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上金貝古墓不遠處曾有一座金邶寺,據文獻記載始建於唐大中八年,歷經千年,高僧層出,佛教文化積澱深厚。滄海珠禪師曾任金邶寺主持,元大德年間重建了寺院。寺周留下他的“蒙泉”手跡和一口紀年鐵鐘(已毀),上有“滄海彌珠”字樣。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上金貝古墓不遠處曾有一座金邶寺,據文獻記載始建於唐大中八年,歷經千年,高僧層出,佛教文化積澱深厚。滄海珠禪師曾任金邶寺主持,元大德年間重建了寺院。寺周留下他的“蒙泉”手跡和一口紀年鐵鐘(已毀),上有“滄海彌珠”字樣。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上金貝古墓不遠處曾有一座金邶寺,據文獻記載始建於唐大中八年,歷經千年,高僧層出,佛教文化積澱深厚。滄海珠禪師曾任金邶寺主持,元大德年間重建了寺院。寺周留下他的“蒙泉”手跡和一口紀年鐵鐘(已毀),上有“滄海彌珠”字樣。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我率弟子曾經考察這個傳說中的建文帝陵寢。從墓形制來看半僧半俗,從規模和裝飾上來看非僧人所具,其豪華之態充分表明墓主的顯貴身份。經測上金貝古墓癸山丁向女宿三度小空線,右水倒左,明堂不大,深藏其中,左側有一水池。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上金貝古墓不遠處曾有一座金邶寺,據文獻記載始建於唐大中八年,歷經千年,高僧層出,佛教文化積澱深厚。滄海珠禪師曾任金邶寺主持,元大德年間重建了寺院。寺周留下他的“蒙泉”手跡和一口紀年鐵鐘(已毀),上有“滄海彌珠”字樣。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我率弟子曾經考察這個傳說中的建文帝陵寢。從墓形制來看半僧半俗,從規模和裝飾上來看非僧人所具,其豪華之態充分表明墓主的顯貴身份。經測上金貝古墓癸山丁向女宿三度小空線,右水倒左,明堂不大,深藏其中,左側有一水池。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一些專家卻從佛界舍利基塔和金貝寺主持身份之謎,作了調研,疑似為建文帝之陵。

據傳,2009年2月,福建省博物館研究員王振鏞率隊實地考察時發現,該墓起碼被盜三次,墓室空空,沒有發現墓碑等有關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只發現落款為“御賜金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字樣的石刻。考古專家初步確認,古墓建造於元末明初,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墓的格局是三層六闊,各種構件精緻豪華,弧形條石砌成高大圓拱,墓前石柱高約四五米,墓頂雕刻火珠蓮花,墓壁旁牆頭石雕雲紋螭首,彷彿皇家氣派。

同年5月21日,南京明史專家、學者馬渭源,鄭和第十九世孫、南京鄭和研究會祕書長鄭自海,鄭和第二十世孫、鄭和研究會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寬濤到實地查看古墓,發現古墓頂上有一處蓮花座託著的火龍珠雕刻。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上金貝古墓不遠處曾有一座金邶寺,據文獻記載始建於唐大中八年,歷經千年,高僧層出,佛教文化積澱深厚。滄海珠禪師曾任金邶寺主持,元大德年間重建了寺院。寺周留下他的“蒙泉”手跡和一口紀年鐵鐘(已毀),上有“滄海彌珠”字樣。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我率弟子曾經考察這個傳說中的建文帝陵寢。從墓形制來看半僧半俗,從規模和裝飾上來看非僧人所具,其豪華之態充分表明墓主的顯貴身份。經測上金貝古墓癸山丁向女宿三度小空線,右水倒左,明堂不大,深藏其中,左側有一水池。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一些專家卻從佛界舍利基塔和金貝寺主持身份之謎,作了調研,疑似為建文帝之陵。

據傳,2009年2月,福建省博物館研究員王振鏞率隊實地考察時發現,該墓起碼被盜三次,墓室空空,沒有發現墓碑等有關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只發現落款為“御賜金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字樣的石刻。考古專家初步確認,古墓建造於元末明初,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墓的格局是三層六闊,各種構件精緻豪華,弧形條石砌成高大圓拱,墓前石柱高約四五米,墓頂雕刻火珠蓮花,墓壁旁牆頭石雕雲紋螭首,彷彿皇家氣派。

