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企業是頭腦經濟,最寶貴的財富是有才華的員工。

硅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位於聖塔克拉拉谷地,它不是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而是世界上有名的高新科技園區。硅谷成功以後,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起自己的高科技產業園,以期望複製硅谷的成功模式,如印度的班加羅爾軟件科技園,中國的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臺灣的新竹科技園等。

硅谷的成功得益於特殊的天時、地利、人和。它崛起於20世紀50年代,在此之前,這裡還是一塊以盛產櫻桃、橘子為主的農耕用地。1951年,斯坦福大學拿出1000英畝土地建立了斯坦福科技園,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冷戰時期美國對軍用科技產品的需求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使這裡逐漸成為美國國防部電子產品的供應基地,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的半導體產業在硅谷逐漸形成。不管是20世紀60年代的半導體材料、70年代的計算機技術、80年代的軟件業、90年代以來的互聯網還是其他如生物科技及新能源等技術,硅谷一直在引領世界科技的進步,並帶動著科技產業形態和產業鏈的變革。目前,全美100家大的科技公司中,有30幾家總部設在硅谷,如惠普、蘋果、谷歌、思科、英特爾、雅虎、甲骨文、優步、Airbnb、eBay、Facebook等,硅谷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發展進步的引擎、產業創新的先驅以及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其科技創新產生的效應不僅有力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的科技發展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硅谷成功的原因

硅谷,長30英里、寬10英里,地理環境優越,它東西兩面受大山的阻隔,沒有颶風等美國常見的氣象災害。又靠近太平洋,毗鄰舊金山灣,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除氣候之外,硅谷園區綠樹成蔭,土地開闊,企業樓宇分散點綴其間,整個硅谷就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環境優雅寧靜且充滿了科技創新的氛圍。硅谷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四通八達,有多條主幹道與周邊地區相連。灣區主幹道101國道南北縱穿硅谷,州際280、680、880公路東西橫跨硅谷,5座跨海大橋與舊金山市區相通。

硅谷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他們為硅谷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提供了優質的科研成果。坐落在硅谷的高校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聖塔克拉拉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聖何塞州立大學等綜合院校,以及幾十所專科、技工學校和上百所私立專業學校,它們為硅谷培養出大量高水平人才。在這些院校中,斯坦福和伯克利對硅谷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有超過7000家科技公司是由這兩所學校的老師和畢業的學生創立的。除高校外,許多世界知名的科研機構也聚在這裡,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幫助研製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能源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斯坦福線型加速器中心、農業部西部地區研究中心五個國家實驗室,一些企業的高級研發中心如洛克希德研究中心、IBM研發中心等也坐落在此。這些研發中心研發出各類應用性較強的高新技術,為硅谷提供了豐富的科技資源和技術基礎。

"

硅谷企業是頭腦經濟,最寶貴的財富是有才華的員工。

硅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位於聖塔克拉拉谷地,它不是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而是世界上有名的高新科技園區。硅谷成功以後,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起自己的高科技產業園,以期望複製硅谷的成功模式,如印度的班加羅爾軟件科技園,中國的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臺灣的新竹科技園等。

硅谷的成功得益於特殊的天時、地利、人和。它崛起於20世紀50年代,在此之前,這裡還是一塊以盛產櫻桃、橘子為主的農耕用地。1951年,斯坦福大學拿出1000英畝土地建立了斯坦福科技園,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冷戰時期美國對軍用科技產品的需求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使這裡逐漸成為美國國防部電子產品的供應基地,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的半導體產業在硅谷逐漸形成。不管是20世紀60年代的半導體材料、70年代的計算機技術、80年代的軟件業、90年代以來的互聯網還是其他如生物科技及新能源等技術,硅谷一直在引領世界科技的進步,並帶動著科技產業形態和產業鏈的變革。目前,全美100家大的科技公司中,有30幾家總部設在硅谷,如惠普、蘋果、谷歌、思科、英特爾、雅虎、甲骨文、優步、Airbnb、eBay、Facebook等,硅谷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發展進步的引擎、產業創新的先驅以及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其科技創新產生的效應不僅有力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的科技發展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硅谷成功的原因

硅谷,長30英里、寬10英里,地理環境優越,它東西兩面受大山的阻隔,沒有颶風等美國常見的氣象災害。又靠近太平洋,毗鄰舊金山灣,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除氣候之外,硅谷園區綠樹成蔭,土地開闊,企業樓宇分散點綴其間,整個硅谷就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環境優雅寧靜且充滿了科技創新的氛圍。硅谷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四通八達,有多條主幹道與周邊地區相連。灣區主幹道101國道南北縱穿硅谷,州際280、680、880公路東西橫跨硅谷,5座跨海大橋與舊金山市區相通。

