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用知多少 化學制藥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真實大排榜

作者:甘樂

編輯:遠風

審校:一條輝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研發費用知多少 化學制藥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真實大排榜

《我不是藥神》之後,中國的醫藥企業開始登上了舞臺中央,成為大眾所關注的焦點之一。

2019年,財政部監管局聯合醫保局對藥企的聯手篩查更是讓整個行業站在了風口浪尖,藥企高昂的銷售費用引發輿論的不少質疑,在高昂的營銷費用之外,到底中國的醫療企業在研發費用上投入了多少?

對此,GPLP犀牛財經研究部對A股上市公司中化學制藥行業的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做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夠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同時,還原這個行業的真實狀態,畢竟,醫藥跟生命息息相關,在醫藥科技這個行業,研發刻不容緩。

統計結果:國內藥企普遍重營銷,輕研發

之前有報道稱,恆瑞醫藥、和黃醫藥等藥企研發費用不足的問題,但是通過以上統計不難看出,這並非某幾家藥企的個性特點,而是一個行業共性。而被曝光的恆瑞醫藥在行業中已算對研發高度重視的企業。

營銷佔比高的企業在整個製藥行業內比比皆是,為保證產品的銷量,企業的研發預算被高昂的銷售費用嚴重製約,研發投入不足勢必導致了技術水平的嚴重滯後,這使得國內的藥企與國際領先的同行距離越來越遠。

且不談已發生的研發投入佔比如何,單說研發的質量和成果就很難讓廣大投資者信服,眾所周知,藥品的研發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研發是否能夠獲得成果除了企業信息披露之外,GPLP犀牛財經只能從企業研發支出的資本化率判斷,所以單從任何一個主觀的角度來判斷一家企業都顯得相對片面,但是對於國內藥企,首先應該拿出科研行業應有的態度,儘可能避免重銷售輕研發的畸形發展。製藥的根本,需要企業不忘初心,立足於科學研究,畢竟想要在行業內獲得核心競爭力,優質的研發團隊和過硬的科研技術才是重中之重。

以下為GPLP犀牛財經的數據研究(根據公開資料整理,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聯繫方式:gplp88):

研發費用知多少 化學制藥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真實大排榜

(GPLP犀牛財經制圖 點擊瀏覽大圖)

研發費用排名前四名:

NO .1.貝達藥業

初期的貝達藥業埃克替尼(凱美納)藥物為企業貢獻了98%以上的銷售收入,毛利率貢獻超99%。也就是說,凱美納一款藥品助推貝達藥業上市。到目前為止,貝達藥業已走過了由單款產品撐起大部分營收的早期階段,目前在線產品線豐富,國際化起航,資本運作能力也已經成熟,儼然成為綜合性創新藥企業。

貝達藥業發佈2019年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收3.75億元,同比增長31.70%:實現歸母淨利潤5170.17萬元,同比增長20.83%。實現扣非淨利潤4804萬元,同比增長23.17%。

研發費用知多少 化學制藥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真實大排榜

(GPLP犀牛財經制圖 點擊瀏覽大圖)

公司是稀缺的優質新藥研發企業,研發工作順利推進。短期埃克替尼為公司提供穩定利潤貢獻和現金流。公司聚焦腫瘤領域,紮根小分子靶向藥物,全面佈局肺癌主要靶點,在肺癌靶向治療領域取得優勢。未來公司有望拓展大分子藥物研發,同時積極開展聯合用藥的研究。2019年一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2.7%。公司CM082和 JS001聯用項目、MRX-2843、BPI-17509、BPI-23314項目相繼獲得臨床試驗通知書。

貝達藥業對研發方面的投入毫不吝嗇,雖然高昂的研發支出對企業的利潤有不小的衝擊作用,但是立足於國內醫療藥物疲軟事態,貝達藥業堅持新藥自主研發項目,面對研發週期長,投入量大的問題,貝達重點加強了研發體系建設,保證杭州研發中心高效運行的情況下,加快推進美國聖地亞哥研發中的建設,組建優秀的新藥研發隊伍,讓企業的研發進程有了質的飛躍。也為國內藥企在研發方面做出了榜樣。

NO .2. 廣生堂

廣生堂也是一家為研發下血本的企業,28.32%研發費用讓他在眾多化學制藥企業中脫穎而出。

公司本身致力於乙肝病毒藥物領域的研究,目前已經佈局多種肝疾的藥物的研發,大量的研發投入也明確體現了廣生堂從仿製藥轉型創新藥的戰略規劃。

在2019年的一季報披露,廣生堂的研發費用下降,其原因是部分研發支出已經符合了研發資本化的要求。部分全球一類藥物研發都有了新的進程,新型肝癌靶向藥物GST-HG161,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及肝纖維化可逆轉全球創新藥GST-HG151分別獲得了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件和《臨床試驗通知書》。此類醫藥的研發更是有望填補全球抗肝纖維化領域的空白。

