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142個村改項目已啟動!為全國提供五大經驗探索“樣本”

截至6月17日,順德區382個村級工業園已有102個園區142個項目啟動改造,70個園區啟動拆遷,累計完成土地整理8323畝、復墾複綠712畝、新建廠房385萬平方米、關停淘汰落後風險企業2594家。在已整理土地中,龍江仙塘項目地塊4月9日摘牌,23日動工,9天辦好建設審批手續,開創村改新紀錄。

隨著第二屆節地中國學術研討會在佛山順德的正式召開,順德在節約集約用地和探索使用存量建設用地方面的探索,以及舉全區之力強力推動村級工業園改造的“順德速度”和經驗探索,也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或參考的多種“樣板”!

實現高質量發展

順德開拓村改新局面

自2018年1月順德區黨代會將村級工業園改造列為全區“頭號工程”以來,區委區政府以黨建引領,直面矛盾,拍板決策,將村級工業園改造作為高質量發展第一任務,郭文海書記、彭聰恩區長親自部署,四套班子領導靠前指揮,各鎮街、部門激情參與,區鎮村合力攻堅,開拓了順德村改新局面。

據統計,順德區382個村級工業園,佔地13.5萬畝,擁有1.9萬家企業,佔用全區已投產工業用地面積的70%,卻只貢獻27%的產值和4.3%的稅收,高消耗、低產出、生產工藝和管理模式落後,已不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村級工業園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018年9月,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順德獲批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

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順德區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賦予順德18項政策支持和權限突破,其中涉及村改11項,實實在在解決了影響村改推進的重大難題和制度束縛。在堅決貫徹落實、用好用足省實驗區村改11條利好政策的同時,順德進一步解放思想,再創新了12項村改新做法。目前“11+12”創新政策落實及配套文件制定工作已基本完成。

五大順德村改經驗探索

為全國提供樣板

順德村改舉全區之力,初見成效。與此同時,順德村改還為全國提供了可複製或參考的多種“樣板”。包括在在實踐中探索總結出直接徵收開發、政府掛賬收儲、企業自主改造、企業長租自管、政府統租統管、生態復墾複綠等6種改造模式,引發上級和媒體高度關注及周邊地區的競相考察學習,並經由省政府辦公廳上報至國務院。

第一,強化組織機制保障,村改列為全區“頭號工程”

2018年1月,區黨代會將村級工業園改造列為全區“頭號工程”。4月,順德區隆重召開千人動員大會啟動村改。2019年3月,全區高質量發展工作推進會進行全面部署。4月28日,李希書記調研順德時鼓勵建設好順德高質量發展綜合示範區。為強力推進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工作,成立了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的村改領導小組,搭建並不斷優化村改組織架構、職能,科學調配人力、政策、財政等資源,充分融合各支專業力量,實體化運作,常期化奮戰。區委區政府選派10個職能部門各1名副局長分別駐點1個鎮街,結對共建,責任到人,指導和協助鎮街策劃項目、解決難題。選派109名中青年幹部擔任村居(社區)第一書記等職務,動員和組織群眾,把區委區政府的思路傳達到最基層一線。近期,區委區政府從區屬部門再選派100名優秀青年幹部到鎮街村改辦工作,充實鎮街村改力量,直接參與項目策劃、招商、執法、宣傳等一線工作,組織動員並幫助企業和群眾,以更大工作力度完成區委村改工作部署和目標要求。

第二,堅持把握改造原則,充分激發市場活力

村改過程中,始終堅持把握六大原則:

一是問題導向、實踐優先。把改革的重點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來,哪裡阻礙高質量發展,就從哪裡改革突破,以實踐匡衡政策,以實踐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二是規劃先行、連片改造。打造連片的現代產業集聚區,徹底改變破舊無序的城鄉面貌和散亂低端的產業形態,讓村級工業園退出歷史舞臺。

三是政府推動、市場主導。不與民爭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國資撬動,充分激發企業家和市場的強大活力。

四是強力執法、穩定有序。多部門聯動,根治環境汙染與消除生產安全隱患,果斷淘汰落後產能,過程中零投訴、零上訪,有效駕馭社會穩定大局。

五是堅守實業、綠色發展。保持發展定力,以工改工為主,騰出空間用於民營企業增資擴產和引入先進製造業;復墾複綠,推動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