硅谷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他們為硅谷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提供了優質的科研成果。坐落在硅谷的高校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聖塔克拉拉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聖何塞州立大學等綜合院校,以及幾十所專科、技工學校和上百所私立專業學校,它們為硅谷培養出大量高水平人才。在這些院校中,斯坦福和伯克利對硅谷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有超過7000家科技公司是由這兩所學校的老師和畢業的學生創立的。除高校外,許多世界知名的科研機構也聚在這裡,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幫助研製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能源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斯坦福線型加速器中心、農業部西部地區研究中心五個國家實驗室,一些企業的高級研發中心如洛克希德研究中心、IBM研發中心等也坐落在此。這些研發中心研發出各類應用性較強的高新技術,為硅谷提供了豐富的科技資源和技術基礎。

美國硅谷與青島的比較

▲圖為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圖片源自網絡)

在硅谷形成發展中,政府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美國政府的軍事訂單,成就了硅谷的早期發展,硅谷的許多技術也是軍轉民應用的典範。1958年到1974年,美國政府向硅谷投入1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相關產品的開發。1993年至2004年,硅谷獲得了136億美元的聯邦研發經費,其中國防部撥給硅谷的研發經費超過50%。政府的資金支持一直伴隨著硅谷的發展,可以說政府是硅谷發展初期最早的風險投資者,充足的資金提供了硅谷早期開展電子技術研究所需經費,支持了硅谷關鍵技術的研究,從而把硅谷推向世界電子行業發展的領先水平。而後期的政府資金投入,又進一步推動了硅谷走向更大的繁榮。

硅谷人才密度堪稱世界之最,在狹小的地域內,有5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7000多名博士,幾十萬名優秀工程師。除了技術人才之外,硅谷還有成千上萬的創業者。這些眾多人才來自全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外來人才的引入伴隨著硅谷的整個發展史。各類人才的到來,帶來不同的文化背景,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產生新奇的創意。據統計,硅谷人口中36.7%的人不是在美國出生的,理工科背景從業人員中有60%以上是在國外出生的。在硅谷工作的外來人口中,以中國人和印度人居多,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工程師,已經佔據了硅谷中25%以上的企業領導崗位。華裔和印度裔創辦的高技術企業佔到美國硅谷企業總數的23%。

世界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模仿硅谷模式建立了不少新興科技園區,硅谷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主要原因是它有很難被複制的特殊之處,這就是獨特的創新創業文化。硅谷的冒險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西部淘金熱時期,1848年,加州薩克拉門託附近的河谷中發現了黃金,到了次年,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冒險者,懷揣著一夜暴富的夢想,不遠萬里湧到加州來淘金。冒險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使一些人從淘金中得到巨大收益,冒險精神被保留在這片土地上。硅谷興起後,這裡又成為一片創新創業熱土,人們為了他們的創業夢想或創富夢想而來,新技術不斷被髮揚傳播,新企業不斷被創建。

這裡還有允許失敗的文化,硅谷人認為創業失敗並不可恥。在硅谷,人們常說:It is ok to fail(失敗又何妨),還有一句名言是“失敗後還有明天”,這種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理念,深植於一代代硅谷創業精英的心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讓不適合市場發展的企業淘汰出局,但創業者們可以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挖掘新的商機,敗而再戰。正是由於硅谷這種寬容失敗的特有文化環境,激勵著創業精英們失敗之後重整旗鼓,最終取得成功。

硅谷還是世界上“跳槽率”最高的地區,公司對員工的跳槽行為持寬容態度。政府不允許企業讓員工簽署敬業協議,員工可以在企業間進行無障礙地流動。硅谷公司對員工離職開辦公司持包容態度,如果覺得有價值,會主動投資離職員工所開辦的公司。最著名的例子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八大叛徒”。1955年,“晶體管之父”肖克利博士,離開貝爾實驗室返回故鄉聖克拉拉,創建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第二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諾依斯為首的八位年輕科學家仰慕肖克利的大名,從美國東部陸續來到硅谷,加盟肖克利實驗室。由於和肖克利在管理上發生了嚴重衝突,八人集體辭職,被肖克利斥為“八大叛徒”。辭職後,八個人於1957年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公司起初主要生產晶體管,後來發明了集成電路,為電腦的發明奠定了技術基礎。硅谷後期創立的很多公司都是從仙童公司分化出來的,這包括著名的英特爾公司、AMD公司等。