NO .3. 信立泰

信立泰主要從事開發研究心腦血管類藥物以及醫療器械的研究和開發。

公司在近幾年不斷加大研發創新投入,2018年,信立泰研發投入8.04億元,同比增長了83.09%,佔到營業收入的17.28%,反觀15,16,17三年的研發支出為3.15億元,3億元,4.39億元,足見信立泰對研發創新的重視程度。雖然用於研究投入,其成效不能立竿見影,但是技術才是現在醫藥企業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信立泰也重點佈局創新型、高端型醫療器械產品,旨在實現差異化競爭,提升公司在心腦血管領域的優勢地位。

NO .4. 恆瑞醫藥

恆瑞醫藥作為國內製藥企業的龍頭,在技術和研發方面有著絕對的優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打造了3000多人的研發團隊,其中專業方向的博士碩士就有2000多名,外籍技術人員的引進也讓恆瑞的團隊錦上添花。公司每年都保證投入銷售額10%以上的研發資金。尤其是在創新藥大開發方面,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創新藥申請臨床,每2-3年都有創新藥上市的良性發展態勢。

2018年恆瑞醫藥累計投入的研發資金26.70億元,相比較上年度增漲了51.81%,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15.33%,有利支持了恆瑞的項目研發和創新發展。此外公司不斷完善研發質量系統,加強合規管理,推進跨部門項目管理,保證了研究工作的有序、有效、合規進行。

企業積極推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工作,報告期內取得3個一致性評價批件,遞交18種產品參比製劑備案材料,完成10種產品的BE工作,完成15種產品的一致性評價申報工作。在專利申請和維持方面工作順利開展,18年度提交國內新申請專利144件,提交國際PCT新申請78件,獲得國內授權26件,獲得國外授權39件。研發項目註冊申報有序推進。本年度取得創新藥製劑生產批件2個,仿製藥製劑生產批件7個;取得創新藥臨床批件16個,仿製藥臨床批件2個。

研發費用排名後四名:

倒數第一:靈康藥業

本次評分墊底藥企是靈康藥業,2018年公司研發支出僅佔到總營收的1.46%,公司坐擁200餘名研發人員,然而全年的研發支出分攤在每一位研究人員身上僅有10萬出頭,這樣的數據對於一家號稱以強化研發創新實力來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上市企業,顯然是說不通的。

公司2018年在技術研發投入2429.92萬元較2017年的4740.35萬元出現嚴重縮水,從利潤表數據來看,公司的支出重心放現在銷售方面,對比2000多萬的研發費用,靈康製藥的銷售費用竟達到了12.15億之多,費用比2017年2倍還要多。

研發費用知多少 化學制藥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真實大排榜

(GPLP犀牛財經制圖 點擊瀏覽大圖)

倒數第二:太極集團

藥品界的明星產品藿香正氣液正是出自太極集團的手筆。公司18年度用於研發的支出為1.2億元,僅佔到了公司全年營收的1.14%。

雖然太極集團的老本行是中藥研發製成,但是企業產品也涉及到部分西藥研究,國內藥企研發的投入水平本就相對較低,涉及到中藥的藥企更是低到令人難以置信。

太極集團的營收也很依賴於藿香正氣液和急支糖漿等過去的產品,且在2019年一季度的業績增加也並非研發技術方面的突破,而是來源於銷售方面的投入。

為提高產品銷量增加營銷無可厚非,但是作為從事中西藥物生產以及擁有醫藥工業、醫藥商業、藥材種植等完整醫藥產業鏈的醫藥公司,太極集團顯然沒有把研發和營銷同等對待。即便是從整個行業來看,太極的研發投入也遠低於同行水平。

倒數第三:中關村

生物醫藥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62.18%的中關村,2018年的醫藥研發投入費用只有2801.88萬元,人均14.52萬元。

為響應國家對仿製藥質量及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要求,中關村子公司2018年度增加了對其產品“富馬酸比索洛爾”及“鹽酸曲馬多”的一致性評價的研發投入,同時對“甲磺酸託烷司瓊”、“氨酚羥考酮”等產品進行了與原研藥的對比研究,增加了相應的資金投入。

按照中關村2018年報中顯示,2018年的研發投入費用同比增加了87.09%。然而,與6.13億的銷售費用而比,研發投入的資金只是九牛一毛。

倒數第四:延安必康

延安必康是一家主營業務為醫藥中間體及農藥中間體等的上市公司,按照公司年報的說話,公司擁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而且長期致力於研發技術。然後我們從數據統計看出,延安必康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僅佔到了營業收入的1.36%,

從數據來看,延安必康18年比17年研發費用同比下降了18.57%,這讓本就不多的研發投入再度縮水。研發的投入隨著項目的結束而停滯,從長遠來看,新技術研究就變得遙遙無期。作為一研發為主導的企業,不應該坐吃山空,而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