選除了電告上司張作霖外,還讓韓麟春就此事親至奉天打郭鬆齡的“小報告”,稱其跋扈難制,並向張學良建議以軍法嚴懲。郭鬆齡獲知此事後,與姜、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筆賬也自然的被算在了士官派頭上。

除了此次因派系傾軋而“負氣出走”,在奠定奉軍霸業的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可謂居功至偉。在山海關正面戰場,郭鬆齡冒著槍林彈雨率部截斷了直軍的退路,這一妙招使得山海關、秦皇島一帶直軍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士官派代表人物 姜登選

經此一役,奉軍得以順利入關,半年內連下京津及直隸、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但是得勝回朝論功行賞之時,有功之人各得其所,唯獨功勳卓著的郭鬆齡卻被晾在了一邊。特別是士官派的楊宇霆、姜登選分別被任命為江蘇和安徽的督辦,宿敵的封賞極大地刺激了郭鬆齡。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東北小諸葛” 楊宇霆(影視劇照)

1925年,“東南王”孫傳芳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反攻奉軍,江蘇督辦楊宇霆、安徽督辦姜登選不戰而退,短時間內就將奉系地盤拱手讓人。郭鬆齡原以為士楊宇霆等士官派實權人物會遭受嚴懲,但沒想到楊宇霆回到奉天后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懲處,照舊當他的總參議。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作霖和愛將楊宇霆

事後,姜登選除了電告上司張作霖外,還讓韓麟春就此事親至奉天打郭鬆齡的“小報告”,稱其跋扈難制,並向張學良建議以軍法嚴懲。郭鬆齡獲知此事後,與姜、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筆賬也自然的被算在了士官派頭上。

除了此次因派系傾軋而“負氣出走”,在奠定奉軍霸業的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可謂居功至偉。在山海關正面戰場,郭鬆齡冒著槍林彈雨率部截斷了直軍的退路,這一妙招使得山海關、秦皇島一帶直軍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士官派代表人物 姜登選

經此一役,奉軍得以順利入關,半年內連下京津及直隸、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但是得勝回朝論功行賞之時,有功之人各得其所,唯獨功勳卓著的郭鬆齡卻被晾在了一邊。特別是士官派的楊宇霆、姜登選分別被任命為江蘇和安徽的督辦,宿敵的封賞極大地刺激了郭鬆齡。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東北小諸葛” 楊宇霆(影視劇照)

1925年,“東南王”孫傳芳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反攻奉軍,江蘇督辦楊宇霆、安徽督辦姜登選不戰而退,短時間內就將奉系地盤拱手讓人。郭鬆齡原以為士楊宇霆等士官派實權人物會遭受嚴懲,但沒想到楊宇霆回到奉天后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懲處,照舊當他的總參議。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直系實力派軍閥,“東南王”孫傳芳

於此同時,張作霖還密令郭鬆齡部整軍備戰,準備攻擊盤桓在天津一帶的馮玉祥部隊。自此,深感失望郭鬆齡決心與不再為張作霖賣命。

再後來,郭鬆齡聯合馮玉祥,對張作霖反戈一擊,起初也取得過一定的勝利,甚至一度將不可一世的張作霖逼至絕境。深諳權謀的張作霖隨即與日本簽訂《滿蒙新約》,不惜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向日本許以滿洲地區的諸多好處。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作霖和愛將楊宇霆

事後,姜登選除了電告上司張作霖外,還讓韓麟春就此事親至奉天打郭鬆齡的“小報告”,稱其跋扈難制,並向張學良建議以軍法嚴懲。郭鬆齡獲知此事後,與姜、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筆賬也自然的被算在了士官派頭上。

除了此次因派系傾軋而“負氣出走”,在奠定奉軍霸業的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可謂居功至偉。在山海關正面戰場,郭鬆齡冒著槍林彈雨率部截斷了直軍的退路,這一妙招使得山海關、秦皇島一帶直軍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士官派代表人物 姜登選

經此一役,奉軍得以順利入關,半年內連下京津及直隸、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但是得勝回朝論功行賞之時,有功之人各得其所,唯獨功勳卓著的郭鬆齡卻被晾在了一邊。特別是士官派的楊宇霆、姜登選分別被任命為江蘇和安徽的督辦,宿敵的封賞極大地刺激了郭鬆齡。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東北小諸葛” 楊宇霆(影視劇照)

1925年,“東南王”孫傳芳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反攻奉軍,江蘇督辦楊宇霆、安徽督辦姜登選不戰而退,短時間內就將奉系地盤拱手讓人。郭鬆齡原以為士楊宇霆等士官派實權人物會遭受嚴懲,但沒想到楊宇霆回到奉天后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懲處,照舊當他的總參議。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直系實力派軍閥,“東南王”孫傳芳

於此同時,張作霖還密令郭鬆齡部整軍備戰,準備攻擊盤桓在天津一帶的馮玉祥部隊。自此,深感失望郭鬆齡決心與不再為張作霖賣命。

再後來,郭鬆齡聯合馮玉祥,對張作霖反戈一擊,起初也取得過一定的勝利,甚至一度將不可一世的張作霖逼至絕境。深諳權謀的張作霖隨即與日本簽訂《滿蒙新約》,不惜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向日本許以滿洲地區的諸多好處。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愛國將領 馮玉祥將軍

日本關東軍的實際支持使得奉軍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張作霖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部署並展開反攻。郭鬆齡部卻久戰生疲,軍備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

