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四往東走你會看到什麼?細數那些美麗神祕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 建築 清朝 明朝 登山運動 文物 歷史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19-04-05

過去就是四牌樓:舊時街市牌樓是做什麼用的?

據史籍記載:北京的西大市街,也就是以四牌樓為標誌的北京西市,不僅是北京繁華的商業街市,也是明代處決案犯之所。坊四:東曰行仁,西曰履義,南北曰大市街,俗稱西四牌樓大街。就是說之所以叫做西四,因為有四座牌坊。西四十字路口的這四座牌樓,是大家公認的北京最著名的牌樓之一。這種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建築物——牌樓,在外國人眼裡,有時被看作是中國城市的象徵。在漂泊國外的華人眼中,又被當作中國人的驕傲,被當作思鄉之情得以慰藉的睹物。

從西四往東走你會看到什麼?細數那些美麗神祕的地方

大家知道的比較多的是村鎮裡的牌坊,以及建於屋前的功德牌坊或者貞節牌坊,可這種建在城市中心大馬路邊的街市牌樓,到底有何用處?一位文物古建專家寫的有關"牌樓"的文章說,牌樓這種建築是源於古代城市裡坊的坊門,作用有二:一是相當於街道居委會門前牆壁上的小黑板和廣告、啟示欄的內容與形式的結合物,用以張貼坊內的好人好事;二是相當於一個地方的標誌性建築,建在了門臉上。記載較早的牌樓是在唐代,到明、清時就普及了。

因此,有將其移建於國外的美談,更增加了其在世界建築史上閃耀著獨樹一幟的光輝。

神祕而令人嚮往的文津街名從何來?

在北京的市中心,時不時會偶然發現深深隱藏著的,遠遠看去只是一個幽靜雅緻的地方。文津街,鬧中取靜,綠樹成蔭的街道,古香古色的建築,目不暇接的風景。經過這裡的人總會沉醉其中,車流如織的街道上並不喧鬧,在炎炎夏日,你可以感受到四周水域帶來的清涼。

文津街所包含歷史與文化內涵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如果你來北京,最好到這走一走,睜大眼睛,千萬別落掉什麼風光。只要放眼望去,北海的團城高高聳立在紅牆之中,中南海上碧波盪漾,那站崗的衛兵正一絲不苟地守衛在街道旁。再往前就是景山和故宮了,護城河像一條飄帶嵌在地上。在這短短的一道小街上,竟有如此多的建築,這裡無愧是北京的心臟。除了那鱗次接比的宏偉建築,這裡還有另一個瑰寶,走過佈滿林蔭的街道,你會嗅到一絲書香,在這美景中輕輕盪漾,因為你正站在一個巨大的寶庫之上。

從西四往東走你會看到什麼?細數那些美麗神祕的地方

文津二字如何由來,答案就在你的身旁:在這條街的中段,一處古老的漢白玉的大門,走進,你會看到三個字:文津樓,就是國圖古籍館。

隨著北京的發展,雨後春筍般地誕生了許多新的街道,它們各有特色。但是沒有一條能夠取代這條街。傍晚,你離開那裡,淡淡的月光灑在你,還有這條文津街上,老舍所寫北京最美的街道,輕霧一樣的籠罩著,美如仙境不敢相信。

北京著名的“三座門”指的是哪三座門?

在北海前門西邊有個地方叫“三座門”,北京人都知道,可卻鮮有人能說明白其來歷,這三座門是哪三座呢?為何叫做“三座門”?

據說,原來紫禁城的神武門與後苑景山之間,有一座北上門坐落在護城河的小橋之後,通過此門,能直達景山。在北上門兩側的通道上又各有一個門,一個是北上西門,一個是北上東門,這三個門實際上才是歷史上真正的老“三座門”。1925年,紫禁城改名為故宮,這三座門阻礙了故宮後面東西交通的發展。因此拆除了北上西門、北上東門及景山東西牆的南端,形成了景山前街,而北上門則成為故宮北大門。直到1956年前,都一直保持著這種街景格局。不過,之後北上門最後也被拆除,老三座門從此就成為了歷史。

從西四往東走你會看到什麼?細數那些美麗神祕的地方

而現在人們俗稱的“三座門”,指的是“大高玄殿”的“三座門”。原來的三座門拆掉後,景山前成為了景山前街,大高玄殿緊靠景山公園西牆,其南垣正好臨街,

可巧,景山前面的道路打通之後,皇家道觀大高玄殿的南垣正好臨街,這大高玄殿正中是三座券洞式琉璃門,青白石的基座上額枋簷椽全都飾以黃綠雕花琉璃飾件,上面鋪著黃琉璃瓦,在陽光與藍天白雲的襯映下,三座門流彩四溢,煞是引人駐足。由此,後來人們漸漸把大高玄殿前的這一片地方俗稱為“三座門”。

其實,大高玄殿的琉璃門並不止這三座,沿著御路通過古柏參天的院落,二道門的形制同正門完全相同,同樣是三座券洞式琉璃門,最裡面的大高玄門也是以黃琉璃瓦配脊,只是前面的三座更吸引路人的眼球罷了。

陟山門之名因何而來?