六是和諧共贏、鄉村振興。科學搬遷,合理補償,兼顧平衡各方權益,村改新增效益反哺村居和企業,保障村民長遠利益,取得社會最大公約數,形成全社會擁護村改、支持村改局面。

第三,創新政策釋放紅利,已出臺配套政策40份

在《順德區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實施意見》基礎上,為更好推進村改工作,不斷研究、制定、完善、出臺創新政策細則。

截至目前,已先後出臺了《村級工業園廠房搬遷工作指引》等各類配套政策文件共40份,其中3月份以來,新印發政策文件21份,正走辦文流程、待印發政策文件3份。

出臺文件都是結合實際工作需要而制定的,包括用地報批、項目報建、產業發展、新型產業用地、集體資產租賃管控、一二級聯動開發等。創新單一改造主體歸宗協議出讓改造模式,大幅降低改造成本;實行“1121”行政審批改革,將工業類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1個工作日;試行統一審圖制度,憑審圖機構出具的有效技術審查合格證明文件和方案圖件,2個工作日內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推進土地市場一二級聯動開發,村集體公開選定投資合作方,完成土地整理後直接進行開發建設,打消前期投資人的後顧之憂。

通過不斷的創新再創新,逐漸形成了日漸完備的村改政策體系,將不可能的事情變為無限可能。

第四,探索六大改造“特例”類型,實現“順德速度”

推進村改過程中,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大膽試驗、積極創新,先創特例,再成先例,總結提煉出企業長租自管、政府統租統管、直接徵收開發、政府掛賬收儲、企業自主改造、生態復墾複綠六種改造範例,有效解決了土地權屬複雜、改造路徑單一、改造成本過高、各方利益難以平衡等難題。

其中,以樂從上華為典型的企業長租自管模式,是由政府引導,進行產業定位,經村集體表決通過後,公開引入社會資本(企業)長期租用,進行土地整理、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及招商,解決集體土地及物業難以融資的問題。

以樂從沙邊為典型的政府統租統管模式,由政府引導、國資介入,經村集體表決通過後,以流轉形式由國資開發建設,提前支付一定土地租金,逐年支付剩餘租金。用於社會資本介入土地改造意願不強、村集體難以選定合作方的情況。

容桂細滘所代表的是直接徵收開發模式,經村集體同意後,將集體土地轉為國有,給予村集體的村民相應補償和安置,再以公開出讓的方式進行開發建設。

創造“23日動工,9天辦好建設審批手續”村改新紀錄的龍江仙塘,則是政府掛賬收儲模式的典型項目。由政府統籌,經村集體或全體股東表決同意後,土地由集體轉國有,政府、土地儲備機構與權屬人簽訂收儲協議,暫不支付補償款,土地公開交易後,出讓金由政府與原權屬人按政策規定分成。

以龍江陳湧為典型的是企業自主改造模式,政府統一規劃,政策扶持,確定產業准入條件,統籌公共配套設施和市政設施建設,提升園區建設及運營水平,引導業權人自發改造。

倫教北海項目則代表的是生態復墾複綠模式,減量規劃,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相關政策,由政府主導直接徵收,不再用於工業、商業用途,開展生態修復、復墾複綠。

第五,“2個工作日不會籤視為同意”,聯審機制快速破解難題

通過聯審會議為政策、資金、審批、規劃等村改疑難雜症打通快速破解渠道。

相關區領導、區村改辦以及區職能局領導為常設成員;根據議題實際隨機增加區紀委、審計等部門為列席成員。

議事規則明確:聯審事項以項目為王,原則要求一次性申請整個項目各類問題;實行“限期審批制”(5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查意見,2個工作日不會籤視為同意)和“否定報備制”(不同意的要具體說明原因和依據,怎樣才能行),推動“一竿子到底”審批。

項目經村改會審意見完善後,由鎮街書記、鎮長簽名同意,報區村改聯審,聯審會議決定為終極審批,作為工作依據。

南都記者:路漫漫

相關推薦

推薦中...