同年5月21日,南京明史專家、學者馬渭源,鄭和第十九世孫、南京鄭和研究會祕書長鄭自海,鄭和第二十世孫、鄭和研究會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寬濤到實地查看古墓,發現古墓頂上有一處蓮花座託著的火龍珠雕刻。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他們認為,該標誌是明代佛教中標誌性的器物構造,象徵著墓主朱允炆龍歸滄海。同年八月下旬,馬渭源和鄭自海等人邀請南京大學歷史系潘群教授再次前往寧德考察。經過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綜合各種田野考古信息和文獻資料,認定上金貝古墓為疑似明建文帝陵寢,並於二十六日在當地對媒體披露。

南京專家認為,墓的各種構件精緻豪華,其結構和格局體現皇族氣派,尤其古墓舍利塔的蓮花基座造型與安徽鳳陽明皇陵及淮安明祖陵的蓮花座造型完全一致,而這種造型在明朝只有朱家可以使用。寧德華嚴寺所藏袈裟,就是朱允炆從南京逃亡寧德時所穿的雲錦袈裟,經鑑定為明永樂之前製作,由五十片面料拼接而成,袈裟周邊設計的圖騰狀十八隻五爪金龍,均是閉嘴龍,是典型的明初皇家龍的專屬造型,而袈裟下半部內嵌“福、壽”宮燈狀圖飾為朱元璋的獨家標誌,是古墓屬於建文帝墓葬的有力佐證。

2009年9月22日,福建省文物局組織歷史、明史、地方史志、文物考古、文物鑑定等方面專家,對古墓進行了一週的考察論證。專家們對墓中舍利塔上碑文“御賜金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十九個字做出解釋——前九個字指的是宋末元初高僧印簡。印簡,字海雲,居住大都,是忽必烈的老師之一。佛日圓明圓寂後,忽必烈御賜佛日圓明大師。而後十個字是代表墓主人“滄海珠禪師”,他是元代國師印簡的第三代傳人,“珠”是他的別名法號。

專家組認為,不能僅憑石構件造型來推測出墓主人身份, 並考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為明初僧人滄海珠禪師,並非南京逃亡的建文帝。如果要確定墓主身份,必須有確鑿的碑刻、文字記載等實物才有說服力。明史第一謎案仍有許多待解之謎。 國家文物局專家鑑於此,認為缺乏吻合建文帝身份的有力證據,暫不確定是其皇陵。

這樣看來。寧德這座古墓主人還真的不好說是誰,留待有更可確切的證據,才能揭開其廬山真面目。

不過,這座古墓引起了轟動效應,給當地旅遊帶來新亮點。一座古墓能造福一方百姓,帶來旅遊收入也是好事。

"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寧德上金貝古墓

當地盛傳此墓為建文帝陵寢

曾祥裕

歷史上有許多迄今未解之謎,600多年來,明代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對於建文帝的生死,史學界始終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他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明史•恭閔帝本紀》:“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谷應泰在他的《明史紀事本末》中說建文帝扮成和尚從南京皇宮密道逃出。《明史》:“先未至,傳言建文蹈海去,帝分遣內臣鄭和數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於是,建文帝下落之謎成為歷史懸案。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歷史上有一說,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後,建文帝一時不知所措。此時,前朝太監王鉞告訴他,太祖臨終前有遺物置於奉先殿內,讓他在緊要關頭時交給建文帝,建文帝和聽到這個消息如遇救星,即命身邊的大臣跟隨王鉞去奉先殿取來,原來是一個帶鎖的鐵盒子,打開之後發現裡面有僧侶的度牒三張,還有袈裟、剃刀,包括白金十錠。裡面還有朱元璋的御筆書信,字數不多,就說如果你不想死的話就逃,往哪裡跑呢?信裡明確告訴他,讓他去找代王,建文帝從鬼門出,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建文帝無奈,只好與他的幾個近臣就地落髮為僧,按照他爺爺朱元璋的指示出逃。