出景山公園西門西行不遠有一條小街,這條小街是連接景山與北海的紐帶,因西面是白塔山,東面是景山,北海東門就稱陟山門,橋就稱為陟山橋,陟,登高之謂也,進門後為白塔山,入門即可登山,故名。

陟山門街,元代為宮殿區,明代為衙署廠庫,陟山門街是連接景山西門與北海東門的通道,其南有大高玄殿。明清時九月九皇帝要登高遠眺,這陟山門大街就是皇帝的專用御道。直到清代以後才逐步演變為居住區,兩則皆平房住宅。清宣統時稱陟山門大街,1965年定今名。現在的陟山門街區,又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緩衝區”,而受到人們的矚目。

從西四往東走你會看到什麼?細數那些美麗神祕的地方

陟山門街二三百米,街道地面是由大塊大塊的仿古青磚鋪就而成的。街道的兩側是裝飾得古香古色的店鋪,店鋪中有的售賣旅遊用品,還有的售賣飲料零食。在街中還有著各色的飯館,供往來的遊客用餐。現在陟山門街彎彎曲曲的,要拐上幾個彎兒,才能夠從景山公園西門到達北海公園東門。

偶爾在這些喧鬧的店鋪間,幾座安靜的四合院,院門口通常會坐著一兩個老人,老人或坐在馬紮兒上優哉遊哉地看著過往的遊客,或是手裡拿著一份報紙專心地閱讀,一種老北京人安靜祥和的氣質,院裡高大的棗樹和規整的房屋。

稽察內務府御史衙門在陟山門嗎?

陟山門街路北的5號院,是一所不尋常的庭院,它是整條陟山門街上唯一的一座“大宅門”,僅從它寬闊的院門,就可以推斷出它與街上其他四合院是不一樣的。而事實也的確如此,這裡不是一般的四合院,在清朝時,這裡是稽察內務府御史衙門的所在地。有學者考證稽察內務府御史衙門,是目前北京僅存的一處最完整的宮廷衙門,該衙門曾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政治監察機關。稽察內務府御史衙門,設立於雍正四年,在當時有著特殊的地位。

“誕生”《雷雨》的地方

原來從大高玄殿以西,到三座門的位置,這一段不叫景山前街而是叫做三座門大街。後來三座門大街併入景山前街,所以現在這段路就都叫景山前街了。在這條大街上,從北海南門到大石作衚衕南口之間,曾有一座小院落,現在它的門牌是景山前街25號,而70多年前它的老門牌叫三座門大街14號。

從西四往東走你會看到什麼?細數那些美麗神祕的地方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這裡是由靳以、巴金和鄭振鐸等人創辦的大型文學刊物《文學季刊》的編輯部所在地。《文學季刊》在當時存在的時間不長,只有短短的兩年,然而它卻如一顆閃耀的新星,發出了無比燦爛的光芒,它的存在照亮了當時整個文學界。在《文學季刊》出版的八期刊物中,許多新文學史上的不朽之作都是通過它最先和讀者見面的。我們所熟悉的著名作家曹禺的鉅著《雷雨》就是在這個文學刊物上首先發表的。巴金先生曾在《回憶曹禺》一文中寫道:“北平三座門大街十四號南屋,故事是從這裡開始的。靳以把家寶(曹禺原名為萬家寶)一部稿子交給我看,在南屋客廳旁那間藍紙糊壁的陰暗小屋裡,我一口氣讀完了數百頁的原稿。一幕人生的大悲劇在我面前展開,我被深深震動了!”後來在巴金先生的力薦之下,《雷雨》終於在《文學季刊》第三期上發表了,就這樣文學鉅著《雷雨》“誕生”在了三座門大街14號。

當年巴金和靳以在三座門大街租下一個小小的庭院,寧靜而乾淨,三間朝南的平房,門向東開,窗前有一兩棵樹,屋內的陳設很簡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