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200萬的上汽通用五菱,五菱汽車竟然只佔4.9%股份!

昨晚我在秋名山輸給一輛五菱宏光,他用慣性飄移過彎,他的車很快,我只看到他有個修樓房漏水的招牌。如果知道他是誰的話,麻煩你們跟他說一聲:禮拜六晚,我會在秋名山等他。

我是五菱宏光車主,我的工作是修補房頂漏水,上個月在秋名山超了幾輛車。現在街上是輛車都對我燒胎按喇叭,我很困惑。

沒錯,這就是秋名山神車,五菱宏光。

年銷200萬的上汽通用五菱,五菱汽車竟然只佔4.9%股份!

依稀記得,小學時候,也就是90年代,路上跑的都是柳州五菱,一種是7座小麵包,一種是單排或雙排小貨車。在我們的本地話中,五菱這兩個字極其不好發音,因此對於這些車都統稱柳州。可見當時柳州五菱已經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了。

年銷200萬的上汽通用五菱,五菱汽車竟然只佔4.9%股份!

也確實如此,五菱的前身可追溯到生產船用動力機械的柳州機械廠,其後經歷了文革、改革開放等社會變遷,非但沒有消逝,反而在歷史潮流中不斷壯大。

柳州五菱造車開始於八十年代,從逆向日系微型車開始,到了九十年代,已經超越了微車的先驅哈飛和長安,佔據了主要市場。

然而,過了新千年之後,柳州五菱搖身一晃成了上汽通用五菱,而五菱汽車竟然只佔4.9%的股份,這其中經歷了什麼?

- 合資始末

80年代以後,經濟快速發展,民用轎車的需求不斷提高。汽車工業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有兩個,一是汽車可以通過合資的方式引進技術,二是明確了三大三小主要轎車生產基地,不再增加轎車生產基地。

三大三小對我國汽車工業的走勢影響極大,轎車生產牌照被限制在一汽、東風、上汽等幾家企業裡,這也才有了吉利、奇瑞等公司為了造車不屈不撓的傳奇故事。

回到五菱當時的背景:

  1. 五菱是一個極善於把握時機的企業,從動力機械到農用機械再到微型汽車,五菱一路轉型,不斷壯大。90年代中期,在微型車站穩腳跟之後,五菱開始著手研究微型轎車,生產雪佛蘭賽歐,準備進軍乘用車領域。受制於三大三小,五菱無法拿到轎車牌照,想拿到牌照只有與一汽、二汽或者上汽合作。

  2. 雖然在98年產銷量突破10萬,躋身微車行業首位。但是,老對手長安、昌河均已通過合資獲得更大的技術優勢,而這種優勢已經對五菱造成了威脅。到了99年年中,市場份額已從20%降至5%,危機顯現,五菱急需尋求突破。通過合資獲得更多的技術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3. 在生產賽歐的過程中,五菱開始與美國通用接觸。在2000年前後,通用多次到五菱考察訪問,被五菱在微型車方面的造詣所折服。甚至,通用希望收購五菱以進軍新興市場,被五菱拒絕了。於是,雙方開始了合資方面的探討,但是,通用當時在中國已經有了兩家合資企業(另一家是一汽通用,雖然默默無聞,但是真的存在),無法再成立合資公司。

  4. 身為三大三小之一的上汽,雖然在乘用車領域有兩個出色的合資企業,但是在微型車領域卻毫無建樹。當然,它也深知中國微型車市場之大,也希望能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最終促成了上汽通用五菱的三方合資。首先,通過資產劃轉協議,柳州五菱成為上汽集團的控股子公司,其後五菱再與通用合資,如此就滿足了一家公司最多隻能與兩家企業合資的要求。於2002年,上汽通用五菱成立。

年銷200萬的上汽通用五菱,五菱汽車竟然只佔4.9%股份!

- 誰最受益?

