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后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明朝大軍在攻入北京城以後,將這裡元朝修建的宮殿全部摧毀。靖難之役,打敗了建文帝的永樂皇帝朱棣再次決定在北京建立皇城,並於1406年開始籌建,用了12年的時間到1420年一座新的皇城宮殿落成,這便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紫禁城。它裡面的宮殿用高高的宮牆圍了起來,邊上還有一圈的護城河。隨後明清兩朝,歷代皇帝不斷對紫禁城進行改擴建,至今600年過去了,紫禁城早已經不知道擴大了多少倍,與永樂皇帝最初修建時相比,早已經是面目全非,但唯一不變的是,紫禁城永遠矗立在北京城的中心。

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后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紫禁城極為宏大的同時,裡面除了皇帝及其後宮之外,也住滿了宮女、太監和御前侍衛,保守估計總人數應該在萬人左右。這麼多人住在紫禁城裡,除了吃住以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面前,那就是人有三急,必須要入廁排洩。但紫禁城曾流傳著兩大怪,那便是“沒有煙囪,沒有廁所。”那麼紫禁城裡真的沒有廁所嗎?

根據《清宮述聞》裡伺候過光緒皇帝太監的說法“便所在寢宮套殿, 小便用錫夜壺, 大便用腰圓盆, 或錫或磁或木盆。有蹲足架盆。便器是自鳴鐘處掌管。”

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后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所以清朝皇帝及後宮的便器是由專人看管,需要時傳喚進寢宮使用。因此在清朝的紫禁城裡是沒有修建廁所的,所有人上廁所都使用便盆。根據記載在便盆裡裝上一些燒過的香火或炭灰,在解決完事情後再提出去處理。

皇帝和後宮們使用的便盆,大多為長方形,橢圓形的開口,周圍還有軟墊。在如廁的便凳上還有軟質的靠背,坐在上面的感覺並不比現在的馬桶差,但如何處理留下的排洩物依然是個問題。

前面說到根據記載是在便盆內放上香灰或炭灰,但如果僅僅是皇帝及後宮這樣使用倒也無妨,可紫禁城裡常住人口上萬,就算24小時各個宮殿不停的焚香燒火,想來這香灰、炭灰也無法保證供應。再說這麼多人的在室內排洩穢物,那宮殿內的空氣還不臭不可聞,皇帝和後宮如何能夠忍受?

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后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但遺憾的是基於皇家隱私在文獻上並沒有過多的記載,再加上清朝屬於外族入主對紫禁城進行過多次改建,所以關於紫禁城裡廁所的記載幾乎為零。

但是不是紫禁城裡就真的如現在所看到的那樣沒有廁所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明朝太監劉若愚有這樣一段記載:“乾清宮門圍牆之內, 左右廊房之朝南半間者, 曰: 東夾牆、西夾牆, 又慈寧宮西第等處, 皆宮眷內官便溺之所, 宮牆之外, 磚砌券門, 安大石於上, 鑿懸孔垂之, 各有淨軍在下接盛。於每月初四、十四、廿四日, 開元武門及各小門打掃。”

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后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明朝乾清宮的圍牆之內是由專門供紫禁城裡人們使用的廁所的,而每個月固定的時間由紫禁城裡專門負責廁所的“淨軍”來打掃清理。

那麼既然紫禁城裡曾經有廁所,那麼當時的人們上完廁所又如何擦屁股呢?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有一種叫做“廁籌”的東西,就是特製的木片或竹片,在大便後用來刮屁股。

當然作為中國最為自豪的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儘管在漢代已經出現,但真正將紙張用於擦屁股這件事卻是在元朝,元朝作為一個外來民族可沒有漢族將紙張奉為讀書聖物不可褻瀆,需要愛惜的負擔,於是毫不猶豫的將弱軟的紙張拿來擦了屁股。

紫禁城裡為何不見廁所?皇帝后宮香灰除汙納便 手紙也是特供

到了明朝紫禁城建立,專門設立了一個寶鈔司負責掌管宮內草紙的製造和使用。尤其是專供皇帝擦屁股的手紙更是由內宮監紙房抄造,呈淡黃色,綿軟細厚,每張裁剪為三寸左右的大小。

所以被成為紫禁城一大怪的“無廁所”其實真實並非如此,而是在清朝多次改建後消失了而已。在紫禁城600年的歷史中,紫禁城裡曾經是有過廁所的,並應該還不止一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