此後,有關其出逃的傳聞頗多,數百年來,建文帝的下落被史學家稱為明史第一謎案,全國發現建文帝的墓葬多達五十多座。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在寧德地區民間盛傳上金貝有一座建文帝陵寢, 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叢林之中,又稱福建寧德古墓。古墓佔地近兩百平方米,形式奇特,一九八九年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時,古墓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並登記為文物點。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上金貝古墓不遠處曾有一座金邶寺,據文獻記載始建於唐大中八年,歷經千年,高僧層出,佛教文化積澱深厚。滄海珠禪師曾任金邶寺主持,元大德年間重建了寺院。寺周留下他的“蒙泉”手跡和一口紀年鐵鐘(已毀),上有“滄海彌珠”字樣。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我率弟子曾經考察這個傳說中的建文帝陵寢。從墓形制來看半僧半俗,從規模和裝飾上來看非僧人所具,其豪華之態充分表明墓主的顯貴身份。經測上金貝古墓癸山丁向女宿三度小空線,右水倒左,明堂不大,深藏其中,左側有一水池。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一些專家卻從佛界舍利基塔和金貝寺主持身份之謎,作了調研,疑似為建文帝之陵。

據傳,2009年2月,福建省博物館研究員王振鏞率隊實地考察時發現,該墓起碼被盜三次,墓室空空,沒有發現墓碑等有關墓主人身份的文字,只發現落款為“御賜金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字樣的石刻。考古專家初步確認,古墓建造於元末明初,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墓的格局是三層六闊,各種構件精緻豪華,弧形條石砌成高大圓拱,墓前石柱高約四五米,墓頂雕刻火珠蓮花,墓壁旁牆頭石雕雲紋螭首,彷彿皇家氣派。

同年5月21日,南京明史專家、學者馬渭源,鄭和第十九世孫、南京鄭和研究會祕書長鄭自海,鄭和第二十世孫、鄭和研究會學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鄭寬濤到實地查看古墓,發現古墓頂上有一處蓮花座託著的火龍珠雕刻。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他們認為,該標誌是明代佛教中標誌性的器物構造,象徵著墓主朱允炆龍歸滄海。同年八月下旬,馬渭源和鄭自海等人邀請南京大學歷史系潘群教授再次前往寧德考察。經過為期三天的實地考察,綜合各種田野考古信息和文獻資料,認定上金貝古墓為疑似明建文帝陵寢,並於二十六日在當地對媒體披露。

南京專家認為,墓的各種構件精緻豪華,其結構和格局體現皇族氣派,尤其古墓舍利塔的蓮花基座造型與安徽鳳陽明皇陵及淮安明祖陵的蓮花座造型完全一致,而這種造型在明朝只有朱家可以使用。寧德華嚴寺所藏袈裟,就是朱允炆從南京逃亡寧德時所穿的雲錦袈裟,經鑑定為明永樂之前製作,由五十片面料拼接而成,袈裟周邊設計的圖騰狀十八隻五爪金龍,均是閉嘴龍,是典型的明初皇家龍的專屬造型,而袈裟下半部內嵌“福、壽”宮燈狀圖飾為朱元璋的獨家標誌,是古墓屬於建文帝墓葬的有力佐證。

2009年9月22日,福建省文物局組織歷史、明史、地方史志、文物考古、文物鑑定等方面專家,對古墓進行了一週的考察論證。專家們對墓中舍利塔上碑文“御賜金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十九個字做出解釋——前九個字指的是宋末元初高僧印簡。印簡,字海雲,居住大都,是忽必烈的老師之一。佛日圓明圓寂後,忽必烈御賜佛日圓明大師。而後十個字是代表墓主人“滄海珠禪師”,他是元代國師印簡的第三代傳人,“珠”是他的別名法號。

專家組認為,不能僅憑石構件造型來推測出墓主人身份, 並考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為明初僧人滄海珠禪師,並非南京逃亡的建文帝。如果要確定墓主身份,必須有確鑿的碑刻、文字記載等實物才有說服力。明史第一謎案仍有許多待解之謎。 國家文物局專家鑑於此,認為缺乏吻合建文帝身份的有力證據,暫不確定是其皇陵。

這樣看來。寧德這座古墓主人還真的不好說是誰,留待有更可確切的證據,才能揭開其廬山真面目。

不過,這座古墓引起了轟動效應,給當地旅遊帶來新亮點。一座古墓能造福一方百姓,帶來旅遊收入也是好事。

曾祥裕率弟子考察福建寧德上金貝古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