在硅谷公司內部,老闆、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幾乎沒有等級觀念,互相之間可以直呼其名。有好的創意,員工可以隨時向老闆直接建言。一些成熟的公司和成功的企業家會拿出一定精力對創業公司給予扶持和幫助。創業大師史蒂夫·布蘭克就曾說過:“我已經足夠成功了,也不需要再繼續工作。退休之後,我只想幫助年輕創業者,傳承硅谷的創業文化。”他退休之後在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知名學府都開設過創業課程,影響了硅谷的一批批創業者。

硅谷企業是頭腦經濟,最寶貴的財富是有才華的員工。企業的經營收入往往不是被企業經營者們獨享,員工也不是單純以打工者的身份在企業工作,企業通過股票期權、員工持股等政策讓員工能夠分享到企業的經營收益。這也是硅谷企業長期以來重視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而慢慢形成的園區文化。這種財富共享的文化,讓企業招聘來的高級管理人才、科研技術人才在企業更有歸屬感,有與企業共發展的責任感。企業的財富共享制度讓員工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人才與企業同成長、共繁榮。

美國是世界上風險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佔世界風險投資的一半以上。美國50%的風險投資基金都集中在硅谷,目前在硅谷的風險投資公司就有200多家。硅谷企業投資資金來源渠道多樣,既有政府直接出資和大公司的風險基金,也有金融機構貸款和個人資本、外國公民投資、養老保險基金等。據統計,硅谷80%以上的投資資金來源於獨立資金和天使投資。硅谷的風險投資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這之前企業用於研發運作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和軍方投資。20世紀70、80年代美國政府連續出臺了鼓勵風險投資和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促進了風險投資的進一步發展。2010年,美國風險投資基金規模達到245億美元。著名的英特爾、蘋果、昇陽、思科等公司都曾得益於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正如其名,有很高的投資失敗的風險性,平均大約有九成的風險投資是不成功的。但一旦投資成功,回報可能是十倍、百倍甚至更高。

"

硅谷企業是頭腦經濟,最寶貴的財富是有才華的員工。

硅谷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位於聖塔克拉拉谷地,它不是一個行政區劃單位,而是世界上有名的高新科技園區。硅谷成功以後,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相繼建立起自己的高科技產業園,以期望複製硅谷的成功模式,如印度的班加羅爾軟件科技園,中國的北京中關村科技園、臺灣的新竹科技園等。

硅谷的成功得益於特殊的天時、地利、人和。它崛起於20世紀50年代,在此之前,這裡還是一塊以盛產櫻桃、橘子為主的農耕用地。1951年,斯坦福大學拿出1000英畝土地建立了斯坦福科技園,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契機。冷戰時期美國對軍用科技產品的需求為硅谷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使這裡逐漸成為美國國防部電子產品的供應基地,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原料的半導體產業在硅谷逐漸形成。不管是20世紀60年代的半導體材料、70年代的計算機技術、80年代的軟件業、90年代以來的互聯網還是其他如生物科技及新能源等技術,硅谷一直在引領世界科技的進步,並帶動著科技產業形態和產業鏈的變革。目前,全美100家大的科技公司中,有30幾家總部設在硅谷,如惠普、蘋果、谷歌、思科、英特爾、雅虎、甲骨文、優步、Airbnb、eBay、Facebook等,硅谷已經成為全球科技發展進步的引擎、產業創新的先驅以及科技創新的代名詞。其科技創新產生的效應不僅有力支撐了美國經濟的增長,對全球的科技發展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硅谷成功的原因

硅谷,長30英里、寬10英里,地理環境優越,它東西兩面受大山的阻隔,沒有颶風等美國常見的氣象災害。又靠近太平洋,毗鄰舊金山灣,屬於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如春。除氣候之外,硅谷園區綠樹成蔭,土地開闊,企業樓宇分散點綴其間,整個硅谷就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環境優雅寧靜且充滿了科技創新的氛圍。硅谷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四通八達,有多條主幹道與周邊地區相連。灣區主幹道101國道南北縱穿硅谷,州際280、680、880公路東西橫跨硅谷,5座跨海大橋與舊金山市區相通。

硅谷擁有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他們為硅谷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提供了優質的科研成果。坐落在硅谷的高校有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聖塔克拉拉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聖何塞州立大學等綜合院校,以及幾十所專科、技工學校和上百所私立專業學校,它們為硅谷培養出大量高水平人才。在這些院校中,斯坦福和伯克利對硅谷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統計,有超過7000家科技公司是由這兩所學校的老師和畢業的學生創立的。除高校外,許多世界知名的科研機構也聚在這裡,包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幫助研製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能源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斯坦福線型加速器中心、農業部西部地區研究中心五個國家實驗室,一些企業的高級研發中心如洛克希德研究中心、IBM研發中心等也坐落在此。這些研發中心研發出各類應用性較強的高新技術,為硅谷提供了豐富的科技資源和技術基礎。