郭鬆齡,1883年生於奉天盛京(今遼寧瀋陽)東郊漁樵寨村,據說是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1906年,自幼聰慧的郭鬆齡憑藉優異成績被選入奉天陸軍將弁(biàn)學堂學習,之後又相繼在北京將校研究所、北京中國陸軍大學學習深造學習,精研軍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名將 郭鬆齡

1917年,郭鬆齡受革命形勢的感召,南下廣州,任職於當時的廣州軍政府。在1918年護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重返奉天。1919年,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成立,聘請郭鬆齡為戰術教官。郭鬆齡擔任教職期間,恰逢張學良在講武堂炮兵科學習,意氣頗為相投的二人遂結成深厚的師生之誼。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少帥張學良

後來深受張作霖父子賞識的郭鬆齡重返軍旅,指揮部隊迅速蕩平了吉林、黑龍江兩省的匪患,從此成為奉系軍閥一顆冉冉升起的將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失敗後,“東北王”張作霖深以為恥,矢志要重整旗鼓。在大肆購買新式武器,擴充軍隊的同時,因深感舊部暮氣沉沉,難堪大用,張作霖於是設立以張學良參謀長的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自此,奉系新派軍官開始得到重用。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軍閥首領,“東北王”張作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權力的地方就有派系鬥爭。與奉系舊派相對的新派軍官也並非鐵板一塊,這些年輕將官以各自畢業的軍事院校為站隊依據,形成了士官派和陸大派兩大陣營。

前者均系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屬留洋派,這一將官陣營以“東北小諸葛”楊宇霆為首;後者則多系出中國陸軍大學、保定軍官學校、奉天陸軍將弁學堂、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等本國軍事院校,屬本土派,這一將官陣營則以郭鬆齡馬首是瞻。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新派軍官的兩位領袖:郭鬆齡和楊宇霆

士官派多為奉系上層,權勢極大,如派系頭目楊宇霆身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兼奉軍總參謀長,位高權重,聲勢顯赫;陸大派則遍及奉軍各個階層,實力也不容小覷,該派系首腦郭鬆齡和張學良亦師亦友,輔佐少帥統領奉軍精銳,權勢與楊宇霆不相上下。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郭鬆齡和張學良(影視劇照)

楊宇霆與郭鬆齡才略相當,實力相近,成為奉軍少壯派中並立的雙雄。以二人分別為首的兩大派系之間爭權奪勢自然不可避免,矛盾衝突也愈發難以調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在各部聯合作戰中,郭鬆齡與士官派二、三號人物姜登選、韓麟春多有牴牾,摩擦不斷,以至在沙河寨戰役中郭鬆齡率部憤而撤離前線。張學良聞訊後,策馬追趕近三十里,經過一番批評、規勸,郭鬆齡這才率部返回前線。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作霖和愛將楊宇霆

事後,姜登選除了電告上司張作霖外,還讓韓麟春就此事親至奉天打郭鬆齡的“小報告”,稱其跋扈難制,並向張學良建議以軍法嚴懲。郭鬆齡獲知此事後,與姜、韓的矛盾更加尖銳,這筆賬也自然的被算在了士官派頭上。

除了此次因派系傾軋而“負氣出走”,在奠定奉軍霸業的整個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郭鬆齡可謂居功至偉。在山海關正面戰場,郭鬆齡冒著槍林彈雨率部截斷了直軍的退路,這一妙招使得山海關、秦皇島一帶直軍在後退無路的情況下全部繳械投降。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奉系士官派代表人物 姜登選

經此一役,奉軍得以順利入關,半年內連下京津及直隸、山東、安徽、江蘇四省。但是得勝回朝論功行賞之時,有功之人各得其所,唯獨功勳卓著的郭鬆齡卻被晾在了一邊。特別是士官派的楊宇霆、姜登選分別被任命為江蘇和安徽的督辦,宿敵的封賞極大地刺激了郭鬆齡。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東北小諸葛” 楊宇霆(影視劇照)

1925年,“東南王”孫傳芳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反攻奉軍,江蘇督辦楊宇霆、安徽督辦姜登選不戰而退,短時間內就將奉系地盤拱手讓人。郭鬆齡原以為士楊宇霆等士官派實權人物會遭受嚴懲,但沒想到楊宇霆回到奉天后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懲處,照舊當他的總參議。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直系實力派軍閥,“東南王”孫傳芳

於此同時,張作霖還密令郭鬆齡部整軍備戰,準備攻擊盤桓在天津一帶的馮玉祥部隊。自此,深感失望郭鬆齡決心與不再為張作霖賣命。

再後來,郭鬆齡聯合馮玉祥,對張作霖反戈一擊,起初也取得過一定的勝利,甚至一度將不可一世的張作霖逼至絕境。深諳權謀的張作霖隨即與日本簽訂《滿蒙新約》,不惜出賣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向日本許以滿洲地區的諸多好處。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愛國將領 馮玉祥將軍

日本關東軍的實際支持使得奉軍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張作霖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戰機部署並展開反攻。郭鬆齡部卻久戰生疲,軍備供應也出現了問題。

都是黨爭惹的禍?張作霖愛將、張學良恩師郭鬆齡的反戈一擊

張學良恩師 郭鬆齡(影視劇照)

最終在1925年12月,郭鬆齡連同其夫人被奉軍抓獲。張作霖獲悉這位自己昔日愛將被俘後異常興奮,當即下令將其就地槍決。至此,持續僅一個月的郭鬆齡倒戈反奉事件得以結束。

對於郭鬆齡的倒戈,他的學生張學良大感意外。基於舊誼,張學良曾想居中調停以平息事端,為此曾兩次兩次寫信規勸自己的老師能“懸崖勒馬”。但顯然,這對昔日情誼頗深的師徒誰也沒能說服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