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關羽 馬超 劉備 三國志 我們愛歷史 2017-05-17

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一代名將關羽死於何處?幾乎所有歷史愛好者都能一口說出來:臨沮。

《三國志》講得很明白:“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漢代的臨沮古城位於今湖北省南漳縣城東南約22公里處的涼河與蠻河交匯處,在此之前關羽由襄陽、樊城前線撤退,經歷了一場“走麥城”,而麥城位於今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

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從圖上可以看出,關羽原打算撤往後方基地江陵、公安,但在半路上遭到阻擊,保麥城不成,大概也聽說江陵等地已丟,於是折向西北,“孫權遣將潘璋逆斷羽走路”,關羽父子失敗被俘。

《三國志》關羽傳只交代得比較簡單,《三國志》潘璋傳則記載得更為詳細一些:“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

根據這個記載除潘璋外,孫權還派朱然去執行阻擊關羽的任務。潘璋當時名氣尚一般,但朱然絕對是孫吳的一流將領,他還是孫權的同學,可見孫權對此次行動相當重視。

上面這個記載說關羽父子已經到了臨沮,那麼他們為何在兵敗後要往臨沮來呢?

合理的解釋是這裡還有蜀兵據守,關羽是來與他們會合的。那麼,負責防守這裡的蜀軍將領又是誰呢?

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問題,臨沮屬南郡,此前一直是劉備的地盤,吳軍雖已奪取了長江沿岸一些重鎮,但臨沮此時應當還在蜀軍手中。

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一些歷史愛好者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開始檢索史料,居然有了“重大發現”,就在《三國志》與關羽合傳的同一篇傳記裡記載著下面一段話:

“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

這裡說的是馬超,說他依附劉備之後被任命為平西將軍,劉備讓他“督臨沮”,在蜀漢這個“督”一般並非隨便一說,因為它有點兒類似“都督區”的概念。

蜀漢在邊境以及有關重要地區設立了若干個“都督區”,如漢中都督區、永安都督區、庲降都督區等,相當於邊防區或前敵指揮部,按這樣去理解馬超“都臨沮”就相當於“臨沮前敵指揮部總指揮”。

馬超死於蜀漢章武二年(222年),也就是關羽死後的2年,關羽死於臨沮時他仍健在。

看起來這的確是個“重大發現”:關羽臨死之前原來是投奔馬超去的,而竟然沒有看到馬超救援關羽的任何記載!

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是馬超見死不救?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劉備、諸葛亮借孫權之手殺關羽”的陰謀論就算徹底坐實了。

有人認為這完全有可能,因為關羽一向不服馬超,二人關係很差,不信請看《三國志》的這段記載:

“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一直不明白陳壽為什麼要寫這麼一段,原來是為後面的事打伏筆呀?高,實在是高!

那麼,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

《三國志》的確寫了馬超“督臨沮”,但這個記載明顯存在一些疑問:

其一,按《三國志》的說法馬超是“以窮歸備”,而劉備當時也只想利用他的名氣對劉璋集團打心理戰,所以不可能讓馬超馬上離開益州到遙遠的荊州去。

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其二,臨沮當時已由關羽鎮守,馬超來投後很快被劉備拜為平西將軍,相當於西部戰區司令員,上將軍銜;而關羽此時僅為蕩寇將軍,相當於軍長,少將軍銜。以關羽的性情不在一起尚內心不憤,如果到一起共事誰又領導誰呢?劉備怎會做出這樣的人事安排?

其三,馬超投奔劉備後還發生了許多事,包括張飛爭忿以及彭羕事件等,都說明他其實一直在成都沒有遠離,根本不可能到臨沮當“前敵總指揮”,不僅關羽兵敗被殺時不可能,即便剛投降時也不可能。

那麼,“督臨沮”該做何解呢?

這的確很費解,筆者以為此處應為“督臨邛”之訛誤,臨邛在成都近側,位於成都西南不遠,劉備那時還不可能設個“臨邛都督區”,馬超從漢中大約也帶了少數人來,劉備讓他“督臨邛“其實只是讓他在駐留一段時間。

關羽被殺的地方竟然是馬超負責駐守?馬超為何見死不救?

一來這是對馬超的妥善安置,二來將馬超於成都以南,可以防備他哪天想不開再跑到隴西或關中去,畢竟這時劉備與馬超還不太熟,馬超過往的經歷讓人不得不防上一手。

等馬超被任命為平西將軍後,也就應該到成都“上班”去了。所以關羽被殺時,也就並不存在馬超“見死不救”這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