美國硅谷與青島的比較

▲圖為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圖片源自網絡)

在硅谷形成發展中,政府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美國政府的軍事訂單,成就了硅谷的早期發展,硅谷的許多技術也是軍轉民應用的典範。1958年到1974年,美國政府向硅谷投入1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相關產品的開發。1993年至2004年,硅谷獲得了136億美元的聯邦研發經費,其中國防部撥給硅谷的研發經費超過50%。政府的資金支持一直伴隨著硅谷的發展,可以說政府是硅谷發展初期最早的風險投資者,充足的資金提供了硅谷早期開展電子技術研究所需經費,支持了硅谷關鍵技術的研究,從而把硅谷推向世界電子行業發展的領先水平。而後期的政府資金投入,又進一步推動了硅谷走向更大的繁榮。

硅谷人才密度堪稱世界之最,在狹小的地域內,有5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7000多名博士,幾十萬名優秀工程師。除了技術人才之外,硅谷還有成千上萬的創業者。這些眾多人才來自全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外來人才的引入伴隨著硅谷的整個發展史。各類人才的到來,帶來不同的文化背景,互相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產生新奇的創意。據統計,硅谷人口中36.7%的人不是在美國出生的,理工科背景從業人員中有60%以上是在國外出生的。在硅谷工作的外來人口中,以中國人和印度人居多,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工程師,已經佔據了硅谷中25%以上的企業領導崗位。華裔和印度裔創辦的高技術企業佔到美國硅谷企業總數的23%。

世界有很多國家和地區模仿硅谷模式建立了不少新興科技園區,硅谷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主要原因是它有很難被複制的特殊之處,這就是獨特的創新創業文化。硅谷的冒險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西部淘金熱時期,1848年,加州薩克拉門託附近的河谷中發現了黃金,到了次年,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冒險者,懷揣著一夜暴富的夢想,不遠萬里湧到加州來淘金。冒險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使一些人從淘金中得到巨大收益,冒險精神被保留在這片土地上。硅谷興起後,這裡又成為一片創新創業熱土,人們為了他們的創業夢想或創富夢想而來,新技術不斷被髮揚傳播,新企業不斷被創建。

這裡還有允許失敗的文化,硅谷人認為創業失敗並不可恥。在硅谷,人們常說:It is ok to fail(失敗又何妨),還有一句名言是“失敗後還有明天”,這種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理念,深植於一代代硅谷創業精英的心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讓不適合市場發展的企業淘汰出局,但創業者們可以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挖掘新的商機,敗而再戰。正是由於硅谷這種寬容失敗的特有文化環境,激勵著創業精英們失敗之後重整旗鼓,最終取得成功。

硅谷還是世界上“跳槽率”最高的地區,公司對員工的跳槽行為持寬容態度。政府不允許企業讓員工簽署敬業協議,員工可以在企業間進行無障礙地流動。硅谷公司對員工離職開辦公司持包容態度,如果覺得有價值,會主動投資離職員工所開辦的公司。最著名的例子是仙童半導體公司的“八大叛徒”。1955年,“晶體管之父”肖克利博士,離開貝爾實驗室返回故鄉聖克拉拉,創建了“肖克利半導體實驗室”。第二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諾依斯為首的八位年輕科學家仰慕肖克利的大名,從美國東部陸續來到硅谷,加盟肖克利實驗室。由於和肖克利在管理上發生了嚴重衝突,八人集體辭職,被肖克利斥為“八大叛徒”。辭職後,八個人於1957年創辦了仙童半導體公司,仙童公司起初主要生產晶體管,後來發明了集成電路,為電腦的發明奠定了技術基礎。硅谷後期創立的很多公司都是從仙童公司分化出來的,這包括著名的英特爾公司、AMD公司等。

在硅谷公司內部,老闆、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幾乎沒有等級觀念,互相之間可以直呼其名。有好的創意,員工可以隨時向老闆直接建言。一些成熟的公司和成功的企業家會拿出一定精力對創業公司給予扶持和幫助。創業大師史蒂夫·布蘭克就曾說過:“我已經足夠成功了,也不需要再繼續工作。退休之後,我只想幫助年輕創業者,傳承硅谷的創業文化。”他退休之後在斯坦福大學、伯克利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等知名學府都開設過創業課程,影響了硅谷的一批批創業者。

