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貴州的天氣逐漸悶熱起來,來自貴定的宮盛平,還來不及感受家鄉的 " 熱情 ",就已經前往北京,為即將入職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辦理相關手續,5 月 6 日,這名 26 歲的女孩,將作為一名實習人員,前往羅馬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總部工作。


貴州一26 歲女孩將被選派到聯合國組織實習


貴州一26 歲女孩將被選派到聯合國組織實習

在南意沿海公路騎行

決定考研時 她只有 100 天時間

2011 年,宮盛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商業大學新聞學專業,經過四年的大學生活,即將畢業的她,和眾多學子一樣,遇到了一個問題:是繼續深造還是開始投簡歷、找工作。" 最初我對考研是抗拒的,我認為提升自己的方式和途徑,應該不止這一條路。" 宮盛平告訴記者,那時,自己身邊也有許多堅定考研的朋友,但他們的生活是枯燥的,每天為了考研,學校、食堂、寢室,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可以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來形容。嚮往自由的她,並不想因為考研而被束縛。

但是,父母的觀點卻和自己大不相同。曾經有一段時間,父親苦口婆心與盛平溝通,希望女兒能夠接受通過考研提升自己的建議,經過一番辯論,最終,宮盛平選擇考研。

2014 年,研究生考試第一次改革,考試時間更改為當年的 12 月中旬,從宮盛平決定考研的那天算起,留給她準備的時間剛好只剩 100 天。

一直對國際交流、對外傳播和國際關係感興趣的盛平,在 " 閉關修煉 " 期間,也對自己心儀的學校進行了解,由於更傾向國際新聞,最後她選擇報考中國傳媒大學的相關專業。根據瞭解,國際新聞專業對英語要求高,初試分數線也高,翻看往年的翻譯試題,宮盛平感覺勝算很小,一度猶豫退縮。" 既然都沒什麼勝算,幹嘛不考自己喜歡的!" 一位朋友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同時也堅定了宮盛平的決心。


貴州一26 歲女孩將被選派到聯合國組織實習

宮盛平和志願者們在摩洛哥

迎難而上 最終如願考入中傳

剛開始複習沒有頭緒,宮盛平坦言,最初只是抱著陳力丹的《新聞理論十講》認認真真做筆記。看新聞類專業書刊宮盛平習慣在旁邊寫評論,像與作者辯論一樣。

但光靠閱讀,並不是最有效率的途徑,後來在對自己進行評估後,針對自己的不足,她在專業課、英語、政治等方面制定了專門的計劃,同時為自己制定下考試目標。

萬事開頭難。時間緊,任務重,光是國際新聞學參考書就有 14 本,加上政治需要從頭開始學,只有英語壓力小一點,所以只能給自己打強心針,不斷自我鼓勵。那時,宮盛平還把曾經朋友說的這句 " 堅持,是最困難也是最有意義的事。" 塗在牆上。

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先背半篇英語作文,然後早餐。中午吃完飯,休息半小時,然後做半套英語真題,晚上再看兩小時專業課,10 月份,宮盛平幾乎每天重複著同樣的事情。

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作息和效率,慢慢地她開始找到了一些訣竅。10 月到 11 月背專業課、看政治,12 月做試題 …… 時間緊湊又充實,時間漸流逝,考研日期一天一天向她逼近。

"if not now,when?" 是宮盛平朋友圈的個性簽名,意思是 " 從現在開始,一切都不算晚。" 結束研究生考試時,她也灰心過,甚至已經與朋友一同前往雲南準備開客棧,但是看到分數線出來後,自己又重燃了希望,最終順利進入複試並如願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國際新聞專業。" 學會堅持一件事,一直做下去,一直積累,不知不覺的有一天就會發現自己已經碩果累累。" 宮盛平說