合資之後,上汽通用五菱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這與通用提供的部分技術支持有關,更重要的是五菱一直傳承的上進、思變精神。

在微型車領域,五菱一騎絕塵,早已將老對手長安遠遠地甩在後面。更是創造出了五菱宏光這樣的銷售神話。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銷量更是首次突破200百萬,同時也是中國首家產銷突破200萬的乘用車企業。而合資企業的成功,也讓合資三方深受其益。

- 通用

對於通用而言,每年兩百萬的銷量如同白撿,然而也正是這200萬的銷量數據,讓通用在國內可以跟大眾爭第一,在全球可以跟豐田、大眾爭第一。這對於08年次貸危機過後,保持通用的全球聲譽至關重要。

在此之前,以油老虎著稱的通用在微型車領域作為極其有限。這一領域長期被日本車系所佔據,得益於前期從日系品牌引進的技術,再加上自身的開拓創新,五菱在微型車領域造詣極深。通用以最小的成本拓寬了在微型車、廉價車領域的產品佈局。

別小瞧微型車領域的拓展,這將成為通用未來決勝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法寶。微型車本身具有工具車屬性,既可拉貨也可載人,對於經濟剛剛起步的新興市場再適合不過了,再加上其價格優勢,五菱攻克這些新興市場必將所向披靡。想想大眾正在費盡心力地為這些新興市場打造廉價車型,通用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通用也確實這麼做了,掛著雪佛蘭標的五菱已經在印度銷售了,且靜候它的戰績吧。

年銷200萬的上汽通用五菱,五菱汽車竟然只佔4.9%股份!

但是,與上汽通用不用,通用在上汽通用五菱中並沒有佔據主導作用,連產品都完全有上通五自身主導。通用只是提供技術支持,提供的還不是最新技術,而是老舊技術。如此簡單的付出就可以獲得巨大的收穫,參與上汽通用五菱的合資可以說是通用在21世紀最佳的戰略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將200萬銷量統計到其名下確實有點難以服眾。唯有的解釋就是44%的佔比了。

- 上汽

合資之後,上汽控股上汽通用五菱,不費吹灰之力獲得了一個全國領先的微型車企業,並通過寶駿拓展了廉價車領域,完善了上汽的產品佈局。

再者,通過此次合資,上汽與通用形成了深厚的戰略關係。拋開一汽通用那個基本毫無建樹的商用車合資公司不講,上汽基本上可以算是通用在華的獨家合資夥伴,而這在所有的合資公司中是獨有的想象。

正是有了這一層關係,通用將所有能在國內生產的車型均投產到上汽通用中。而在技術共享中也是前所未見的大方,將B+級別的君越整車技術共享給上汽自主,同時與上汽自主聯合開發發動機與變速箱,共享在動力總成方面的最新技術,還協助培養上汽自主的開發能力。可以說這種級別的技術支持,在所有合資公司中也是絕無僅有的。

- 五菱汽車

在這場合資中,五菱汽車看起來是獲益最小的一方。

佔股最小,合資之初,上汽、通用、五菱分別佔股50.1%、34%、15.9%。後來,通用以技術換取股份,逐漸將股比變化為50.1%、44%、4.9%,至此五菱汽車的股份佔比已經降相當少。做為企業的創始人,這樣的股比確實有點落寞。

而作為股比變化的彌補條件,上汽和通用必須協助廣西建立乘用車基地,並在技術、管理、零部件、投資上給予支持。從整體大局出發,這也是無可厚非的,擁有兩個行業巨頭的支持,對於乘用車基地的建設以及當地的經濟建設都會有莫大的幫助。

其實,擁有上汽通用五菱這樣一家成熟的整車企業,根本就不用擔心乘用車基地建設不起來。一個乘用車由幾千甚至上萬個零件組成,一個年產銷200萬的整車企業需要上百個億個零件,為了節約成本,大部分的零部件都會選擇將廠直接建到主機廠旁邊,構建一個乘用車基地根本不難。

所幸的是,合資在關鍵時刻盤活了五菱品牌,並將這個品牌繼續發揚光大,打造了一個年產銷200萬的汽車巨頭。

與哈飛、昌河、長安等昔日老對手相比,五菱的出身和資源都是最弱的,昔日的對手已慢慢消逝,審時度勢的五菱終將自己發展成了行業巨頭。我想,這對於五菱而言是最重要的!

無論如何,上汽通用五菱取得了前所唯有的成功。現在看來,這種成功還將繼續,而神車的傳說也還在繼續流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