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在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卻為何嚇不住龐德和徐晃?

發生在公元219年的樊城之戰,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歷史,都曾是關羽一生當中的轉折點,這一戰的前半程把關羽送上了人生的最巔峰,但下半程卻把關羽直接送上了絕路,更奇特的是在這最後一戰當中,曾經有萬人敵之稱的關羽卻沒有嚇住過任何人,名不見經傳的龐德敢叫囂、徐晃敢叫陣、背後的呂蒙更是捅上了最致命的一刀,為何任何一個人在這場戰爭中都再也不懼怕關羽呢?

不懼關羽?這個問題恐怕要在三國演義和真實的歷史中分別去說!

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在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卻為何嚇不住龐德和徐晃?

如果是對照三國演義,這個情況存在的最為明顯,無論是第一回合出場的龐德,還是第二回合出場的徐晃,兩人對待關羽的態度都是一樣:不怕!前者敢直接上門與關羽單挑;後者作為幾十年的老友,更是剛見面就高呼取得關羽首級重賞千金,貌似誰也沒把關羽放在眼裡,難道堂堂的萬人敵,斬顏良誅文丑的關羽在兩人眼裡是如此不入流的人物?

可以說兩個人敢這麼叫囂,多少還是有底氣的!

首先拿龐德來說,作為原馬超的部下,龐德的個人勇武自然不用低估,當年的西涼鐵騎甚至一度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即便隨後馬超連連敗北僅帶著少數殘兵敗將流亡張魯處避難,龐德也身在其中,身為將軍的龐德無論個人能力還是帶兵能力,以及他的戰場生存能力都相當之高,所以面對關羽他也毫無懼怕,更別說自劉備入川以後、關羽北伐之前,由於鎮守荊州的需要關羽一直留守荊州未參與大級別戰爭,而這一期間恰恰是龐德在西北不斷作戰的時期,一個正值冉冉升起的戰將,和一個早年聞名卻多年未操兵戈,並且年近六旬的主帥,兩人如果發生遭遇,前者又怎麼可能會懼怕後者呢?

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在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卻為何嚇不住龐德和徐晃?

而身為主帥的徐晃也同樣如此,從個人勇武來說,徐晃的武力也許比不上關羽,但是也絕對不容小視,官渡之戰前期徐晃與顏良交手時,雖然中途不敵而提前敗退,但在顏良手上能做到全身而退,比起先前連續被顏良斬殺的曹軍將領來說,徐晃的個人武力也屬上層,至少對於關羽而言絕對不容低估,更何況徐晃率軍趕到時,關羽已經身重箭傷,在損失一半戰鬥力的情況下,徐晃更是有著絕對的底氣敢與關羽一決生死。

當然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真實的歷史,龐德或者徐晃真正敢明槍明刀與荊州兵團作戰的實際原因,還是在於綜合對比之下的實力優勢。

號稱萬人敵的關羽,在人生中的最後一戰卻為何嚇不住龐德和徐晃?

于禁和龐德率軍增援樊城的時候,樊城之戰剛剛拉開,樊城周邊的局勢還處於穩定當中,樊城和襄陽的曹軍守軍主力尚存,而於禁的援軍更有至少三萬之眾,總兵力已經超過荊州兵團,所以在這樣的局面下,無論是于禁還是龐德,完全可以選擇在樊城城下與關羽大張旗鼓的決戰,只是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和洪水毀掉了一切;而隨後徐晃率領第二路援軍趕到時,于禁的軍隊雖然早已全軍覆沒,但局勢總體上仍然在有力曹操的一方,在消滅于禁的援軍後關羽連續向樊城和襄陽發起攻擊,但久攻不克,又由於盲目的分兵攻擊襄陽和支援其他地區的反叛曹操的力量,本來軍事力量弱小的關羽一再選擇分兵,造成樊城城下關羽手中的軍隊越來越薄弱,甚至徐晃率軍攻擊關羽設置在樊城外圍的據點時,在大本營的關羽只能率領步騎5000人展開反擊,可見在這一刻,關羽已經處於強弩之末,在自己的底氣越來越消耗乾淨的情況下,已經穩住局勢的徐晃更不會選擇懼怕關羽,更何況這個時候他已經得到了後方的消息,孫權即將要對關羽的後方背後捅刀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