硅谷企業是頭腦經濟,最寶貴的財富是有才華的員工。企業的經營收入往往不是被企業經營者們獨享,員工也不是單純以打工者的身份在企業工作,企業通過股票期權、員工持股等政策讓員工能夠分享到企業的經營收益。這也是硅谷企業長期以來重視吸納人才、留住人才而慢慢形成的園區文化。這種財富共享的文化,讓企業招聘來的高級管理人才、科研技術人才在企業更有歸屬感,有與企業共發展的責任感。企業的財富共享制度讓員工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人才與企業同成長、共繁榮。

美國是世界上風險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佔世界風險投資的一半以上。美國50%的風險投資基金都集中在硅谷,目前在硅谷的風險投資公司就有200多家。硅谷企業投資資金來源渠道多樣,既有政府直接出資和大公司的風險基金,也有金融機構貸款和個人資本、外國公民投資、養老保險基金等。據統計,硅谷80%以上的投資資金來源於獨立資金和天使投資。硅谷的風險投資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這之前企業用於研發運作的資金來源主要靠政府和軍方投資。20世紀70、80年代美國政府連續出臺了鼓勵風險投資和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這促進了風險投資的進一步發展。2010年,美國風險投資基金規模達到245億美元。著名的英特爾、蘋果、昇陽、思科等公司都曾得益於風險投資。風險投資正如其名,有很高的投資失敗的風險性,平均大約有九成的風險投資是不成功的。但一旦投資成功,回報可能是十倍、百倍甚至更高。

美國硅谷與青島的比較

▲硅谷人才密度堪稱世界之最,在狹小的地域內,有50多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7000多名博士,幾十萬名優秀工程師(圖片源自網絡)

青島與美國硅谷的比較

青島和硅谷有很多相似之處,一是地理氣候相似,從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上講,硅谷屬地中海式氣候,全年溫度適宜,空氣溼潤,冬暖夏涼。青島地處北溫帶季風區,臨海又擁灣,兼備季風氣候與海洋氣候特點,宜人的氣候,優美的城市環境,讓這裡成為國內著名的旅遊、休閒、度假的勝地,青島市多次被評為最宜居城市。青島還是中國長江以北唯一國際互聯網登陸地,具有發展互聯網經濟的先天優勢。

科研機構和人才背景相似。從學術環境上講,硅谷的崛起依賴於園區的斯坦福大學等幾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大學和園區的科研機構共同構造出園區良好的學術環境,硅谷園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是推動其科技進步的原動力。而青島也擁有發展高新技術特別是海洋科技的優良條件。青島擁有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山東大學青島校區、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26所高等院校。青島承擔了“十五”規劃以來國家“863”“973”計劃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項目,榮獲的國家海洋創新成果獎佔全國50%以上。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水下考古基地、國家深潛基地、中國海洋諮詢中心、國家海洋設備質檢中心等多個技術研發基地已經落戶青島。青島還擁有7家國家級海洋科教機構,1個國家級、17個省部級海洋類重點實驗室,22艘海洋調查船,9個海洋觀測站及10個海洋數據庫。眾多的海洋科研機構和園區院校為青島發展藍色經濟注入豐富的科技資源,同時數量龐大的各類海洋專業技術人才為海洋科研產業注入了豐富的人力資源。從學術資源匹配上,青島發展海洋科技建設、科技創新城,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再是軍民融合背景相似。硅谷附近有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泊錨地,有參與第一個原子彈研製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軍民融合一直是硅谷的特色。硅谷的標誌晶體管的發展一直受到美國軍方的資助,1958年美國政府決定將其民兵式導彈的全部真空管換成晶體管,使晶體管的需求增加了一倍。集成電路最早的用戶也多來源於軍方,美國政府對斯坦福大學集成電路研究中心給予資金支持,並強制在民兵式二號導彈、阿波羅計劃和彈道導彈預警系統中採用集成電路。在電路芯片的採購上,20世紀50至60年代期間,僅美國國防部就採購了硅谷40%的芯片。現在風靡全球的互聯網,最早也是美國軍方研究開發的。美國政府和軍需是硅谷早期產品的主要市場,後來這些技術相繼被民用,應用在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各類產品中,如收音機、電腦、移動通訊設備、電子播放設備、互聯網等。而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的古鎮口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也為軍民融合開創了新的路徑。

青島和硅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並不完全雷同,青島科技創新城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國家優勢。青島科技創新城的建設可以學習借鑑硅谷的成功模式,同時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政策、資金、人才保障的同時,更加註重園區文化建設,在軟硬件建設上多處著力,推動青島科技創新城真正成為中國的硅谷。

————————

轉自:商周刊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頭條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