貴州一26 歲女孩將被選派到聯合國組織實習

宮盛平與志願者還有摩洛哥當地人的合影

業餘時間熱愛旅行 豐富自身閱歷

在蒼山洱海邊小憩,在東南亞的土地上騎行,在大西洋東岸的小鎮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在內蒙草原上行走,在巴黎市區的公園一角看孩子嬉戲 …… 翻開宮盛平的朋友圈,她像一個來去自由的 " 旅行體驗官 ",穿梭於世界上許多大大小小的角落。旅遊,早已經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記不得自己是多久愛上旅遊的,但是宮盛平卻把第一次獨自旅行記得十分清楚。她說,那時大二假期的事情,自己隻身一人準備前往泰國旅遊,但因為擔心其安全問題,父母與自己發生了矛盾。雖然從小十個聽話的孩子,但這次,宮盛平沒有妥協,她還是按照原計劃,去了泰國。" 我不喜歡在一個地方待太久,有時間就希望多出去看看。"

在採訪中,宮盛平表示,每段旅行的經歷對她來說都是深刻的。旅行就是增加自己的見聞,增加閱歷。在旅途中遇見的事情、看到的現象,都能促使自己去思考。最初旅行都是為了娛樂,但走得多了,見得多了,就能認識到其他更深層次的東西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在自己早年創建的微信公眾號中,宮盛平用語音,圖片以及文字等方式,記錄自己的經歷,雖然現在自己會調侃道,這是 " 年輕時 " 的作品,但不得不承認,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她收穫的 " 財富 "。

貴州一26 歲女孩將被選派到聯合國組織實習

宮盛平交孩子畫畫

熱心公益事業 幫助他人

2017 年 9 月,宮盛平前往非洲摩洛哥當志願者,當時正逢本地 " 古爾邦節盛典 ",在這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裡,她卻看見貧民窟裡,孩子們衣不蔽體,身體瘦弱的樣子,為了幫家裡補貼家用,小小年紀的孩子不願去學校接受教育,一心只想外出打工。

一位母親帶著 6 個孩子,住在沒有天花板的危房之中,這樣的景象,讓宮盛平和其他志願者觸動萬分,於是通過實地走訪,她與其他志願者一同藉助正規平臺,向社會公開進行為期兩週的 " 古爾邦節的禮物 " 募捐活動,共籌得善款 8000 多元,為 40 多個孩子購買了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具。

當志願者將學習用具帶到孩子身邊時,大家圍繞在志願者周圍,母親們坐在地上,蒙著面紗,民族音樂響起的瞬間,現場變會成了一場歌舞的狂歡。

2018 年,宮盛平回到家鄉貴定,為了讓家鄉的孩子能瞭解到社會上的前沿科技,與外界更多接觸,通過年初的走訪,宮盛平和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張楠青決定聯繫其他夥伴把開設一個為學生提供公益課程的平臺—— " 拓學計劃 "。在貴定中學內,把每週日晚第三節晚自習作為固定的線上公益課時間,帶領學生們接觸世界前沿的 " 黑科技 "。

" 我認為,提供物質上的幫助,並不是長遠的,最重要的是要打開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敢想敢做。" 這也是宮盛平創辦 " 拓學計劃 " 的初衷。

即將走向國際 不忘初心

收拾行李,準備遠行,雖然相似的情景經常出現在自己的房間裡,但和以往不同,這一回,宮盛平不是去學校讀書,也不是旅遊,她即將遠行前往意大利首都羅馬,入職聯合國糧農組織企業交流部從事相關傳播工作,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目標。

一個 28 寸的行李箱,一瓶 " 以備不時之需 " 的老乾媽,兩包辣椒麵,這是盛平前往羅馬之前對家鄉最後的眷戀。面對以後的生活,盛平很激動,也有些不捨,她說,離開父母多少心裡面還是有些難過,但是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又十分難得,在一切安排好後,她會抽時間回來看望父母,或者邀請父母到羅馬來。

談及今後的計劃,宮盛平說,每一個階段,也是追求的東西都不同,現在自己就需要趕緊學會意大利語,方便與當地人的交流。進入聯合國組織,只是達到了原來的期望,在這一年時間,她還將深入學習瞭解各地不同國情,爭取早日成為正式的聯合國組織人員中的一份子,在汲取知識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記者 陳佳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